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舒展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3,共9页
在人口较少民族中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速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均具有... 在人口较少民族中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速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宏观背景下,黑龙江省如何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全省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此,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口较少民族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正确分析人口较少民族的基本情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开创人口较少民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三农”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在黑龙江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
作者 王东华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共4页
本文对如何加快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黑龙江省 人口较少民族 发展
下载PDF
论佤族在《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立碑中的影响力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洪 甘晓涌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58-62,共5页
"民族团结誓词碑"被称为新中国的第一碑。它的诞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族团结政策,离不开民族和睦的社会环境,更离不开直接参与立碑的13个民族代表。佤族作为立碑的签字民族之一,在立碑的过程中发挥了特殊的影响力,使... "民族团结誓词碑"被称为新中国的第一碑。它的诞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族团结政策,离不开民族和睦的社会环境,更离不开直接参与立碑的13个民族代表。佤族作为立碑的签字民族之一,在立碑的过程中发挥了特殊的影响力,使民族团结誓词碑立碑仪式能够顺利进行,并将民族团结的精神雕刻在民众的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 民族团结誓词碑 佤族 影响力
下载PDF
田东布努瑶传统服饰的特点、内涵及传承——田东布努瑶文化研究系列之一 被引量:1
4
作者 许立坤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8-63,共6页
广西田东县布努瑶传统服饰是布努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象展示和文化符号,是布努瑶传统文化的结晶。田东布努瑶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体现了族群的生计模式、审美追求和信仰习俗。而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正在推动田东布努瑶传统服... 广西田东县布努瑶传统服饰是布努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象展示和文化符号,是布努瑶传统文化的结晶。田东布努瑶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体现了族群的生计模式、审美追求和信仰习俗。而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正在推动田东布努瑶传统服饰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东布努瑶 服饰 文化 内涵 传承
下载PDF
实施生态移民,推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发展——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罗维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60-63,68,共5页
贫困、地质环境条件恶劣和自然灾害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简称怒江州)发展的结症,恶劣的地理地质生态环境和频发的自然灾害导致边疆民族群众贫困,贫困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圈,成为长期制约怒江州发展的瓶颈。在新常态下,... 贫困、地质环境条件恶劣和自然灾害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简称怒江州)发展的结症,恶劣的地理地质生态环境和频发的自然灾害导致边疆民族群众贫困,贫困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圈,成为长期制约怒江州发展的瓶颈。在新常态下,实施怒江州生态移民,推进民族特色的山地小城镇发展安置移民,转变陡坡农垦生产方式,消除发展瓶颈,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使怒江州实现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完全解决贫困任务目标,率先建成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山地城镇化 跨越发展
下载PDF
从布努瑶祝著节的意外看信仰、实践与秩序 被引量:2
6
作者 叶建芳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3-67,共5页
布努瑶在祝著节期间如发生死亡现象,死者家庭及其后代将不能再祭祀,不能过祝著节。他们认为这是鬼神破坏生活秩序,敬而远之或愤而弃之。它是一种宗教禁忌,冲击着信仰。过节与否围绕"秩序"进行,信仰与实践在秩序中达到统一。
关键词 禁忌 信仰 实践 秩序
下载PDF
浅论拉祜族发展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郭黎红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26-28,共3页
