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3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1
作者 王文月 姚志鹏 +1 位作者 于洋 葛毅强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我国是大豆消费和进口大国,推动大豆产业振兴、强化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对于保障我国粮饲安全意义重大。结合2016年以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产量、进口量等数据及相关研究进展,深入分析我国大豆产业所面临的刚性需求量大且长期依靠进口、平... 我国是大豆消费和进口大国,推动大豆产业振兴、强化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对于保障我国粮饲安全意义重大。结合2016年以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产量、进口量等数据及相关研究进展,深入分析我国大豆产业所面临的刚性需求量大且长期依靠进口、平均单产水平低且种植面积受限、大豆进口面临潜在风险且不易疏解等形势挑战,简述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发展成效,系统分析了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面临的种质资源研究水平不高、原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滞后等问题,并据此提出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大豆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粮饲安全 产业现状 种业科技创新 问题短板 对策建议
下载PDF
盘州市软籽石榴产业发展改革思考
2
作者 吴颖林 陈金艳 《山西农经》 2024年第5期168-171,175,共5页
通过系统梳理盘州市软籽石榴发展的自然优势条件、引进历程、发展规划及运营管理概况,并以某镇A村的失败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该产业存在的问题,对农村产业选择方式和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通过改进政策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乡... 通过系统梳理盘州市软籽石榴发展的自然优势条件、引进历程、发展规划及运营管理概况,并以某镇A村的失败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该产业存在的问题,对农村产业选择方式和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通过改进政策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州市 软籽石榴 发展模式 运营管理
下载PDF
东北三省耕地利用格局变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余志刚 陈琛 崔钊达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基本的要素,当前粮食需求扩大与粮食生产区域性不足矛盾突出,寻求更合理的耕地利用格局来实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遥感监测数据,应用GIS软件提取东北三省2000、...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基本的要素,当前粮食需求扩大与粮食生产区域性不足矛盾突出,寻求更合理的耕地利用格局来实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遥感监测数据,应用GIS软件提取东北三省2000、2005、2010、2015年耕地利用格局相关数据,同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估算了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东北三省区域和市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在耕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和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基础上,从耕地利用格局变化的角度选取指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其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市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4个时期均值分别为0.81、0.78、0.82和0.83,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布从最初的相对均匀到局部集聚;耕地转出率和耕地斑块破碎度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耕地面积比例、耕地转入率和耕地斑块聚合度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东北三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源于耕地面积增加、林地和未利用地向耕地的转入以及耕地在流域的聚合,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降低主要源于耕地转入减少和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嵌入式占用。研究表明,严格规划耕地利用格局、持续开展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聚合度,可在保证耕地有效数量的同时,提高耕地利用格局的集聚性和合理性,促进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 耕地利用格局 数据包络分析 影响分析 东北三省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的云南生态茶产业内涵、实践与路径
4
作者 伏成秀 张庆 +3 位作者 付利波 袁媛 万思琦 朱红业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生态茶产业是我国生态农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省茶叶高质量发展和茶叶强省发展的目标和必然选择。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视角,云南省生态茶产业具有供给生态优质茶产品、发挥高值生态服务效益、传承弘扬民族茶文化和支撑产业兴旺农民... 生态茶产业是我国生态农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省茶叶高质量发展和茶叶强省发展的目标和必然选择。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视角,云南省生态茶产业具有供给生态优质茶产品、发挥高值生态服务效益、传承弘扬民族茶文化和支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生态农业内涵特征。梳理和剖析云南省茶产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实践与挑战,从构建现代生态茶叶生产体系、系统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打好民族茶文化牌和高质量发展生态茶产业方面,为云南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多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茶产业 生态系统服务 茶叶强省 云南
下载PDF
淮河流域谷物生产水足迹及用水效率研究
5
作者 江激宇 刘嘉铭 张士云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82,共12页
为研究淮河流域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类粮食作物生产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淮河及沂-沭-泗水系的3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9年谷物生产、水资源、气候等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 为研究淮河流域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类粮食作物生产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淮河及沂-沭-泗水系的3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9年谷物生产、水资源、气候等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对流域谷物生产水足迹强度进行测度以反映其用水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9年淮河流域谷物生产水足迹逐渐趋于稳定,谷物生产水足迹强度整体下降82.86%。水足迹强度空间集聚显著,集聚状态逐渐稳定。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投入、农业生产条件、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对谷物生产水足迹强度影响显著。淮河流域谷物生产用水总量整体增加,用水效率总体不断提升。淮河流域谷物生产用水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效率较高的区域为淮河干流下游及沂-沭-泗水系,效率较低的区域为淮河干流安徽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与有效灌溉面积等因素的提升能促进谷物生产用水效率的提升,城镇化水平、化肥施用量、年日照时长、年平均气温等因素的提升则会对其产生抑制作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年平均气温等因素通过要素流动、技术转移等产生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水足迹 谷物生产 用水效率 时空演变
