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来亚华人族群对华民护卫司署的因应探析(1877-1934)
1
作者 朱华进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24年第2期73-85,共13页
论文梳理了马来亚华民护卫司署的设立过程与主要职能,分析探讨了马来亚各阶层华人对设置华民护卫司署的不同态度。19世纪60年代起,英国对马来亚的殖民统治从间接治理转向直接治理,华人族群作为移入型群体却在诸多地方占据较大比例乃至... 论文梳理了马来亚华民护卫司署的设立过程与主要职能,分析探讨了马来亚各阶层华人对设置华民护卫司署的不同态度。19世纪60年代起,英国对马来亚的殖民统治从间接治理转向直接治理,华人族群作为移入型群体却在诸多地方占据较大比例乃至第一大族群的事实,促使英国在马来亚设置治理华人族群的专门机构——华民护卫司署,规定凡涉及华人事务均归其负责。面对这一新设机构华人族群反应各异,以绅商阶层为代表的华人领导层通常配合华民护卫司署,并以多种形式表达对护卫司署的支持与感谢;大部分底层华人如妇女、劳工等,对华民护卫司署则经历从疑虑到认可的转变;少数个人利益受到冲击的华人,以及政治上不认同华民护卫司署的政治活动者等华人群体,抵制或激烈对抗华民护卫司署。华人社会在被纳入英国直接殖民治理体系时的复杂心态,反映了马来亚华人族群在地化进程的曲折与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亚 殖民统治 华民护卫司署 华人族群 英国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向公民社会转化的实践——以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为例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思婷 石沧金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23年第2期51-61,共11页
论文以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为例,探讨了马来西亚传统华人社团,从纯粹的华人社群组织逐步向公民组织转化的实践及意义。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隆雪华堂从公民意识出发,通过组织内部的革新与转型、民权运动、监督政府和积极建... 论文以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为例,探讨了马来西亚传统华人社团,从纯粹的华人社群组织逐步向公民组织转化的实践及意义。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隆雪华堂从公民意识出发,通过组织内部的革新与转型、民权运动、监督政府和积极建言等方式,塑造组织民主透明、自主独立的公共性格,在推动马来西亚民主化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向公民社会组织的演变。作为华人公民社会的基础,在国际形势巨变和国内政局不稳的背景下,当前华人社团在公民社会组织化的过程中还受到内部阶层化、伦理规范和政治角色模糊、族群宗教关系等问题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吉隆坡 隆雪华堂 公民社会 华人社团
下载PDF
马来西亚的华人宗教文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禹东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1999年第1期66-72,共7页
马来西亚是一个在种族、宗教、语言文化等方面具有较强多元性的国家。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的报告,截止1994年,马来西亚总人口为1970万人,其中马来人1150万人,华人520万人,印度人150万人。①520万华人是个什么... 马来西亚是一个在种族、宗教、语言文化等方面具有较强多元性的国家。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的报告,截止1994年,马来西亚总人口为1970万人,其中马来人1150万人,华人520万人,印度人150万人。①520万华人是个什么概念呢?其一,在国别华人绝对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华人宗教文化 传统宗教 华人政党 马来人 马来西亚华人 民间宗教信仰 华人社会 华文教育体系 《星洲日报》
下载PDF
观念、组织与认同准则——19世纪英属槟榔屿邱氏宗族再建构与社群形塑 被引量:4
4
作者 宋燕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71-80,共10页
论文以槟榔屿五大姓中的邱氏作为重点分析对象,梳理了19世纪邱氏宗族移殖槟榔屿的历史脉络、邱氏宗族组织的形成和作用,并对邱氏宗族认同准则的不同边界进行了具体分析。1786年槟榔屿开埠后,来自福建海澄三都的邱氏人数逐渐增多,经过19... 论文以槟榔屿五大姓中的邱氏作为重点分析对象,梳理了19世纪邱氏宗族移殖槟榔屿的历史脉络、邱氏宗族组织的形成和作用,并对邱氏宗族认同准则的不同边界进行了具体分析。1786年槟榔屿开埠后,来自福建海澄三都的邱氏人数逐渐增多,经过19世纪上半叶的发展,在19世纪中期建立了融神明祭祀与祖先祭祀于一体的大宗祠组织——龙山堂,并重修了族谱。在19世纪的槟榔屿,邱氏的认同首先是宗族内部按照房派来划分的血缘认同;在宗族之外,则有闽南方言、福建公司、海澄三都、三魁岭等范围大小不同的方言群和地域认同。这是邱氏在海外采取的认同层次,体现出邱氏多面相的宗族发展策略,也成为邱氏宗族乃至闽南社群形塑的主要途径。邱氏宗族组织的再建构,代表了英属马来亚地区华人社群形塑过程中血缘认同的一种典型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屿 华人社群 宗族组织 龙山堂 闽南社群 血缘认同 地域认同
下载PDF
马来西亚国民阵线的组成与华人政党的分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应龙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2年第2期15-22,共8页
196 9年“5·1 3事件”后 ,马来西亚原来的巫统、马华公会、印度国大党三党执政联盟被以巫统为首的国民阵线所取代。国民阵线的组成 ,改变华人政治力量的布局 ,即由原来执政的马华公会对若干华人反对党变成民主行动党一个反对党与... 196 9年“5·1 3事件”后 ,马来西亚原来的巫统、马华公会、印度国大党三党执政联盟被以巫统为首的国民阵线所取代。国民阵线的组成 ,改变华人政治力量的布局 ,即由原来执政的马华公会对若干华人反对党变成民主行动党一个反对党与几个华人执政党的对峙。这种局势一直沿续到现在。但更多华人政党加入执政阵营 ,并没有提高华人的政治影响力 ,反而使华人社会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国民阵线 华人政党分化 政治影响力 社会利益 成立背景 政策抉择 社会冲突
