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就业选择?——基于工作动机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吕康银 陈思 贾利雯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43,共20页
基于2012—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与职业信息网络(O*NET)工作动机的数据,本文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个体非正规就业选择的影响及工作动机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会提高个体选择非正规就业的概... 基于2012—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与职业信息网络(O*NET)工作动机的数据,本文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个体非正规就业选择的影响及工作动机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会提高个体选择非正规就业的概率,且主要作用于非正规受雇群体;数字经济对非正规就业的作用效果因工作动机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即数字经济能够促进支持自主型和关系自主型两类劳动者对非正规就业的选择,而自主成长型劳动者在数字经济推动下更偏好创业。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新生代、高学历和复合型工作技能的劳动者而言,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工作动机对个体非正规就业偏好的作用效果更明显。本文从工作动机的视角重新审视和归纳数字经济相关非正规就业群体的新特征,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构建更具针对性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就业选择 非正规就业 工作动机 非正规受雇 非正规创业
下载PDF
产业转型升级对流动人口失业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胜利 王媛 陈欣 《生产力研究》 2023年第2期62-70,共9页
文章利用2011—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了产业转型升级对流动人口失业的影响机制。采用TSLS、Heckman、Probit模型对回归结果进行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产业转型升级对流动人口失业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制造业升级对流... 文章利用2011—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了产业转型升级对流动人口失业的影响机制。采用TSLS、Heckman、Probit模型对回归结果进行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产业转型升级对流动人口失业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制造业升级对流动人口失业率的影响程度大于服务业升级。作用机理分析表明,产业升级通过技术替代、劳动力素质提升和生产社会化途径对流动人口失业率造成影响。因此,完善社会化的就业培训和人力资本提升机制,健全流动人口劳动权益保障体系是降低产业升级中流动人口失业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失业 社会化生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国行业吸纳就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被引量:47
3
作者 黄涛 陈良焜 王丽艳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60,共13页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进行定量考察 ,对投入产出关系进行国产率修正 ,并考察各行业的就业弹性 ,在此基础上得到各行业增长的就业效应 ,从而揭示产业结构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投入产出 就业 行业吸纳能力 社会需求 产业结构 劳动力投入系数 中国
下载PDF
就业弹性系数急剧下降:事实还是假象 被引量:42
4
作者 邓志旺 蔡晓帆 郑棣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41,共5页
不少学者认为我国未来就业形势严峻 ,其依据是就业弹性系数不断下降 ,但是作者认为如果把隐性失业考虑进去 ,却发现至少 80年代中期到 90年代中期这 10年间就业弹性系数只是出现了不稳定的震荡 。
关键词 就业弹性系数 隐性失业 中国 国有企业 农村
下载PDF
经济发达农村地区外来劳动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钟甫宁 徐志刚 栾敬东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1-37,共7页
本文考察了苏南农村发达地区外来劳动力在个人特征、工作条件及收入等方面的性别差异 ,分析了女性在就业和工作中面临的不同于男性外来劳动力的待遇及其原因。主要结论有 :发达地区男女外来劳动力收入存在着较大差异 ,除了受教育程度 ,... 本文考察了苏南农村发达地区外来劳动力在个人特征、工作条件及收入等方面的性别差异 ,分析了女性在就业和工作中面临的不同于男性外来劳动力的待遇及其原因。主要结论有 :发达地区男女外来劳动力收入存在着较大差异 ,除了受教育程度 ,地区差异外 ,性别歧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经济发达农村地区应当进一步规范就业制度 ,尽快消除各种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市场障碍 ,加强对外来劳动力的综合管理和服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外来劳动力 性别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
下载PDF
我国海洋产业吸纳劳动力潜力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栾维新 宋薇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9-533,共5页
我国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积极寻找新的就业增长点已成为政府、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海洋产业系统为研究样本,选取陆域产业为参照系,从发展速度、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间的关联强度等多方面论证了海洋产业在吸... 我国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积极寻找新的就业增长点已成为政府、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海洋产业系统为研究样本,选取陆域产业为参照系,从发展速度、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间的关联强度等多方面论证了海洋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优势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海洋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对陆域产业的拉动效应,指出海洋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新的劳动力吸引磁场,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研究的结论是:海洋产业增加值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创造直接就业机会3.7万人,可相应为陆域创造4.7万人的间接就业机会。研究成果对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产业 劳动力 就业 中国 劳动力吸纳能力 陆域产业 发展速度 比较劳动生产率 产业关联度 就业机会
下载PDF
中国失业问题的简便测量 被引量:37
7
作者 熊祖辕 喻东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6-58,共3页