下载PDF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整体性的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战略
6
作者 赵俊超 张云华 张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构建一套整体性的农产品供给保障战略,是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的需要,是避免不同品类农产品保障任务相互冲突、顾此失彼的需要,是利用农产品品类间功能替代关系扩大政策选择空间的需要,是... 构建一套整体性的农产品供给保障战略,是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的需要,是避免不同品类农产品保障任务相互冲突、顾此失彼的需要,是利用农产品品类间功能替代关系扩大政策选择空间的需要,是设置合理精准任务目标引导保供政策实施的需要。构建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战略应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聚焦国家食物营养安全,根据不同农产品品类的功能作用差异,建立分层次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聚焦重点品类,强化要素支撑,完善市场机制,优化进口布局,保障重要农产品充足、持续、稳价、高效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农产品 整体性 供给保障战略 分层次保障体系 大农业观 大食物观
下载PDF
问责吸纳控制权:乡村产业振兴项目激励失灵的理论解释——以A省F县为例
7
作者 张紧跟 张旋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6,共12页
在乡村振兴中,产业项目因其带来的巨大财政资源和增量绩效,理应有效激发基层政府的能动性。然而,一些地区却出现产业项目对基层政府的激励失灵现象。在“问责吸纳控制权”的分析视野中,问责压力的强化改变了纵向政府间的控制权配置模式... 在乡村振兴中,产业项目因其带来的巨大财政资源和增量绩效,理应有效激发基层政府的能动性。然而,一些地区却出现产业项目对基层政府的激励失灵现象。在“问责吸纳控制权”的分析视野中,问责压力的强化改变了纵向政府间的控制权配置模式,凸显基层行动者的权责失衡样态,这是诱致产业项目激励失灵的深层机制。具体而言,问责总领与检查验收权的向上集中使得基层政府追求控制权的空间不断被压缩,督查问责与正向激励的不均衡加剧了控制权内部冲突,消解了基层干部发展产业项目的主体性,进一步催生出目标设定权的价值偏离,诱发避责共同体的形成及项目制基层实践扭曲。对此,需要在总体上重构控制权,通过强化县域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健全权责对等机制、培育乡村内生参与力量破解项目化运作的基层激励失灵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责 控制权 项目制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下载PDF
广西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8
作者 陈振东 李洋 +6 位作者 文俊丽 康德贤 宋焕忠 郭元元 张力 陈琴 孙晓妍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发展设施蔬菜种植,能有效提高蔬菜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种植收益,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但广西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占比仍不到3%,离我国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占比约18%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且存在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技术集成转化不够广泛、规... 发展设施蔬菜种植,能有效提高蔬菜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种植收益,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但广西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占比仍不到3%,离我国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占比约18%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且存在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技术集成转化不够广泛、规模化效应受限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广西设施蔬菜产业的基础与现状,研判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加快设施蔬菜生产结构调整、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等对策建议,拟为广西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设施蔬菜 产业发展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新时期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9
作者 张新仕 王亚楠 +3 位作者 王晓夕 王桂荣 崔栗 谭鑫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2期12-15,29,共5页
保障粮食安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文章阐述了河北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如粮食播种面积趋稳回升、粮食单产稳步增长、粮食总产量呈上升趋势、粮食供给储备总量充足等,分析了河北省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并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京... 保障粮食安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文章阐述了河北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如粮食播种面积趋稳回升、粮食单产稳步增长、粮食总产量呈上升趋势、粮食供给储备总量充足等,分析了河北省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并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京津冀合作、强化科学防灾减灾、加强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河北省粮食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粮食产业 增产潜力 制约因素 路径研究
下载PDF
粮食安全视角下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执法问题研究——基于400个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
10
作者 惠建利 杨媛媛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 2024年第1期86-96,共11页
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当前,我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突出,对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虽多次加大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的执法力度,但执法效果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文章通过对筛选的400个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典型案例进行... 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当前,我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突出,对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虽多次加大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的执法力度,但执法效果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文章通过对筛选的400个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当前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执法仍存在执法权横向划分不明确、基层执法权纵向配置不合理、综合执法力度不足、执法队伍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并提出明确划分执法权限、推进部门综合执法、下放行政执法权、提高执法队伍业务水平是突破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执法困境、守牢耕地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因应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执法 农村乱占耕地建房 粮食安全
