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2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的减贫效应研究
1
作者 李玉娟 董子婧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6,共16页
近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持续增加,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程度不断深入,在此背景下探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是否具有优良的减贫效应,减贫效应是否会因国家属性不同而产生异质性的影响,这种减贫效应又是通过何... 近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持续增加,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程度不断深入,在此背景下探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是否具有优良的减贫效应,减贫效应是否会因国家属性不同而产生异质性的影响,这种减贫效应又是通过何种渠道、何种机制来传导的,这一系列问题的解答对理论与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63国的面板数据,依照所属区域大致将沿线63个国家划分为六大板块,构建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减贫效应相关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东道国直接投资的减贫效应,并采取中介效应检验的方法探索直接投资的减贫效应传导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降低东道国贫困率的成效显著,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拉力”,显著地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贫困人口的减少。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减贫效应不存在明显的地理区域偏向性,也不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为绝对界限;以“是否布局有孔子学院”作为代理变量来衡量文化距离的远近,在“文化距离近”的国家效果更为优良,而对于“文化距离远”的国家影响并不显著。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挥减贫作用的过程中,就业创造与基础设施建设承担了部分中介效应的功能,通过这两种机制,东道国经济的自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通过创造就业岗位与完善基础建设“双渠道”,提升东道国的自生能力,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发展步入良性循环。通过关注贫困群体的能力建设,因地制宜地挖掘贫困地区潜在市场的比较优势,来实现自主减贫。与“输血式”减贫相比,这种“造血式”的减贫方式以提升自生能力为导向,更为有效而持续。为避免模型中内生性问题对研究结论的影响,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一阶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重新进行回归,原结论仍然成立;为保证文章实证分析结论的可靠性,采取分别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最终的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以就业岗位创造为本、以人才培训为源、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进一步优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促进减贫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直接投资 减贫效应 “输血式”减贫 “造血式”减贫
下载PDF
包容性增长:技术进步推动共同富裕的条件机制——来自全球宏观面板数据的证据
2
作者 臧雷振 张冰倩 刘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1-31,共11页
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s)发展是科技革命和产业进步的重要表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1990-2019年158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面板数据,探索ICTs和国家减贫的影响机理,进而从包容性视角出发分析ICTs发展对推动社会共同富裕的作... 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s)发展是科技革命和产业进步的重要表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1990-2019年158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面板数据,探索ICTs和国家减贫的影响机理,进而从包容性视角出发分析ICTs发展对推动社会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ICTs发展显著降低一国的绝对贫困和相对多维贫困,且减贫的边际效应具有U型特征。同时,ICTs对国家减贫的边际贡献在不同区域呈现差异化特征,并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递减。ICTs借助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两条路径影响国家贫困治理,说明在兼顾效率和公平、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基础上,ICTs进步最终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的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TS 贫困 面板数据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共同富裕
下载PDF
经济不均等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3
作者 武鹏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138,共10页
经济发展与经济均等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实现收入差距的稳步缩小是发展中国家跳出中等收入陷阱跃升为发达国家的必要条件。然而近年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不均等程度几乎都在攀升。经济不均等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长期巨大挑战... 经济发展与经济均等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实现收入差距的稳步缩小是发展中国家跳出中等收入陷阱跃升为发达国家的必要条件。然而近年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不均等程度几乎都在攀升。经济不均等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长期巨大挑战,若不考虑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全球经济不均等程度几乎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基于对当代全球经济不均等现象的演进趋势、规律及其成因,以及对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不均等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应对策略的分析,可以得出对我国推进经济均等化的启示:一是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经济均等化,实现公平与发展的互促循环和内在统一;二是发挥好国有经济实力雄厚这一独特优势,夯实再分配的物质基础;三是政策供给要聚焦城乡区域差距等主要的结构性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全球经济不均等 国有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现状--以牡丹江市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师东菊 荣胜忠 +3 位作者 周雪 李莹 宁伟东 金美伶 《中国市场》 2023年第21期131-134,共4页