下载PDF
试析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与祖籍国关系的演变——以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石沧金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6年第2期37-42,共6页
从早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马来亚华侨社团与中国之间是联系密切的侨民社团与祖国之间的关系。此后,由于马来亚华侨社会发生了本质性转变,当地华人社团与中国的关系转变为外国公民社团与祖籍国之间的关系。期间,由于种种因素,双方的关... 从早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马来亚华侨社团与中国之间是联系密切的侨民社团与祖国之间的关系。此后,由于马来亚华侨社会发生了本质性转变,当地华人社团与中国的关系转变为外国公民社团与祖籍国之间的关系。期间,由于种种因素,双方的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中马建交,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双方的关系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本文概述各个历史时期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关系的发展演变,探讨两者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作者认为,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对华人社会和中国而言都是积极的因素,双方日益密切的联系,加强了当地华人社会与中国,乃至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的良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华人社团 华人社会 中国
下载PDF
“少子化”与“老龄化”: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发展特点与趋势预测 被引量:3
7
作者 邵岑 洪姗姗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11-23,共13页
论文基于历年马来西亚官方的统计数据,对当前"少子化"背景下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描述;在人口转变理论框架下对马来西亚华人人口比重下降这一现象进行归因分析;并利用人口队列预测方法预测分析马来西亚中长期人... 论文基于历年马来西亚官方的统计数据,对当前"少子化"背景下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描述;在人口转变理论框架下对马来西亚华人人口比重下降这一现象进行归因分析;并利用人口队列预测方法预测分析马来西亚中长期人口发展状况。研究发现:由于较早开始人口转变进程,马来西亚华人具有低生育率、高老龄化程度等特征;人口转变进程中的族群"堕距",是当前华人人口比重下降的根本原因。伴随马来西亚各族群人口转变进程的推进,未来华人人口比例下降速度将逐步趋缓,但老龄化程度将快速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华人研究 少子化 老龄化 人口转变 人口预测
下载PDF
二十世纪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文化的主题变迁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静怡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9年第3期26-33,共8页
在实地田野考察和搜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20世纪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文化的变迁进行了梳理和探讨,论述了其从传统地方性到新式统一性再到本土化发展的内在联系。华人传统音乐文化的变迁,使得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文化从华人移民音乐... 在实地田野考察和搜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20世纪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文化的变迁进行了梳理和探讨,论述了其从传统地方性到新式统一性再到本土化发展的内在联系。华人传统音乐文化的变迁,使得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文化从华人移民音乐成长为华族音乐文化,成为当地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变迁中,社团起到了很重要的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考察 马来西亚 传统音乐 华族音乐 多元文化 主题变迁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三个突破的意义及其发展的前景 被引量:2
9
作者 林去病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1998年第2期8-15,共8页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三个突破的意义及其发展的前景林去病自1996年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有三个突破:(一)马中正式签署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二)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获正式批准创办;(三)马来西亚南方学院获准开办中文系。这三...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三个突破的意义及其发展的前景林去病自1996年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有三个突破:(一)马中正式签署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二)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获正式批准创办;(三)马来西亚南方学院获准开办中文系。这三个突破虽只是一个初步的开始,但其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教育 新纪元学院 三个突破 马来西亚教育部 马来西亚华人 合作与交流 中文系 教育合作 华文独中 媒介语
