期刊文献+
共找到83,6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一步提升慈善帮扶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
1
作者 杨立雄 《中国民政》 2024年第6期36-37,共2页
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是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2023年9月,民政部发布《关于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提出了总体要求... 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是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2023年9月,民政部发布《关于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提出了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这有助于拓展慈善力量进一步参与社会救助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发挥慈善帮扶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推动形成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协调配合、资源统筹、优势互补、融合高效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救助 社会救助体系 资源统筹 分层分类 有效衔接 《意见》 慈善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论纲 被引量:19
2
作者 郑功成 《社会保障评论》 2024年第1期3-22,共20页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是打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烙印并具有中华传统保障基因的新社会保障制度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确定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确定性,而遵循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规律,以共同富裕为追求目标,以初次分配、...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是打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烙印并具有中华传统保障基因的新社会保障制度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确定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确定性,而遵循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规律,以共同富裕为追求目标,以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为基本条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中华传统保障有机融合,构成了这一制度文明的基本要素。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轮廓已经呈现,但制度尚未成熟,亟待厘清目标理念,矫正政策路径偏差,充分发挥中国制度优势,走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中国特色 基本要素 创新发展
下载PDF
中国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历史发展、制度化困境与国家政策框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继同 徐硕 《社会建设》 2024年第3期3-22,共20页
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化建设角度看,中国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尤其是儿童与老人安宁疗护服务发展缓慢。中国现代安宁疗护服务制度建设的政策框架是“以医院为基础,以社区为中心,以居家为补充”;战略是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制度建设;策略是正... 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化建设角度看,中国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尤其是儿童与老人安宁疗护服务发展缓慢。中国现代安宁疗护服务制度建设的政策框架是“以医院为基础,以社区为中心,以居家为补充”;战略是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制度建设;策略是正式社区照顾服务、健康照顾服务与社会照顾服务体系一体化;路径是解放思想,更新价值观念,明确国家主体福利责任,完善社会福利服务财政制度,加快专门立法,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作用等。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是国家、社会现代化的主体与主题。现代社会福利制度质量状况既决定社会政策与全民社会生活质量,又决定生命与死亡质量,其核心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国家责任与公民义务、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责任的社会划分,其实质是全民美好生活需要满足与国家治理制度现代化,其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美好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社会福利 服务体系
下载PDF
数字赋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冉 唐书清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9,共8页
社会组织是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和推动力量。基于“技术—组织—环境”的TOE分析框架,数字赋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生成逻辑主要表现为数字技术双重赋能角色的驱动、社会组织发展... 社会组织是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和推动力量。基于“技术—组织—环境”的TOE分析框架,数字赋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生成逻辑主要表现为数字技术双重赋能角色的驱动、社会组织发展束缚破解的推动、国家方针政策引导的拉动,其在实践中主要面临数字阻力、主体约束和结构掣肘等三个层面的现实困境。因此,数字赋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需要充分考虑数字技术、环境建构与组织形态所形塑的复合情境,从环境、组织、技术多维度建构复合赋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社会组织 社区治理
下载PDF
区域养老服务政策协同测度、演变及其均等化效应——以长三角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封铁英 胡毓群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61,共16页
长三角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但不平衡不充分的养老服务成为其一体化进程中的短板,区域养老服务政策协同可为此提供解决方案。在构建区域养老服务政策协同测度模型的基础上,收集整理2011—2021年间长三角三省一市省级养老服务政策,通... 长三角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但不平衡不充分的养老服务成为其一体化进程中的短板,区域养老服务政策协同可为此提供解决方案。在构建区域养老服务政策协同测度模型的基础上,收集整理2011—2021年间长三角三省一市省级养老服务政策,通过政策量化系统评估长三角养老服务政策协同水平及演变趋势,并识别其对养老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养老服务政策整体处于失调与协调的不断转换状态,且省际养老服务政策协同有助于促进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均等化;同时,从设定养老服务政策协同目标导向、缩小省际养老服务政策水平差距、重塑养老服务一体化推进体系,以及构建养老服务一体化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中国促进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人口老龄化 区域协同治理 养老服务
下载PDF
枢纽型社会组织高质量参与基层治理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冉 石敏 《社会政策研究》 2024年第2期107-118,135,136,共14页