目的:健康中国背景下,了解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因素。方法:在2022年3月至4月,对牡丹江市5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及访谈。通过调查924名50岁以上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对其整合照料式养老尝试... 目的:健康中国背景下,了解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因素。方法:在2022年3月至4月,对牡丹江市5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及访谈。通过调查924名50岁以上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对其整合照料式养老尝试意愿的单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重视下列几个方面:医疗保健(特色医疗、义诊、体检、康复护理等)(86.9%);生活照料(家政服务、便民服务等)(64.8%);健康培训(健康教育宣讲)(50.2%);文娱活动(中小型娱乐项目)(47.1%);硬件设施(健身娱乐设施、老年活动室)(56.5%);优美环境(空气清新、环境优雅)(23.8%)(P<0.05)。如果把以上服务整合起来,愿意尝试复合式养老的人数有537人(58.1%);和子女一起居住人数有220人(23.8%);愿意尝试具备完备设施的养老机构的人数有137人(14.8%);愿意尝试与保姆一起居住人数有30人(3.2%)(P<0.05)。66.9%的老年人愿意尝试这种整合照料式养老服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生活自理情况、居住情况、慢性疾病患病情况、看病会选择的医院类型是调查对象是否愿意尝试整合照料式养老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通过对牡丹江市区内老年人的居住现状及养老意愿进行分析,在健康中国的大环境下,通过医养结合的方式,政府或相关部门可建造牡丹江市特色康养一体化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养一体化 养老服务 老年群体
下载PDF
人地协调观视角下的地理课程教学设计——以“人口”为例
5
作者 闫志远 杨绪华 《经济师》 2023年第1期202-203,206,共3页
中学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文章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人口》为例,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为依据,通过创设一定情境,引起学生态度体验,使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地... 中学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文章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人口》为例,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为依据,通过创设一定情境,引起学生态度体验,使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协调观 教学设计 人口观
下载PDF
后疫情时期长沙居民的康养情况调研
6
作者 陈曦蕾 蔡婧 +2 位作者 谢佳桓 杨沛霖 覃建芹 《中国市场》 2023年第12期52-55,共4页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了解后疫情时期我国居民的康养需求,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长沙居民的康养情况开展调查。研究表明:后疫情时期,长沙居民的康养目的主要是疾病的预防和身体的改...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了解后疫情时期我国居民的康养需求,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长沙居民的康养情况开展调查。研究表明:后疫情时期,长沙居民的康养目的主要是疾病的预防和身体的改善;在养生产品选择和偏好上更倾向于运动产品;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之下,养生方式呈现出从线下户外逐渐转为线上室内的趋势;康养类App契合长沙居民的养生消费诉求,极具市场潜力。据此,文章提出通过推动加强运动类康养App的开发、丰富App内功能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康养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期 康养 健康服务产业
下载PDF
Social interactions in periodic urban market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sustainable livelihoods:Evidence from Ghana
7
作者 Godfred ADDAI Owusu AMPONSAH Romanus Dogkubong DINYE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2023年第4期369-377,共9页
Periodic markets ar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local economies,providing a platform for farmers(producers),wholesalers,retailers,and consumers to interact face-to-face and exchange goods and services.These markets have b... Periodic markets ar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local economies,providing a platform for farmers(producers),wholesalers,retailers,and consumers to interact face-to-face and exchange goods and services.These markets have been increasing in urban areas in Africa,Asia,and South America because of urbanization.The increase of periodic urban markets(PUMs)in urban areas is observed as an index of modernization,reflecting a response to transition process.However,there are limited studies on how social interactions in PUMs contribute to sustainable livelihoods.