下载PDF
影响马来西亚马华两族关系的文化与政治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廖小健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7年第4期19-26,共8页
从不同的宗教信仰对马华两族的融合与通婚的阻碍、自成体系的语言与媒体对彼此沟通的影响、族群政治动员在强化族群意识方面所起的作用等文化特征和族群政治的角度,探讨了影响马华两族关系的原因。结论是:马华两族宗教信仰和语言教育的... 从不同的宗教信仰对马华两族的融合与通婚的阻碍、自成体系的语言与媒体对彼此沟通的影响、族群政治动员在强化族群意识方面所起的作用等文化特征和族群政治的角度,探讨了影响马华两族关系的原因。结论是:马华两族宗教信仰和语言教育的区分、马来西亚特殊的族群政治态势,是影响马华两族关系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民族研究 民族融合 马华两族 宗教语言 族群政治 族群关系
下载PDF
十九世纪的华人私会党与马来亚锡矿业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东芹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2年第2期54-63,共10页
十九世纪马来亚锡矿业的发展与华人私会党息息相关 ,华人私会党力量的消长决定了锡矿业的起落沉浮 ,二者的历史荣衰与共。本文从十九世纪华人私会党对马来亚锡矿业发展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 ,分三个时期 (一、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四十年... 十九世纪马来亚锡矿业的发展与华人私会党息息相关 ,华人私会党力量的消长决定了锡矿业的起落沉浮 ,二者的历史荣衰与共。本文从十九世纪华人私会党对马来亚锡矿业发展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 ,分三个时期 (一、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 :马来亚锡矿业的初步发展时期 ;二、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 :华人私会党垄断锡矿业时期 ;三、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十年代 ,华人私会党对锡矿业的影响衰落时期 )阐述了华人私会党与马来亚锡矿业之间的关系 ,探讨了私会党对锡矿业发展带来的利与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世纪 华人私会党 马来亚 锡矿业 经济发展 历史发展
下载PDF
“308政治海啸”后马华公会的党争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原晶晶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105,共9页
马华公会在2008年马来西亚大选中遭受的失利使其失去了华人族群的代表性。面对大选后的残局,马华公会本应积极自救,但却陷入了新一轮党争的困扰。本文以2008年大选马华公会遭遇的政治海啸为背景,论述海啸过后由前总会长引咎退出内阁引... 马华公会在2008年马来西亚大选中遭受的失利使其失去了华人族群的代表性。面对大选后的残局,马华公会本应积极自救,但却陷入了新一轮党争的困扰。本文以2008年大选马华公会遭遇的政治海啸为背景,论述海啸过后由前总会长引咎退出内阁引发的马华公会新一轮党争,分析党争对马华公会本身以及华人政治的诸多影响,认为党争的功利性是导致目前马华公会发展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8政治海啸” 马华公会 党争
下载PDF
槟城领事谢湘与该地华人社会及其免职风波
13
作者 刘轶 黄贤强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9年第3期45-54,共10页
藉1931年至1933年《光华日报》及《槟城新报》的报道,讨论了粤籍人士谢湘任中华民国驻槟榔屿领事期内,在履行保护和管理华侨、组织劝导华侨捐款救灾、促进商务交流提倡国货、发展海外华文教育及履行国府任务等职责中的表现,探讨了其上... 藉1931年至1933年《光华日报》及《槟城新报》的报道,讨论了粤籍人士谢湘任中华民国驻槟榔屿领事期内,在履行保护和管理华侨、组织劝导华侨捐款救灾、促进商务交流提倡国货、发展海外华文教育及履行国府任务等职责中的表现,探讨了其上任一年半被免职的原因及该事件所折射出的槟城华人社会的种种侧面。从槟城华文报纸对谢湘免职的不同立场,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谢湘之被免职不仅与其任内的表现有关,还与槟城华侨社会不同方言群间的复杂权力关系有关,在深层次上凸显了福建方言群与广东方言群在主导当时槟城华人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被免职的谢湘极有可能是槟城华人社会帮权争斗下的一个牺牲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籍人士 谢湘 民国政府 槟城领事 华人社会 权力关系 帮权争斗
下载PDF
知识体系与社会政治变迁——以陈初明、黄基明主编的《华人对马来世界的认知:比较的视野》为中心
14
作者 刘宏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4年第5期68-70,共3页
本文介绍了《华人对马来世界的认知:比较的视野》一书收录的各篇论文的主要内容,论述了华人特别是东南亚华人对马来世界认知的特点,指出华人有关马来世界的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当地社会政治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华人 知识体系 马来西亚 民族主义 政治文化 陈初明 黄基明 社会政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城市华人移民就业情况研究——基于2005年在马来西亚实地调查的分析
15
作者 张继焦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7年第4期27-38,共12页
