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以五千年:论中华文明的肇始及其连续性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霍巍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在世界古代文明中最具特色,是唯一以国家为实体的五千年不断裂为其标志的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接续发展。长期以来,学术界大多以夏王朝的建立作为中华文明的肇始,但这仅仅只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可言,最重要的原...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在世界古代文明中最具特色,是唯一以国家为实体的五千年不断裂为其标志的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接续发展。长期以来,学术界大多以夏王朝的建立作为中华文明的肇始,但这仅仅只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可言,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此前没有文字记载。文献史料的记载固然十分重要,但考古出土材料能够以实物证据展示出蕴含着中华文明产生若干重要的内涵,并与文献史料互为补充。从长时段来考察中华文明的起源,是认识中华文明连续性特征重要的方法论,也是梳理中华文明发展内在逻辑的可行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起源 中华文明特征 文明起源
下载PDF
试论黄河文化对当前人类文明跃升的价值贡献 被引量:1
2
作者 范玉刚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摇篮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重要表征,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重要特征与文化特质。黄河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入推进...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摇篮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重要表征,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重要特征与文化特质。黄河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创造属于时代的新文化,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理论思想资源。黄河文化在我们的血脉与文脉传承中,成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中所依托的重要力量。黄河文化多元一体的“大一统”观念与和合的文化理念追求,对于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并形成民族国家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黄河文化所孕育的包容性理念与和平价值追求,为新时代语境下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对当前人类文明跃升有着重要的方向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人类文明跃升 中华文明 文化观 文明理念
下载PDF
春节乡愁的文化体验与经济价值
3
作者 向勇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5,共4页
春节是时间和空间的叙事,也是文化和认同的表征。乡愁是个体情感、集体情绪和国家情结的共同体认。春节乡愁是以时空转换与记忆构筑而成的情感投射。与春节乡愁相比,端午的乡愁是一份国人的文化托付,中秋的乡愁是核心家庭的私人性团聚,... 春节是时间和空间的叙事,也是文化和认同的表征。乡愁是个体情感、集体情绪和国家情结的共同体认。春节乡愁是以时空转换与记忆构筑而成的情感投射。与春节乡愁相比,端午的乡愁是一份国人的文化托付,中秋的乡愁是核心家庭的私人性团聚,国庆的乡愁是国民集中性国家认同的庄严表达。乡愁资源的开发关键是乡愁文化基因的提炼和展示,是乡愁文化母题的创意呈现。乡愁经济是以乡愁文化为消费品和体验物的人文经济活动,包括乡愁恋地情结的旅游经济、乡愁情感宣泄的体验经济、乡愁精神连接的场景经济和乡愁灵魂皈依的信念经济,其内驱力是认同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乡愁 文化记忆 乡愁经济 认同消费
下载PDF
撒马尔罕大使厅北墙壁画凤舟竞渡图像研究
4
作者 桑俊 卢洋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5-49,共5页
运用米克·巴尔当代符号学的方法对撒马尔罕大使厅北墙壁画凤舟竞渡图像进行分析,有助于探究凤舟竞渡图像背后承载的文化意蕴。画匠将唐高宗狩猎与武则天泛舟进行空间并置,试图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图像叙事,展示武力与和平、生命与... 运用米克·巴尔当代符号学的方法对撒马尔罕大使厅北墙壁画凤舟竞渡图像进行分析,有助于探究凤舟竞渡图像背后承载的文化意蕴。画匠将唐高宗狩猎与武则天泛舟进行空间并置,试图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图像叙事,展示武力与和平、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冲突,从而进一步释放画面的情感张力。凤舟造型融合了唐朝和粟特文化元素,塑造了怀柔主题的女性文化空间,丰富了唐代端午凤舟竞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空间 唐代凤舟 端午竞渡 图像叙事
下载PDF
人类文化互动的趋势——基于“文化工具论”的评析
5
作者 韩东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9,共10页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即各族群文化的互动演化趋势会怎样?马汉和亨廷顿认为这是“文化的冲突”,并先后给出了自己的系统论证。但他们说的文化冲突其实既不是文化本身的相互冲突,也不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引发的冲突,而都是利益之争的冲突...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即各族群文化的互动演化趋势会怎样?马汉和亨廷顿认为这是“文化的冲突”,并先后给出了自己的系统论证。但他们说的文化冲突其实既不是文化本身的相互冲突,也不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引发的冲突,而都是利益之争的冲突。除此外是否还会有可以成立的文化冲突论?根据“文化工具论”的评析也不会。因为文化的冲突只会出现在使用文化工具时仅有的两个特殊情境中,不可能成为具有普遍性的趋势。相反,文化的融合才是人类文化互动的趋势。因为文化是满足人需求的工具,工具的种类越多越好,于是,很多具有优越性和独特性的文化工具会从一个族群流入其他族群。也许有人担忧人类文化互动的融合趋势会消除族群文化的个性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使人类文化不能继续在差异中相互促进。通过文化工具论的评析可知,这同样是完全不必要的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文化 文化互动 文化冲突 文化融合 文化工具论
下载PDF
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文化主体性何以实现——以戏曲文化创新发展为例
6
作者 张健 周旻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9,共10页
中华文化主体性具体体现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贯通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并与人民群众共同价值观念相融合的精神文明成果。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主体性百余年的砥砺探索是其生成的实践基础。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 中华文化主体性具体体现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贯通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并与人民群众共同价值观念相融合的精神文明成果。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主体性百余年的砥砺探索是其生成的实践基础。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文化主体性”重要理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广度推进“第二个结合”,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戏曲文化对巩固和发展中华文化主体性,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发现:构建新时代戏曲发展体系,在世界视域下增强中华文化的普及性和认同度,是巩固和彰显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有效举措。要强化文化自信,守好意识形态阵地;融合传统与现代,提升文化吸引力;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传播中国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戏曲 第二个结合 创新发展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中华智慧
7
作者 王义桅 廖欢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3,共12页
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对复杂全球安全挑战的战略性回应,集中反映了对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总体国家安全观实际上是一个包含了三个总体、五重国家身份、两种安全解读的综合性、多维度的安全观念,按照乘法原理(3×5×2=30),总... 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对复杂全球安全挑战的战略性回应,集中反映了对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总体国家安全观实际上是一个包含了三个总体、五重国家身份、两种安全解读的综合性、多维度的安全观念,按照乘法原理(3×5×2=30),总共三十种安全子类,是对传统国家安全观的超越。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是基于对历史发展趋势和时代特点的综合判断,不仅在本体论上展现了一种发展的视角,与时俱进地调整安全观念与策略,而且在认识论上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汲取人类文明中的一切有益成果为我所用,方法论上则采取了“从后天看明天”的战略思维,从长规划,力求通过前瞻性的规划和行动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安全挑战。儒家、道家、墨家等传统中华智慧,对于解决中国与世界的安全挑战有着独到的贡献,不仅帮助重新定位中国的安全战略,也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中华智慧 安全治理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祭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形成与现实意义
