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5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功能、短板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宋瑞 刘倩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5,共10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可行路径,乡村旅游在促进农业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系统分析乡村旅游的潜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可行路径,乡村旅游在促进农业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系统分析乡村旅游的潜在功能、发展短板和优化路径.研究认为:乡村旅游应在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进乡村民生福祉和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中仍然存在同质化问题严重、农民主体地位不突出、文化保护利用不充分、利益共享机制有待优化、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挑战等短板问题.因此,未来亟需从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弘扬特色乡土文化、保障村民合法权益、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加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旅游 功能 短板 优化路径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建平 陈金丹 范晓倩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99,共9页
数字经济时代,红色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焕发出了新的生机。通过研究数字技术对于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理,提出了数字技术具备提升旅游企业生产运营效率、创新景区产品供给模式、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升级和提高政府行政监管效能... 数字经济时代,红色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焕发出了新的生机。通过研究数字技术对于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理,提出了数字技术具备提升旅游企业生产运营效率、创新景区产品供给模式、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升级和提高政府行政监管效能等效能的观点。进一步分析当前红色旅游发展与数字技术结合仍面临着产品单一、营销不足、数字鸿沟、管理不完善、人才供给不足等现实挑战,并针对上述困境,从丰富旅游数字化产品、创新数字化营销宣传、缩小数字化发展鸿沟、完善信息数字化监管、夯实旅游数字化人才队伍等方面对数字技术如何实现精准高效赋能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红色旅游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乡村性感知、地方依恋与未来行为意向关系研究——以江西省靖安县三坪村寄宿避暑度假者为例
3
作者 王屏 陈振东 +1 位作者 夏淑芳 赵丽红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9,共10页
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本质在于乡村性,以往研究鲜有以乡村性感知为驱动因素探讨度假者的未来行为意向影响机制。本文选取江西省靖安县三坪村为案例地,开发寄宿避暑度假者乡村性感知、地方依恋与未来行为意向关系测量量表并构建概念模型。实... 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本质在于乡村性,以往研究鲜有以乡村性感知为驱动因素探讨度假者的未来行为意向影响机制。本文选取江西省靖安县三坪村为案例地,开发寄宿避暑度假者乡村性感知、地方依恋与未来行为意向关系测量量表并构建概念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度假者乡村性感知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赖、地方认同、未来行为意向;度假者地方依赖显著正向影响地方认同、未来行为意向,地方认同显著正向影响未来行为意向;度假者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在乡村性感知与未来行为意向间均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在度假者乡村性感知和未来行为意向间具有显著链式中介效应。因此,三坪村应关注具身范式旅游体验,精准把控度假者乡村性感知;多维度提升乡村性感知,助力度假者正向行为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性感知 地方依恋 未来行为意向 乡村寄宿避暑度假者
下载PDF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4
作者 彭淑贞 刘桂菊 梁薇 《中国商论》 2024年第4期149-152,共4页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是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助推器。本文通过梳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国情,在充分理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设计和构建包括效益、结构、环境三个一级指标,经济增长...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是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助推器。本文通过梳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国情,在充分理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设计和构建包括效益、结构、环境三个一级指标,经济增长稳定性等六个二级指标,旅游经济增长率等十五个三级指标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最后,本文提出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1)从提高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旅游经济高质量运行效率;(2)合理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3)改善旅游公共服务环境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等,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层次分析法 质量强国 旅游经济