There are different data about Chinese unemployment rate and unemployment quantity in China at present. So it leads to the difficulty for reducing unemployment rate. This paper adopts feasible method and consults avai... There are different data about Chinese unemployment rate and unemployment quantity in China at present. So it leads to the difficulty for reducing unemployment rate. This paper adopts feasible method and consults available statistical materials to calculate Chinese unemployment rate and unemployment quant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失业问题 失业率 失业统计 失业人数 农业剩余劳动力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维度探讨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39
8
作者 李恩平 牛冲槐 董国辉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8-170,共3页
就业能力不足已成为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培养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是一种与职业需求相关、动态发展的各种有益于成功就业的能力组合... 就业能力不足已成为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培养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是一种与职业需求相关、动态发展的各种有益于成功就业的能力组合。文章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根据就业主体特点,认为要从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个人特质、社会适应能力四个维度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并从个人、学校、企业、政府四个层面给出了提升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大学生 结构维度 对策建议
下载PDF
非正规部门就业:效应与对策 被引量:29
9
作者 黄乾 原新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2-58,共7页
我国当前和未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非正规部门就业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针对非正规部门就业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鼓励非正规部门发展等措施促进非正规部门就业。
关键词 非正规部门 劳动力市场 中国 就业形势 经济增长 劳动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下载PDF
江苏省第三产业发展与GDP就业弹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薛信莉 唐学文 党耀国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4X期127-128,共2页
本文在对江苏省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人数与GDP之间的回归模型,从而探讨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弹性,并对其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推动城... 本文在对江苏省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人数与GDP之间的回归模型,从而探讨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弹性,并对其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推动城市化进程和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等政策性建议,以提高就业弹性,缓解就业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第三产业 GDP 国内生产总值 就业弹性 就业形势 服务业 指数模型
下载PDF
“福利”与“反福利依赖”——基于城市低保群体的失业与再就业行为分析 被引量:37
11
作者 慈勤英 兰剑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119,共9页
西方语境下的"福利依赖"是否已经在我国出现,成为近年来社会救助领域的关注焦点。2014年在湖北省和辽宁省对低保群体进行调查,探究"福利"与"反福利依赖"等因素对低保群体失业与再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 西方语境下的"福利依赖"是否已经在我国出现,成为近年来社会救助领域的关注焦点。2014年在湖北省和辽宁省对低保群体进行调查,探究"福利"与"反福利依赖"等因素对低保群体失业与再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给予型的低保救助福利提升了低保受助者失业的可能性,降低了受助者再就业意愿,城市低保救助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救助依赖"现象;"反福利依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福利给予的负面效用,但也带来了新的福利依赖可能,强化了受助者对低保救助的依赖性。需建立收入豁免、低保渐退机制,实施有助于提升低保群体自我发展能力的就业援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保 失业与再就业 福利依赖 反福利依赖
下载PDF
我国劳动就业的走势及战略对策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全明 刘建花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19,共5页
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进程中,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就业结构矛盾交织,劳动力流动频率加快,劳资矛盾和纠纷攀升,失业呈现群体特征等等。现行劳动就业体制缺陷犹存,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实施新的就业战... 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进程中,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就业结构矛盾交织,劳动力流动频率加快,劳资矛盾和纠纷攀升,失业呈现群体特征等等。现行劳动就业体制缺陷犹存,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实施新的就业战略,以发挥政府在就业机制中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就业 中国 就业形势 就业供求总量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流动 劳动关系 劳动政策 就业战略 人力资源开发
下载PDF
大学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8
13
作者 贺伟 龙立荣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1,共5页
本研究借鉴Dauffenbach专业距离的概念,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从课程体系结构和实际岗位需求两方面出发,采用偏离率加权求和的思想开创性地构建了专业对口率指标体系,用以测量个体专业对口就业的程度,将专业对口的概念进行个性化和... 本研究借鉴Dauffenbach专业距离的概念,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从课程体系结构和实际岗位需求两方面出发,采用偏离率加权求和的思想开创性地构建了专业对口率指标体系,用以测量个体专业对口就业的程度,将专业对口的概念进行个性化和数量化。此外,研究对H大学不同学科155名入职不到1年的毕业生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本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区分效度和实证效度,为将来大范围精确估计专业对口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生 就业 专业对口率 职业生涯成功
下载PDF
非正规就业性质及其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杰 马斌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3-128,共6页
