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支撑力模式 被引量:5
1
作者 于洪飞 《高等农业教育》 2011年第2期88-91,共4页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是建立在可持续农业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实现创新型国家或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反映国家、地区及其各级政府的科技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综合能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是建立在可持续农业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实现创新型国家或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反映国家、地区及其各级政府的科技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综合能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实践模式包括以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形式的政府主导型、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部门相结合的产学研结合型、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非政府组织为主的专业协会型、以公司或企业为轴心企业引导型以及以农民合作社型为核心的五种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模式,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科技支撑力 农业科技支撑力体系 自主创新能力 综合竞争实力
下载PDF
制约农业科技推广的微观环境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红军 穆静 《农业与技术》 2007年第2期17-20,共4页
农业科技推广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农业科技的推广,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现代农业效率、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本文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微观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阶段营... 农业科技推广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农业科技的推广,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现代农业效率、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本文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微观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阶段营造农业科技推广环境的思路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推广主体 有效需求 农业科技市场
下载PDF
新疆南疆三地州贫困现状、机制与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赵渊博 《兵团党校学报》 2018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南疆三地州目前处于贫困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的贫困状态。导致贫困的机理也是多方面的,如地理因素、产业结构因素、民族性因素、教育因素和劳动力因素等。经过近几年的精准扶贫开发,南... 南疆三地州目前处于贫困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的贫困状态。导致贫困的机理也是多方面的,如地理因素、产业结构因素、民族性因素、教育因素和劳动力因素等。经过近几年的精准扶贫开发,南疆三地州在脱贫攻坚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施了建档立卡工作、经济水平显著增长、相关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为尽早实现精准脱贫,南疆三地州需要加大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完善教育培训体系、社会维稳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三地州 贫困 现状 机制 精准扶贫
下载PDF
决胜全面小康 创新贫困县退出机制问题研究
4
作者 孙明远 《兵团党校学报》 2018年第2期106-109,共4页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新时代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贫困县对于政府资源产生了过度的依赖,使部分地区一些已经脱贫的乡镇仍在占据着国家...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新时代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贫困县对于政府资源产生了过度的依赖,使部分地区一些已经脱贫的乡镇仍在占据着国家扶贫资源,造成扶贫资金得不到科学有效的配置。因此,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坚持扶贫开发和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有效解决贫困县存在积极申请、消极退出和退出数量较少的问题,关系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关系到统筹"五位一体"建设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系到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为此,通过国家治理和社会多元参与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贫困县考核标准、贫困县退出体系和脱贫后评估架构的行之有效的贫困县退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县 退出机制 扶贫资源 公平正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下载PDF
中国长期减贫,路在何方?——2020年脱贫攻坚完成后的减贫战略前瞻 被引量:97
5
作者 黄征学 高国力 +3 位作者 滕飞 潘彪 宋建军 李爱民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4,共13页
减贫是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永恒的主题。2020年后,中国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将基本消除,脱贫攻坚阶段性目标将得以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终结,可持续的减贫仍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认为,2020年后的减贫工作将发生五个“转向”:减贫... 减贫是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永恒的主题。2020年后,中国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将基本消除,脱贫攻坚阶段性目标将得以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终结,可持续的减贫仍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认为,2020年后的减贫工作将发生五个“转向”:减贫目标转向建立高质量的标准体系,减贫方向转向兼顾农村贫困和城市贫困,减贫重点转向防范“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返贫,减贫动力转向外在帮扶与内生发展并重,减贫财政转向更加突出保底性与靶向性。顺应减贫新趋势,应调整减贫战略思路,构建减贫测算新标准,拓展减贫群体新范围,培育减贫新动能,完善减贫新治理,不断提高财政减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本文提出以下四点促进长期减贫的政策建议:一是过渡期内保持现行政策总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建立统筹城乡的常态化减贫助弱机制;三是完善减贫助弱对象的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机制;四是创新保障性减贫和开发性减贫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0 脱贫攻坚 减贫战略 城乡统筹
原文传递
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与农村长期减贫: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被引量:26
6
作者 郑晓冬 上官霜月 +1 位作者 陈典 方向明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4-144,共21页
中国在2020年基本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阶段性目标后,反贫困战略将主要围绕减少长期贫困和缓解相对贫困展开,建立和实施激励相容的公共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可持续减贫远期目标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作为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长期多维减贫方法,有... 中国在2020年基本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阶段性目标后,反贫困战略将主要围绕减少长期贫困和缓解相对贫困展开,建立和实施激励相容的公共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可持续减贫远期目标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作为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长期多维减贫方法,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通过提供贫困家庭现金补贴和促进儿童人力资本积累来减少当期贫困、预防未来贫困与改善收入分配,是可资中国借鉴的一项反贫困政策工具。本文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短期和长期实施效果以及项目执行的判断依据、方案设计和潜在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农村公共转移支付政策的减贫成效与存在问题,并对目前正在中国进行的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试点项目的实践成果和不足进行讨论和展望。结果表明,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能否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于项目方案的设计和执行能否融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政策制定思路,以及能否与其他相关政策形成统筹互补和与时俱进的贫困治理体系,进而达成后2020时代的可持续减贫愿景。在中国贫困治理转型的背景下,本研究将有助于为优化新时期反贫困政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 长期贫困 多维贫困 相对贫困 人力资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