下载PDF
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错位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王兆峰 刘路锋 彭保发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以湖南雪峰山地区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平均最近邻、核密度、标准差椭圆和空间错位指数分析其空间分布错位,采用GIS分析和定性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上表现“小聚集、大分散”特征,重合... 以湖南雪峰山地区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平均最近邻、核密度、标准差椭圆和空间错位指数分析其空间分布错位,采用GIS分析和定性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上表现“小聚集、大分散”特征,重合度较低,具有较强的独立性。(2)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空间分布错位特征,县区间存在较强的空间错位度。(3)雪峰山地区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错位特征受到地形地势、城市辐射、社会经济、人口因素及政府政策因素的影响。研究成果为区域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协调保护提供理论指导,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错位 传统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影响因素 雪峰山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特色文化品牌塑造策略——以连云港市为例
6
作者 徐伟 刘思宏 +1 位作者 朱春江 张蕴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特色文化作为城市的“软实力”,已经成为城市竞争成功的要素,也是打造城市品牌的核心要素。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独特的城市气质和文化符号,并依托文旅资源推进城市品牌化建设;另... 特色文化作为城市的“软实力”,已经成为城市竞争成功的要素,也是打造城市品牌的核心要素。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独特的城市气质和文化符号,并依托文旅资源推进城市品牌化建设;另一方面要深化与地域特色文化、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和文化内涵,塑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以满足人们对个性化和多元化旅游产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特色文化 策略 连云港
下载PDF
西藏旅游业碳排放测算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7
作者 张燕华 王娜 周章金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9-115,共7页
旅游业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对旅游业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西藏旅游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下而上法”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三方面测算了2010-2020年碳排放量,分析了碳排放变化和各自的内部结构;其次基于Kaya... 旅游业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对旅游业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西藏旅游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下而上法”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三方面测算了2010-2020年碳排放量,分析了碳排放变化和各自的内部结构;其次基于Kaya恒等式分别对三大部门的碳排放因素进行拆分变形,构建了游客规模、游客周转量、客房数等详细指标,并利用LMDI分解法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力大小;最后总结了西藏旅游业碳排放变化情况,分析主要因素对碳排放的推动或抑制作用,并为西藏旅游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碳排放 驱动因素 LMDI分解模型
下载PDF
社会感知数据表征下的历史文化街区地方感变迁——以南锣鼓巷(2008—2022年)为例
8
作者 向岚麟 张君楚 +1 位作者 闫禹涵 马贝贝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305,共17页
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近15年的变迁实践为研究对象,根据2008—2022年社会感知网络数据特征,分析其地方感变化的阶段性差异,以此构建南锣鼓巷地方感变迁的概念模型。首先,建立历史文化街区评价专属词库,基于扎根理论,从专属词库的... 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近15年的变迁实践为研究对象,根据2008—2022年社会感知网络数据特征,分析其地方感变化的阶段性差异,以此构建南锣鼓巷地方感变迁的概念模型。首先,建立历史文化街区评价专属词库,基于扎根理论,从专属词库的文本中编码获得地方感的3个维度:地方认知、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通过对历年高频词主类目占比变化曲线、突现词特点、相关语义网络和南锣鼓巷商业业态占比等数据分析,结合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理论,提取特征差异明显的4个阶段:2008—2009年的稳定期、2010—2014年的生长期、2015—2018年的重构期以及2019—2022年的调整期。最后从资本的角度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方感变迁进行分析,指出经济资本需要综合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才能更好地适应发展,在循环中维持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地方感 社会感知数据 时空语义 变迁
