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胁从犯理论体系定位的检视——基于两岸受胁迫行为规定的比较
1
作者 郭浩 王少帅 《海峡法学》 2023年第2期113-120,共8页
胁从犯是我国内地独特的共同犯罪分类,在台湾地区,胁从犯为“受胁迫犯罪”。胁迫行为在中国内人和台湾地区处于不同的体系定位需追溯至两地区不同的立法模式与犯罪构成体系。台湾地区以犯罪事实支配理论为基础,认为受胁迫者缺乏对犯罪... 胁从犯是我国内地独特的共同犯罪分类,在台湾地区,胁从犯为“受胁迫犯罪”。胁迫行为在中国内人和台湾地区处于不同的体系定位需追溯至两地区不同的立法模式与犯罪构成体系。台湾地区以犯罪事实支配理论为基础,认为受胁迫者缺乏对犯罪事实的支配,不具有罪责,或在超越避险限度认为其为共犯;中国内地受胁迫行为人构成胁从犯,其基础是《刑法》第18条,但中国内地刑法规范却未明确胁从犯为共同犯罪分类抑或作为量刑情节。比较台湾地区刑法理论,对中国内地《刑法》中的作用分类以及通说胁从犯概念进行解释,将《刑法》第18条解释为法定的量刑情节,不必再维持胁从犯及其在共同犯罪中的独立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胁迫者犯罪 胁从犯 犯罪事实支配
下载PDF
权利处分视野下认罪认罚被告人反悔问题初探——以台湾地区认罪协商相关制度为镜鉴 被引量:1
2
作者 姚舟 《海峡法学》 2020年第3期20-28,共9页
协商性司法模式下认罪认罚制度的广泛适用是本轮司法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实务中却经常遭遇认罪认罚被告人以各种理由反悔、撤回具结的情形。如何尽可能化解反悔意愿、降低反悔几率,评判因反悔产生的各种程序、实体效应是实务界和理论... 协商性司法模式下认罪认罚制度的广泛适用是本轮司法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实务中却经常遭遇认罪认罚被告人以各种理由反悔、撤回具结的情形。如何尽可能化解反悔意愿、降低反悔几率,评判因反悔产生的各种程序、实体效应是实务界和理论界共同聚焦的一个难题。应以权利处分理论为基点,结合对我国台湾地区认罪协商相关法务实况的思考和借鉴,在确保认罪认罚被告人上诉权不被剥夺、限制的基础上,以提高“自愿性”和“明智性”之多重手段合理应对该上诉问题,方能给出既符合认罪认罚从宽之设置本意又符合我国大陆地区实际情况的制度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反悔 上诉 权利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