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和国成立前革命根据地互助合作组织变迁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梅德平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2-107,共6页
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 ,制度变迁存在路径依赖 ,即“人们过去作出的选择决定了其现在可能的选择”。在中国 ,历史发展的事实表明 ,共和国成立后农村从互助组、合作社到人民公社的微观经济组织的制度演变 ,实质上根源于共... 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 ,制度变迁存在路径依赖 ,即“人们过去作出的选择决定了其现在可能的选择”。在中国 ,历史发展的事实表明 ,共和国成立后农村从互助组、合作社到人民公社的微观经济组织的制度演变 ,实质上根源于共和国成立前的农村互助合作组织发展的历史实践。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共和国成立前革命根据地各个发展时期互助合作组织变迁的历史轨迹 ,重点是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分析这种组织制度变迁的制度绩效与历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革命根据地 互助合作组织 制度绩效 中国 农村
下载PDF
对20世纪上半期“以农立国”思想的再审视 被引量:9
2
作者 钟祥财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72,共7页
20世纪 2 0年代至 4 0年代 ,在中国的思想学术界发生了一场是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的争论。对于这场争论中的“以农立国”观点 ,已有的经济思想史或现代史研究者大都作出了否定性结论。本文认为 ,作为当时社会经济出现重大转折的产物 ,... 20世纪 2 0年代至 4 0年代 ,在中国的思想学术界发生了一场是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的争论。对于这场争论中的“以农立国”观点 ,已有的经济思想史或现代史研究者大都作出了否定性结论。本文认为 ,作为当时社会经济出现重大转折的产物 ,以农立国思想具有特定的理论价值。首先 ,它所揭示的农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对此后中国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发展 ,对发展经济学的创立 ,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 ,以农立国思想所强调的在现代化过程中优先发展农业经济的主张 ,有助于我们反思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第三 ,在更深广的层面 ,以农立国思想所蕴涵的农业文化理念 ,对于我们今天重新认识农业的意义 ,深化我们的伦理经济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农立国” 社会经济 理论价值 农业 现代化 文化理念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下载PDF
二三十年代苏南农家收支状况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周中建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1-89,共9页
本文以民国时期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二三十年代苏南农村劳动力、单位农田及整个家庭的收入与支出状况。结论表明,不同阶层、不同经营规模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由此而造成的负债问题已成为苏南农村普遍存... 本文以民国时期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二三十年代苏南农村劳动力、单位农田及整个家庭的收入与支出状况。结论表明,不同阶层、不同经营规模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由此而造成的负债问题已成为苏南农村普遍存在的严重社会性问题。作者就此进一步探讨了造成农家经济剩余低下和农村经济不振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1939年 农家 收入 支出 民国时期 苏南地区
下载PDF
民国前中期土地贸易之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三谋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2-70,78,共10页
近代土地贸易尤其是民国时期的土地贸易活动甚为频繁,国有土地不断走向私有化,回赎制度日趋崩溃,分割土地产权──一田两售的习惯逐渐衰落下去,日益显示出中国封建性农业经济因素的萎缩和资本主义农业状态的逐渐形成。同时,半殖民... 近代土地贸易尤其是民国时期的土地贸易活动甚为频繁,国有土地不断走向私有化,回赎制度日趋崩溃,分割土地产权──一田两售的习惯逐渐衰落下去,日益显示出中国封建性农业经济因素的萎缩和资本主义农业状态的逐渐形成。同时,半殖民地的中国土地市场,常常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冲击,特别是其对中国土地的掠夺与占用,成了一项社会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贸易 特征 民国前中期
下载PDF
清末时期安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叶东 王佳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6-96,共11页
清末时期,安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交通工具的变革都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徽地方政府也为发展农村社会经济,不同程度地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经济的措施,如推广经济作物技术、改良农产,兴办... 清末时期,安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交通工具的变革都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徽地方政府也为发展农村社会经济,不同程度地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经济的措施,如推广经济作物技术、改良农产,兴办农业学堂、发展农业教育与普及农业知识,创办农政机构等,这些政策对安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安徽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引起了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部分变革,具体表现在农产品的商品化、手工业的发展、集镇的勃兴等三个方面。由于时代的局限,安徽农民生活贫困,农村社会经济依然是在徘徊、反复状态下畸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安徽 农村社会经济
