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2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政策的实施成效与完善之策 被引量:2
1
作者 薛正斌 李昊敏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国家颁布的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了地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政策。该政策实施后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效解决了乡村学校教师数量短缺问题,提高了乡村教师的留任意愿,促进...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国家颁布的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了地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政策。该政策实施后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效解决了乡村学校教师数量短缺问题,提高了乡村教师的留任意愿,促进了城乡教师交流,提升了乡村教师培训效果,提升了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进一步完善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乡村教师队伍,有效提升了乡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尽管《支持计划》政策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还存在政策文本缺乏科学合理性、政策制度体系不完善、政策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支持计划》政策,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督查机制等,以确保《支持计划》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实施的成效 进一步完善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运作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祁占勇 吴仕韬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7,共8页
数字化转型为我国职业教育塑造新优势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时代契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以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为目标,以激发跨界动力为手段,以实现教育善治为诉求的发展阶段。数字化转型内蕴数字技术助推职业教育教法革新、数字区块... 数字化转型为我国职业教育塑造新优势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时代契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以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为目标,以激发跨界动力为手段,以实现教育善治为诉求的发展阶段。数字化转型内蕴数字技术助推职业教育教法革新、数字区块协调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数字空间促使职业教育场域延伸的变革动力,遵循着以数字交互实现职业教育育人提质增效的育人逻辑,以泛在社会形塑职业教育跨界共在体的共生逻辑,以数据循证助推职业教育治理向善局面的治理逻辑,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未来,还需从加强数字部署,统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构筑数字环境,转变职业教育做学分离的育人范式;开展数字协同,形塑职业教育智慧共享的治理善态;警惕数字风险,打造职业教育人技和谐的生态场域等方面着手,铺设数字化转型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畅通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职业教育数字化 职业教育高质量 数字技术 数字空间 数字治理
下载PDF
习近平职业教育观:内容、理念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兴洲 龙语兮 邵建华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共7页
习近平职业教育观系统回答了为何、是何及如何“办好职业教育”的问题,以“基础工程”“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价值功能,“德育为先”“服务导向”的办学方向,“全面发展”“人人出彩”的培养目标,“类型发... 习近平职业教育观系统回答了为何、是何及如何“办好职业教育”的问题,以“基础工程”“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价值功能,“德育为先”“服务导向”的办学方向,“全面发展”“人人出彩”的培养目标,“类型发展”“三协三融”的体系道路,“文化熏染”“格局开放”的环境生态为主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先进性、人本性、生产性、科学性、实践性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职业教育观,需要从面向人人、成就人人、适合人人、发展人人、吸引人人出发,坚定党的领导以找准职业教育方向,坚守育人规格以确保职业教育成效,推动职普协调以扩大职业教育选择,深化产教融合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改善社会环境以提升职业教育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职业教育观 内容 理念 实践
下载PDF
“双减”政策何以有效落地?基于“任务-主体-结构”的政策文本分析和对S省的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燕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
聚焦“双减”政策何以有效落地问题进行了两个新尝试。一是在研究范式上,从应然逻辑、实然状态和必然进路三个层面回应。二是在分析框架上,融合政策执行过程相关研究和结构化理论构建了突出目标导向、强化结构分析的“任务-主体-结构”... 聚焦“双减”政策何以有效落地问题进行了两个新尝试。一是在研究范式上,从应然逻辑、实然状态和必然进路三个层面回应。二是在分析框架上,融合政策执行过程相关研究和结构化理论构建了突出目标导向、强化结构分析的“任务-主体-结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更契合我国复杂的政策执行环境。基于对“双减”政策文本和S省的落地实践分析发现:第一阶段的落地过程呈现出“运动式”治理的特征,但实际执行结构、落地条件和落地成效在内涵上远未达到设定目标。建议着力推动向“动员式”转型,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总抓手,有效回应家长对政策的价值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社会结构 结构化理论 政策文本分析 大样本调查
下载PDF
学术人才流动可以提高科研产出吗?
