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效用函数的阶梯式水价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宁 洪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84-186,共3页
阶梯式水价在提高节约用水意识和水资源利用与分配效率上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分析制定居民阶梯水价需认识的居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水厂供水成本和社会的节水需求3方面问题;按用水量多少为划分标准,将自来水分为不同阶梯,视为不同的商品... 阶梯式水价在提高节约用水意识和水资源利用与分配效率上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分析制定居民阶梯水价需认识的居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水厂供水成本和社会的节水需求3方面问题;按用水量多少为划分标准,将自来水分为不同阶梯,视为不同的商品;在效用函数的基础上,依据线性支出系统理论,建立了模拟阶梯式水价和用水量关系的模型,为实施阶梯式水价提供依据。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应用建立的模型,模拟阶梯式水价实施产生的效果,从而验证提出模型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水价 效用函数 水价模型
下载PDF
肇庆电力工业局雷电定位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强 《广东电力》 1999年第6期49-50,共2页
介绍了肇庆电力工业局雷电定位系统的功能及1998 年的运行情况, 举例说明了该系统可快速探查线路故障点。并指出该系统方法先进, 应予推广使用。同时, 也针对该系统及其辅助设施上的一些不足之处, 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 雷电定位系统 架空线路 雷击 输电线路 电工业局
下载PDF
财务智能化应用:人工智能助推经营绩效--以海尔智家为例
3
作者 陈海雯 李琇梅 《国际商务财会》 2021年第7期73-77,共5页
信息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大数据得以汇集,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产生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应用逐渐成熟,财务系统各个模块更加完善,系统的升级与完善给企业核算经营业务带来了便利,助推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 信息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大数据得以汇集,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产生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应用逐渐成熟,财务系统各个模块更加完善,系统的升级与完善给企业核算经营业务带来了便利,助推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以智能家电企业海尔智家为例,通过财务智能化应用前后的实施效果对比及企业财务分析,反映人工智能对经营绩效的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智能化 人工智能 经营绩效
下载PDF
小统计
4
《华中电力》 1994年第1期19-19,共1页
小统计1993年华中电力集团,电力生产完成全口径发电量1238.21亿kw·h,比1992年增长8.6%;其中水电415.99亿kw·h,增长13.15%,火电822.22亿kw·h,增长6.43%;统调... 小统计1993年华中电力集团,电力生产完成全口径发电量1238.21亿kw·h,比1992年增长8.6%;其中水电415.99亿kw·h,增长13.15%,火电822.22亿kw·h,增长6.43%;统调电厂完成发电量970.83亿kw·h,增长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量 用电负荷 发电出力 电力生产 计划任务 团工作 会议文件 全口径 超额完成 年增长
下载PDF
应给城口县乡村小水电出路
5
作者 赵图荣 《地方电力管理》 2001年第12期43-44,共2页
重庆市城口县在80年代前后,结合水利建设陆续兴建了一批装机40~200千瓦的乡村小水电站,共计14处、1150千瓦,其中13处与县网并网运行,且都有自己的供电区.
关键词 城口县 乡村小水电 重庆 农村电气化
下载PDF
基于灰箱模型的中国城市内涝弹性评价 被引量:17
6
作者 许涛 王春连 洪敏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1,共10页
基于城市内涝弹性的概念和内涵,建立了灰箱模型,借助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抵御能力、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的城市内涝弹性评价体系,对全国2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内涝弹性评价,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结... 基于城市内涝弹性的概念和内涵,建立了灰箱模型,借助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抵御能力、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的城市内涝弹性评价体系,对全国2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内涝弹性评价,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08-2009年期间,238个城市中仅有29个城市未发生内涝;内涝弹性强、弱的城市呈集群分布,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内涝弹性较强,京津冀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内涝弹性较弱;城市内涝弹性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城市立交桥区域是城市内涝高发区;建成区内的城市绿地系统并未有效改善城市内涝弹性;城市排水与防洪堤不但没有缓解城市内涝,还侵蚀了城市内涝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弹性 灰箱模型 主成分分析 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