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利用中的人权问题——法人类学的一项尝试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启梁 张晓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25,共7页
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利用中的人权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对于民族文化中存在的侵害人权的文化因子应予以剔除;为保证民族文化传承渠道的畅通,必须解决好权利冲突的问题;民族文化保护实践中采取的措施不能有悖人权保护;对于... 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利用中的人权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对于民族文化中存在的侵害人权的文化因子应予以剔除;为保证民族文化传承渠道的畅通,必须解决好权利冲突的问题;民族文化保护实践中采取的措施不能有悖人权保护;对于民族文化的现代贡献及传统知识在现代社会的运用,应当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权利的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人权 法人类学
下载PDF
刑罚执行社会化的国际现状与我国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8
2
作者 翟中东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43,共6页
为什么我国要推行社区矫正制?带着这个问题,本文首先介绍推动社区矫正实施的理念———刑罚执行社会化思想,然后考察刑罚执行社会化在国外的发展情况,最后对刑罚执行社会化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予以探讨。
关键词 刑罚执行社会化 国际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阐释真实的法律生活——论法人类学对纠纷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严文强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96-101,共6页
早期法人类学研究法律演变的进化模式和原始法‘规则’。马林诺斯基开始描述现实法律生活即纠纷。纠纷的研究采取"规则中心",以及"过程中心"路径。最近的研究不仅关注"规则"和"过程"的结合,而... 早期法人类学研究法律演变的进化模式和原始法‘规则’。马林诺斯基开始描述现实法律生活即纠纷。纠纷的研究采取"规则中心",以及"过程中心"路径。最近的研究不仅关注"规则"和"过程"的结合,而且综合运用历史、文化、制度、文本分析等各种方法多向度解读、分析和审视纠纷,以阐释真实的法律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类学 纠纷 “规则中心” “过程中心” 历史与权力
下载PDF
主持人语
4
作者 徐晓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年第2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主持人 日本民族 民族国家 独特文化 民族研究 法人类学 习惯法 法制史
下载PDF
历史深处看法人类学——以法人类学与法史学之联系为视角
5
作者 粟丹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673-677,共5页
法人类学与法史学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二者都重视对文化的研究,但是法人类学侧重于文化的横向比较,关注文化在具体社会中的功能与结构,是一种共时性问题的研究;法史学则从纵向来研究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历时性问题的研究。我国应构建... 法人类学与法史学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二者都重视对文化的研究,但是法人类学侧重于文化的横向比较,关注文化在具体社会中的功能与结构,是一种共时性问题的研究;法史学则从纵向来研究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历时性问题的研究。我国应构建以规则研究为中心,以法律民族志为方法,以文化反思为目的的法人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类学 文化 规则 民族志
下载PDF
甘、青特有民族法文化特色及法制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克林 岳天明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4-86,共3页
在我国甘、青两省特有的五个民族所处的生存区域里 ,呈现出多元共存的文化格局 ,五个民族的传统法文化具宗教神治性与宗法伦理性双重特征。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 ,要关注这些地区的民族法文化的特殊性 ,分清利弊 ,合理取舍 。
关键词 民族 宗教 法文化 法制
下载PDF
罪犯的本性、犯罪潜能及其社区矫正——从人的本性、犯罪心理学视角谈罪犯社区矫正 被引量:7
7
作者 何珊君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37,共5页
在刑罚执行过程中或刑罚执行完毕后,实施同一行为被处以相同刑罚的罪犯,其改恶从善的程度及其对社会的价值或功能大为不同。究其原因,这涉及一个深层次的、远超于一个国家当前刑法、劳改法所规定之层面的东西,也远超于目前一个国家的行... 在刑罚执行过程中或刑罚执行完毕后,实施同一行为被处以相同刑罚的罪犯,其改恶从善的程度及其对社会的价值或功能大为不同。究其原因,这涉及一个深层次的、远超于一个国家当前刑法、劳改法所规定之层面的东西,也远超于目前一个国家的行为矫正体制所及的层面。本文即从当前各国刑律已经注意到的罪犯主观恶性溯源至罪犯的本性与犯罪潜能展开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犯罪潜能 犯罪 社区矫正
下载PDF
法典修改的语用修辞学思考——以中国宪法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春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9,共4页
法典修改是一种修辞现象,又是一种言语行为,更是一种语用修辞活动。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理论(言语行为双重结构论)与陈望道"修辞学的功用观"均对法典修改有积极意义。中国宪法文本修改这一修辞现象和言语行为表明,法典修改可... 法典修改是一种修辞现象,又是一种言语行为,更是一种语用修辞活动。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理论(言语行为双重结构论)与陈望道"修辞学的功用观"均对法典修改有积极意义。中国宪法文本修改这一修辞现象和言语行为表明,法典修改可作为语用学与修辞学"联姻"的一个中介。考察法典修改的语用修辞学理据,有助于推动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也有助于语用学、修辞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典修改 修辞现象 言语行为 语用修辞过程