在街镇社区层面,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党和政府与一般性社会组织间扮演着枢纽桥梁角色,为增强基层治理效能提供了动力来源与创新载体。借助于上海市25个街镇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样本,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政... 在街镇社区层面,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党和政府与一般性社会组织间扮演着枢纽桥梁角色,为增强基层治理效能提供了动力来源与创新载体。借助于上海市25个街镇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样本,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社会组织互动、社会关系链接、组织硬件基础和组织软件条件等组合下枢纽型社会组织高质量参与基层治理的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组织硬件基础是枢纽型社会组织高质量参与基层治理的必要条件;(2)枢纽型社会组织高质量参与基层治理具有资源赋能型、社会撬动型、复合推进型、内外协同型四种“殊途同归”的实现路径。本研究丰富了社会组织理论研究,研究结论可为地方因地制宜地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高质量参与基层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型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基层治理 组态分析
下载PDF
高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明伟 吴依萍 李贺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5期75-77,共3页
随着我国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的青年力量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高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阐述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志愿服务的可行性,以问卷调研的形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随着我国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的青年力量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高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阐述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志愿服务的可行性,以问卷调研的形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针对高校志愿服务中志愿者缺乏后驱力、缺少系统培训及志愿者服务创新不足等问题,提出社工介入路径,创建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以期推进高校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社会工作 大学生志愿者
下载PDF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研究报告——纪念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30周年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俊彦 何土凤 《广东青年研究》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30年来,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发起实施、发展建设、深化推进、持续发展、改革创新五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持续强化品牌项目,其感召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30年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弘扬“奉献、友...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30年来,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发起实施、发展建设、深化推进、持续发展、改革创新五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持续强化品牌项目,其感召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30年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领文明建设新风尚;形成规模宏大的青年志愿者队伍,为青年健康成长构建新平台;加强规范化、法治化建设,推动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制度实现新发展;健全工作体系和创新组织动员方式,为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探索新道路;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加进取有为,为全球发展贡献青春新能量,取得伟大成就。新时代,青年志愿者行动要融入“国之大者”,汲取成功经验,强化数字赋能,聚焦文化育人,引领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青年发展 志愿服务 行动实施
下载PDF
社会保障促进共同富裕:来自地方的实践与创新 被引量:1
9
作者 席恒 凯迪日耶·阿不都热合曼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百年目标的确立,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地方政府的创新动力。社会保障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给地方政府的实践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场域。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筑牢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 以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百年目标的确立,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地方政府的创新动力。社会保障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给地方政府的实践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场域。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筑牢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政策基础,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人群和区域的收入差距,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不同群体和区域的共同富裕能力,把社会保障政策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是社会保障促进共同富裕地方实践创新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 技术赋能 政策融合
下载PDF
社区基金会多样态发展成因及其优势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原珂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当前,我国社区基金会发展日渐呈现出企业发起型、政府发起型、社会组织发起型、居民发起型和混合发起型等多样态实践,虽其整体上有共性特征,但在实践中每一类型社区基金会甚至每一个社区基金会均有其特色。从合法性获取差异、核心利益... 当前,我国社区基金会发展日渐呈现出企业发起型、政府发起型、社会组织发起型、居民发起型和混合发起型等多样态实践,虽其整体上有共性特征,但在实践中每一类型社区基金会甚至每一个社区基金会均有其特色。从合法性获取差异、核心利益相关方构成以及发展策略差异等角度入手,有利于厘清和把握不同类型社区基金会在基层治理新格局中功能发挥的异同之处。为了在实践中科学指导不同类型社区基金会实现差异化发展,使其更好地在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作用,需要在深入分析不同类型社区基金会内在行动逻辑的基础上,精准理解其组织运行逻辑以及制度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基金会 基层治理 公益慈善 多样态发展
下载PDF
中国式社会服务国家:内涵特色、发展取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闽钢 《社会政策研究》 2024年第2期3-10,131,共9页
从世界范围看,社会服务国家成为新风向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社会服务国家建设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本文认为中国式社会服务国家能彰显人民性、体现家国情怀,全周期提供各种社会服... 从世界范围看,社会服务国家成为新风向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社会服务国家建设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本文认为中国式社会服务国家能彰显人民性、体现家国情怀,全周期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并且实现全民覆盖,能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的基础性作用,更具包容性、发展性、综合性。为此,应在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选择全民基本社会服务的发展路径,强化社会服务的社会投资功能,用数智化深度融合社会服务,以社区为载体走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服务国家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服务国家 社会服务社会化 基本社会服务 全民基本服务