基于2005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和新山实地调查获得的资料,从城市移民在行业分布、职位、就业或经营途径、收入和政府经济政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探讨了华人与马来人城市移民的不同遭遇,比较了华人移民在吉隆坡和新山这两个不同类型城市中... 基于2005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和新山实地调查获得的资料,从城市移民在行业分布、职位、就业或经营途径、收入和政府经济政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探讨了华人与马来人城市移民的不同遭遇,比较了华人移民在吉隆坡和新山这两个不同类型城市中的不同境遇。得出结论:城市新移民中马来人比华人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扶持和发展机会,但华人比马来人拥有更多的投资方式和自己的企业,在城市中华人比马来人受访者的月收入要略高一些;在不同的领域,华人新移民在新山和在吉隆坡的就业或商业机会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地调查 马来西亚 华人移民 城市移民 就业情况
下载PDF
海外华人三重性及其作用——以马来西亚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方明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1年第4期9-17,共9页
本文以马来西亚华人为例探讨华人三重性即中华性、本地性和国际性的形成、内容、地位、结构及其在马来西亚现代化中的作用。笔者认为三重性是马来西亚华人的本质属性 ,其内容、地位及结构的变化不仅取决于马来西亚的国家环境以及华人与... 本文以马来西亚华人为例探讨华人三重性即中华性、本地性和国际性的形成、内容、地位、结构及其在马来西亚现代化中的作用。笔者认为三重性是马来西亚华人的本质属性 ,其内容、地位及结构的变化不仅取决于马来西亚的国家环境以及华人与马来族等其他种族的关系 ,而且还取决于中国的影响以及华人社会本身的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人 华人社会 地位 海外华人 国际性 现代化进程 内容 种族 人的本质
下载PDF
大马伊斯兰教党的崛起及其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廖小健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2年第2期23-27,共5页
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党的崛起 ,是 1 999年大选后马来西亚政局出现的重大变化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党的崛起及其政策走向 ,探讨伊斯兰教党的发展壮大对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马来西亚 伊斯兰教党 马来西亚 大马 政治影响
下载PDF
从华人文化节看当代马华文化的本土化进程 被引量:8
18
作者 肖炜蘅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1999年第1期73-78,共6页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节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从1984年创办至今,已圆满地举办了14届。作为新时期马华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华人文化节所走过的这14年,正是马来西亚国家和华人社会经历深刻转变的14年,也是马...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节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从1984年创办至今,已圆满地举办了14届。作为新时期马华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华人文化节所走过的这14年,正是马来西亚国家和华人社会经历深刻转变的14年,也是马华文化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文化节 马华文化 本土化 华人社会 国家文化 马来西亚华人 中华文化 《星洲日报》 民族文化建设 新时期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人政策的特点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小健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1998年第2期16-20,共5页
马来西亚华人政策的特点廖小健一马来西亚是一个以马华印三大民族为主体的多元种族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马来亚(包括新加坡)的华侨比当地土著马来人还多。战后新马分离,华族人口仍自始至终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 马来西亚华人政策的特点廖小健一马来西亚是一个以马华印三大民族为主体的多元种族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马来亚(包括新加坡)的华侨比当地土著马来人还多。战后新马分离,华族人口仍自始至终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在马来西亚二千万人总人口中,马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人 马华公会 马来西亚华人 马华两族 华人社会 华文教育体系 执政党 华人政策 华人经济 马来西亚政府
下载PDF
当代马来西亚华文报刊文本中的教育权利诉求
20
作者 骆莉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0年第5期65-71,78,共8页
马来西亚独立后,马来政府为了建构一个统一的国家意识,不断地推进教育马来化,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则在国家一系列教育法令的限制下遭到严重的打击。本文以《星洲日报》和《南洋商报》为主,兼收马华其他主要报刊对华小高职事件、"综合... 马来西亚独立后,马来政府为了建构一个统一的国家意识,不断地推进教育马来化,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则在国家一系列教育法令的限制下遭到严重的打击。本文以《星洲日报》和《南洋商报》为主,兼收马华其他主要报刊对华小高职事件、"综合小学计划"和"宏愿小学计划"事件的相关评论,从华文报刊的文本表达中,探索和把握华人争取教育权益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华文报刊 教育 权利诉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