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困难企业职工生活保障制度——全国200个城市实施再就业工程现场会纪要
1
《中国劳动》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18,共4页
建立困难企业职工生活保障制度——全国200个城市实施再就业工程现场会纪要1996年10月16日~28日,劳动部在济南召开了全国200个城市实施再就业工程现场会。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同志、副部长林用三同志,国务院副秘书长张... 建立困难企业职工生活保障制度——全国200个城市实施再就业工程现场会纪要1996年10月16日~28日,劳动部在济南召开了全国200个城市实施再就业工程现场会。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同志、副部长林用三同志,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左己同志,国家经贸委副秘书长蒋黔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就业工程 解困工作 保障制度 富余人员 困难企业 劳动部门 劳服企业 职工生活 现场会 失业保险基金
下载PDF
中国西南各少数民族本土知识在当代粮食安全战略决策中的利用价值例举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庭硕 农仁富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84,共5页
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也无论人类的未来多么光辉灿烂,现代社会都无法彻底规避各式各样的天灾人祸这一客观现实。以往的研究者习惯于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去处理防灾、减灾等复杂的客观现实问题,但事实表明,这样的决策思路不仅成本很高... 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也无论人类的未来多么光辉灿烂,现代社会都无法彻底规避各式各样的天灾人祸这一客观现实。以往的研究者习惯于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去处理防灾、减灾等复杂的客观现实问题,但事实表明,这样的决策思路不仅成本很高,而且收效不佳。在审视了西南各少数民族的本土知识、技术和技能后,发现其中有不少内容在现代社会下的防灾、减灾中仍然能够发挥直接利用价值,在此仅以我国粮食安全决策为例,略加说明。意在引起学术界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关注,并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研究者投身到各民族的本土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发掘、利用和传承工作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 减灾 本土知识 现代社会
原文传递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发展现状评价与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单晓娅 潘康 滕文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39,共7页
自西部大开发十多年以来,我国西部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由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能力差,所以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 自西部大开发十多年以来,我国西部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由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能力差,所以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中的扩张,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重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生态文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通过组建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使用熵值法来计算指标权重,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模式进行评价,探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特征,能够真正意义上去贯彻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方针,从而贯彻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 生态文明 现状评价 特征
原文传递
四川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岚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9-142,共4页
国家民委、财政部从2009年起,在全国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根据四川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实地调研,较准确地掌握了四川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实施情况,对该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 国家民委、财政部从2009年起,在全国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根据四川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实地调研,较准确地掌握了四川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实施情况,对该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对策建议,为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 成效 问题 对策建议
原文传递
五十年来土地制度的变迁与人工营林业的兴替——以贵州锦平林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康隆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6,共8页
侗族社会传统人工营林业是在山地村寨家族共有基础上展开的。近五个世纪以来,侗族人工营林业有了规模性的发展,形成了林粮兼作以林为主的经济生活方式,并孕育出一批具有商业资本性质的巨富。但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国家的主导下,我国... 侗族社会传统人工营林业是在山地村寨家族共有基础上展开的。近五个世纪以来,侗族人工营林业有了规模性的发展,形成了林粮兼作以林为主的经济生活方式,并孕育出一批具有商业资本性质的巨富。但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国家的主导下,我国土地制度经过了五次变更,这些政策的变更基本上是立足于农业生产而进行的,但这对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贵州锦平林区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对土地制度的变迁与人工营林业的兴替进行了分析,指出建国以来的我国农业用地政策的多次变更,不仅给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也给林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人工营林业 政策变化 锦平林区
原文传递
生态移民后生态修复实践探索——以彭阳县卷槽村为例调查(上)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树雄 《共产党人》 2013年第14期39-40,共2页
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始于上世纪80年代,通过政府组织和自发移民两种形式,从南部山区移民搬迁60万人,有力地减轻了南部山区的人口压力。本文以彭阳县交岔乡卷槽村生态移民后生态修复的主要做法为切入点。分析了生态移民后生态修复对宁夏... 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始于上世纪80年代,通过政府组织和自发移民两种形式,从南部山区移民搬迁60万人,有力地减轻了南部山区的人口压力。本文以彭阳县交岔乡卷槽村生态移民后生态修复的主要做法为切入点。分析了生态移民后生态修复对宁夏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工程 生态修复 彭阳县 实践探索 调查 南部山区 80年代 自发移民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自发移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研究——基于云南移民聚集区的实证分析
7
作者 乔召旗 张体伟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6,共5页
以云南民族地区自发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农户个体和家庭特征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识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自发移民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户个体或家... 以云南民族地区自发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农户个体和家庭特征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识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自发移民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户个体或家庭特征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二是自发移民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同时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宣传的过度和建设的"缺位",最后提出了民族地区自发移民集聚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解决自发移民户籍建立平等发展的基础,以及把劳动力转移和培育适宜产业作为自发移民社区发展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自发移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 个体特征 认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