下载PDF
基本收入制度的兴起与共同富裕型民生的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和荣 王宇峰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0,共8页
基本收入是工业社会以来部分发达国家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无条件地支付现金的一项体现社会公正发展的措施或政策安排。基本收入制度强调民众普遍享有,实施基本收入制度有利于筑牢民生底线,缩减资格识别过程中的行政投入和成本,解决民众的... 基本收入是工业社会以来部分发达国家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无条件地支付现金的一项体现社会公正发展的措施或政策安排。基本收入制度强调民众普遍享有,实施基本收入制度有利于筑牢民生底线,缩减资格识别过程中的行政投入和成本,解决民众的基本生活问题,缩减贫富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基数。因而,其与共同富裕型民生制度有着很强的涵容性。为了促进基本收入制度与共同富裕型民生颉颃发展,需要明确基本收入制度的功能定位,发掘基本收入制度的合理内核,积极支持各地基本收入制度的试点探索,强化基本收入制度实施的监管,持续优化民生项目,完善托底型民生和基本型民生,扎实保障民众基本生活,使基本收入制度为共同富裕型民生的实现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收入 基本收入制度 共同富裕型民生
下载PDF
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法制70年历史轨迹、制度特征和基本经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继同 周京 《社会政策研究》 2024年第1期25-37,131,132,共15页
1949年以来,我国经历了国家职能的历史性转变,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制度发展亦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征。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标志着我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本文以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为切入点,选择... 1949年以来,我国经历了国家职能的历史性转变,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制度发展亦呈现鲜明的阶段性特征。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标志着我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本文以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为切入点,选择现代、广义社会福利理论视角,将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法制建设划分为六个主要阶段,概括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福利法制九大结构性特征,总结六大基本历史经验。总体来看,70余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走过曲折坎坷、波澜壮阔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蕴含现代法治的普遍性规律。主要启示包括:家庭化保护应升级为国家层面的福利制度;现代社会发展应避免社会政策被经济政策化;最佳的社会政策也是最佳的经济政策;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关键在于推动现代社会福利财政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社会立法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模式
下载PDF
借势赋能:消除贫困的社会工程的中国之治——以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强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10,共11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也是难度最大、投入最多的专项扶贫工程,而基层政府是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具体执行者,其所掌握的治理资源、所具备的治理能力等都是整个官僚系统中最薄弱的。基层干部“弱位...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也是难度最大、投入最多的专项扶贫工程,而基层政府是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具体执行者,其所掌握的治理资源、所具备的治理能力等都是整个官僚系统中最薄弱的。基层干部“弱位”何以生“巧能”便成为这样一个大型社会工程何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命题。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的实地调研发现,基层干部通过“借势赋能”,在消除贫困的社会工程实践中将制度优势有效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从而为世界人类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干部 社会工程 治理效能 借势赋能
下载PDF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结构的转型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浩淼 《社会保障评论》 2024年第4期18-31,共14页
中国的现代社会保障始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逐步形成了“社会保险为主导、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处于边缘”的体系结构。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改革逐步成为了整个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呈现“社会救助为基础,社... 中国的现代社会保障始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逐步形成了“社会保险为主导、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处于边缘”的体系结构。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改革逐步成为了整个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呈现“社会救助为基础,社会保险为主体,社会福利、军人保障和慈善事业为补充”的格局,实现了社会保障体系结构的重大转型。社会保障体系结构失衡是此次结构转型的根本原因,其转型过程体现了渐进性并以顺应国情和时代发展为主要经验。中国式现代化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需要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结构的进一步转型。为此,要明确社会保障体系结构转型的总体目标,创新改革社会保险并夯实其主体地位,优化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并巩固其已有地位,大力推动社会福利发展并将其转变为基础地位,还要建立完善家庭社会保障并使之成为社会保障的子系统之一,形成补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体系结构 社会救助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转型
下载PDF
社会保障的与时俱进:理念、范式和政策工具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昉 《社会保障评论》 2024年第4期3-17,共15页