本文首先分析非正规就业五个方面的性喷特征,并认为这些性质特征对当前非正规就业中的劳动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而指出建立灵活的、富有弹性的、多层次的、人性化的劳动关系是非正规就业发展对劳动关系的内在要求,借鉴人事管理学... 本文首先分析非正规就业五个方面的性喷特征,并认为这些性质特征对当前非正规就业中的劳动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而指出建立灵活的、富有弹性的、多层次的、人性化的劳动关系是非正规就业发展对劳动关系的内在要求,借鉴人事管理学派、新制度学派的研究成果,提出工人参与管理、协助非正规就业者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非正规就业者提供智力支持等措施是建立非正规就业中协调稳定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劳动关系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岗位 中国 就业结构 劳动合同 失业率
下载PDF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7
15
作者 孙湧 蔡学军 孙宏伟 《计算机教育》 2006年第10期24-26,共3页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立足点和源动力,并始终面对就业岗位对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高标准要求与高职院校教师能够教授什么、...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立足点和源动力,并始终面对就业岗位对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高标准要求与高职院校教师能够教授什么、学生又能学会什么的对立矛盾之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通过自身专业建设,有效解决了上述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要求 培养目标 专业建设
下载PDF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秀华 蔡文娟 +1 位作者 胡志春 陈亚敏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70,共4页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了解毕业生就业和思想状况,使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本文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和思想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就业 思想状况 就业观念
下载PDF
第三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就业变动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春煜 喻桂华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共6页
第三产业不同行业间就业弹性存在很大差异。在对 1 991年之后第三产业各个行业的要素贡献加以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发现 ,有些行业偏重于资本密集型技术 ,表现出某些第二产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我们具体分析了第三产业中比重最大的四个... 第三产业不同行业间就业弹性存在很大差异。在对 1 991年之后第三产业各个行业的要素贡献加以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发现 ,有些行业偏重于资本密集型技术 ,表现出某些第二产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我们具体分析了第三产业中比重最大的四个行业的不同情况 ,认为在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问题上 ,要对不同行业区别对待 ,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充分吸收就业。另外 ,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培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 中国 就业结构 社会保障体系 就业岗位 失业率 就业弹性
下载PDF
加入WTO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曙霄 李轩 王晓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49,共6页
下岗、失业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加入WTO之后 ,外来竞争将日趋激烈 ,这必然会加剧我国各类企业的经济困境 ,下岗、失业的职工人数将大幅攀升。但是 ,加入WTO也会给我国带来新的契机 ,从而推动我国一些产业的发展 ,扩大... 下岗、失业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加入WTO之后 ,外来竞争将日趋激烈 ,这必然会加剧我国各类企业的经济困境 ,下岗、失业的职工人数将大幅攀升。但是 ,加入WTO也会给我国带来新的契机 ,从而推动我国一些产业的发展 ,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从总体上讲 ,加入WTO之后我国劳动力就业将呈现一种短缺与过剩并存的结构性失衡。从长远来看 ,如果我们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而且应对得当 ,新增加的就业机会将有可能大大超过失去的就业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中国 就业培训 劳动者素质 劳务输出 教育 社会保障体系 劳动力市场 就业
下载PDF
加入WTO对重庆劳动就业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仲常 谢曼 刘彦 《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27,共3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将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产生巨大影响,由此带来各行业劳动就业的变动,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要释放和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中有国际竞争力行业会吸纳一些劳动力,而一些夕阳产业则要大量裁员;第三产业总体上说发展...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将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产生巨大影响,由此带来各行业劳动就业的变动,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要释放和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中有国际竞争力行业会吸纳一些劳动力,而一些夕阳产业则要大量裁员;第三产业总体上说发展潜力巨大,被视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世 劳动就业 比较优势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重庆 就业机制 劳动力资源开发 劳动力市场
下载PDF
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完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坤刚 乔安丽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95,共8页
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规制存在着诸多的缺陷,既影响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又影响非全日制就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在非全日制工的范围、合同形式、劳动基准法适用、规章制度参与权、平等待遇、工作时间和超时加班、非全日制工与全日... 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规制存在着诸多的缺陷,既影响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又影响非全日制就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在非全日制工的范围、合同形式、劳动基准法适用、规章制度参与权、平等待遇、工作时间和超时加班、非全日制工与全日制工的转换等方面的规定值得借鉴。我国应完善非全日制用工制度,以推动社会就业的发展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全日制工 法律制度 平衡保护 和谐劳动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