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外交与苏联的兴亡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兴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勃列日涅夫时期 苏联解体 勃列日涅夫主义 社会主义 外交战略 对外政策 霸权主义 全球战略 捷克斯洛伐克 军费开支
下载PDF
冷战时期苏联对欧洲的能源外交 被引量:4
2
作者 于春苓 杨超 《西伯利亚研究》 2010年第2期75-80,共6页
欧洲在冷战中的地缘政治地位十分重要,引发苏联与美国在欧洲的激烈博弈。苏联将能源作为政治和经济博弈的砝码,通过对东欧经互会成员国及西欧国家的能源外交,实现和维护着国家利益。冷战时期苏联的能源贸易对其国内经济的拉动起了很大作... 欧洲在冷战中的地缘政治地位十分重要,引发苏联与美国在欧洲的激烈博弈。苏联将能源作为政治和经济博弈的砝码,通过对东欧经互会成员国及西欧国家的能源外交,实现和维护着国家利益。冷战时期苏联的能源贸易对其国内经济的拉动起了很大作用,成为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更为重要的是石油成为苏联与美国争夺欧洲及全球利益的重要战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苏联 欧洲 能源外交
下载PDF
旅俄华工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过程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7
3
作者 郭渊 《西伯利亚研究》 2007年第5期60-63,共4页
在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帮助下,旅俄华工逐步接受了马列主义,成立了旅俄华工联合会,并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旅俄华工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北方的广泛传播,在沟通共产国际帮助中共建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 布尔什维克 旅俄华工 马列主义 工人阶段
下载PDF
简论沙皇政府的对犹政策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君 孙慧宗 《西伯利亚研究》 2011年第2期80-84,共5页
波兰被三次瓜分后,原波兰领土上的犹太人也随之处于俄国政府的统治之下。在被称为"民族监狱"的俄国,犹太人的处境十分悲惨。沙皇政府始终采取反动的排犹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政策又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沙皇政府的反犹政策不仅... 波兰被三次瓜分后,原波兰领土上的犹太人也随之处于俄国政府的统治之下。在被称为"民族监狱"的俄国,犹太人的处境十分悲惨。沙皇政府始终采取反动的排犹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政策又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沙皇政府的反犹政策不仅没有解决俄国的"犹太问题",还将犹太人推向革命,导致了相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犹太人 反犹太主义
下载PDF
印苏关系回眸 被引量:1
5
作者 蒲瑶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105-108,共4页
文章以1998 年5 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巴核试验为线索,从政治安全、军事和经济三方面论述了印度独立以后的苏印关系的演变;阐述了苏联对南亚地区政策的种种目的和手段。最后文章认为,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与印度仍将保持一... 文章以1998 年5 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巴核试验为线索,从政治安全、军事和经济三方面论述了印度独立以后的苏印关系的演变;阐述了苏联对南亚地区政策的种种目的和手段。最后文章认为,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与印度仍将保持一定的“特殊”伙伴关系,并借助这次核危机事件,排挤美国,使印度的国防更加依赖于俄罗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核危机 苏联 印度
下载PDF
论斯大林在东欧推行的联合政府政策(1944—1948) 被引量:2
6
作者 吕雪峰 《西伯利亚研究》 2011年第3期73-78,共6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为维护通过战争获取的胜利果实,斯大林奉行大国合作战略。在围绕被解放欧洲国家未来命运问题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斯大林以许诺"自由选举"换取了英美对苏联提出的"联合政府"建议的赞同。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为维护通过战争获取的胜利果实,斯大林奉行大国合作战略。在围绕被解放欧洲国家未来命运问题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斯大林以许诺"自由选举"换取了英美对苏联提出的"联合政府"建议的赞同。反法西斯大国合作是联合政府体制存在外部条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把人民民主制度看成是长期的当时还未用尽其积极潜力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东欧 联合政府