5
作者 柳瑛 陈建伟 苏丽锋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6,共10页
学术人才的流动一直是学术共同体推动科研生产的重要议题,但是其流动是否能够真正提高科研产出却仍然存在争议。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样本,使用计量模型检验流动对学者科研产出的影响作用。回归结果表明,流动能够推动学者科研产... 学术人才的流动一直是学术共同体推动科研生产的重要议题,但是其流动是否能够真正提高科研产出却仍然存在争议。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样本,使用计量模型检验流动对学者科研产出的影响作用。回归结果表明,流动能够推动学者科研产出的提升,特别是对学者英文发表有着显著的促进效应。以匹配激励效应和知识重组效应展开回归结果的解释和讨论,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国际化发展趋势,匹配激励效应被认为是其中的主要作用机制。政府应完善学术人才流动的制度环境,探索建立对人才流出高校的利益补偿机制,以推动学术人才在学术共同体内的有序流动,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和引导流动知识重组效应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人才 人才流动 科研产出
下载PDF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新高考背景下优质高中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
6
作者 马莉萍 冯沁雪 周雪涵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7,共11页
基于某新高考省份高中毕业生的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使用断点回归方法研究进入不同梯队优质高中对学生高考成绩、选科选考及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学业成绩来看,优质高中并没有显著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相比在第二梯队优质高中做“... 基于某新高考省份高中毕业生的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使用断点回归方法研究进入不同梯队优质高中对学生高考成绩、选科选考及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学业成绩来看,优质高中并没有显著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相比在第二梯队优质高中做“鸡头”,勉强进入第一梯队优质高中的“凤尾”学生甚至可能面临成绩损失。从学习行为来看,“鸡头”和“凤尾”学生在选科选考和学习投入方面差异不大;相比非优质高中的“鸡头”,第二梯队优质高中的“凤尾”学生更晚确定选考科目、校内学习投入更少;相比第二梯队优质高中的“鸡头”,第一梯队优质高中的“凤尾”学生的校内学习投入更多、但学习效率更低。本文的研究发现侧面验证了政府部门监管择校、实施教育资源均衡政策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表现 新高考 断点回归 择校 教育资源均衡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参加非学科培训能提升学生的非认知能力吗?——基于6省30县(市、区)的调查
7
作者 付卫东 陈安妮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8,共9页
从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视角出发,基于我国东中西部6省30个县(市、区)的调研数据探讨中小学生参加非学科培训对其非认知能力的影响。泛精确匹配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参加非学科培训能够显著提升小学生的人际交往、集体融入、亲社会行为和... 从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视角出发,基于我国东中西部6省30个县(市、区)的调研数据探讨中小学生参加非学科培训对其非认知能力的影响。泛精确匹配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参加非学科培训能够显著提升小学生的人际交往、集体融入、亲社会行为和情绪调节能力,但只对初中生的集体融入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参加非学科培训对初中生人际交往、集体融入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存在城乡异质性,对集体融入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存在留守与非留守的组间异质性,此异质性在小学生样本中不存在。因此,建议在后“双减”时代非学科培训不断发展的浪潮中,应以学生为本位,注重非认知能力的持续发展,采取针对不同学段的差异化策略和对弱势学生的补偿性策略;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作用,引导家长理性选择非学科培训,注重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个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非学科培训 非认知能力 泛精确匹配法
下载PDF
人尽其才:人工智能与过度教育
8
作者 何勤英 吴卓越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5,共11页
通过机制检验和异质性分析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劳动者过度教育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的应用显著改善了劳动者的过度教育情况。机制分析表明,这一效应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促进了劳动者工作搜寻努力的增加和工作任务性质的转变。... 通过机制检验和异质性分析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劳动者过度教育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的应用显著改善了劳动者的过度教育情况。机制分析表明,这一效应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促进了劳动者工作搜寻努力的增加和工作任务性质的转变。异质性分析发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应对人工智能冲击时呈现出不同状态,相较于职业教育,接受普通教育的劳动者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更可能改善其过度教育状态。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智能冲击下,农业户口的劳动者更有可能摆脱过度教育困境,而户籍歧视的减轻能够促进这一积极作用的发挥,为农业户口劳动者创造更多摆脱过度教育困境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过度教育 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收入的性别差异分析
9
作者 沈有禄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7,共9页
通过对全国15044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学段及城乡间的中小学女性教师在职称及工资收入上均明显低于男性教师,女教师不仅获得初级及以下职称、较低收入的占比均要明显高于男教师,且获得中高级职称、中高收入... 通过对全国15044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学段及城乡间的中小学女性教师在职称及工资收入上均明显低于男性教师,女教师不仅获得初级及以下职称、较低收入的占比均要明显高于男教师,且获得中高级职称、中高收入的占比要明显低于男教师。女性青年教师在职称晋升上难度更大,还有较大比例的教师职称未定级。东部地区女教师、农村及乡镇女教师的职称晋升相对较难,较难晋升到中高级职称;而县城及农村女教师、小学女教师和中部地区女教师则深陷中低收入陷阱,较难进入到较高及高收入段,她们在职称晋升及工资收入上与男性教师差距明显。因此,应对真正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给予更多补助,要关注并提高县城及中部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在职称晋升与评审中应增设一些体现性别平等结果的指标要求,以阻止性别差距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职称 工资收入 性别差异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估与机制检验——来自31个省份的经验证据
10
作者 陈浩天 肖延玉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5,共10页