下载PDF
生命科技发展与法律的回应 被引量:2
9
作者 薛现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3-59,共7页
生命科技发展对法律观念、法律制度与法律的稳定性都产生了影响,对此,法律能否做出回应是当代法律面临的实际挑战。通过对法律回应性的探讨,法律对生命科技回应实践及其机制的研究,法律回应生命科技发展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即尊重人的... 生命科技发展对法律观念、法律制度与法律的稳定性都产生了影响,对此,法律能否做出回应是当代法律面临的实际挑战。通过对法律回应性的探讨,法律对生命科技回应实践及其机制的研究,法律回应生命科技发展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即尊重人的生命与尊严的原则,保障生命科学研究自由的原则和生命科技、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技 法律 发展 回应
下载PDF
民法的伦理化与伦理化的民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祥雨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0-73,共4页
在西方之所以可以完成伦理与法律的分野,那是因为西方市民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在其无伦理性的地方恰恰有自己的伦理,而如今国际上民法现代化的过程中,民法又开始了与伦理的结合。通过分析东西方民法与伦理的离合,从而给我们思考... 在西方之所以可以完成伦理与法律的分野,那是因为西方市民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在其无伦理性的地方恰恰有自己的伦理,而如今国际上民法现代化的过程中,民法又开始了与伦理的结合。通过分析东西方民法与伦理的离合,从而给我们思考中国此刻的民法何去何从带来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 伦理 市民社会
下载PDF
社会变迁与中国法律文化变迁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策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6-40,共5页
社会变迁制约着法律文化的变迁。从"义务为本"向权利本位的过渡、从注重公权到保护私权,是我国法律文化变迁的特征。在我国法律文化变迁的过程中,借鉴西法文化、弘扬中法文化传统则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融... 社会变迁制约着法律文化的变迁。从"义务为本"向权利本位的过渡、从注重公权到保护私权,是我国法律文化变迁的特征。在我国法律文化变迁的过程中,借鉴西法文化、弘扬中法文化传统则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融通古今"、"会通中西"应是建构中国特色法律文化的不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法律文化变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下载PDF
关系结构中的法律
12
作者 尤广辉 胡水君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19-122,共4页
关系指的是个人或团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由于传统的影响 ,关系与法律之间往往呈现着某种矛盾的状态 ,并普遍存在于立法和司法过程中。在法律与关系之间 ,有必要建构一种平衡 ,使二者各避其短 ,各扬所长 ,这或许能使法律走... 关系指的是个人或团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由于传统的影响 ,关系与法律之间往往呈现着某种矛盾的状态 ,并普遍存在于立法和司法过程中。在法律与关系之间 ,有必要建构一种平衡 ,使二者各避其短 ,各扬所长 ,这或许能使法律走出形式化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法律 利益关系
下载PDF
法律援助群团联席制度的探索与完善——基于山西省试点地区的调研
13
作者 安淑珍 王宗文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0-64,共5页
2016—2017年,中欧法律援助合作项目下的群团联席会议制度,在山西省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回顾试点地区法律援助联席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对其试验效果进行调研分析,总结联席制度的现状,分析联席制度运作的特... 2016—2017年,中欧法律援助合作项目下的群团联席会议制度,在山西省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回顾试点地区法律援助联席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对其试验效果进行调研分析,总结联席制度的现状,分析联席制度运作的特点,进而提出完善联席制度的几点建议,以期对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援助 群团组织 联席会议制度 完善
下载PDF
关于企业中智力产权的几个问题
14
作者 陈波 陈奇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1-93,共3页
智力因素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如何充分认识企业中高级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地位,恰如其分地给予其应有的评价,是一个颇为重要的问题。为此,从智力产权的概念出发,力求从深层次上分析智力产权的所有者及其实现途径。
关键词 智力产权 高级人力资本 复杂劳动
下载PDF
“髡刑”探源:以法人类学为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洋 《北方法学》 2009年第5期150-154,共5页
髡,剃发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对于髡刑,学者有不同意见,其实髡刑是将犯人的长发剪为长三寸左右的短发。根据法人类学的材料,髡所以成为刑罚,与古人对头发的迷信观念有关。髡刑虽没有肉体痛苦,但由于古人相信头发是人体精气之所在,... 髡,剃发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对于髡刑,学者有不同意见,其实髡刑是将犯人的长发剪为长三寸左右的短发。根据法人类学的材料,髡所以成为刑罚,与古人对头发的迷信观念有关。髡刑虽没有肉体痛苦,但由于古人相信头发是人体精气之所在,剃去头发将伤害生命和健康,所以受刑者会遭受精神上的痛苦。从这种意义上讲,髡刑是一种精神刑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髡刑 法人类学 头发 刑罚