下载PDF
略论1905—1910年俄国对日本政策——以朝鲜问题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潘晓伟 《西伯利亚研究》 2011年第2期76-79,共4页
日俄战争后,俄国政府在国内仇日情绪的影响下,无视自己战败的事实,在东北亚事务中,继续对日态度强硬,不与其合作,但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迫使俄国很快走上了对日妥协的道路,与日本划分势力范围,以维护俄在东北亚地区的利益。俄国这一时期的... 日俄战争后,俄国政府在国内仇日情绪的影响下,无视自己战败的事实,在东北亚事务中,继续对日态度强硬,不与其合作,但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迫使俄国很快走上了对日妥协的道路,与日本划分势力范围,以维护俄在东北亚地区的利益。俄国这一时期的对日政策在朝鲜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最初坚持朝鲜"独立",不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既得成果,从1906年起开始支持日本吞并朝鲜,俄国的这一政策加速了朝鲜亡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朝鲜 日本 外交
下载PDF
试论1931~1945年苏联对华政策及其成因
8
作者 王立新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34-39,共6页
本文认为,在1931—1945年,苏联的对华政策分三个历史阶段,突出表现为两重性的特点,其正义性、进步性是由苏联的国家利益决定的,其非正义性、非进步性是由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苏共对中共无产阶级性质的怀疑等因素决定的。... 本文认为,在1931—1945年,苏联的对华政策分三个历史阶段,突出表现为两重性的特点,其正义性、进步性是由苏联的国家利益决定的,其非正义性、非进步性是由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苏共对中共无产阶级性质的怀疑等因素决定的。苏联对华政策的两重性对中国抗日战争既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对华政策 国民党政府 “九·一八”事变 中国共产 民族利己主义 进步性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帝国主义 正义性 共产国际
下载PDF
冷战初期苏联外交中的若干问题——乌特金院士吉林大学讲学纪要
9
作者 张广翔 王学礼 《西伯利亚研究》 2010年第5期91-95,共5页
关键词 吉林大学 冷战初期 讲学 院士 外交 苏联 俄罗斯科学院 纪要
下载PDF
浅析英国干涉苏俄中亚的经过
10
作者 朱新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5-68,共4页
文章以苏俄时期(1917~1924年)的中亚为背景,论述了英国向中亚推行干涉政策的经过。苏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粉碎了它们的干涉和叛乱。英国企图控制中亚,绞杀苏俄革命的计划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关键词 英国 中亚 苏俄时期 外交史 宗教经济
下载PDF
大国霸权主义对苏联解体的影响
11
作者 向祖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37,共2页
苏联剧变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主要是由其对内政策失误造成的.但苏共在处理国际和党际关系时所推行的霸权主义的对外战略,使苏联长期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恶化了苏联的国际环境,严重影响和干扰了国内的经济建设,在... 苏联剧变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主要是由其对内政策失误造成的.但苏共在处理国际和党际关系时所推行的霸权主义的对外战略,使苏联长期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恶化了苏联的国际环境,严重影响和干扰了国内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剧变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大国霸权主义 沙文主义 对外扩张战略 政治体制 沙俄扩张主义
下载PDF
论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东欧政策与苏东关系
12
作者 李兴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6期108-111,共4页
赫鲁晓夫时期(1953—1964年)苏联的东欧政策是复杂的、矛盾的,呈现出放松与控制、时而平行时而交错的特点。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东欧政策既有继承,也有批判。他的东欧政策及这一时期的苏东关系经常处于矛盾、不稳定的状态。... 赫鲁晓夫时期(1953—1964年)苏联的东欧政策是复杂的、矛盾的,呈现出放松与控制、时而平行时而交错的特点。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东欧政策既有继承,也有批判。他的东欧政策及这一时期的苏东关系经常处于矛盾、不稳定的状态。大国外交和强权政治,盛气凌人和反复无常,经常在他的东欧政策和苏东关系中表现出来。他有处理好苏东关系的愿望,但未见到有解决苏东关系的成功。因此,如何认识和操作国际主义,如何处理好国际主义与国家民族主义的关系,这是赫鲁晓夫留给后人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苏联 东欧 国际主义 国家民族主义