下载PDF
关于大食物安全战略背景下我国油料保障底线目标及对策的商榷
11
作者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树立大食物观和实施大食物安全战略是我国新时代推动食物来源更多元、数量更充足、品质更营养、产业更高效、环境更友好、调控更自主、消费更健康、治理更有力的迫切需要。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油料在内的主要农产品生产、... 树立大食物观和实施大食物安全战略是我国新时代推动食物来源更多元、数量更充足、品质更营养、产业更高效、环境更友好、调控更自主、消费更健康、治理更有力的迫切需要。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油料在内的主要农产品生产、贸易、消费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生产和消费结构失衡导致的慢性疾病增多、环境压力加大、安全风险升高等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其中油料和食用植物油近十多年处于既自给不足又消费超量的两难局面。基于我国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保障未来油料供给安全必须坚持“一靠油菜、二靠花生、多油并举、健康消费”的发展思路,通过综合施策在十年左右将国产植物油产量稳定提高到2000万吨,以确保居民食用油基本消费需求的安全自主供给底线,并不断改善油料产品质量、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促进脂质产品的科学健康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安全 油料油脂 科学消费 基本保障底线 发展对策
下载PDF
‘大金钩’韭菜消费评价调查及产业发展建议
12
作者 舒锐 李朝霞 +5 位作者 李晓龙 许念芳 孙亚玲 霍雨猛 纪晓燕 付在秋 《中国果菜》 2024年第4期75-79,共5页
‘大金钩韭菜’是山东省高密市夏庄镇优良地方品种,为全面了解‘大金钩韭菜’的消费现状以及消费者对‘大金钩韭菜’的评价,本文设计了网络问卷,通过调查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以及对‘大金钩韭菜’的评价等,分析了‘大金钩韭菜’的消费现状... ‘大金钩韭菜’是山东省高密市夏庄镇优良地方品种,为全面了解‘大金钩韭菜’的消费现状以及消费者对‘大金钩韭菜’的评价,本文设计了网络问卷,通过调查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以及对‘大金钩韭菜’的评价等,分析了‘大金钩韭菜’的消费现状,并提出产业发展建议,为政府部门、科研工作者、韭菜种植户和消费者之间搭建沟通桥梁,以期推动当地以及其他地区韭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消费评价 调查研究
下载PDF
农户油菜种植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325个油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
13
作者 张春美 曹冠乔 付江凡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2,共7页
稳定发展油菜产业事关我国食用油安全战略,为扩大全国油菜种植面积,需要对农户油菜种植行为展开研究。基于江西省325份油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选择Logit模型,从农户生产特征、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等维度实证分析影响农户油菜... 稳定发展油菜产业事关我国食用油安全战略,为扩大全国油菜种植面积,需要对农户油菜种植行为展开研究。基于江西省325份油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选择Logit模型,从农户生产特征、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等维度实证分析影响农户油菜种植意愿的因素。研究表明:油菜种植面积、机械化水平、菜油售价、肥田效果、旅游开发增收效果、直接补贴力度、农机补贴情况和农业保险参保情况对农户油菜种植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种植成本和水稻补贴力度则具有负向影响。其中菜油售价、旅游开发增收效果、农机补贴情况和农业保险参保情况在1%水平上显著,机械化水平和直接补贴力度在5%水平上显著。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可从加大补贴力度、完善农业技术支持体系、推广机械化种植、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开发油菜观光旅游项目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油菜 种植意愿 影响因素 LOGIT模型
下载PDF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战略内涵、现实制约与突破路径
14
作者 钟钰 王曦照 +1 位作者 巴雪真 普蓂喆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2,共11页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粮食安全的新思考和再部署。“全方位”是方式方法,“根基”是重要性,只有做到“全方位”才能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基于对粮食...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粮食安全的新思考和再部署。“全方位”是方式方法,“根基”是重要性,只有做到“全方位”才能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基于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粮食安全保障取得辉煌成就。但依然存在高标准农田基础不牢、关键核心技术待突破、支持政策力度不足与党政同责考核不明晰等问题。未来应以“地、技、利、义”为着眼点,通过构建大食物观、加强耕地保护利用、加快农业科技装备创新研发、加快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等,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切实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 粮食安全 大食物观 突破路径
下载PDF
财政激励下主产区粮食低碳生产“稳中求进”策略——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分析
15
作者 王曙光 张泽群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2,共12页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粮食安全、有效防范和抵御各类风险挑战、促进粮食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农业领域碳排放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粮食安全、有效防范和抵御各类风险挑战、促进粮食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农业领域碳排放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低碳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财政专项补贴为激励手段,构建粮食主产区政府、粮食生产者和社会组织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分析在不同财政激励程度下对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方博弈主体在财政激励影响下,最终可达到粮食主产区政府激励、粮食生产者支持和社会组织保障的稳定均衡状态。故此,应强化粮食增产财政激励、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精度、优化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和注重粮食保障财政倾斜等发展策略,实现粮食低碳生产“稳中求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低碳增产 演化博弈 财政激励
下载PDF
“价补分离”改革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16
作者 徐金海 彭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5,共14页
基于2009—2020年玉米主产省市域层面数据,采用DID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价补分离”改革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价补分离政策显著减少了玉米播种面积,提高了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并降低了玉米总产量;价补分离... 基于2009—2020年玉米主产省市域层面数据,采用DID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价补分离”改革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价补分离政策显著减少了玉米播种面积,提高了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并降低了玉米总产量;价补分离政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具有时效性,这一影响随时间推移而减弱;价补分离政策通过增加竞争作物种植比例来减少玉米播种面积,同时促进了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价补分离政策通过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了玉米单产;玉米播种面积的负向效应大于玉米单产的正向效应,价补分离政策通过减少玉米播种面积,最终使玉米总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补贴政策 价补分离 玉米生产 粮食种植结构
