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夫妻关系看唐代妇女家庭地位的变化 被引量:13
1
作者 段塔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58,共6页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开放的时期,其“开放性”不仅表现在皇朝内政外交等方面,而且还生动而具体地反映在家庭内部夫妻关系等方面。唐代夫妻关系上的开放,以及丈夫对妻子人格意志的尊重和行为上的宽容,为整个封建时代所少有。
关键词 唐代 夫妻关系 妇女 家庭地位 法律规范 人格意志
下载PDF
唐代婚姻习俗与妇女地位探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段塔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2-88,共7页
在唐代婚姻作为“人伦之始”和封建尊卑等级制度的基础,它的缔结往往是以儒家“阴阳尊卑”学说为依据,以宗法秩序为准则而贯穿于整个婚姻礼俗中。唐代婚姻习俗既有封建保守的一面,也有其务实开放的一面。这一特点决定了唐代婚姻习俗... 在唐代婚姻作为“人伦之始”和封建尊卑等级制度的基础,它的缔结往往是以儒家“阴阳尊卑”学说为依据,以宗法秩序为准则而贯穿于整个婚姻礼俗中。唐代婚姻习俗既有封建保守的一面,也有其务实开放的一面。这一特点决定了唐代婚姻习俗中在坚持传统的“男本位”原则的同时,也出现了“男到女家成婚”、“夫从妻居”婚姻生活的新格局。这是唐代妇女地位较高而在婚姻习俗中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婚姻习俗 妇女地位 招婿婚 婚姻礼仪
下载PDF
农村男青年早婚成因——以华北T村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聂建亮 金银 《青年探索》 2008年第6期85-88,共4页
从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方面探讨农村地区男青年早婚现象的成因发现:由浓厚的乡土性产生的文化习俗构成了早婚现象最深厚的土壤,村民向内的生活面向和经济发展滞后是导致人们观念长久的落后进而产生早婚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农村男青年 早婚 成因
下载PDF
论法家思想在秦的实践及其在婚姻制度中的体现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永挺 刘志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4-88,共5页
论述了儒法思想的产生、冲突和法宗思想在秦国的推行并获得成功的原因 ,同时通过讨论法家思想在婚姻制度这一礼制核心上的体现 ,认为“法治”有优于“人治”的方面 ,中国古代有过崇尚“法治”的传统。
关键词 法治 儒家思想 法家思想 秦国 婚姻制度 婚姻条件 夫妻地位 婚姻登记制度
下载PDF
唐代婚姻礼俗述略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希义 谢翠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123-126,共4页
根据唐律和大量文献资料 ,对唐代的婚龄、嫁娶、离异及婚姻习俗进行了详细地考证和述略 ,揭示了唐代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 。
关键词 唐代 婚姻 婚龄 离婚 婚俗 婚礼 考证
下载PDF
从金文看周代媵妾婚制 被引量:12
6
作者 曹兆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0-107,共8页
金文中,作器者分别以7种名义为出嫁女铸媵器。有些铭文虽无“媵”字,但从内容上大致可以推定其为媵器。两女同时被媵送时,其中一女是作为异姓他国来媵的媵妾。两个出嫁女的称谓可能铸于同一媵器之中,也可能分别铸于不同的媵器之中。周... 金文中,作器者分别以7种名义为出嫁女铸媵器。有些铭文虽无“媵”字,但从内容上大致可以推定其为媵器。两女同时被媵送时,其中一女是作为异姓他国来媵的媵妾。两个出嫁女的称谓可能铸于同一媵器之中,也可能分别铸于不同的媵器之中。周代这种异姓嫡媵婚制,使周代女性地位一落千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周代 女性 媵器 媵妾婚制 婚姻
下载PDF
唐代百姓通婚取向探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志生 《河北学刊》 2001年第4期79-83,共5页
唐代百姓通婚中存在着两种明显倾向,即等级观念和择婿、选妇各有标准。唐代社会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阶层——贱民阶层、百姓阶层和官员阶层基本都以阶层内婚为主;唐代百姓择婿重才和重未来发展,娶妇则重德、重财。唐代百姓的通婚对唐代社... 唐代百姓通婚中存在着两种明显倾向,即等级观念和择婿、选妇各有标准。唐代社会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阶层——贱民阶层、百姓阶层和官员阶层基本都以阶层内婚为主;唐代百姓择婿重才和重未来发展,娶妇则重德、重财。唐代百姓的通婚对唐代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唐代后期的贫女难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山东旧族高门的身份特征,加速了旧士族的消亡;贫女难嫁的观念还对宋代社会产生了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平民阶层 通婚 婚姻 等级观念 社会阶层 土族
下载PDF
东晋皇室婚姻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金仁义 张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40-245,共6页