数字技术是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利用2011—2021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对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显著促进了义务教育... 数字技术是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利用2011—2021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对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显著促进了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开展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教育均等化、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是数字技术赋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重要传导渠道;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数字基础设施较好地区,数字技术对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在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数字基础设施较差地区,数字技术对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未来应搭建数字技术与义务教育融合的多元平台,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义务教育的作用机制,因地制宜地实施数字教育发展策略,全面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义务教育 高质量发展 教育现代化
下载PDF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边界阻隔与突破理路
11
作者 赵敏 任帅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9,57,共9页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介于“相异性”与“同一性”之间的发展,它在保障教育公平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县城学校与乡村学校间的多维边界效应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无法忽视的问题。为此,通过组织边界理论予以...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介于“相异性”与“同一性”之间的发展,它在保障教育公平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县城学校与乡村学校间的多维边界效应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无法忽视的问题。为此,通过组织边界理论予以学理阐释,得知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边界阻隔主要表现为以资源空间约束为表征的物理边界阻隔、以经济文化差异为表征的社会边界阻隔和以认知行为冲突为表征的心理边界阻隔。这些表现主要源于资源配置不佳与“新数字鸿沟”、差序格局与乡村教育城镇化趋势、示范观察学习差异等。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边界阻隔的突破理路,应从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与缩小“新数字鸿沟”并举、关注乡村教育差异性、增强创意阶层的乡村可及性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教育一体化 教育公平 城乡教育差距 边界阻隔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民办教育的规范与发展
12
作者 董圣足 王慧英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9,共8页
经过一个阶段的集中规范,我国民办教育的公益属性得到彰显、办学行为更加合规、比例结构渐趋合理、教育生态有所恢复。尽管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格局已发生显著变化,但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发展民办教育在扩大优质教育供给、丰富教育服务... 经过一个阶段的集中规范,我国民办教育的公益属性得到彰显、办学行为更加合规、比例结构渐趋合理、教育生态有所恢复。尽管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格局已发生显著变化,但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发展民办教育在扩大优质教育供给、丰富教育服务业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及推动行业自我变革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特定的价值。新形势下,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需求导向、依法治理的原则,在稳定市场预期的前提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稳妥推动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实现公益性办学、互补型定位、高质量发展、结构性重组、科学化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民办教育 规范发展 政策优化
下载PDF
非认知能力对城乡户籍人口收入的异质性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的实证研究
13
作者 李治 任重 李骏子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8,共10页
使用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选取大五人格量表测量非认知能力,综合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条件分位数回归、无条件分位数回归以及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非认知能力对城乡户籍人口收入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城乡户籍人口非... 使用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选取大五人格量表测量非认知能力,综合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条件分位数回归、无条件分位数回归以及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非认知能力对城乡户籍人口收入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城乡户籍人口非认知能力的收入回报率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城市户籍人口,非认知能力对农村户籍人口收入的影响更大,另外,非认知能力对农村户籍低收入者的影响大于农村户籍高收入者。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教育在解决相对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财政补偿职能,强化乡村教育中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应重视农村户籍低收入者非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将农村学生非认知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乡村教育过程中;在家庭教育中加强非认知能力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认知能力 城乡户籍人口收入 相对贫困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世界温州人民间外交的内在逻辑及其政策启示
14
作者 李双金 黄伟达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1-71,共11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外交倡导“民心相通”。世界温州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各类民间交往活动具有鲜明的民间外交特性。世界温州人的民间外交行为并非孤立的,而是与其组织的社会与文化特征紧密相联的整体行为。世界温州人网络中蕴含着丰富... 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外交倡导“民心相通”。世界温州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各类民间交往活动具有鲜明的民间外交特性。世界温州人的民间外交行为并非孤立的,而是与其组织的社会与文化特征紧密相联的整体行为。世界温州人网络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其中,文化资本以泛家族主义的共同体意识为主要特征,社会资本以社会信任与社会规范为主要内容。三重资本之间的互动与相互转化是理解世界温州人民间外交活动的关键所在。世界温州人的民间外交行无意间践行着新时代“国之交在民相通”的外交理念,对我国持续推进“民心相通”的外交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温州人 民间外交 泛家族主义 文化资本 社会资本
下载PDF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能让儿童更好适应学校生活吗——基于非认知能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15
作者 张永强 赵佶旺 《现代教育论丛》 2024年第4期55-68,共14页