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types of social interactions occurring in PUMs in Ghana,the benefits of social interactions for participants of PUMs,and how social interactions contribute to sustainable livelihoods.This research interviewed 162 participants,comprising 27 farmers(farmers were regarded as producers in this study),61 retailers,47 wholesalers from 9 selected PUMs across Ghana,and 27 officers from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and non-governmental market associations to obtain their opinions.We analyzed the interview data using the NVivo softwa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seven kinds of social interactions in PUMs,including(i)producer-wholesaler relationship,(ii)producer-consumer relationship,(iii)wholesaler-retailer relationship,(iv)retailer-consumer relationship,(v)trader-driver relationship,(vi)trader-institution relationship,and(vii)trader-international buyer relationship.We found that these social interactions in PUMs enhanc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by supporting human,social,financial,natural,and physical assets of traders(traders refer to producers,wholesalers,and retailers in this study).Therefore,we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ies to improve PUMs could strengthen social interactions,enabling the achievement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interaction Periodic urban markets(PUMs) Sustainable livelihood Social asset Financial asset Physical asset Human asset Ghana
下载PDF
Erratum regarding previously published articles
8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2023年第3期215-217,共3页
Owing to a Publisher error,Ethics Statements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published versions of the following articles that appeared in previous issues of Regional Sustainability.The appropriate Ethics Statements provided... Owing to a Publisher error,Ethics Statements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published versions of the following articles that appeared in previous issues of Regional Sustainability.The appropriate Ethics Statements provided by the Authors,are included below.1.“Co-management of small-scale fishery in the Tonle Sap Lake,Cambodia”(Regional Sustainability,2021;2/1:1–11)https://doi.org/10.1016/j.regsus.2020.12.002 Ethics Statement:Ethics approval was obtained from the Ethics Committee of Royal University of Phnom Penh.In addition,the participants provided their informed consent to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2.“Incremental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under water scarcity condition in Northeast Iran”(Regional Sustainability,2021;2/3:224–238)https://doi.org/10.1016/j.regsus.2021.11.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ROVAL NORTHEAST SHE
下载PDF
全球贫困的治理:人道主义还是正义?——从安格斯·迪顿对贫困援助的反思谈起
9
作者 苏静 揭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04-508,共5页
针对全球贫困治理问题,存在着两种较有影响力的理论,即人道主义理论和全球正义理论。虽然这两种理论立场不同,但都主张对贫困人口进行援助,而且两者可以互相补充,具有同等的道德重要性。安格斯·迪顿对“援助错觉”和“两难困境”... 针对全球贫困治理问题,存在着两种较有影响力的理论,即人道主义理论和全球正义理论。虽然这两种理论立场不同,但都主张对贫困人口进行援助,而且两者可以互相补充,具有同等的道德重要性。安格斯·迪顿对“援助错觉”和“两难困境”的解释,揭示了贫困治理中人道主义和正义之间存在冲突。迪顿认为,对贫困人口进行人道主义援助的目的是让受助者受益,但这种援助却往往成为阻碍穷人改善生活的一块绊脚石,因而是一件不正义的事情。贫困治理中人道主义和正义的冲突,也是我国贫困治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要求我们对贫困者的界定应从泛泛而论转向具体剖析,了解贫困者的特殊性表现,从而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援助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治理 贫困援助 人道主义 分配正义 援助错觉
下载PDF
消除贫困与饥饿的挑战及前景——基于澜湄五国的研究
10
作者 陈胜良 刘清泉 《东南亚纵横》 2023年第1期49-58,共10页
