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包拯的司法道德观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彪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54-58,共5页
包拯是北宋著名"清官",于民间有着巨大的影响。包拯在其一生的司法活动中,提出并实践了以"清心"、"直道"为核心的司法道德观念,要求司法官吏应具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刚正不阿、依法办事、执法如山... 包拯是北宋著名"清官",于民间有着巨大的影响。包拯在其一生的司法活动中,提出并实践了以"清心"、"直道"为核心的司法道德观念,要求司法官吏应具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刚正不阿、依法办事、执法如山等职业道德。这种司法道德观对于今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仍有借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拯 司法道德观 "清心" "直道" 法律 道德
下载PDF
包拯法律思想的儒学底蕴
2
作者 薛蕊 敬元沭 《巢湖师专学报》 1999年第4期41-44,共4页
儒家的人才观、重礼治、仁者“爱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等思想深深影响了包拯的法律思想,并被付诸他的法治实践。惟透视他的吏治实践和法律思想所表露出的博厚而又富于时代特色的懦学内蕴,我们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和评价包... 儒家的人才观、重礼治、仁者“爱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等思想深深影响了包拯的法律思想,并被付诸他的法治实践。惟透视他的吏治实践和法律思想所表露出的博厚而又富于时代特色的懦学内蕴,我们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和评价包拯其人。笔者曾就“中正慎罚”是包拯法律思想的重要特征作了初步探讨,本文则进一步从包拯法律思想与懦家学说的渊源和关连融合的层次上,对其深厚的思想内涵试作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拯 法律思想 儒家思想 北宋
下载PDF
“中正慎罚”观念的高扬——包拯法律思想述评之一
3
作者 李培 敬元沭 《学术界》 CSSCI 1991年第3期47-51,共5页
绝对君主集权的封建司法制度至有宋一代已臻于完备,然具讽刺意味的是,千年的封建帝国到这时已是积贫积弱,盛况难再。生于其时的包拯负命于纷乱危艰之世,在司法实践中哀矜庶戮之不辜,拯冤民于缧绁,愤诉恶贵之恣行,申中正于皇天,其迹昭然... 绝对君主集权的封建司法制度至有宋一代已臻于完备,然具讽刺意味的是,千年的封建帝国到这时已是积贫积弱,盛况难再。生于其时的包拯负命于纷乱危艰之世,在司法实践中哀矜庶戮之不辜,拯冤民于缧绁,愤诉恶贵之恣行,申中正于皇天,其迹昭然。从法律思想史的角度观包拯诸多奏议,我们深感包拯对传统的“中正慎罚”观念的尊奉和发展,甚而可以说,对“中正慎罚”观念的高扬是包拯法律思想最显明的特征。以下就对此试加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拯 法律思想 立法观 礼治观 执法观
下载PDF
广泛集中民智的地方立法——近年公众参与地方立法观察
4
作者 杨志勇 《人大建设》 2008年第10期11-13,共3页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如果制定法律的全过程尽可能透明和公开,公众参与其中并充分表达其利益诉求,那么,公众不仅会对法律抱有真正的敬畏,更为重要的是公众会与法律由此产生良性互动,从而有助于良好法治生态文化的培育与生长。...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如果制定法律的全过程尽可能透明和公开,公众参与其中并充分表达其利益诉求,那么,公众不仅会对法律抱有真正的敬畏,更为重要的是公众会与法律由此产生良性互动,从而有助于良好法治生态文化的培育与生长。综观近年地方人大立法工作,全民参与讨论,公众的智慧得到最大可能的吸纳,无疑是值得关注的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地方立法 立法观 民智 人大立法工作 利益诉求 生态文化 全民参与
下载PDF
五年中国立法观察
5
作者 阿计 《人民政坛》 2008年第3期30-31,共2页
自上世纪70年代末重建法制以来,中国任何一个时期的立法事件、故事,都没有像过去五年那样丰姿多彩。立法参与广泛性,立法博弈的复合性,立法难关艰巨性……昭示着中国立法民主化的长足进步。
关键词 立法观 中国 立法民主化 70年代 立法参与 复合性 法制
下载PDF
2016立法观察
6
作者 本刊编辑部 阿计 《法治与社会》 2017年第3期4-7,共4页
2016年立法的一个重大特色是突入多个重点领域,或推动相关立法升级更新,或开疆拓土填补立法空白,从根本上重塑着法制面貌,引领法治走向纵深。
关键词 立法观 立法空白 法制 法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