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上,面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新环境,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和应有的出路可以概括如下。首先,传统的受益人识别机制越来越难以为继,这种识别的必要性也日益降低,要求制度体系转向更加普惠和普世。其次,尽力而为和... 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上,面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新环境,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和应有的出路可以概括如下。首先,传统的受益人识别机制越来越难以为继,这种识别的必要性也日益降低,要求制度体系转向更加普惠和普世。其次,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原则既体现统一性,也体现动态性,两者并非匀质和静止的关系。在中国所处发展阶段上,政府社会性支出的增长应该速度更快、幅度更大。再次,顺应公共品边界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而扩展的一般规律,以全体居民全生命周期为对象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完善,要求对现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等各项制度进行整合。最后,在改变理念和范式的前提下,中国式福利国家建设需要通过改革清除制度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替代 社会保障 公共品边界 中国式福利国家
下载PDF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与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和荣 范绍丰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5-57,共13页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防范农村相对贫困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论文基于2013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及2013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检验...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防范农村相对贫困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论文基于2013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及2013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检验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农村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显著降低了农村相对贫困脆弱性。这种影响在低收入群体和受大病冲击群体中更加显著,但慢性病患者受到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减贫防贫效应随着脆弱性标准提高呈现下降趋势。机制检验表明,医疗费用支出、健康、劳动参与和家庭资产积累是重要的作用渠道。在此基础上,论文从动态认定相对贫困人口、促进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提高农村医保实际保障水平和开展减贫绩效评估等方面提出推进农村相对贫困长效治理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 农村相对贫困 贫困脆弱性
下载PDF
中国特色的农村自发互助养老模式的村级补持探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娟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农村基本秩序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目前政府尝试构建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更多侧重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这与当前我国农村的养老需求存在结构性错配。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应兼顾农村基础条件、农民需求偏好... 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农村基本秩序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目前政府尝试构建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更多侧重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这与当前我国农村的养老需求存在结构性错配。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应兼顾农村基础条件、农民需求偏好与农村文化心理等因素。农村内生性的自发互助养老模式正是切合当下中国农村现实的一种养老模式,它具有低信任成本、低经济成本、低监管成本和高情感受益的优势,同时它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未来需要农村村支“两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提供农村自发互助养老需求的信息、资源和保障,方能使农村自发互助养老朝着可控的、健康的方向发展,进而有效缓解农村养老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 自发互助养老 村级补持
下载PDF
基于多维度分析的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政策文本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建国 王浩毅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分析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文本,揭示其推进工作的目标、路径、手段和措施,以期从顶层设计视角为其他区域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借鉴。基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主题以及交叉分析等多个维度,分析22份从不同层面推进浙江省... 分析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文本,揭示其推进工作的目标、路径、手段和措施,以期从顶层设计视角为其他区域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借鉴。基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主题以及交叉分析等多个维度,分析22份从不同层面推进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文本内容,深入剖析政策文本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1)从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来看,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比最大,供给型政策工具占比居中,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最小,且各大类政策工具内部结构存在差异;(2)从政策的发展目标来看,实施有效占主导地位,共建共享和产业兴旺次之,而风险防范、绿色发展和文化兴盛则占比最低;(3)从政策主题的内容来看,与项目政策推进、实施、共同建设以及文化发扬相关的主题词频次较高,频次居中的是旅游、乡村、共同富裕和示范等,而频次较低的则是全面、协同、数字和管理等;(4)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的交叉对比结果来看,实施有效和共建共享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最本质的目标,与之对应的政策工具(具体类别)的频次也处于较高的位置,且对政策目标有着相对集中的支持力度;政策目标—政策主题的交叉分析证实,政策主题更倾向于实施有效这一政策目标。为此,要通过补充政策工具短板内容,加大对风险防范的政策工具支撑,提高政策的聚集度,增强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与政策主题的匹配度,扩大政策工具支持范围等途径,促进政策文件更好地支撑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示范区 政策文本 多维架构分析 发展对策 浙江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中国现代慈善及其限度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俊 刘辰玥 《社会政策研究》 2024年第1期113-123,135,136,共13页
在数字技术被快速应用于慈善事业但数字鸿沟、数字欺诈等问题却不断暴露的时期,十分有必要讨论数字技术如何赋能现代慈善及其限度这一问题。现代慈善从一种文化理念转化为一种全球性实践,科学技术的赋能作用十分关键。当前,数字技术沿... 在数字技术被快速应用于慈善事业但数字鸿沟、数字欺诈等问题却不断暴露的时期,十分有必要讨论数字技术如何赋能现代慈善及其限度这一问题。现代慈善从一种文化理念转化为一种全球性实践,科学技术的赋能作用十分关键。当前,数字技术沿着科学技术赋能现代慈善的基本进路,在公益化、大众化、效率化和法治化四个方面有效促进了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与此同时产生了“逆公益化”“参与冷漠”、公平与效率失衡、法治信任弱化等潜在风险。要持续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并防范其风险,亟需加强政策供给,尽快开展数字慈善监测评估工作,以及积极促进慈善事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现代慈善 赋能 限度 风险防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