自联合国2000年通过千年发展目标和2015年通过可持续开发目标以来,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消除贫困与饥饿方面已经取得了稳步的进展。但在全球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下,2030年全球消除饥饿的目标或难实现。由于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的差异... 自联合国2000年通过千年发展目标和2015年通过可持续开发目标以来,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消除贫困与饥饿方面已经取得了稳步的进展。但在全球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下,2030年全球消除饥饿的目标或难实现。由于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的差异性,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和泰国等澜湄五国减贫进度整体慢于世界平均水平,营养不良人口数量增加,粮食安全受到冲击,可持续农业发展滞后。文章围绕消除贫困与饥饿的目标,以澜湄五国为重点,分析从2000年通过千年发展目标以来,到2015年通过可持续开发目标,以及面向2030年目标,在消除贫困和饥饿方面取得的进展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年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 消除贫困 澜湄五国
下载PDF
空间贫困研究及其对我国贫困地理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73
11
作者 刘小鹏 苏晓芳 +2 位作者 王亚娟 赵莹 黄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4-152,共9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空间贫困研究的成果越来越丰富,逐渐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制订地域减贫政策的重要依据,极大地延伸和拓宽了世界贫困地理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在阐述空间贫困概念、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评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空间贫困研究的成果越来越丰富,逐渐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制订地域减贫政策的重要依据,极大地延伸和拓宽了世界贫困地理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在阐述空间贫困概念、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评述了空间贫困影响因素与特征、空间贫困地图与绘图、空间贫困政策评估与设计等空间贫困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贫困地理研究的现状和不足,提出重点从空间贫困地理资本、空间贫困陷阱机理和空间贫困地图研制等3个方面加强我国贫困地理的研究工作,有助于丰富我国贫困地理理论和方法体系,对于丰富我国社会地理学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和学术意义,对于我国可持续性减贫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决策借鉴和实践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贫困 地理资本 空间贫困陷阱 贫困地图或贫困绘图 贫困地理
下载PDF
国际发展援助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53个受援国1989—201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12
作者 褚艳婷 《生产力研究》 2023年第9期13-18,共6页
国际发展援助能否减少贫困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基于53个受援国1989—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分析方法,综合考虑援助的时滞性、受援国的差异性,检验不同类型的国际发展援助对受援国减贫的影响。结果显示:发展援助对国... 国际发展援助能否减少贫困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基于53个受援国1989—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分析方法,综合考虑援助的时滞性、受援国的差异性,检验不同类型的国际发展援助对受援国减贫的影响。结果显示:发展援助对国际减贫的推动效果在不同经济水平的受援国中的表现存在差异,在较高收入的国家表现更好;援助对减贫的影响存在时间滞后效应。国际发展援助的政策实施和资金投向需要在综合考虑受援国经济发展水平、“援助时滞”与“贫困惯性”双重属性的基础上开展,以实现国际减贫效果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发展援助 减贫效果 时滞效应
下载PDF
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一个综合分析框架 被引量:58
13
作者 徐映梅 夏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9,158,共8页
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分析近20年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变化,发现中国存在"收入-幸福悖论"现象。构建一个基于人口学、经济、家庭、工作、人际关系和情感等因素的综合框架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影响,经济... 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分析近20年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变化,发现中国存在"收入-幸福悖论"现象。构建一个基于人口学、经济、家庭、工作、人际关系和情感等因素的综合框架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影响,经济、家庭、工作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大,收入高、信任家庭、对工作满意、人际关系和谐、情感积极的人幸福感较强。这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大力推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科学协调好发展经济与满足居民不断提升的多层次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而切实增进居民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收入 工作满意度 家庭信任度
下载PDF
贫困程度测度方法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刘建平 王选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53-57,共5页
 贫困的测度有两个方面。首先,必须设定贫困线,反映社会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标准。其次,贫困线设定后,收入落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所遭受的贫困程度度量。根据有关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一个测度贫困程度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山西省城镇贫困...  贫困的测度有两个方面。首先,必须设定贫困线,反映社会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标准。其次,贫困线设定后,收入落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所遭受的贫困程度度量。根据有关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一个测度贫困程度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山西省城镇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贫困线 定量研究 贫困程度 贫困人口 贫困深度 贫困强度 实证分析