下载PDF
论《民法通则》中的道德法律化
16
作者 薛惠元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年第8期40-44,共5页
民法通则中的道德法律化,渊源于中国儒家思想,是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并借鉴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必然行动。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民法通则将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法律化,突出了对人身权的保护和道德平衡的原则,多方面体... 民法通则中的道德法律化,渊源于中国儒家思想,是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并借鉴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必然行动。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民法通则将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法律化,突出了对人身权的保护和道德平衡的原则,多方面体现了道德法律化的立法原则。民法通则中的道德法律化,有利于增强在社会利益多元化条件下的道德调控力量,促进社会道德水平大范围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通则 道德法律化 理论基础 意义
下载PDF
无用之人类学的想象力——读王铭铭《西方作为他者》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清媚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2-193,共2页
听过不少人议论说,王铭铭的书越来越难懂,越来越飘乎;连带地会附议,人类学这样搞有啥用啊?对此深表赞同。这种没有用的学术,已经很稀少,以至于显得很怪异。手中这本《西方作为他者》①,便属于这种没有用的学术之列。书的字体大,还配上... 听过不少人议论说,王铭铭的书越来越难懂,越来越飘乎;连带地会附议,人类学这样搞有啥用啊?对此深表赞同。这种没有用的学术,已经很稀少,以至于显得很怪异。手中这本《西方作为他者》①,便属于这种没有用的学术之列。书的字体大,还配上好些插图,看着挺花哨;讲的是一个人类学者在古史中穿行的经历,没有村子和土著,也不追求精确的史实,书非正统意义上的人类学民族志,倒像是作者读书到有趣之处,禁不住手舞足蹈。然而,追随他的脚步而去,会越发感到沉重,英法人类学骨子里的严肃和深沉、思考和想象之成瘾,渐渐显露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类学 王铭铭 想象力 他者 西方 民族志 学术 土著
原文传递
师范院校教育法治文化建设研究
18
作者 刘颖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83-87,共5页
师范院校教育法治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是要实现法治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的良性融合。培养师范院校师生的教育法治文化素养是促进师范院校教育法治的关键。阐释教育法治文化内涵,针对教育法治文化制度不健全、法制落实不到位、法治文化意... 师范院校教育法治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是要实现法治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的良性融合。培养师范院校师生的教育法治文化素养是促进师范院校教育法治的关键。阐释教育法治文化内涵,针对教育法治文化制度不健全、法制落实不到位、法治文化意识淡薄、法治价值理念落后、法治思维培育缺乏和法治文化底蕴不足等现状问题,分析当前教育法治文化建设发展薄弱的成因:重要原因是教育法治建设滞后于国家政治经济迅猛发展的进程,深层次原因在于教育法治建设与法治文化建设融合不够。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整合教育法治文化资源,大力提升教育法治文化绩效,探索师范院校教育法治文化建设路径和建议,助力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和依法治国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院校 教育法治 法治文化 法治建设
下载PDF
人类学调查法在新闻采访调查中应用的可能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正府 《新闻窗》 2009年第4期104-105,共2页
在当前人文学科的知识范畴里,人类学与新闻学有一个共同的旨趣,那就是对社会事实的解读和呈现。其差异在于彼此“看”社会、“读”社会的角度和方法有所不同,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可相互借鉴和补充。人类学调查法人类学调查法中的参... 在当前人文学科的知识范畴里,人类学与新闻学有一个共同的旨趣,那就是对社会事实的解读和呈现。其差异在于彼此“看”社会、“读”社会的角度和方法有所不同,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可相互借鉴和补充。人类学调查法人类学调查法中的参与观察法可谓是人类学的“看家本领”。它通过直接的观察,深入到人们的中间,通过参与他们的活动、与他们交谈和观察他们的活动来了解其社会和文化。这种研究法使得调查者既可作为“参与者”,又可作为“观察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类学 新闻采访 社会事实 应用 知识范畴 人文学科 新闻学 “看”
原文传递
如何强化刑罚交付执行检察工作
20
作者 陈泽东 《当代检察官》 2015年第10期44-45,共2页
在目前刑罚执行社会化的背景下,刑罚交付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及时将生效刑事判决裁定交付相关机关执行,并由相关机关接受执行的一种刑事诉讼活动。在此定义中,刑罚交付执行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受体是监狱、看守所、公安机关、及社区矫正... 在目前刑罚执行社会化的背景下,刑罚交付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及时将生效刑事判决裁定交付相关机关执行,并由相关机关接受执行的一种刑事诉讼活动。在此定义中,刑罚交付执行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受体是监狱、看守所、公安机关、及社区矫正机构,交付执行的对象是生效判决裁定,交付的过程涵盖交付和接受两大环节。但需要指出的是,限于本文讨论视野及司法实践限制,本定义下的刑罚并不包含法院交付法院本身执行的死刑立即执行、罚金刑、没收财产刑、特别程序及单处剥夺政治权利刑的交付执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执行社会化 交付 检察工作 剥夺政治权利刑 人民法院 刑事诉讼活动 公安机关 社区矫正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