下载PDF
东秦岭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与意象表达——基于11个村落的调研
9
作者 张高军 张若愚 +1 位作者 刘卉芸 宋竹芳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6,共13页
基于对东秦岭地区11个传统村落的实地考察,研究了该地区传统村落的形成与演化、景观基因及其意象表达,讨论了传统村落所蕴含的古人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以及传统村落对乡村振兴与乡村现代化的意义。得到:东秦岭传统村落有世居型和移居型两... 基于对东秦岭地区11个传统村落的实地考察,研究了该地区传统村落的形成与演化、景观基因及其意象表达,讨论了传统村落所蕴含的古人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以及传统村落对乡村振兴与乡村现代化的意义。得到:东秦岭传统村落有世居型和移居型两类,以移居型为主,移居型传统村落按成因不同可分为避乱型、军转型、明志型、生产型4种。东秦岭传统村落的演化受外族群迁入、匪寇侵扰、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因素影响,至今仍在发展演化中。东秦岭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包括自然景观基因和人文景观基因,其在宏观上依赖自然,在微观上改造自然,呈现因山就势、依水而建、四面围合、家族维系的特征。对应于中国传统村落的基本意象,其中的山水意象和生态意象本质上是古人自然观、生态观的反映,宗族意象和趋吉意象本质上是古人对生存与发展问题思考的反映,而东秦岭传统村落的基本意象为“崇文向善一围落,掩映青山绿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景观基因 文化基因 形象 秦岭
下载PDF
新乡沿黄滩区稻米之乡文旅康养规划设计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梅红 王梦晓 《现代园艺》 2024年第3期107-109,共3页
为了整合开发新乡沿黄滩区稻米之乡的旅游资源,调整当地旅游产业布局,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本土地域文化,加快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当地旅游竞争力。在“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2030”的政策背景下,以文旅康养为切入点,分析... 为了整合开发新乡沿黄滩区稻米之乡的旅游资源,调整当地旅游产业布局,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本土地域文化,加快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当地旅游竞争力。在“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2030”的政策背景下,以文旅康养为切入点,分析新乡沿黄滩区稻米之乡的文旅康养规划设计现状,归纳总结出其文旅康养规划设计现存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设计规划以稻米之乡的风土文化为依托,以稻米文化为特色,建设康养旅游产业,力求发展新乡沿黄滩区稻米之乡文旅康养建设,保护当地传统文化,提升当地百姓收入,助推当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康养 沿黄滩区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的生成机制研究——以德夯苗寨为例
11
作者 王兆峰 陈勤昌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
在旅游研究的“表演转向”思潮下,客观审视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的生成逻辑,可为深化表演性理论和优化民族村寨旅游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文章从表演性理论视角切入,以湘西德夯苗寨为考察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划分受访者文本内容,... 在旅游研究的“表演转向”思潮下,客观审视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的生成逻辑,可为深化表演性理论和优化民族村寨旅游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文章从表演性理论视角切入,以湘西德夯苗寨为考察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划分受访者文本内容,探析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特征的生成机制。结果显示:(1)舞台设置、角色互动、独自表演和感知距离4项主范畴,共同组成了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生成的核心要素,文章据此构建了旅游者表演行为特征分析框架。(2)旅游者是具有能动性的表演者,其表演行为既包含角色协商和运作一致的角色互动特征,也包括反叛与服从的独自表演特征。(3)感知距离分为心理距离、认知距离,以及个体远离与超越,三者揭示出旅游者表演行为特征生成的深层次因素,影响着旅游者在民族村寨剧场舞台的具身性和认同感建构。最后,文章从增强旅游者游憩体验、加快非遗活化实践、优化民族村寨开发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转向 旅游表演行为 扎根理论 生成机制 德夯苗寨
下载PDF
权力视角下民族节庆空间重构过程研究:以侗族喊天节为例
12
作者 李亚娟 王靓 +1 位作者 许阳艳 郭之天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4,共18页
以民族节庆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文章以侗族喊天节为研究对象,基于权力视角构建了民族旅游节庆空间建构的理论框架,并通过长时序田野调查全面刻画节庆旅游化过程中节庆空间重构的过程及特征。研究... 以民族节庆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文章以侗族喊天节为研究对象,基于权力视角构建了民族旅游节庆空间建构的理论框架,并通过长时序田野调查全面刻画节庆旅游化过程中节庆空间重构的过程及特征。研究发现,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诉求和文旅深度融合的趋势下,侗寨喊天节经历了复杂的人-人互动、人-地互动的动态发展过程。具体而言:(1)节庆空间是节庆权力主体互动关系造就的空间,节庆空间重构的本质是人-人、人-空间在权力场域下对互动秩序不断调适和重构的过程;(2)节庆主体之间通过权力合作→权力支配→权力共有与激励等权力流动方式,形成了传统的单核权力结构→制度与传统互构的双核权力结构→单核多主体权力结构,重构着节庆内容和节庆空间的秩序;(3)以喊天节为代表的民族节庆由此呈现出“封闭神圣的仪式空间→舞台化的展演空间→复合的旅游空间”的空间表征变迁特征,以及由集聚到拓展再到蔓延的空间结构变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节庆 民族旅游 节庆空间 权力 喊天节