下载PDF
灵活善变 游刃有余——叶卡特琳娜二世外交策略浅析
13
作者 谭建华 《怀化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28-31,共4页
从三个方面对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外交策略进行了分析 ,突出了她外交策略中的灵活善变、游刃有余的特征。正是在叶氏时期 ,俄国走出了外交的低谷 ,扩大了国际影响 ,成为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
关键词 叶卡特琳娜二世 外交策略 俄国 灵活善变 国际影响
下载PDF
国内外史学界对早期苏美关系研究综述
14
作者 沈莉华 《西伯利亚研究》 2009年第4期86-88,共3页
目前,国内外史学界对早期苏美关系研究兴趣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十月革命后美国资产阶级敌视苏维埃政权的原因,二是美国对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原因,三是20世纪20年代苏美经济关系,四是1933年苏美建交问题。
关键词 苏联 美国 国际关系 史学研究
下载PDF
19世纪末俄国的中亚政策
15
作者 孟君 《西伯利亚研究》 2014年第4期71-75,共5页
俄国对中亚的占领,使其对中亚的政策问题突显出来。1867年和1886年的管理条例确定了俄国政府对中亚实行军政合一的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俄国政府对当地穆斯林采取了不干涉政策,而19世纪末俄国农民向边疆地区不断移民则成为这一... 俄国对中亚的占领,使其对中亚的政策问题突显出来。1867年和1886年的管理条例确定了俄国政府对中亚实行军政合一的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俄国政府对当地穆斯林采取了不干涉政策,而19世纪末俄国农民向边疆地区不断移民则成为这一时期民族政策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中亚 移民
下载PDF
推动和实施《柏林宣言》——记第三次开放获取柏林会议
16
作者 李麟 《图书情报工作动态》 2005年第4期15-16,共2页
第三次开放获取柏林会议于2005年2月28日至3月1日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柏林宣言实施进展”(Berlin3 Open Access:Progress in Implementing the 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 第三次开放获取柏林会议于2005年2月28日至3月1日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柏林宣言实施进展”(Berlin3 Open Access:Progress in Implementing the 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林会议 《柏林宣言》 开放 ACCESS OPEN 2005年 the and in
下载PDF
贵州辛亥革命失败始末
17
作者 张明 《当代贵州》 2011年第36期67-67,共1页
在革命党人妥协退让、政权内部分裂扩大、革命同盟解体的情况之下,立宪党人与云南军阀里外夹击,贵州辛亥革命被扼杀在摇篮中。
关键词 辛亥革命 贵州 失败 革命党人 妥协退让 政权 立宪
下载PDF
出兵阿富汗──错误决定作出的前前后后
18
作者 金重远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27-31,共5页
1979年12月,苏军大举入侵阿富汗,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苏联最后一场对外战争。本文根据近年来问世的俄文资料,叙述了二战后苏阿关系的演变,着重阐明自1978年4月政变至1979年12月阿富汗国内的局势,以及苏联所采... 1979年12月,苏军大举入侵阿富汗,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苏联最后一场对外战争。本文根据近年来问世的俄文资料,叙述了二战后苏阿关系的演变,着重阐明自1978年4月政变至1979年12月阿富汗国内的局势,以及苏联所采取的对策。文章强调,由于判断失误,苏共领导在小范围内所作出的决策便必然会给本国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阿关系 1979年 苏联 阿富汗
下载PDF
中国学者关于俄国古典欧亚主义问题的研究状况
19
作者 粟瑞雪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41-48,共8页
中国学者最早是将"欧亚主义"视为哲学思潮予以关注的,在较广泛译介欧亚主义思想家经典著作和俄罗斯(苏联)与欧美学者的相关研究著作的基础上,他们认真研究了欧亚主义者的原著和国外学者研究欧亚主义的状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中国学者 古典欧亚主义 俄罗斯 萨维茨基
下载PDF
慕尼黑会议前后苏联对欧洲的“双重外交”
20
作者 赵艳霞 《保定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36-38,共3页
二战前苏联对欧洲始终存在双重外交。以慕尼黑会议为界 。
关键词 集体安全 慕尼黑会议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 欧洲外交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