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论纲 被引量:13
1
作者 郑功成 《社会保障评论》 2024年第1期3-22,共20页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是打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烙印并具有中华传统保障基因的新社会保障制度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确定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确定性,而遵循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规律,以共同富裕为追求目标,以初次分配、...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是打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烙印并具有中华传统保障基因的新社会保障制度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确定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确定性,而遵循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规律,以共同富裕为追求目标,以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为基本条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中华传统保障有机融合,构成了这一制度文明的基本要素。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轮廓已经呈现,但制度尚未成熟,亟待厘清目标理念,矫正政策路径偏差,充分发挥中国制度优势,走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中国特色 基本要素 创新发展
下载PDF
区域养老服务政策协同测度、演变及其均等化效应——以长三角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封铁英 胡毓群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61,共16页
长三角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但不平衡不充分的养老服务成为其一体化进程中的短板,区域养老服务政策协同可为此提供解决方案。在构建区域养老服务政策协同测度模型的基础上,收集整理2011—2021年间长三角三省一市省级养老服务政策,通... 长三角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但不平衡不充分的养老服务成为其一体化进程中的短板,区域养老服务政策协同可为此提供解决方案。在构建区域养老服务政策协同测度模型的基础上,收集整理2011—2021年间长三角三省一市省级养老服务政策,通过政策量化系统评估长三角养老服务政策协同水平及演变趋势,并识别其对养老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养老服务政策整体处于失调与协调的不断转换状态,且省际养老服务政策协同有助于促进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均等化;同时,从设定养老服务政策协同目标导向、缩小省际养老服务政策水平差距、重塑养老服务一体化推进体系,以及构建养老服务一体化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中国促进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人口老龄化 区域协同治理 养老服务
下载PDF
中国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历史发展、制度化困境与国家政策框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继同 徐硕 《社会建设》 2024年第3期3-22,共20页
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化建设角度看,中国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尤其是儿童与老人安宁疗护服务发展缓慢。中国现代安宁疗护服务制度建设的政策框架是“以医院为基础,以社区为中心,以居家为补充”;战略是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制度建设;策略是正... 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化建设角度看,中国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尤其是儿童与老人安宁疗护服务发展缓慢。中国现代安宁疗护服务制度建设的政策框架是“以医院为基础,以社区为中心,以居家为补充”;战略是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制度建设;策略是正式社区照顾服务、健康照顾服务与社会照顾服务体系一体化;路径是解放思想,更新价值观念,明确国家主体福利责任,完善社会福利服务财政制度,加快专门立法,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作用等。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是国家、社会现代化的主体与主题。现代社会福利制度质量状况既决定社会政策与全民社会生活质量,又决定生命与死亡质量,其核心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国家责任与公民义务、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责任的社会划分,其实质是全民美好生活需要满足与国家治理制度现代化,其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美好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社会福利 服务体系
下载PDF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与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和荣 范绍丰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5-57,共13页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防范农村相对贫困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论文基于2013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及2013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检验...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防范农村相对贫困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论文基于2013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及2013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检验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农村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显著降低了农村相对贫困脆弱性。这种影响在低收入群体和受大病冲击群体中更加显著,但慢性病患者受到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减贫防贫效应随着脆弱性标准提高呈现下降趋势。机制检验表明,医疗费用支出、健康、劳动参与和家庭资产积累是重要的作用渠道。在此基础上,论文从动态认定相对贫困人口、促进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提高农村医保实际保障水平和开展减贫绩效评估等方面提出推进农村相对贫困长效治理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 农村相对贫困 贫困脆弱性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与社会福利损失
5
作者 庞瑞芝 刘磊 李倩楠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100,共15页
一国医疗资源的配置结构直接影响这些资源向医疗卫生服务转化的效率,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问题不仅影响着公众健康,同时也制约着公众社会福利。不仅如此,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导致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井喷式增长,与卫生资源配置... 一国医疗资源的配置结构直接影响这些资源向医疗卫生服务转化的效率,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问题不仅影响着公众健康,同时也制约着公众社会福利。不仅如此,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导致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井喷式增长,与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下的碎片式服务供给体系形成巨大反差,导致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将引发更大的经济社会代价。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证检验,剖析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影响社会福利的内在机理以及人口老龄化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存在最优化的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在该结构下公众社会福利实现最大化;与这种最优化资源配置结构相比,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会引发社会福利损失。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加剧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异质性分析表明,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密度能够减少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增加其福利损失。本文研究结论对于缓解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问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 社会福利