东晋皇室婚姻是东晋士族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东晋皇室婚选标准,皇室婚姻的特点及皇室婚姻与政治关系的进行探析,试图说明,在研究东晋士族婚姻和门阀政治时,皇室婚不可忽视。
关键词 东晋 皇室婚姻 身份内婚制 士族 门弟 门阀政治
下载PDF
从实物出发:婚姻史研究的新路径与新取向——评《清代民间婚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佩林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7-89,共3页
《清代民间婚书研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郭松义、定宜庄编撰,200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两位作者在传统婚姻家庭的研究上均卓有建树,在海内外颇具影响。目前学界对于“婚书”一词尚无确切定义。《现代汉语辞典》解释为“旧... 《清代民间婚书研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郭松义、定宜庄编撰,200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两位作者在传统婚姻家庭的研究上均卓有建树,在海内外颇具影响。目前学界对于“婚书”一词尚无确切定义。《现代汉语辞典》解释为“旧时结婚证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 清代 婚姻史 人民出版社 路径 编纂委员会 婚姻家庭 结婚证书
下载PDF
利玛窦与晚明中西婚俗的差异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中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2期70-78,共9页
基督教与儒家传统均重视家庭的社会作用 ,这是晚明来华耶稣会士得以展开中西伦理对话的一个基本前提。可是在这场对话中 ,源于圣经传统的基督教一夫一妇制与源于儒家孝文化的纳妾习俗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作为这场对话主要发起人的利玛窦... 基督教与儒家传统均重视家庭的社会作用 ,这是晚明来华耶稣会士得以展开中西伦理对话的一个基本前提。可是在这场对话中 ,源于圣经传统的基督教一夫一妇制与源于儒家孝文化的纳妾习俗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作为这场对话主要发起人的利玛窦不可能真正理解纳妾制的社会涵义 ,因此他在婚俗上的妥协和适应是根本不可能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单偶婚制 纳妄制 利玛窦 晚明 婚俗 中国 西方国家 文化差异
下载PDF
《诗经》媵嫁诗与周代媵婚文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尚丽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5-70,共6页
本文从媵婚文化的角度解读《诗经》中与媵婚有涉的六首诗;并通过分析周 代媵婚制和媵婚文化,探求促成媵嫁诗产生的诸种文化观念。
关键词 《诗经》 周代 滕婚文化 媵嫁诗 《鹊巢》 《泉水》 《江有记》
下载PDF
高山族和黎族传统婚俗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植朝 詹贤武 《新东方》 2009年第9期25-29,共5页
高山族和黎族的传统婚恋习俗是最受两族重视的人生礼仪。尽管两族生活的空间环境不同,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差异,但两族的传统婚恋习俗却体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印证了高山族文化和黎族文化之间具有相近的同源性。
关键词 传统婚俗 黎族文化 高山族 历史文化背景 婚恋习俗 人生礼仪 空间环境 相似性
下载PDF
《太平广记》中所见唐代婚礼、婚俗略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20-22,共3页
以《太平广记》为主要研究对象与视角 ,并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做综合研究 ,总结唐代婚姻礼俗现象 ,并探究其形成发展原因。还原历史 ,再现真实 ,认识了解唐代婚姻礼俗文化 ,是本文的基本思想。
关键词 《太平广记》 唐代 婚礼 婚俗
下载PDF
蒙元前期后妃婚姻途径小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鹏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36-139,共4页
分析了蒙元前期后妃的几种主要婚姻缔结途径,指出其在这一时期不同于汉族政权后妃的原始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以及她们在婚姻中依附于男性的实质地位,与汉族政权后妃无异,从这一侧面考察蒙元前期的社会文明。
关键词 蒙元 后妃 婚姻途径 依附
下载PDF
欧风东渐与近代中国婚姻转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全有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6-61,70,共7页
在西方文化影响下,近代中国发生了婚姻转型,其表现有四:一、从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二、从传统婚俗到西洋婚礼;三、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自由恋爱;四、从变态的贞操观到平等的性道德。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婚姻转型 男女平等 自由恋爱 性道德