下载PDF
张謇所创通海垦牧模式再认识 被引量:6
6
作者 陈争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1-16,共6页
张謇作为早期现代化先驱,他在苏北创立“通海垦牧模式”,开展沿垦事业的主张及实践,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农业发展的视角总结,“通海垦牧模式”有七个主要特点。走新型的农工集合、统筹发展之路,是“通海垦牧模式... 张謇作为早期现代化先驱,他在苏北创立“通海垦牧模式”,开展沿垦事业的主张及实践,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农业发展的视角总结,“通海垦牧模式”有七个主要特点。走新型的农工集合、统筹发展之路,是“通海垦牧模式”成功的一个重要历史经验。这一模式以“公司加农户”为组织建立农村的经营体制,以及重视农民教育,走新型的农工结合、统筹发展之路等历史经验,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通海垦牧模式 统筹发展
下载PDF
民国华洋义赈会河南灾赈述略 被引量:6
7
作者 苏新留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5期37-39,共3页
民国时期 ,河南灾荒严重 ,在政府救荒不力的情况下 ,“义赈”便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不仅国内的慈善人士积极参与 ,以西方传教士为主体的力量也加入了赈灾的行列。华洋义赈会在河南组织了多次灾救活动 ,它先进的救灾理念和所采... 民国时期 ,河南灾荒严重 ,在政府救荒不力的情况下 ,“义赈”便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不仅国内的慈善人士积极参与 ,以西方传教士为主体的力量也加入了赈灾的行列。华洋义赈会在河南组织了多次灾救活动 ,它先进的救灾理念和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如造林、建桥、修路等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方的生活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华洋义赈会 河南灾赈活动 农业灾害
下载PDF
卢作孚乡村建设成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常青青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03-107,共5页
卢作孚是民国时期乡村建设三杰之一,其乡村建设的理念和实践可以为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如加强领导,促进农村交通、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方面建设等等。
关键词 卢作孚 乡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光复初期国民政府对台农业政策及措施 被引量:2
9
作者 周蕴蓉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14-120,共7页
光复初期,国民政府为恢复台湾农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主要有:局部调整土地关系,扶植自耕农;修复和兴建农田水利设施;策划肥料供应,增加化肥的使用;研究和发展农业新科技,促进农业现代化以及注重经济作物的生产。这些政策... 光复初期,国民政府为恢复台湾农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主要有:局部调整土地关系,扶植自耕农;修复和兴建农田水利设施;策划肥料供应,增加化肥的使用;研究和发展农业新科技,促进农业现代化以及注重经济作物的生产。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状况,不但促进了台湾农业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台湾工业的发展,并为国民党全面退台后成功地实行土地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民国时期 中国 台湾省 农业政策 政府政策 农业现代化 经济作物 土地改革
下载PDF
民国时期农村合作运动述评 被引量:7
10
作者 傅宏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81-85,共5页
1927—1945年,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并推行了农业合作运动,这既是南京国民政府化解其统治危机的现实需要,也是国民党“民生主义”建国方略的重要内容,更是抗战时期巩固后方基地的一项措施。农村合作运动.作为农业现代化经济格... 1927—1945年,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并推行了农业合作运动,这既是南京国民政府化解其统治危机的现实需要,也是国民党“民生主义”建国方略的重要内容,更是抗战时期巩固后方基地的一项措施。农村合作运动.作为农业现代化经济格局形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在三四十年代呈现出了一派热闹景象,但对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实际收效甚微,甚至成为乡村豪绅压榨农民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农村合作运动 民国时期 信用合作社 合作金库 运销合作社 农村金融 农业生产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光华农场的科技活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彦威 《农业考古》 2000年第3期136-138,149,共4页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延安光华农场 科研活动 农艺 园艺
下载PDF
清末民国时期秦东地区自然灾害的概况及特点
12
作者 王文涛 刘树友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2-45,共4页
清末民国时期是秦东地区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高发期,旱灾、水灾、冰雹、冻灾、蝗灾等多种灾害频繁肆虐。自然灾害的发生呈现出诸多特点:覆盖面广,危害严重;频率加快,周期缩短;多种灾害同时并发和前后继发性明显。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秦东地区 自然灾害 旱灾 水灾 冰雹 蝗灾
下载PDF
抗战时期日本对关内沦陷区农业的破坏和掠夺
13
作者 朱玉湘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4期83-87,共5页
