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大豆生产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常洁 林正雨 +1 位作者 高文波 杜兴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489,共14页
四川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大豆种植的新兴地区和西南产区的重要组成,研究大豆生产格局对四川省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推动西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区市县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 四川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大豆种植的新兴地区和西南产区的重要组成,研究大豆生产格局对四川省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推动西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区市县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指数、地理集中度系数、空间转移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最优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大豆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2000—2020年,四川省大豆产能波动上升,空间分布极不均衡,聚集水平逐步上升,并逐步向川中丘陵区集中;2)大豆生产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总体表现为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3)资源要素、比较收益、地理气候、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大豆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均高度显著,且呈现非线性增强、双因子增强的交互效应。资源要素投入、比较收益、海拔高程长期以来对大豆生产格局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乡村家庭规模的影响力提升较快,交通条件、地区GDP的影响力则总体呈下降趋势,耕作制度长期以来驱动力最弱。基于此,四川省大豆生产应着力破解耕地资源细碎化与劳动力短缺等资源环境约束,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大豆生产机械化水平。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川豆单产,并进一步优化大豆生产、农机、服务、保险等环节的政策保障。同时,应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等自然风险,健全农业领域自然灾害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以进一步强化大豆产业的综合风险抵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产量 粮食安全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四川省
下载PDF
中国茶叶生产格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何丽波 李馨雨 李细归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基于1985—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面板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中国茶叶生产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5—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重心持续“西移”,空间集聚存在显著正向规... 基于1985—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面板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中国茶叶生产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5—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重心持续“西移”,空间集聚存在显著正向规模效应,江南、华南和西南茶区聚集特征以“高高”型和“低高”型聚集为主,江北茶区未出现集聚特征,空间极化现象突出。(2)不同时期影响中国茶叶生产格局变迁的主导因素存在显著差异。1995年以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投入量为主,2010年降水量、日照时数、受灾面积的影响程度逐步凸显,2020年后交通运输水平成为显著驱动因素,但是有效灌溉始终是影响茶叶生产格局变迁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生产格局 影响因素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测度及空间分布
3
作者 徐辉 王抒君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8-85,共8页
论文根据2003~2022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三阶段DEA模型测度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并对该区域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空间分布作分级分析。研究发现:在去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等因素对效率值的干扰后,人... 论文根据2003~2022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三阶段DEA模型测度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并对该区域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空间分布作分级分析。研究发现:在去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等因素对效率值的干扰后,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均有利于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效率,自然灾害受灾面积的增加会阻碍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绿色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出南北低、中间高的空间分布趋势,农业绿色生产纯技术效率值都比较高,空间分布上比较集中。为进一步提升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及优化其空间分布格局,应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投向,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差异化举措提升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缩小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业绿色生产效率 面板三阶段DEA
下载PDF
基于相对生产风险指数的农业收入保险费率厘定研究
4
作者 张建 李佳芯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6-36,74,共12页
基于河北省11个地级市1995—2020年的农业相关数据,利用Copula函数和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计算得到了河北省玉米收入保险在不同保障水平下的费率。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玉米相对生产风险水平指数,对河北省玉米收入保险的统一费率进行调整,... 基于河北省11个地级市1995—2020年的农业相关数据,利用Copula函数和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计算得到了河北省玉米收入保险在不同保障水平下的费率。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玉米相对生产风险水平指数,对河北省玉米收入保险的统一费率进行调整,得到河北省各地级市玉米收入保险的差异化费率。进一步结合各地级市的地形面貌,对11个地级市根据风险水平进行聚类,并给出河北省玉米收入保险的产品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河北省整体水平而言,张家口市的玉米生产风险水平最高,其费率调整系数是1.36,80%保障水平下的玉米收入保险费率是10.17%;衡水市的玉米生产风险水平最低,其费率调整系数是0.89,80%保障水平下的玉米收入保险费率是6.65%。最后,对如何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收入保险 相对生产风险指数 费率厘定 风险区划 K-MEANS聚类