下载PDF
贫困概念的内涵、演进与发展述评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杨国涛 周慧洁 李芸霞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39-143,共5页
笔者从贫困的不同定义方式梳理贫困概念的内涵、演进与发展,并澄清与贫困概念相关的几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贫困是一种多维现象,其定义的方式很多,这包括了与绝对贫困概念相对应的相对贫困概念的提出,与客观贫困概念相对应的主观贫... 笔者从贫困的不同定义方式梳理贫困概念的内涵、演进与发展,并澄清与贫困概念相关的几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贫困是一种多维现象,其定义的方式很多,这包括了与绝对贫困概念相对应的相对贫困概念的提出,与客观贫困概念相对应的主观贫困概念的发展,与收入贫困概念相对应的能力贫困概念的创立。能力贫困及其应用是对收入贫困概念的丰富和发展,笔者对此加以重点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概念 基本需要 绝对贫困 能力贫困
下载PDF
印度帮助落后地区的措施、成就和经验 被引量:11
16
作者 熊坤新 陶晓辉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1年第9期61-64,共4页
关键词 印度 落后地区 经济发展 扶贫开发 产业结构 资源开发
下载PDF
旅游减贫效应之辩——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量:30
17
作者 李如友 郭鲁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37,共10页
PPT(pro-poor tourism,有利于贫困者的旅游)理念的提出和推行建立了旅游与贫困之间的直接联系,激发了学界对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关系的广泛讨论。国内外学者在旅游减贫效应这一问题上产生了无休止的争议,"旅游发展减缓了贫困"&... PPT(pro-poor tourism,有利于贫困者的旅游)理念的提出和推行建立了旅游与贫困之间的直接联系,激发了学界对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关系的广泛讨论。国内外学者在旅游减贫效应这一问题上产生了无休止的争议,"旅游发展减缓了贫困""旅游发展加剧了贫困"和"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无必然联系"三种观点同时存在。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系统梳理了旅游减贫效应的产生机制及支持不同观点的经验证据,并对争议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贫困度量方法不统一、空间尺度和研究方法不同、发展环境及模式选择存在差异等因素造成研究结论的不一致,综合各方面而言,"旅游发展减缓了贫困"这一结论更为合理。最后,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贫困减缓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国外生活满意度研究成果及其意义价值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伟 杨俊生 辛志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2-45,共4页
生活满意度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和主观指标。对国外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总结生活满意度的理论研究,介绍生活满意度的各种预测指标,对今后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会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 生活满意度 意义价值 判断机制 预测指标
下载PDF
西北地区城镇居民贫困程度的测度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林 龚新蜀 李翠锦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6,共9页
西北地区五省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发展省份,作为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阻碍了城镇功能的充分发挥,成为制约地方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西北五省FGT贫困指数的测算发现,陕西贫困状况改善最为明显;甘肃和宁夏也有比较明显... 西北地区五省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发展省份,作为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阻碍了城镇功能的充分发挥,成为制约地方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西北五省FGT贫困指数的测算发现,陕西贫困状况改善最为明显;甘肃和宁夏也有比较明显的减贫效果;青海成为目前西北五省中贫困问题最严重的省份;新疆贫困控制效果差,贫困问题突出。与全国相比,西北地区仍然是城镇贫困问题较严重的地区。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能够有效地降低城镇贫困,收入分配不均却加重了贫困程度。对西北地区而言,减贫不仅要追求经济效应,更应关注社会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贫困 FGT指数 面板数据模型
下载PDF
产业精准扶贫中的基层实践:策略选择与双重约束——基于A县的考察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孙德超 曹志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13,共11页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逐步深入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已经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性手段。掌握作为扶贫主导力量的基层政府在产业精准扶贫实践中的策略选择倾向,对于进一步提升产业精准扶贫的效益至关重要。本文以国家级贫困县A县的调查为...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逐步深入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已经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性手段。掌握作为扶贫主导力量的基层政府在产业精准扶贫实践中的策略选择倾向,对于进一步提升产业精准扶贫的效益至关重要。本文以国家级贫困县A县的调查为例,考察了产业精准扶贫中基层政府的策略选择及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基层政府的产业精准扶贫实践策略,主要包括经营模式的重组整合,扶贫项目类型以数量取胜;存量依赖式的产业选择,注重典型项目打造;简化取向的扶贫产业链培育,积极推动"短平快"项目发展;严格项目和资金的扶贫用途。基层政府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行为,受到项目制和科层制的双重结构形塑,也即多重目标捆绑下"项目制"的首尾管控和过程闭合以及科层组织的任务迎检和部门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精准扶贫 基层政府 项目制 科层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