抗战时期日本对关内沦陷区农业的破坏和掠夺朱玉湘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关内广大地区先后沦陷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之下。本文将着重剖析日本在关内占领区农业掠夺的过程、特点及其危害... 抗战时期日本对关内沦陷区农业的破坏和掠夺朱玉湘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关内广大地区先后沦陷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之下。本文将着重剖析日本在关内占领区农业掠夺的过程、特点及其危害。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日本帝国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侵略者 太平洋 战争爆发 棉花 兴亚院 华北沦陷区 抗日战争 小麦
下载PDF
孙中山的农业科技思想
14
作者 汪志国 《农业考古》 2004年第1期76-78,94,共4页
关键词 孙中山 中国 农业 科学技术 思想 生产力 自然资源 机械工具 农产品质量 农业劳动者 科学素养
下载PDF
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启示录——以民国乡建两大模式为例
15
作者 颜俊儒 罗林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21-22,25,共3页
民国乡建运动的两大模式“教育—乡村社会改造”和“民生—乡村现代化” ,作为社会转型期的改良主义 ,尽管它们不能把中国农村以及整个中国社会引向现代化 ,但它们所提出的某些主张 ,及其在乡村建设中所揭示的一些问题诸如对中国问题的... 民国乡建运动的两大模式“教育—乡村社会改造”和“民生—乡村现代化” ,作为社会转型期的改良主义 ,尽管它们不能把中国农村以及整个中国社会引向现代化 ,但它们所提出的某些主张 ,及其在乡村建设中所揭示的一些问题诸如对中国问题的认识、对教育的重视、对经济的强调等 ,对我们今天的农村现代化建设都极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乡建 教育 民生 经济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救助研究
16
作者 王军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5-57,共3页
20世纪30年代,初建政权的南京国民政府以复兴农村为突破口,设立农村复兴委员会,大力宣传农村建设。政府在建设农业的短短几年时间,提供大量的农业救助。但本时期的农业救助政策凸显出南京国民政府独裁、虚弱的特征,其结果以失败告终。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复兴农村 农村复兴委员会 农业救助
下载PDF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高利贷对农家生活以及农村经济的影响
17
作者 高石钢 《固原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40-43,共4页
大量材料表明,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中普遍盛行的高利贷现象对农村经济以及农民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一定程度上说,高利贷加速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导致了农民物质生活状况的日益恶化。
关键词 高利贷 农村经济 农民生活 20世纪 20-30年代 中国农村 农村阶级结构 荒地面积
下载PDF
建国初期中共关于农村改造的探索
18
作者 万小平 《咸宁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2-24,40,共4页
建国初期,中共对国家工业化的探索处于初始阶段,党在农村意识形态上必须消除家族文化的影响,使农民形成新的国家观念,以获得执政的思想政治基础、组织基础,确立政治优势,强化国家对农村社会的整合能力。
关键词 农村改造 农民教育 土改 合作化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论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 被引量:7
19
作者 傅宏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4-129,共6页
192 7~ 1936年 ,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并推行了农业合作运动 ,这既是南京国民政府化解其统治危机的现实需要 ,也是国民党“民生主义”建国方略的重要内容。农村合作运动 ,作为农业现代化经济格局形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虽然在 30年代呈现... 192 7~ 1936年 ,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并推行了农业合作运动 ,这既是南京国民政府化解其统治危机的现实需要 ,也是国民党“民生主义”建国方略的重要内容。农村合作运动 ,作为农业现代化经济格局形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虽然在 30年代呈现出了一派热闹景象 ,但对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 ,实际收效甚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农村合作运动 农村合作社 农村金融 1927-1936年 信用合作社 民生主义
下载PDF
论旧中国苏南经营式农业的消长及其经济背景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幸穗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8-58,共11页
旧中国农业商品化的兴起和发展,促使农村阶级分化愈益加速和严重,农村生产关系也沿着租佃和雇佣这两条主轴展开并变得愈益复杂。本文将要证明,租佃关系与关雇佣关系不仅在同一个农业经济系统中交互并存,而且有着一定的消长关系。在商品... 旧中国农业商品化的兴起和发展,促使农村阶级分化愈益加速和严重,农村生产关系也沿着租佃和雇佣这两条主轴展开并变得愈益复杂。本文将要证明,租佃关系与关雇佣关系不仅在同一个农业经济系统中交互并存,而且有着一定的消长关系。在商品经济初兴阶段,地主还外没有太多的农业外投資获利的机会,因此他们多是在乡地主,财富的增殖也主要来自农业。此时他们可能较多地雇工耕种土地,亲自参与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经营,以图获得高于地租的农业利润。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出现了各种农业外的投资机会。由于比较利润率的驱使以及对新兴市镇的享乐环境的追求,地主逐渐放弃了雇工经营的方式, 全部出租土地,以便带着他的家庭和钱财,迁往新兴的工商市镇,成为不在乡地主。这时候,由经营地主与雇农建立起来的雇佣关系就趋于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前 苏南地区 经营式农业 农村劳动配置 农村雇工 历史演变 经济背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