下载PDF
山地旅游目的地“三生”系统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13
作者 李锦宏 曾雪 车旭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以贵州省9个市(州)为例,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再基于重心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三生”系统的时空耦合态势。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贵州省各市(... 以贵州省9个市(州)为例,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再基于重心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三生”系统的时空耦合态势。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贵州省各市(州)“三生”系统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其综合评价指数差异显著。(2)“三生”系统的重心一直位于贵阳市境内,但偏移方向有所不同;“三生”系统两两之间空间耦合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生产—生活”系统、“生活—生态”系统、“生产—生态”系统。(3)从时间上看,“三生”系统耦合协调度以波动上升和保持稳定为主,空间上呈现出以贵阳、遵义为核心的“核心—边缘”式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旅游 “三生”系统 重心模型 时空耦合 贵州省
下载PDF
基于2SFCA的研学旅行基地可达性评价研究——以辽宁省高中与省级以上研学旅行基地为例
14
作者 王利 王钙镁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3-102,共10页
以辽宁省内高中与省级以上研学旅行基地为例,梳理辽宁省高中研学旅行供需系统现状,运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OD分析技术、反距离权重插值(IDW)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对研学旅行基地可达性进行评价研究.绘制辽宁省研学旅行基地可... 以辽宁省内高中与省级以上研学旅行基地为例,梳理辽宁省高中研学旅行供需系统现状,运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OD分析技术、反距离权重插值(IDW)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对研学旅行基地可达性进行评价研究.绘制辽宁省研学旅行基地可达性评价图,得出辽宁省研学旅行基地可达性的空间差异明显,存在“四高四低”的空间特征;采用全省14个市现状行政区域图与可达性评价图做空间叠加分析,对各市的可达性进行分析.为辽宁省研学旅行基地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基础依据,也为其他省区开展同类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方法,对于促进教育系统与旅游系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共同推动研学旅行同步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基地 可达性 2SFCA 高中 辽宁省
下载PDF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的居民诉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恩施州二官寨村为例
15
作者 谢双玉 聂黎莎 金昳欣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1,M0009,M0010,共11页
以二官寨村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扎根理论分析法探究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的居民诉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居民诉求主要面向当地政府、其他居民、外来投资者和游客提出;诉求内容主要包括维护社会关系、保护地方... 以二官寨村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扎根理论分析法探究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的居民诉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居民诉求主要面向当地政府、其他居民、外来投资者和游客提出;诉求内容主要包括维护社会关系、保护地方形象、满足个人需要、提升社区环境;传统村落居民诉求的产生受到个人偏好因素的内在驱动、人地关系因素的情感推动、人际关系因素和环境感知因素的现实推动,是环境感知不满足、人际关系失调的现实与个人美好追求、人地情感表达之间矛盾冲突与协调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旅游发展 居民诉求 恩施州二官寨
下载PDF
基于乡愁文化基因解码的乡村文旅融合路径研究
16
作者 李星明 李笑玲 +1 位作者 时朋飞 谭辉丽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4,共9页