下载PDF
伊莎贝尔的女性悲剧:一种运用依利加雷理论的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亚中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用依利加雷理论解读《一位女士的画像》,我们可以看到,小说讲述的是伊莎贝尔作为女性的悲剧,悲剧的根源在于女人没有建立健全的母女关系和女人丧失了主体性地位。在一个主体的文化中,女人作为客体满足男人创造的需要。本文用到的依利加... 用依利加雷理论解读《一位女士的画像》,我们可以看到,小说讲述的是伊莎贝尔作为女性的悲剧,悲剧的根源在于女人没有建立健全的母女关系和女人丧失了主体性地位。在一个主体的文化中,女人作为客体满足男人创造的需要。本文用到的依利加雷理论主要来自她的女人谱系和性差异伦理学,包括女性主体性、母女关系、"弑母"、"欲望"等与性差异有关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利加雷理论 《一位女士的画像》 伊莎贝尔 女性 悲剧
下载PDF
漫议唐代新兴士人择偶观念的变迁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伯鸿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114-118,共5页
以崇重攀附世族大姓为质核的“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定型于魏晋六朝时期。唐代中叶以前,新兴士人在择偶观念上仍看好旧族大姓。中唐至晚唐,在新兴士人中逐步确立了“郎才女貌”和“姻缘前定”
关键词 士人阶层 唐代 择偶观念 婚姻观念
下载PDF
阴霾下的一缕阳光——先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外之自由婚姻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才训 《青海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64-66,共3页
文化批判中 ,许多人把包办婚姻看作是传统文化结出的恶果。然追溯中华古老文化的源头 ,虽“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在中国古代婚姻史上始终占主导地位 ,但至少在先秦时期 ,婚恋自由还是部分存在的。这是《周易》、《周礼》、《诗经》、《... 文化批判中 ,许多人把包办婚姻看作是传统文化结出的恶果。然追溯中华古老文化的源头 ,虽“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在中国古代婚姻史上始终占主导地位 ,但至少在先秦时期 ,婚恋自由还是部分存在的。这是《周易》、《周礼》、《诗经》、《左传》等典籍中都可看到。而孟子其“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只是就求仕应以其道所设一喻而已 ,谈论中心绝非婚姻。明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观 《周易》 《周礼》 《诗经》 《左传》 先秦时期 婚姻 古代婚姻史
下载PDF
从《诗经》婚恋诗看周代婚姻的多元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敬君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46-49,共4页
《诗经》婚恋诗真实地反映了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爱情生活。明媒正娶是周代男婚女嫁所必须遵循的婚姻法则 ,它突出的是社会对婚姻本身的愿望和期待 ;非礼仪的“野合”是对正规聘婚的补充和完善 ,它体现了社会对夫妻人伦的重视 ;媵嫁婚是多... 《诗经》婚恋诗真实地反映了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爱情生活。明媒正娶是周代男婚女嫁所必须遵循的婚姻法则 ,它突出的是社会对婚姻本身的愿望和期待 ;非礼仪的“野合”是对正规聘婚的补充和完善 ,它体现了社会对夫妻人伦的重视 ;媵嫁婚是多婚或群婚制的残余形态 ,它表现的是周人对拆除隔绝人群的氏族关系的古老壁垒的重视。总之 ,《诗经》婚恋诗写出了周代婚烟的多元性 ,表现了周礼张弛有序、刚柔相济、丰富而灵活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文化内涵 社会批评 婚恋习俗 《诗经》 周代 婚姻 多元性 爱情生活 媵嫁婚
下载PDF
论《红楼梦》对爱情独具个性的深刻阐释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永建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71-75,共5页
爱情是《红楼梦》的一条主线,是作者透视社会人生的一个重要视角和层面,作者还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开掘和阐释。本文从木石之盟、生死之恋——爱情的非人间性,只取一瓢饮——爱的唯一、不可替代性,意淫———爱的诗意... 爱情是《红楼梦》的一条主线,是作者透视社会人生的一个重要视角和层面,作者还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开掘和阐释。本文从木石之盟、生死之恋——爱情的非人间性,只取一瓢饮——爱的唯一、不可替代性,意淫———爱的诗意观照三个层面来走进和解读《红楼梦》构建的爱情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 理想 审美 文学评论 小说 《红楼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