下载PDF
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后乡村景观效果评价和实证研究--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5
作者 王金敖 张万荣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9-46,共8页
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后的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建立有助于科学评估农房改造效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本研究从乡村宜居生活景观、社会生产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三个维度构建乡村景观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 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后的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建立有助于科学评估农房改造效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本研究从乡村宜居生活景观、社会生产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三个维度构建乡村景观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指标权重,结合台州市黄岩区西部乡村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后景观效果评价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并结合台州市黄岩区西部乡村景观评价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强化乡村整体布局、打造优质宜居环境、优化社会生产格局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等优化建议,旨在为今后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后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置农房 盘活利用 乡村景观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云南省蒙自市鸣鹫镇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剑波 毕晓红 +2 位作者 张帅 周春艳 毕东 《山西农经》 2024年第3期165-170,共6页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要求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融合发展,农文旅融合...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要求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融合发展,农文旅融合作为产业融合的重要形式,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调查发现,蒙自市鸣鹫镇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由于区域定位不清晰、资源整合不充分、优势项目不突出,导致其乡村建设缺乏特色、农业发展散乱不统一、旅游规划不合理、各乡村发展不平衡。针对以上问题,依据产业融合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鸣鹫镇农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鸣鹫镇 文化旅游业 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时空格局演变和驱动因素
7
作者 周然 游诗雪 +1 位作者 黄璐 王珂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8,共9页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是目前桑基鱼塘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该地的桑基鱼塘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消费需求改变、农业现代化生产,桑基鱼塘系统的生产方式、经济及服务价值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是目前桑基鱼塘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该地的桑基鱼塘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消费需求改变、农业现代化生产,桑基鱼塘系统的生产方式、经济及服务价值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利用遥感影像、社会经济等数据对1975—2019年南浔区桑基鱼塘的时空格局演变和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从规模变化上看,鱼塘快速扩张,桑园明显减少,水田剧烈萎缩,桑基鱼塘规模明显减小,基塘比例严重降低;从形态变化上看,鱼塘呈集聚化、规模化趋势,桑园和水田呈破碎化趋势,且鱼塘逐渐脱离传统桑基鱼塘系统布局特色而独立存在。2)2012—2019年,鱼塘养殖的经济效益远高于蚕桑养殖和水稻种植,是导致桑园、水田明显萎缩及鱼塘大规模扩张的主要驱动力。因此,通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建立来进一步加强桑基鱼塘系统的保护与传承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支撑湖州市南浔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基鱼塘系统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时空格局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北京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评价
8
作者 郭宇欣 唐衡 郭晓雁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0-104,共5页
【目的】为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理论体系、解决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供思路。【方法】以北京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2022年农业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数据,从效率角度出发,运用DEA模型对北京农业科技进步效率水平... 【目的】为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理论体系、解决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供思路。【方法】以北京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2022年农业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数据,从效率角度出发,运用DEA模型对北京农业科技进步效率水平进行测算。【结果】结果表明:北京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整体较高,农业科技创新产出较为稳定,但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呈下降趋势,在近10年中有两年处于技术效率非有效状态。【结论】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效率 DEA模型 投入产出指标 北京
下载PDF
新疆哈密瓜产业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探析
9
作者 张超 张连文 +2 位作者 谢晓定 李淳昊 陈慧芳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4期87-91,96,共6页
