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6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中心产业共治的区域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策略——以广东省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为例
1
作者 黄怡淳 孙锴 +4 位作者 万晶晶 朱妍 邱丹逸 刘少芳 文晓芸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53-60,共8页
在国际高端技术封锁日益严峻的新形势下,从任务解构的角度将区域现代产业集群建设进行分层任务细化尤为重要,且需要从目标需求导向的角度出发,针对具体分层任务明确多元治理主体的结构关系及对应主体的治理举措。基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内... 在国际高端技术封锁日益严峻的新形势下,从任务解构的角度将区域现代产业集群建设进行分层任务细化尤为重要,且需要从目标需求导向的角度出发,针对具体分层任务明确多元治理主体的结构关系及对应主体的治理举措。基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提出区域现代产业集群建设逻辑,并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构建多中心产业共治建设区域现代产业集群的理论框架。研究认为,面向区域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的战略层、发展层、支撑层等五大分层建设任务,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与服务机构等多元主体通过自发互动博弈,形成分类主导的多中心产业共治模式。为进一步阐述及试验理论,以广东省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主导咨询机构的集群治理为实践案例,认为其存在多中心联动的积极性和共治模式均有待加强的问题,且关键核心技术短缺问题较为突出。针对此,提出健全多中心联动协调工作机制、政企双中心共治提升产业安全度、多维支撑中心有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政府牵引多中心集聚融通、数字治理创新助推区域产业集群智慧建设等共治效能提升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产业 产业集群 产业共治 共治模式 多中心治理理论 精密仪器设备 广东省
下载PDF
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路径研究——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
2
作者 赵喜江 许寒梅 +1 位作者 董哲 李一鸣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2期75-79,共5页
环黑龙江科技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是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需要、是引领产业振兴,落实龙江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促进城市繁荣,助力哈尔滨市创新发展的需要、是学校提升服务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对于学校发展... 环黑龙江科技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是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需要、是引领产业振兴,落实龙江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促进城市繁荣,助力哈尔滨市创新发展的需要、是学校提升服务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对于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生态圈建设坚持“校城融合”理念,秉承“一核、两带、三区”空间布局,通过优化资源集聚做强创新创意策源核、校政企合作协同创新补链延链强链、校城互动创意创新辐射兴市和拉动产业振兴繁荣经济强省等建设路径,形成区域竞争优势,营造“创新创业热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黑龙江科技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 建设 路径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模式及其驱动机制
3
作者 赵学礼 周成林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22期165-172,共8页
数字技术的兴起给各行业带来新发展动能。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吸纳就业的重要基础,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产业集群实现优化升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生态学中的生物群落类型将制造业产业集群划分为共生型产业集群... 数字技术的兴起给各行业带来新发展动能。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吸纳就业的重要基础,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产业集群实现优化升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生态学中的生物群落类型将制造业产业集群划分为共生型产业集群、附生型产业集群、寄生型产业集群,总结各种类型集群的数字化转型模式,其中共生型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模式为“市场需求驱动+政府支持”型、附生型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模式为“技术创新吸引+政府支持”型、寄生型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模式为核心企业领导型,并分别以河北省平乡县自行车产业集群、广州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食品产业集群作为实例进行分析。此外,从市场需求、政府制度、技术创新、核心企业揭示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驱动机制,认为上述四方面分别在集群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起到推动、支持、吸引和激励作用。政府应结合自身情况,为由中小企业构成的共生型、寄生型产业集群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提供指导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制造业产业 集群类型 数字化转型 转型模式
下载PDF
中国包装印刷百强企业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朱文娟 曾豪 邓彬 《包装学报》 2024年第1期24-33,共10页
基于中国包装印刷百强企业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中国包装印刷百强企业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2012—2022年中国包装印刷百强企业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扩散的... 基于中国包装印刷百强企业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中国包装印刷百强企业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2012—2022年中国包装印刷百强企业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扩散的趋势。2)包装印刷百强企业在“胡焕庸线”以东出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是主要分布地。3)近十年冷热点分布格局较为稳定,热点与次热点主要位于河南、安徽、湖北、浙江、广东和山东,冷点地区处于西北部及东北部。4)包装印刷百强企业空间布局主要受国际贸易水平、劳动力水平、区域经济实力和区域政策等因素影响,市场规模对包装印刷百强企业空间分布影响力逐渐增强;相较于单因素的独立作用,两个影响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影响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印刷 百强企业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数字经济、经济集聚与区域绿色发展
5
作者 汤韵 侯雪莹 杨凯强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22,共9页