“双减”背景下探究非学科校外培训对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有助于社会对非学科培训进行更加合理科学的判断与选择。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非学科培训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参与非学科校外培训对学校适应具... “双减”背景下探究非学科校外培训对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有助于社会对非学科培训进行更加合理科学的判断与选择。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非学科培训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参与非学科校外培训对学校适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具有稳健性;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学科校外培训对非流动儿童、家境较好儿童以及成绩中等以下的儿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流动儿童、家境较差儿童以及成绩较好的儿童没有显著影响;非学科校外培训会通过非认知能力中的亲和性、外向性和开放性来改善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家长可以根据子女实际状况和兴趣为他们选择兴趣班,校外教育机构需要为有特殊家庭背景的儿童提供定制化服务项目,政府则要引导学校与校外非学科教育在课后服务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以缩小在非学科培训和课后服务上造成的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学科培训 学校适应 非认知能力
下载PDF
浅谈《考工记》中的分工与细分及其启示--基于经济学视角
16
作者 左秀平 《江苏商论》 2024年第9期136-140,共5页
《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记载各种官营手工业的科学技术著作,涵盖多种工艺。其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涉及的工艺规范能够反映当时先进设计理念和造物理念。本文详细介绍了该书记载的六大类手工共30个工种的制造工艺及工作规范... 《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记载各种官营手工业的科学技术著作,涵盖多种工艺。其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涉及的工艺规范能够反映当时先进设计理念和造物理念。本文详细介绍了该书记载的六大类手工共30个工种的制造工艺及工作规范,并从经济学的角度总结了四点启示:一是要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二是要促进社会分工深化细化,提高生产效率。三是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四是要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助推全国一体化大市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工艺规范 社会分工 一体化大市场
下载PDF
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逻辑解构与政策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明喜 苏牧 +1 位作者 张俊芳 周代数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7,共11页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在梳理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理论源流和研究文献基础上,基于创新经济学基本原理,对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内在逻辑进行研究。在理论逻辑层面,研究科技...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在梳理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理论源流和研究文献基础上,基于创新经济学基本原理,对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内在逻辑进行研究。在理论逻辑层面,研究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基本范畴和核心要义。在历史逻辑层面,从国际实践中提炼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价值匹配与互动规律,总结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关系的新变化。在现实逻辑层面,挖掘制约我国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主要堵点与原因。基于此,面向建设金融强国,从深化改革、制度设计、资源支持、平台建设、创新服务、全球生态等方面提出启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产业—金融 逻辑解构 创新经济学 经济循环
下载PDF
资源投入“内卷化”与乡村义务教育功能偏移——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茜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6,共8页
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当前,国家乡村教育资源投入效用较低,出现“投入增长,发展有限”的“内卷化”现象。这一现象与乡村教育功能发生三重偏移相关,具体表现为文化传播功能被挤... 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当前,国家乡村教育资源投入效用较低,出现“投入增长,发展有限”的“内卷化”现象。这一现象与乡村教育功能发生三重偏移相关,具体表现为文化传播功能被挤压为抚育照料、社会化功能转化为“只教不育”以及选拔功能下降为保底式完成任务。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进行分析发现,资源投入乡村教育并未推动教育系统中的学生系统、教师系统和课堂教学系统等子系统各自发挥功能并形成均衡结构关系,从而导致教育系统陷入功能偏移的“病态”后果。上述分析表明,国家教育资源投入需重视乡村教育结构并引导其达到平衡,才能推动教育功能的目标化实现,打破资源投入“内卷化”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功能 教育资源 内卷化
下载PDF
公平而高质量的中考分流:价值向度、实践样态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继平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7,共8页
追求公平而高质量的中考分流,应坚持按教育“内适”规律、“外适”规律和“个适”规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用合适的高质量教育塑造合适的人,让不同的学生流向不同的高质量学校,使每个独特的天性都得到自由生长。由于各地执行标准不一及... 追求公平而高质量的中考分流,应坚持按教育“内适”规律、“外适”规律和“个适”规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用合适的高质量教育塑造合适的人,让不同的学生流向不同的高质量学校,使每个独特的天性都得到自由生长。由于各地执行标准不一及“双减”政策落实情况参差不齐,中考分流的适应性不强,成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分化、中产以上家庭子女与中产以下家庭子女学业分化学业分化、优生与差生分化的“催化剂”,成为不同受教育者机会不均、地位悬殊、能力分化的“助燃剂”,成为天性教育的梗阻。坚持教育分流政策,实现公平而高质量的中考分流,必须因情、因地、因人制宜,建立普职平等的发展机制、需求导向的调节机制和减负增效的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高质量 中考分流 教育规律 “双减”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空间网络及溢出效应研究
20
作者 牛奉高 史若玉 《大数据》 2024年第4期161-171,共11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为改善供需匹配、提升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为了全面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和空间关系,首先,对中国的31个省、区、市建立了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为改善供需匹配、提升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为了全面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和空间关系,首先,对中国的31个省、区、市建立了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修正的引力模型计算引力值,进而构建空间网络;然后,通过全局莫兰指数探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依赖关系;最后,建立时空双固定杜宾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和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网络不够紧密,区域间差异明显,邻近相依;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不仅促进本省、区、市的数字经济发展,还能间接带动邻省、区、市的发展,有很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但人力资本水平对周边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有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引力模型 网络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计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