下载PDF
健全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新思路
17
作者 孙中叶 杨传宇 李治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政府在战略上高度重视主产区利益补偿问题。当前,我国粮食产业面临产销区粮食供需矛盾加剧、经济发展差距加大、种粮收益不稳、主产区资源和环境压力激增等诸多压力与挑战,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创新补偿... 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政府在战略上高度重视主产区利益补偿问题。当前,我国粮食产业面临产销区粮食供需矛盾加剧、经济发展差距加大、种粮收益不稳、主产区资源和环境压力激增等诸多压力与挑战,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创新补偿思路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因此,在进一步拓展了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利益补偿的新思路,要以公平、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各区域的共同富裕为导向,形成多维度补偿机制。在纵向上,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利益补偿机制,提高补偿资金使用效能,在横向上,制定各区域责任分担机制,积极探索新型产销区协作关系,建立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此外,还要综合考虑主产区发展的显性和隐性损失,通过做好用地文章、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粮食生态补偿机制等途径弥补主产区经济发展的机会成本和粮食生产的资源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主产区 利益补偿机制
下载PDF
粮食安全视角下农户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采纳意愿与影响因素
18
作者 许家伟 陈莹 +1 位作者 唐元艺 刘猛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3-38,共6页
基于农户行为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利用滑县4镇548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从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认知维度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采纳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第一,在生态环境认知维度中,对农户化肥减... 基于农户行为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利用滑县4镇548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从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认知维度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采纳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第一,在生态环境认知维度中,对农户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效益认知>风险认知>环境认知>技术认知>土壤认知;第二,在经济环境认知维度中,对农户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化肥信息>粮食品质>政府补贴>化肥价格>化肥用量;第三,社会环境因素中,对农户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商业影响>技术影响>政府影响>社群影响。第四,三个认知维度对减量增效采纳意愿均具有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社会环境认知>经济环境认知>生态环境认知。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加强技术推广顶层设计,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优化调整化肥结构,提供全方位支持;树立绿色发展观念,形成绿色生产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业技术 减量增效 技术采纳 农户 滑县
下载PDF
科技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及实践路径
19
作者 王兴国 吴梵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1,共8页
科技创新对于乡村产业振兴有重要作用,乡村产业振兴必须依靠科技的引领和驱动。通过分析科技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和运行机理,发现目前科技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存在农业科技政策体系不健全、创新对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作... 科技创新对于乡村产业振兴有重要作用,乡村产业振兴必须依靠科技的引领和驱动。通过分析科技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和运行机理,发现目前科技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存在农业科技政策体系不健全、创新对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作用有限、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建议完善相关政策,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制度保障;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率,提升科技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贡献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链
下载PDF
粮食主产区的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基于土地规模化经营中介效应检验
20
作者 华坚 杨梦依 曹慧敏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1期50-60,共11页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成为粮食主产区城乡二元结构变革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型的关键。论文基于2007—2021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级面板数据,从产业链视角利用熵值法测度粮食安全水平,基于新型城镇化内涵构建包含人口、经济、...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成为粮食主产区城乡二元结构变革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型的关键。论文基于2007—2021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级面板数据,从产业链视角利用熵值法测度粮食安全水平,基于新型城镇化内涵构建包含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的多维度指标体系并测度新型城镇化水平,探究新型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以土地规模化经营为中介变量,分析新型城镇化及其各维度影响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的新型城镇化对粮食安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土地规模化经营在新型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作用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2)分维度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对粮食安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土地规模化经营在其中发挥部分或完全的中介效应。为此,提出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鼓励土地规模化经营并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城镇化多个维度因地制宜调整粮食发展战略是粮食主产区发展的长远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新型城镇化 土地规模化经营 粮食主产区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