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区域绿色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我国2013—2022年27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作用机制识别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高区域绿... 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区域绿色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我国2013—2022年27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作用机制识别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高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在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和构造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分析后,结果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经济集聚在数字经济促进区域绿色发展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相较于中等和较低绿色发展水平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在促进区域绿色发展过程中具有门槛效应。研究结论为发展数字经济来促进区域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一定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集聚 区域绿色发展 绿色效应
下载PDF
产业集群对双元产品创新的影响——外部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
6
作者 范群鹏 李延坤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12期68-73,77,共7页
针对当前有关产业集群与创新的研究忽视产品创新的不同类型、缺乏区分内外行业社会资本影响产业集群创新的研究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学习观和资源依赖观理论,基于333份有效样本数据,使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产业集群对双元产品创... 针对当前有关产业集群与创新的研究忽视产品创新的不同类型、缺乏区分内外行业社会资本影响产业集群创新的研究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学习观和资源依赖观理论,基于333份有效样本数据,使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产业集群对双元产品创新的影响,同时探索了与外部行业搭建的桥连接在两者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分别与利用式产品创新和探索式产品创新存在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桥连接积极调节产业集群与利用式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并弱化产业集群与探索式产品创新之间的消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利用式产品创新 探索式产品创新 桥连接
下载PDF
长江文化公园湖北段文化旅游资源网络关注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亦晴 杨中华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文章依托百度搜索引擎提供的“百度指数”,对长江文化公园湖北段内28个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关键词搜索,分别从纵向和横向的视角,以及从季节性趋势和黄金周假期变化趋势出发,分析了2018—2022年长江文化公园湖北段文化旅游资源网络关注度的... 文章依托百度搜索引擎提供的“百度指数”,对长江文化公园湖北段内28个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关键词搜索,分别从纵向和横向的视角,以及从季节性趋势和黄金周假期变化趋势出发,分析了2018—2022年长江文化公园湖北段文化旅游资源网络关注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纵向比较上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网络关注度明显下降,网络关注度峰值主要集中于7、8月份,近5年“五一”“十一”黄金周峰值时间和峰值数值有差异;横向比较上看,不同景区网络关注度差距极大,黄鹤楼、武汉大学的网络关注度较高,而绿林山、虎啸滩风景区关注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关注度 百度指数 文化旅游资源 长江文化公园
下载PDF
京津冀产业集聚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一丹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问题,如何更好更快地节能减排成为人们讨论和研究的重点。为了探究产业集聚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选取2006—2021年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数据,引入STIRPAT模型进行拓展,并加入对空间因素的考...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问题,如何更好更快地节能减排成为人们讨论和研究的重点。为了探究产业集聚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选取2006—2021年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数据,引入STIRPAT模型进行拓展,并加入对空间因素的考虑,建立了产业集聚度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空间杜宾模型(SDM)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碳排放强度在京津冀城市之间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2)一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对本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呈“N”型,即随着产业集聚度的上升,当地碳排放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3)一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对周围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其影响方向与对本地的碳排放强度一致。据此提出建议: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邻近区域间的协同治理,既要推动高质量产业集聚,也要避免产业过度集聚带来的拥挤效应和边际报酬递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碳排放强度 空间溢出效应 节能减排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升级研究——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超楠 袁野 +1 位作者 陈燕华 陶于祥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4,共11页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升级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重要抓手。将多元主体协同纳入数字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升级系统中,探究数字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机理;依据多因素...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升级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重要抓手。将多元主体协同纳入数字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升级系统中,探究数字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机理;依据多因素复合系统指标体系,运用静态和动态复合系统协同度,以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为研究对象,确定数字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与升级路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强度、深度不够,各环节运行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知识创新环节发展速度与协同水平有待提高,创新网络环境系统在静态与动态模型测度中协同度数值最高,成为人工智能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数字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阶段可划分为多元共生、双向协同与有效融合三阶段,基于此,提出双链融合升级的三大路径。最后,从稳固各环节协同运行、协调创新资源配置和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功能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双链融合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思考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创新链 产业链 新一代人工智能 复合系统协同度
下载PDF
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宁 《市场周刊》 2024年第4期34-37,共4页