新疆哈密瓜种植历史悠久,品质口感上乘,风味独特,属于夏季消暑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经过种植户和农产品科技工作者的持续探索实践,在栽培、采收、贮藏、包装、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比过去有了较大提升,基本上可安全快捷... 新疆哈密瓜种植历史悠久,品质口感上乘,风味独特,属于夏季消暑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经过种植户和农产品科技工作者的持续探索实践,在栽培、采收、贮藏、包装、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比过去有了较大提升,基本上可安全快捷地销往全国各地乃至境外市场。为促进新疆哈密瓜高质量发展,在全产业的各环节中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正视和解决。针对新疆哈密瓜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产生原因进行了论证,并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提出了改善对策和建议,以期充分发挥政府、合作社、瓜农和运输者的作用,形成合力,促进新疆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哈密瓜 产业现状 问题和原因 改善对策
下载PDF
喀斯特区乡村景观格局特征及优化思路研究
10
作者 文疆回 李瑞 高家勇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201,共10页
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各方面协同推进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生态环境脆弱且发展落后问题突出的西南喀斯特广大乡村地区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景观格局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以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乡村为研究区,从类型和景观... 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各方面协同推进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生态环境脆弱且发展落后问题突出的西南喀斯特广大乡村地区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景观格局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以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乡村为研究区,从类型和景观两个尺度选取11个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的景观类型分布、景观破碎度空间分布、景观多样性空间分布等展开研究,探明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理论和乡村振兴总体要求,提出研究区乡村景观优化思路。结果表明:(1)研究区景观类型可分为水田、坡耕地、有林地、疏林地、经果林、石漠化灌丛等10类,其中坡耕地和石漠化灌丛是主要景观类型,石漠化灌丛是优势景观类型,道路、水系和居民点景观面积占比较小。(2)研究区西北部和西南部以人工景观的分布为主,景观破碎化程度高;北部石漠化景观集中连片分布,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指数较低。(3)从景观格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两个角度对研究区乡村景观进行了优化,优化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网络格局,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种植结构的调整提升了景观结构复杂程度和土地利用价值,也优化了研究区的生态环境,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结果可为喀斯特地区乡村振兴规划及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喀斯特 景观格局 乡村景观优化 移动窗口法
下载PDF
智慧农业发展的实践逻辑与优化策略——基于Q村丘陵山地数智化无人果园的案例考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涵 付裕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5,共8页
智慧农业作为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引擎而备受关注。以重庆市Q村为典型案例,运用实地访谈、田野观察等研究方法,基于“技术赋能、组织协同、环境驱动”的三维分析框架,探究当地智慧农业发展的系统要素与... 智慧农业作为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引擎而备受关注。以重庆市Q村为典型案例,运用实地访谈、田野观察等研究方法,基于“技术赋能、组织协同、环境驱动”的三维分析框架,探究当地智慧农业发展的系统要素与实践逻辑。研究发现,智慧农业的创新实践是复杂治理场域中技术、组织、环境三因素系统耦合的结果,呈现的主要机制为:一是赋能机制,即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夯实硬件基础,智能管理平台的系统集成则实现核心功能的稳态运作,为智慧农业的场景应用搭建数字底座;二是协同机制,即通过党政分工动员与多元主体合作实现利益融合与资源激活,使发展智慧农业具备组织保障;三是驱动机制,即政治制度势能的正向激励与外部竞争压力的负向激励共同构成智慧农业发展的实践动能。因此,应从加强技术风险防控、推进组织结构协同、提升环境赋能效益三个方面对智慧农业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调适,以实现智慧农业生态的整体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乡村振兴 技术赋能 组织协同 环境驱动
下载PDF
云南省甘蔗冻害风险分布及未来趋势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雨芩 范立张 +3 位作者 杨晓鹏 杨明泽 杨鹏武 程晋昕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2期58-66,共9页
使用全球气候模式HadGEM2-ES、MPI-ESM-MR和NorESM1-M驱动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的模拟输出,在对模拟的历史气候进行检验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最适模式HadGEM2-ES,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理论,结合云南省1981—2010年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1981... 使用全球气候模式HadGEM2-ES、MPI-ESM-MR和NorESM1-M驱动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的模拟输出,在对模拟的历史气候进行检验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最适模式HadGEM2-ES,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理论,结合云南省1981—2010年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1981—2010年及未来2021—2050年逐年代在RCP2.6、RCP4.5和RCP8.5气候情景下云南省甘蔗冻害风险的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当代及未来云南省甘蔗冻害风险均以哀牢山-元江河谷为界,哀牢山以西以南大部为低风险区,以东以北大部为高风险区。在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甘蔗冻害致灾因子危险性降低,孕灾环境敏感性不变,承灾体易损性增加,总体上冻害风险呈降低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冻害高风险区面积减幅为2.84%~7.70%,低风险区面积增幅为1.59%~6.16%。空间分布上,哀牢山以西以南地区风险等级明显下降,哀牢山以东以北,高风险区面积略有增加趋势,尤其是文山大部始终维持较高风险等级。时间变化上,风险等级逐年代降低,低风险区面积呈增加趋势,高风险区面积呈减小趋势,并且高风险区面积减幅RCP8.5情景的> RCP4.5情景的> RCP2.6情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冻害风险 RegCM4 气候变化 云南
下载PDF
粮食主产区耕地生态安全障碍诊断及调控策略 被引量:4
13
作者 范树平 李鹏 +4 位作者 余波平 米逸诗 张红梅 吴楠 蔡擎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8-417,共10页
