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盐铁论》刑、德之争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张林海
殷勤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66-169,共4页
-
文摘
《盐铁论》刑、德之争不是法治和人治之争 ,而是术治和德治之争 ,焦点是以德为本还是以“术”为本。应以“治道”理解法治。德治与法治是“治”的两种表述方式 。
-
关键词
《盐铁论》
以德为本
术治
德治
法治
治国方式
法律制度
道德建设
西汉时期
现代意义
-
分类号
D929.341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桑弘羊经济立法思想探微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孙冕
-
机构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济法政系
-
出处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0-13,共4页
-
文摘
西汉中期,时为掌管封建中央财政事务大臣的桑弘羊在坚持先秦法家思想的基础上,先后推行和提出了大力发展官商,打击私商,实施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一系列的经济立法措施和财政政策,它是汉王朝社会经济方式由自由放任转向国家干预控制的重要转折,其思想对加强封建中央财政管理,充实封建国家财政收入和缓解社会财政危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许多首创的理论和实践被后代各封建王朝的理财大臣看作是可望不可及的成功的财政典型,且为当时世界上不少国家所推崇和采用。研究这一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重要成果,对思考我们现实社会财政经济的改革发展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
关键词
西汉
桑弘羊
经济立法思想
中央集权
盐铁专卖
-
Keywords
Sang Hong-yang
economic legislation
the monopoly of salt and iron
flatness and accuracy
i- deas
reference
-
分类号
D929.341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春秋决狱”之内涵及其价值探析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友好
-
机构
西北政法学院
-
出处
《克山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15-19,共5页
-
文摘
“春秋决狱”是西汉中期统治者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以“原心定罪”为指导思想,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用儒家经义来指导司法实践的一种断案模式,对儒法两家的合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关键词
"春秋决狱"
内涵
价值
西汉
量刑
法制史
司法实践
断案模式
-
Keywords
Adjudi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Chunqiu
Commits a crime depends on his intentions Showing facial piety
Showing loyalty
Combination of the Confucianism and the legalism
-
分类号
D929.341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论司马迁的德教与政刑的思想
- 4
-
-
作者
华友根
-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7-91,共5页
-
-
关键词
中国
司马迁
西汉时期
德教思想
政刑思想
《史记》
法律思想
-
分类号
D929.341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汉文帝“易刑”再考
被引量:3
- 5
-
-
作者
王泽武
-
机构
黄冈师范学院社科部
-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4-86,共3页
-
文摘
西汉孝文帝十三年五月的除肉刑法,为汉初虚伪而怯慑的刑制改革划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所谓除肉刑,实乃易刑。所易之刑惟墨、劓、刖三者,其它肉刑如宫刑依旧入律。易刑令后,被刑之人非死即残。被后人誉为“治世”的文帝朝真所谓“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
-
关键词
汉文帝
易刑
刑制
宫刑
-
分类号
D929.341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西汉举报立法初探
- 6
-
-
作者
刘凡振
刘广平
-
机构
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
-
出处
《殷都学刊》
2001年第4期42-45,共4页
-
文摘
本文从秦入手,探讨了西汉举报立法的渊源。汉承秦 制,西汉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对举报犯罪问题作了完备的法律规定。
-
关键词
强制性举报
立法渊源
法规
西汉
-
Keywords
Exposing;Origin;Concreat legislation
-
分类号
D929.341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西北政法学院召开“张汤历史功过”座谈会
被引量:2
- 7
-
-
-
出处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8-88,共1页
-
-
关键词
西北政法学院
张汤
法律思想
生平事迹
西汉
-
分类号
D929.341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司马迁的法治理想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碰撞
- 8
-
-
作者
宋嗣廉
-
机构
吉林传播学院
-
出处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5,共3页
-
文摘
实现"天子所与天下公共"的法治,也是司马迁的法治理想。司马迁用他实录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这种理想的特定历史条件是"兼听"的明君和"守法不失大理"的执法者;君权至高无上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不能容忍"天子所与天下公共"的法治;即或出现所理想的法治局面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而已。
-
关键词
司马迁
法治理想
君主专制制度
《史记》
权力
刑罚
-
Keywords
Public rights above emperor's rights' is the legal ideal that Sima Qian hoped for. Through his Historical Records, Sima Qian convinces us that the realization of this legal ideal is based on two key factors under certain historical conditions: the wise emperor, who is willing to listen to different opinions, and the law-abiding legal workers, that autocratic monarchy with superior rights to emperors cannot coexist with the ideal legal system, that even if the legal situation hoped for appears, it will only be a flash in the pan.
-
分类号
D929.341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腹诽罪的由来
- 9
-
-
-
出处
《行政法制》
2005年第1期60-60,共1页
-
文摘
汉武帝治国,繁刑重法,于是酷之吏备受重用,如张汤、赵禹、宁成、义纵、王温舒等。其中尤以张汤花样多,名气大。史书上说:“张汤多诈,舞智以御人。”汉武帝对他宠信有加,“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权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百姓骚动,不安其生,咸指怨汤。”历史上有名的“腹诽罪”的发明人就是张汤。武帝元狩六年,大农令(大概是管农业和粮食储备的部长级干部)颜异给张汤提了点小意见,弄得武帝不快,复与汤结怨,后来有人告颜异的刁状,武帝命张汤处理其事。
-
关键词
腹诽罪
张汤
中国
法制史
西汉
-
分类号
D929.341
[政治法律—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