关注新时期的贫困 ,深度贫困的拉祜族生活状况和特征较为突出。探求拉祜族贫困原因 ,促进拉祜族发展与繁荣 ,在于拉祜族之外部力量的大力支援与帮助 。
关键词 深度贫困 拉祜族 发展问题
下载PDF
西盟佤族脱贫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魏红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5-69,共5页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全县80200人,其中佤族占72%。全县总面积为1353.57平方公里,辖7乡1镇,一个边境贸易区,共36个行政村(办事处),其中有6个乡和1个边境贸易区与缅甸相连,国境线长89...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全县80200人,其中佤族占72%。全县总面积为1353.57平方公里,辖7乡1镇,一个边境贸易区,共36个行政村(办事处),其中有6个乡和1个边境贸易区与缅甸相连,国境线长89.33公里。西盟是国家级特困县,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攻坚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脱贫致富 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结构 支柱产业 造血功能 西南边疆 特色经济 思想观念
下载PDF
拉祜族民族认同的表达路径——以临沧市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云燕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36-140,共5页
民族特点和民族意识是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临沧市南美拉祜族民族认同的表达路径为切入点,从原生性表达、仪式性表达和利益性表达进行阐述和分析。通过对临沧南美拉祜族民族认同表达路径的分析,展现了其民族认同的变迁,即由自发... 民族特点和民族意识是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临沧市南美拉祜族民族认同的表达路径为切入点,从原生性表达、仪式性表达和利益性表达进行阐述和分析。通过对临沧南美拉祜族民族认同表达路径的分析,展现了其民族认同的变迁,即由自发性的感性习惯发展为一种有策略性的理性选择,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在民族认同基础上有效地构建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祜族 民族认同 表达路径
下载PDF
云南大理白族的民族性特质和形成
10
作者 王云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61-65,共5页
当前研究中国人民族性实际上只指汉族而言,这是不全面的。除汉族外,尚有五十余种少数民族。故研究中国人民族性,应包括研究每个少数民族民族性。本文对云南大理白族的民族性进行研究,指出白族的民族性有三个方面特点:很少有攻击行... 当前研究中国人民族性实际上只指汉族而言,这是不全面的。除汉族外,尚有五十余种少数民族。故研究中国人民族性,应包括研究每个少数民族民族性。本文对云南大理白族的民族性进行研究,指出白族的民族性有三个方面特点:很少有攻击行为,有较多的和平态度;在生活中注意美的追求;多属于进取型,即具有勤劳本业并勇于拓殖的精神。白族民族性形成过程中,佛教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性 群体性格 特质 攻击性 进取型
下载PDF
喜看今日三眼井——记保山市民宗局民族工作示范点的变迁
11
作者 马显能 《今日民族》 2003年第4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保山市 民族工作 白族 小康生活 扶贫问题 民族宗教局
下载PDF
哈尼族宗教组织与双重性社会结构——以箐口村“摩匹—咪谷”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宇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48,共8页
哈尼族延续至今的两种神职人员摩匹与咪谷,立足于当地血缘和地缘关系,以各自的宗教功能,形成了相互补充的"摩匹—咪谷"宗教组织。哈尼族以村寨为基点,血缘、地缘关系逐层裂化地交替作用,最终构筑起该民族独特的双重性社会结... 哈尼族延续至今的两种神职人员摩匹与咪谷,立足于当地血缘和地缘关系,以各自的宗教功能,形成了相互补充的"摩匹—咪谷"宗教组织。哈尼族以村寨为基点,血缘、地缘关系逐层裂化地交替作用,最终构筑起该民族独特的双重性社会结构。对箐口村的田野调查表明,"摩匹—咪谷"组织从血缘和地缘不同方向出发,高度同构地与这种双重性社会结构进行着有效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匹 咪谷 宗教组织 社会结构
原文传递
YAO PEOPLE MIGRATING OVER THE PAST 1,500 YEARS
13
作者 李少梅 李晓勤 《China's Ethnic Groups》 2004年第1期82-83,共2页
China has ten Yao autonomous counties and four autonomous counties of Yao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Yao people are found mostly in China's southern provinces of Hunan, Yunnan, Guangdong, Guizhou and Jiangxi and in ... China has ten Yao autonomous counties and four autonomous counties of Yao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Yao people are found mostly in China's southern provinces of Hunan, Yunnan, Guangdong, Guizhou and Jiangxi and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Living in small communities in many areas constitutes the uniqueness of Yao people: you cannot find a mountain in southern China without Yao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瑶族 移民 民族区域自治 少数民族人口 居住地区 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