生态安全作为耕地“三位一体化”的核心保护任务,越来越得到政府、公众及学术界广泛关注,耕地生态安全评价视为关键技术及重要依据。基于PSR模型构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国家粮食主产区安徽省为例,综合运用改进熵权法、TOPSIS... 生态安全作为耕地“三位一体化”的核心保护任务,越来越得到政府、公众及学术界广泛关注,耕地生态安全评价视为关键技术及重要依据。基于PSR模型构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国家粮食主产区安徽省为例,综合运用改进熵权法、TOPSIS模型、ESDA模型及障碍诊断模型,评价安徽省2000年以来,以及分市级2000年、2010年、2018年3个年份的耕地生态安全度,剖析耕地生态安全时空分异特征,进一步诊断耕地生态障碍因子及对应调控策略。结果表明:(1)安徽省耕地生态安全度具有一定波动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0.234 1增至2018年的0.724 7,大致分为低位震荡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及高位爬坡阶段;(2)近20年来耕地生态安全状态进一步呈现不平衡、不均衡演变趋势,导致全省耕地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差异显著,尤其是以高风险、安全两类区域分布空间集中区域发生很大改变,基本呈现皖南地区安全程度高并由皖中地区过渡至皖北地区风险程度高的空间梯度格局,耕地生态安全空间集聚情况并未显著;(3)从全省维度分析,障碍因子以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率等响应准则层为主,逐渐转变至复种指数、单位耕地粮食产量、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口密度及城镇化水平等状态准则层、压力准则层等为主;从市级维度分析,省会及沿江城市群障碍因子以经济密度、城镇化水平及人均资源占比为主,皖北、皖西及皖东耕地集中连片区域障碍因子以单位耕地农膜负荷、农药化肥负荷、人均水资源量等为主,皖南及皖西山地丘陵区障碍因子以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垦殖率、复种指数等为主。研究提出落实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差异化推进全域综合整治、提高耕地生态安全保护意识及落实耕地生态安全补偿等提升耕地生态安全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安全 障碍诊断 调控策略 粮食主产区 安徽省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四川省茶产业时空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杰 林正雨 +3 位作者 陈春燕 刘远利 高文波 邵周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9-631,共13页
茶产业时空格局形成和演变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茶产业时空格局变化过程,揭示不同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对茶产业时空格局演变的作用机制,对区域茶叶种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80—2019年四川省县区尺... 茶产业时空格局形成和演变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茶产业时空格局变化过程,揭示不同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对茶产业时空格局演变的作用机制,对区域茶叶种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80—2019年四川省县区尺度茶叶生产统计年鉴数据,运用产业集中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产业重心模型分析了四川省茶产业时空格局演化过程,对研究区内海拔、土壤酸碱度、年降水量、年活动积温、生长季日平均气温、越冬期日极端最低气温、生长季日极端最高气温等自然因素,土地利用强度、乡村劳动力、化肥、农药、灌溉等生产要素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要素进行离散分层并确定最优尺度单元,基于地理探测器探讨了各驱动因子对四川省茶产业分布的解释力以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四川省茶产业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区位基尼系数均大于0.5,空间特征呈现出高度集聚,且集聚程度随时间波动上升。从空间上看,全局莫兰指数均大于0,县域尺度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且相邻县域之间相互影响,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川南地区和成都平原区南部,茶产业重心整体上向西迁移。忽视可变面域问题会影响地理探测器建模结果,因此对连续型因子离散化和空间单元尺度优化,得到最优参数。单个因子对茶产业空间影响程度排前3的是土地利用强度(0.91)、乡村劳动力(0.87)和化肥(0.86);影响因子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生产与社会经济因子平均交互作用最大(0.8870),四川省茶产业表现出生产要素驱动为主的空间格局。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四川省茶产业应:1)关注生长季缺水、突发性强降水以及低温冻害对茶树的影响;2)加强“宜机采”茶园建设,树立绿色茶园绿色发展理念;3)提升良种普及率以及推广新技术,保障用地、劳动力、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的稳定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时空格局 驱动因子 可变面域问题 地理探测
下载PDF
机械化服务程度和农地经营规模对玉米生产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宁柯 张瑞 章胜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8-707,共10页
利用2003—2018年我国20个玉米主产省份的面板数据,结合超效率DEA模型、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等分析方法,从农地经营规模的中介视角出发,分析机械化服务程度、农地经营规模对玉米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省份2003—2018年玉米生产... 利用2003—2018年我国20个玉米主产省份的面板数据,结合超效率DEA模型、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等分析方法,从农地经营规模的中介视角出发,分析机械化服务程度、农地经营规模对玉米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省份2003—2018年玉米生产效率的平均值为0.775,且不同省份间差异明显。机械化服务程度的提升会显著促进玉米生产效率的提高,农地经营规模在机械化服务程度对玉米生产效率的影响中具有明显的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32.26%。在选定的控制变量中,灌溉率、失业率对玉米生产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人口老龄化率、受灾率对玉米生产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农地经营规模对玉米生产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存在作用边界,目前我国的农地经营规模尚未达到边界值。基于此,建议通过适当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推动机械化服务发展,从而带动玉米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生产 生产效率 农地经营规模 机械化服务程度 作用边界
下载PDF
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江曼瑶 林晓冰 +1 位作者 范美智 张瑞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8-43,共6页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但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尚未明确。基于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但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尚未明确。基于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抑制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会正向调节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而农村居民收入则会负向调节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关系在中西部地区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农村劳动力转移