制造业是支撑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领域。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江苏省处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装备制造业发展居全国前列,对支撑经济增长和推... 制造业是支撑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领域。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江苏省处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装备制造业发展居全国前列,对支撑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装备制造业在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下,亟待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从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可持续发展 产业集聚 低碳经济
下载PDF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基于国内首套全样本企业数据库与大数据监测平台的测度分析
11
作者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 苏杭 +2 位作者 郭晓丹 吕怀涛 李少林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8,F0003,共9页
为全面、科学、客观地评价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课题组对全国64个自贸片区进行原创性的定量评价,并在指数开发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课题组建立国内首套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数据库,并在已有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评... 为全面、科学、客观地评价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课题组对全国64个自贸片区进行原创性的定量评价,并在指数开发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课题组建立国内首套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数据库,并在已有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评估基础上,结合高质量发展内涵和新发展理念,构建了更全面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课题组从制度创新、金融发展、企业经营、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区域带动、对外开放和绿色共享等8个维度测算了各自贸片区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进行分类排名和比较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不同维度呈现不同梯度、不同特征的差异化发展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高质量发展指数 制度创新 大数据监测平台
下载PDF
基于区域特性的新能源现货交易策略研究
12
作者 聂江洪 甘凌 +2 位作者 陈念斌 丁叶 王金元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12期87-93,104,共8页
电力现货市场作为电力市场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的自由决定,可为发电企业、能源交易商及最终用户创造更为灵活、高效的交易环境。湖北省作为国家第二批电力现货市场改革试点场所,结合当地环境、产业等客观因素,得... 电力现货市场作为电力市场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的自由决定,可为发电企业、能源交易商及最终用户创造更为灵活、高效的交易环境。湖北省作为国家第二批电力现货市场改革试点场所,结合当地环境、产业等客观因素,得出适宜的初步政策是探索电力市场改革的关键环节。利用第一批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地区的已有经验,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发电结构、电力使用情况等条件,并与湖北省条件进行横向对比,筛选可参考的运营政策,以新能源为切入点,针对未来湖北省电力现货市场由短周期运行向长周期连续运行逐步过渡的形势,探寻湖北省电力现货市场的运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现货市场 发电结构 新能源交易 运营策略 区域特征 湖北省
下载PDF
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高新区产城融合测度研究 被引量:51
13
作者 王霞 苏林 +1 位作者 郭兵 李雪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29,共4页
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而产城融合是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城融合概念及内涵界定上。构建了由城镇化指标、工业化指标及分离指标构成的产城融合测度体系,采用因子分析与聚... 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而产城融合是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城融合概念及内涵界定上。构建了由城镇化指标、工业化指标及分离指标构成的产城融合测度体系,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思路,以全国主要城市高新区为例,测度其产城融合水平并进行等级分类,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产城融合 高新区
下载PDF
基于演化博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79
14
作者 李煜华 武晓锋 胡瑶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0-73,共4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协同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主体关系和创新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集群内企业和科研院所创新博弈...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协同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主体关系和创新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集群内企业和科研院所创新博弈的复制者动态模型,分析了其在创新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得出协同创新预期收益、协同创新风险和协同创新知识位势是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重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协同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演化博弈 产业集群
下载PDF
创新要素空间集聚模式演进机制研究——多重效应的空间较量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宓之 朱学彦 +1 位作者 梁偲 汤临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0-16,共7页
运用空间辐射效应、空间吸纳效应和空间闭塞效应,分析区域创新要素空间集聚模式演进机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创新要素集聚现状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从实践中挖掘了这种空间集聚模式演变路径。结果表明,区域创... 运用空间辐射效应、空间吸纳效应和空间闭塞效应,分析区域创新要素空间集聚模式演进机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创新要素集聚现状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从实践中挖掘了这种空间集聚模式演变路径。结果表明,区域创新要素集聚程度首先受地区与邻近区域创新要素集聚空间关联程度的影响;其次,空间关联度在多重空间效应推动下往往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且促使创新要素从空间无序分布状态逐渐向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地区与高度集聚地区靠拢、低度集聚地区向低度集聚地区聚合的有序分布态势跃迁,从而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空间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要素 空间集聚模式 多重空间效应
下载PDF
产业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晟婷 周晓唯 武增海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82,共11页