基于乡村居民视觉系统解析乡愁文化内涵,并探讨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是留住乡愁、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借鉴生物学基因遗传研究中的逆转录提取法,结合扎根理论提取出乡愁文化的八大基因,进一步运用共现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法,... 基于乡村居民视觉系统解析乡愁文化内涵,并探讨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是留住乡愁、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借鉴生物学基因遗传研究中的逆转录提取法,结合扎根理论提取出乡愁文化的八大基因,进一步运用共现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乡愁文化基因的层级结构。研究发现:(1)乡愁文化基因包括家庭牵绊、乡村生活、自然景观、建筑风貌、劳作场景、文化记忆、地方节庆、传统技艺;(2)乡愁文化基因按照其重要程度呈现四大层级结构,结合功能属性将八大乡愁文化基因划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变异基因;(3)基于乡愁文化基因及其层次结构特征,最终提出四大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主体基因决定旅游发展主题、附着基因指导旅游景观设计、混合基因融入旅游文化空间建设、变异基因指导文创产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文化 文化基因 文旅融合 融合路径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下旅游集散中心创新路径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17
作者 臧超 王维翊 杜丽娜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推动旅游集散中心高质量发展,是长春市重点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高地的应然之举,也是加快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应有之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梳理长春旅游集散中心发展的基础上,系统分析辅助性功能定位、中转型... 推动旅游集散中心高质量发展,是长春市重点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高地的应然之举,也是加快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应有之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梳理长春旅游集散中心发展的基础上,系统分析辅助性功能定位、中转型交通定位、单一化需求定位、营销式宣传定位等发展制约因素,并基于WSR模型从物理、事理、人理等多元向度构建旅游集散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有助于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 旅游集散中心 高质量发展 WSR模型
下载PDF
中国沿海省份海洋旅游竞争力测度与评价研究
18
作者 董志文 孙雯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24,共13页
在海洋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关注、测算并细致分析沿海地区海洋旅游竞争力逐渐成为学界的重要研究主题。以2015—2019年11个沿海省份海洋旅游相关数据为基础,基于现有研究与理论基础构建沿海省份海洋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在海洋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关注、测算并细致分析沿海地区海洋旅游竞争力逐渐成为学界的重要研究主题。以2015—2019年11个沿海省份海洋旅游相关数据为基础,基于现有研究与理论基础构建沿海省份海洋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其综合权重,并结合GIS进行处理与分析,使其更加直观准确地呈现海洋旅游竞争力结果。研究发现,海洋旅游竞争力评分较高的省份集中于山东、广东与浙江,其中山东整体发展较为均衡;部分省份海洋旅游发展前景较好,发展动力充足,但其基础设施与环境状况继续改善;海洋旅游竞争力评分较低的省份在资源、配套设施、环境状况及发展动力层面存在一个或多个短板。本研究基于竞争力理论探讨沿海省份海洋旅游竞争力,不仅为海洋旅游规划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而且为旅游目的地管理者提供新的管理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旅游 竞争力评价 GIS综合聚类 中国沿海省份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上游农牧交错带文旅融合发展的价值意蕴和路径探索
19
作者 方永恒 周雨婷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农牧交错带文旅融合发展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带来新机遇。黄河流域上游农牧交错带文化与旅游的良好融合有助于讲好“黄河故事”,推进乡村振兴,彰显生态保护的国家战略定位。但目前黄河流域上游农牧交错带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落... 农牧交错带文旅融合发展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带来新机遇。黄河流域上游农牧交错带文化与旅游的良好融合有助于讲好“黄河故事”,推进乡村振兴,彰显生态保护的国家战略定位。但目前黄河流域上游农牧交错带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文化资源发掘不充分、文旅产品品质不高、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农牧+文旅”融合发展。在充分挖掘农牧文化深层价值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引领、区域协同、产品提质、人才增量的文旅融合路径,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农牧交错带 文旅融合
下载PDF
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
20
作者 陈俊峰 林晓玥 《科学发展》 CAS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近年来,乡村民宿发展迅猛,规模逐步增大,形成多类型乡村民宿集群发展趋势。针对乡村民宿政策支持不足、农民参与有限、管理水平偏低、品牌建设滞后、业态开发不足等问题,要尽快完善政策体系及地方行业标准,立足农民根本利益,强化农民主... 近年来,乡村民宿发展迅猛,规模逐步增大,形成多类型乡村民宿集群发展趋势。针对乡村民宿政策支持不足、农民参与有限、管理水平偏低、品牌建设滞后、业态开发不足等问题,要尽快完善政策体系及地方行业标准,立足农民根本利益,强化农民主体地位。同时,通过加强整体规划,引导整合乡村优势资源,积极推进乡村民宿人才队伍建设,延伸乡村民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多样化融合发展,促进合肥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民宿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