下载PDF
社会保障促进共同富裕:来自地方的实践与创新
6
作者 席恒 凯迪日耶·阿不都热合曼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百年目标的确立,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地方政府的创新动力。社会保障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给地方政府的实践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场域。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筑牢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 以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百年目标的确立,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地方政府的创新动力。社会保障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给地方政府的实践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场域。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筑牢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政策基础,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人群和区域的收入差距,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不同群体和区域的共同富裕能力,把社会保障政策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是社会保障促进共同富裕地方实践创新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 技术赋能 政策融合
下载PDF
中国公众助贫行为的基本模式、影响因素及参与效应
7
作者 易申波 聂平平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3,M0007,共14页
当代中国贫困治理的成功不仅源自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行动,也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而形式多样的助贫行为正是普通公众参与贫困治理的主要方式。基于2132份问卷调查数据,本文以实证方式对中国公众参与助贫行为的基本模式、影... 当代中国贫困治理的成功不仅源自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行动,也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而形式多样的助贫行为正是普通公众参与贫困治理的主要方式。基于2132份问卷调查数据,本文以实证方式对中国公众参与助贫行为的基本模式、影响因素和参与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基本模式方面,公众主要有购物消费、金融借贷、科教文体、捐赠救助、组织化行为等助贫行为模式,且有较高的参与水平,体现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种扶贫机制的作用。在影响因素方面,融合了资源、动员和内在激励的公民志愿模型有较强的解释力,尤其是作为内在激励的重视公共利益和公共参与意识对助贫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强。在参与效应方面,公众助贫行为对治贫绩效评价和制度认同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同时,腐败历闻对两者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培育积极公民,开放公众参与,同时严厉打击腐败,这不仅是中国贫困治理过往成功经验的总结与验证,更可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顺利推进国家治理各项事业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治理 助贫行为 公众参与 参与效应
下载PDF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社会救助制度的新发展
8
作者 关信平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2-66,共5页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过去长期实行“人找政策”对象识别机制,在新时期社会救助目标提升和功能扩展的情况下这一传统机制已显示出明显的局限性。当前各地纷纷开展“政策找人”的实践,反映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功能提升背景下新的精准化发展行...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过去长期实行“人找政策”对象识别机制,在新时期社会救助目标提升和功能扩展的情况下这一传统机制已显示出明显的局限性。当前各地纷纷开展“政策找人”的实践,反映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功能提升背景下新的精准化发展行动要求,即从瞄准符合低保标准的家庭与个人扩展到瞄准实际具有严重困难的家庭与个人。为推动这一路径的有效运行,需要进一步扩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与传统调查方法的结合,加强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社会救助制度运行规程,并加强社会救助制度的社会支持与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制度 政策找人 对象识别 大数据
下载PDF
基本收入制度的兴起与共同富裕型民生的建设
9
作者 高和荣 王宇峰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0,共8页
基本收入是工业社会以来部分发达国家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无条件地支付现金的一项体现社会公正发展的措施或政策安排。基本收入制度强调民众普遍享有,实施基本收入制度有利于筑牢民生底线,缩减资格识别过程中的行政投入和成本,解决民众的... 基本收入是工业社会以来部分发达国家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无条件地支付现金的一项体现社会公正发展的措施或政策安排。基本收入制度强调民众普遍享有,实施基本收入制度有利于筑牢民生底线,缩减资格识别过程中的行政投入和成本,解决民众的基本生活问题,缩减贫富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基数。因而,其与共同富裕型民生制度有着很强的涵容性。为了促进基本收入制度与共同富裕型民生颉颃发展,需要明确基本收入制度的功能定位,发掘基本收入制度的合理内核,积极支持各地基本收入制度的试点探索,强化基本收入制度实施的监管,持续优化民生项目,完善托底型民生和基本型民生,扎实保障民众基本生活,使基本收入制度为共同富裕型民生的实现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收入 基本收入制度 共同富裕型民生
下载PDF
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现状与改进路径——基于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的分析
10
作者 谢和均 罗凤千 +1 位作者 王志刚 宋飞遗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20-125,140,共7页
安全规范管理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是社会救助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本文基于审计署2017—2022年审计结果公告,对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结果公告的现状、内容等进行分析,进而发现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中存在民生底线兜不牢... 安全规范管理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是社会救助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本文基于审计署2017—2022年审计结果公告,对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结果公告的现状、内容等进行分析,进而发现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中存在民生底线兜不牢兜不准、政策落实和执行不到位、资金分配和管理使用不规范、机构职责履行不够高效有力等问题。文章建议在救助补助资金审计过程中,应牢固树立研究型审计思维、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大绩效审计力度及促进审计成果转化等改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群众 救助补助资金审计 审计现状 改进路径