下载PDF
西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成本及综合效益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雪 张霞 +2 位作者 陈国鹏 王小春 杨文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7-436,共10页
为了探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在西南地区的推广价值,采用比较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4种种植模式,即玉米-大豆带状套作(SRI)、玉米-大豆单行套作(RI)、单作玉米(MM)和单作大豆(MSB)的产量、产值、成本、成本构成及综合效益进行了分... 为了探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在西南地区的推广价值,采用比较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4种种植模式,即玉米-大豆带状套作(SRI)、玉米-大豆单行套作(RI)、单作玉米(MM)和单作大豆(MSB)的产量、产值、成本、成本构成及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与单作相比,SRI模式显著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具有良好的产出效果,不同地区SRI模式的平均纯收益为13422.17元/hm^(2),较RI、MM和MSB模式分别高24.15%、32.86%和554.98%;SRI总成本为13252.70元/hm^(2),较MM和MSB模式分别高31.99%和100.72%,较RI模式低1.87%。总成本中用工费用所占的比例最高,较MM和MSB模式分别增加21.51%和76.28%,较RI模式低2.85%;就综合效益而言,川南-仁寿、川中-乐至和川西-雅安地区的SRI模式综合效益排名均位于各地区第一,川南和川中丘陵地区的综合效益最好,其次为川西盆周山区。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是西南地区提高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较为理想的种植模式,其在丘陵地区的推广价值要高于盆周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带状套作 效益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不平等——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柳晓明 李佳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56-65,共10页
运用2000—2020年的面板数据,选用空间杜宾模型,从空间视角实证分析外商投资和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各省发展非均衡性显著,呈现沿海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还发现,外商投资对长江经济带各省的... 运用2000—2020年的面板数据,选用空间杜宾模型,从空间视角实证分析外商投资和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各省发展非均衡性显著,呈现沿海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还发现,外商投资对长江经济带各省的收入差距产生正向影响,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大,且始终正相关,教育水平、贸易开放度的提升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为此,需要从优化FDI区域布局、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以及增强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产业结构 城乡收入差距 长江经济带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环境价值观影响家庭农场低碳生产行为的机理分析——基于TPB-VBN整合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园圆 杨晨钰婧 +1 位作者 耿丽丽 薛永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4-75,共12页
家庭农场作为推进农业低碳转型的关键主体,探索其低碳生产行为的内在逻辑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江苏省472户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VBN),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析了环境价值观对家庭... 家庭农场作为推进农业低碳转型的关键主体,探索其低碳生产行为的内在逻辑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江苏省472户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VBN),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析了环境价值观对家庭农场低碳生产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环境价值观对家庭农场低碳生产行为不存在直接的显著影响,前者对后者具有完全中介效应;②环境价值观与家庭农场低碳生产行为之间受到环境身份认同、个体规范、主观规范等多个中介变量的共同影响;③环境价值观对家庭农场低碳生产行为的作用机理可以通过TPB-VBN整合模型有效揭示;④环境价值观对家庭农场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机理因农场目标导向不同而存在差异,环境身份认同、知觉行为控制和环境价值观分别在以声誉建设、经济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家庭农场中发挥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环境价值观 低碳生产行为 TPB-VBN整合模型
下载PDF
农业景观美学价值的内涵及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提升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钰雯 刘黎明 +1 位作者 夏哲一 王怡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7期28-34,53,共8页
由于城市景观的渗透和模板化的乡村案例的重复,美丽乡村建设正面临严峻的“特色丧失危机”。农业景观作为乡村景观的基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乡村的景观风貌,也是乡村的重要特色,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其美学价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 由于城市景观的渗透和模板化的乡村案例的重复,美丽乡村建设正面临严峻的“特色丧失危机”。农业景观作为乡村景观的基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乡村的景观风貌,也是乡村的重要特色,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其美学价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时代背景,首先,探寻农业景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认为农业景观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底色,并进行三种解读,即田园是“美丽”的印象基底、农耕文明是特色传承的驱动性底蕴、农业生产性景观是乡村经济的实体基础;其次,采用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形式,构建农业景观的美学评价体系,以空间视角的景观生态呈现、水平视角的审美距离表现作为准则层进行评价;最后,从政策引导、规划设计两个层面,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农业景观美学提升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景观 美学价值 景观评价 美丽乡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