协同集聚作为现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方式,对区域经济和生态均存在多方面影响。环保产业与一般制造业共聚是产业协同集聚的一种细分模式,通过对比其与一般协同集聚在动因、效应和关联方式等方面异同,依据其显著的生态闭环功能和环境... 协同集聚作为现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方式,对区域经济和生态均存在多方面影响。环保产业与一般制造业共聚是产业协同集聚的一种细分模式,通过对比其与一般协同集聚在动因、效应和关联方式等方面异同,依据其显著的生态闭环功能和环境正外部性特征,将其命名为生态化协同集聚,并基于2013—2019年短面板数据,采用杜宾模型(SDM)考察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生态化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总体呈现U型特征,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沿海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程度较高,对绿色经济效率已形成有效促进作用,而内陆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水平较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表现为抑制作用;环境规制对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可为生态化协同集聚促进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协同集聚 协同集聚 绿色经济效率 杜宾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模式比较——三个典型案例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董晓辉 黄朝峰 李湘黔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43-148,共6页
近年来,我国已将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纳入规划制定、创新管理、产业布局和课题研究中。随着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系统分析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模式能为提升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军民... 近年来,我国已将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纳入规划制定、创新管理、产业布局和课题研究中。随着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系统分析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模式能为提升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选择四川省军民两用核技术产业集群、陕西省军民两用航空产业集群、湖南省军民两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三个典型案例,从战略、知识、组织和制度4个方面进行比较,归纳出依托型、互动型、嵌入型3种不同协同创新模式,并在规划制定、产业链构建、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两用技术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创新模式
下载PDF
数字商务与产业集群外部经济协同演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一种路径 被引量:32
18
作者 曾可昕 张小蒂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53-62,共10页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外部经济通常被认为是形成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但近年来传统集群陷入“低端锁定”僵局,迫切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商务正是驱动数字经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发展不断赋予产业集群新内涵...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外部经济通常被认为是形成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但近年来传统集群陷入“低端锁定”僵局,迫切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商务正是驱动数字经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发展不断赋予产业集群新内涵、新特征和新动能,促进集群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两者协同演化形成驱动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源泉。研究表明,数字商务与集群经济协同演化过程可分为起步阶段(多点突破)、发展阶段(串点成线)、拓展阶段(连线成网)和成熟阶段(推演成体),层层递进,沿着要素配置效率提升→要素共享平台构建→协同网络形成→数字生态圈演进的路径影响产业集群的内涵与发展,推动产业集群沿着相对封闭的供应链体系→价值网络→社会化协同网络→开放的产业生态路径不断演进。两者协同演化将使马歇尔外部经济来源大大拓宽,且多个层次的外部经济相互促进、溢出,促进协同网络内企业家的要素配置能力与创新绩效提升,由此使得集群外部经济增进具有动态性与内生性。此外,政府通过提供公共品,促进数字商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从而使集群外部经济增进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商务 产业集群 马歇尔外部经济 协同演化 产业数字化转型 协同网络
下载PDF
网络视角下应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宋英华 卢婷婷 +1 位作者 方丹辉 王喆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07-113,共7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公共安全需求日益增长,应急产业正快速成长。应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创新是其首要驱动力,协同创新网络是其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依赖。基于应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构成分析,构建协同耦合、创新动力、沟通学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公共安全需求日益增长,应急产业正快速成长。应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创新是其首要驱动力,协同创新网络是其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依赖。基于应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构成分析,构建协同耦合、创新动力、沟通学习、联合互补、评价反馈等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应急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构建应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利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对湖北省随州市应急专用车产业集群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如何提升应急专用车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产业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网络 协同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创意产业集聚区演化路径及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付永萍 王立新 曹如中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59-62,共4页
集聚化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分属于不同产业关联环节的创意产业主体的共同作用,构成了产业链完整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外部条件,集聚区的演化经历了自发集聚模式、市场引导模式、政府... 集聚化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分属于不同产业关联环节的创意产业主体的共同作用,构成了产业链完整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外部条件,集聚区的演化经历了自发集聚模式、市场引导模式、政府规划模式和官产学研结合模式,不同创意主体进行集体互动和空间集聚,可以促进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 产业集聚区 演化路径 发展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