下载PDF
经济困难与父母残疾家庭儿童发展状况探究与政策思考
11
作者 李莹 《社会保障评论》 2024年第2期119-134,共16页
加强困难家庭帮扶是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普通户、低保边缘户、低保户)以及父母是否存在残疾(无残疾、中轻度残疾、重度残疾)考察经济困难及残疾家庭中儿童的身体健康、心理情绪及学校表现。研究发... 加强困难家庭帮扶是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普通户、低保边缘户、低保户)以及父母是否存在残疾(无残疾、中轻度残疾、重度残疾)考察经济困难及残疾家庭中儿童的身体健康、心理情绪及学校表现。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与父母残疾均与更差的儿童发展结果显著相关;随经济困难与残疾程度加深,儿童多表现出更差的发展结果;此外,当经济困境累加残疾时,儿童在环境感知、学习状态方面表现出更大发展劣势;但在控制儿童与所处环境的互动结果(主要是在家庭、学校和社区形成的重要社会关系状况)后,经济困难及父母残疾与儿童发展各指标的负向关联消失或减弱,提示需对困难家庭儿童与重要他人的关系塑造给予特别关注。建议我国的困难家庭救助政策从以下方面对经济困难及残疾家庭儿童的身心发展给予更多支持:第一,适当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将符合一定标准的低保边缘家庭纳入综合救助范围;第二,强化服务救助,在基本生活保障之外,对困难家庭提供更多针对家庭与社会关系、儿童身心发展的干预服务;第三,对于存在经济匮乏与残疾双重挑战的困难家庭,加强部门协作、需求评估与个性化救助服务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家庭 经济困难 残疾 儿童发展 社会救助
下载PDF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结构的转型及其实现路径
12
作者 张浩淼 《社会保障评论》 2024年第4期18-31,共14页
中国的现代社会保障始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逐步形成了“社会保险为主导、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处于边缘”的体系结构。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改革逐步成为了整个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呈现“社会救助为基础,社... 中国的现代社会保障始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逐步形成了“社会保险为主导、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处于边缘”的体系结构。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改革逐步成为了整个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呈现“社会救助为基础,社会保险为主体,社会福利、军人保障和慈善事业为补充”的格局,实现了社会保障体系结构的重大转型。社会保障体系结构失衡是此次结构转型的根本原因,其转型过程体现了渐进性并以顺应国情和时代发展为主要经验。中国式现代化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需要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结构的进一步转型。为此,要明确社会保障体系结构转型的总体目标,创新改革社会保险并夯实其主体地位,优化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并巩固其已有地位,大力推动社会福利发展并将其转变为基础地位,还要建立完善家庭社会保障并使之成为社会保障的子系统之一,形成补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体系结构 社会救助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转型
下载PDF
社会保障的与时俱进:理念、范式和政策工具
13
作者 蔡昉 《社会保障评论》 2024年第4期3-17,共15页
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上,面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新环境,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和应有的出路可以概括如下。首先,传统的受益人识别机制越来越难以为继,这种识别的必要性也日益降低,要求制度体系转向更加普惠和普世。其次,尽力而为和... 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上,面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新环境,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和应有的出路可以概括如下。首先,传统的受益人识别机制越来越难以为继,这种识别的必要性也日益降低,要求制度体系转向更加普惠和普世。其次,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原则既体现统一性,也体现动态性,两者并非匀质和静止的关系。在中国所处发展阶段上,政府社会性支出的增长应该速度更快、幅度更大。再次,顺应公共品边界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而扩展的一般规律,以全体居民全生命周期为对象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完善,要求对现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等各项制度进行整合。最后,在改变理念和范式的前提下,中国式福利国家建设需要通过改革清除制度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替代 社会保障 公共品边界 中国式福利国家
下载PDF
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构的内在逻辑探究——基于文化与价值观的视角
14
作者 于洪 《社会保障评论》 2024年第1期46-58,共13页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践行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形式及其功能构建是价值观认同的重要基础,其形成与发展以深厚的中华文明为底蕴。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视角出发,揭示中国传统社会...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践行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形式及其功能构建是价值观认同的重要基础,其形成与发展以深厚的中华文明为底蕴。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视角出发,揭示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思想线索和内在机制,同时对其精神内核和价值向度进行深入的刻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传统社会保障价值观与现代社会保障核心理念的相互推动与耦合,从而把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构的内在逻辑,为下一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智慧和思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传统文化 价值观 内在逻辑
下载PDF
进一步提升慈善帮扶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
15
作者 杨立雄 《中国民政》 2024年第6期36-37,共2页
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是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2023年9月,民政部发布《关于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提出了总体要求... 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是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2023年9月,民政部发布《关于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提出了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这有助于拓展慈善力量进一步参与社会救助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发挥慈善帮扶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推动形成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协调配合、资源统筹、优势互补、融合高效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救助 社会救助体系 资源统筹 分层分类 有效衔接 《意见》 慈善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中国社会保障学知识体系论纲——基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角的考察
16
作者 林闽钢 《社会保障评论》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社会保障学科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探索社会保障学知识体系已成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一块“试验田”。反思中国社会保障学知识体系建构的方法论,需改变“以外校内”的“学徒式”状态,始终保持中国立场... 社会保障学科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探索社会保障学知识体系已成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一块“试验田”。反思中国社会保障学知识体系建构的方法论,需改变“以外校内”的“学徒式”状态,始终保持中国立场。作为学科,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具有“双核心、多基础、两支撑”的结构。作为交叉学科,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的“星丛结构”表现为多学科多样性的融合状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整合性知识体系将会涌现。未来社会保障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守“以我为主”,强化对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建构的引导;以问题为导向,把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建构在中国大地上;以时代为观照,实现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的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学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的农村自发互助养老模式的村级补持探索
17
作者 李娟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农村基本秩序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目前政府尝试构建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更多侧重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这与当前我国农村的养老需求存在结构性错配。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应兼顾农村基础条件、农民需求偏好... 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农村基本秩序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目前政府尝试构建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更多侧重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这与当前我国农村的养老需求存在结构性错配。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应兼顾农村基础条件、农民需求偏好与农村文化心理等因素。农村内生性的自发互助养老模式正是切合当下中国农村现实的一种养老模式,它具有低信任成本、低经济成本、低监管成本和高情感受益的优势,同时它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未来需要农村村支“两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提供农村自发互助养老需求的信息、资源和保障,方能使农村自发互助养老朝着可控的、健康的方向发展,进而有效缓解农村养老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 自发互助养老 村级补持
下载PDF
自贸试验区如何促进绿色发展——基于环境污染视角的实证研究
18
作者 王三兴 欧阳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7-37,共11页
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是绿色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基于2009—2020年中国25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绿色技术创新... 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是绿色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基于2009—2020年中国25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绿色技术创新的具体作用,同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自贸试验区试点的设立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是否具有空间辐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有利于减少城市环境污染;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绿色技术创新这两个途径改善了城市环境状况;自贸区试点政策对环境污染的改善具有显著的空间辐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绿色发展 环境污染 多期双重差分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标准与评估指标
19
作者 褚福灵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8,共6页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医疗保障事业也应当实现其高质量发展。根据二十大报告精神,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标准可以概括为:病有所医——全面覆盖,病有好医——充分保障,医可支付——医疗费用可负担。根据联合国203...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医疗保障事业也应当实现其高质量发展。根据二十大报告精神,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标准可以概括为:病有所医——全面覆盖,病有好医——充分保障,医可支付——医疗费用可负担。根据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度量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指标包括全民健康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覆盖指数与全民健康保障医疗费用覆盖率。分析表明,近20年来,我国全民健康保障基本卫生服务质量有较大提升,但在全民健康保障基本卫生服务非传染病覆盖方面需要加强,我国家庭自负医疗费用支出在高位运行,我国看病贵问题仍然比较严峻,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障 高质量发展 衡量标准 评估指标
下载PDF
中国社会救助的演进历程、核心经验与发展进路
20
作者 张浩淼 谭洪 王桢钰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9-48,103,共11页
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是中国共产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创新性、兜底性战略部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历经初步孕育、正式构建、全面推进、提级完善、统筹协调的梯度性发展历程,遵循着党建引领... 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是中国共产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创新性、兜底性战略部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历经初步孕育、正式构建、全面推进、提级完善、统筹协调的梯度性发展历程,遵循着党建引领、定位坚守、多元共治、需求优先、改革渐进的先进经验,实现了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体系健康、良性且可持续发展,使弱势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在迈向包含弱势群体在内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未来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工作的开展需要围绕赋权明责、系统分类、明晰拓展、统一专业、有机协调等方面助推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救助迈向成熟、定型且高效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社会救助 分层分类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