8
作者 王霄冰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祭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祭典的祭祀对象是上古帝王和历代名人而显得特殊,其保护实践饱受争议。公共祭祀的行为源于上古巫祭,在王朝时期得以制度化,形成了一整套的祭祀礼仪。今天仅有少数祭典得以传承,一般以地方公共祭典的形式举办,多... 祭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祭典的祭祀对象是上古帝王和历代名人而显得特殊,其保护实践饱受争议。公共祭祀的行为源于上古巫祭,在王朝时期得以制度化,形成了一整套的祭祀礼仪。今天仅有少数祭典得以传承,一般以地方公共祭典的形式举办,多数已入选政府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祭典类非遗的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在国家层面,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增强内在凝聚力,激发爱国情怀;二是在地方层面,活化利用好这笔遗产,可为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三是在个人层面,能为处于物化状态的当代人提供神圣体验和精神滋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与中华文明的精神追求,共同构成了支撑当代中国人的两大信仰力量。保护祭典类非遗的关键,在于深入挖掘祭典的文化内涵和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要义,以重塑祭典的神圣性、审美性与社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典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记忆 神圣性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理路、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
9
作者 刁生虎 张统一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12-22,共11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式确立文化篇的标志。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文化实践和理论创新有机结合的创造性成果,富有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其...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式确立文化篇的标志。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文化实践和理论创新有机结合的创造性成果,富有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其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理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践基础、以习近平知青经历与治国理政经验为直接成因。其核心要义是紧抓意识形态工作、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坚守中华文化本位。其时代价值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价值、以开放为特征的理论架构和以实践为指向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道路实践中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和时代精华,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思想指南,持续学习贯彻和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应成为社会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生成理路 核心要义 时代价值
下载PDF
丝路文化与传统中国形象的建构
10
作者 邱江宁 邱栋容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由概念的历史梳理可以发现,“丝绸之路”这一名称不是在中国文献中首先使用的,它最早是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中国”一词,既在内涵演变中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历程,同时又是在与世界其他民族国家建立国际关系的过程中,... 由概念的历史梳理可以发现,“丝绸之路”这一名称不是在中国文献中首先使用的,它最早是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中国”一词,既在内涵演变中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历程,同时又是在与世界其他民族国家建立国际关系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国家名称;“丝绸之路”作为存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贸易路线体系,是联系中国与世界文明的纽带。因此,丝路文化既是传统中国形象建构的重要内容,又是传统中国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中国 中国形象 丝路文化
下载PDF
国际传播视域下儒家文化的世界影响及其价值
11
作者 汤哲远 潘亮 《学术探索》 2024年第7期32-39,共8页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普适价值,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东亚文化乃至欧美西方国家的哲学、文学和伦理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与世界不同文化美美与共,交融共生。在新的历史时代,面对...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普适价值,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东亚文化乃至欧美西方国家的哲学、文学和伦理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与世界不同文化美美与共,交融共生。在新的历史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当下全球治理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和信任赤字等诸多挑战,儒家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社会能动性更加彰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更加需要儒家文化,更加需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消弭分歧,包容合作,建设持久繁荣的和谐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国际传播 世界影响 世界价值
下载PDF
黄河文化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
12
作者 刘庆柱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5-11,F0002,共8页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黄河流域中游地区作为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地之一,形成了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史,这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最好体现。从古代都城布局形制的变化及“文官政治”“史...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黄河流域中游地区作为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地之一,形成了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史,这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最好体现。从古代都城布局形制的变化及“文官政治”“史官政治”“贤明政治”中可以看到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绩。几千年来形成的黄帝祭祀成为中华文明“统一性”的物化载体;从考古发现与遗传学研究来看,中华民族具有共同的血缘基础;从统一性王朝名称与和亲文化来看,都彰显出民族融合及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都城建制来看,传承了中国传统的“中和”国家认同核心理念,反映出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凝聚力。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世界文化交流的贡献及域外宗教在中国的和平发展,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和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中华文明 突出特性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东南地区的文艺民族形式讨论
13
作者 杜吉刚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0-70,共11页
抗战时期,闽浙赣粤四省毗连的东南地区,是一块相对独立的抗战区域。发生在这一区域的文艺民族形式讨论,规模足以与以延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和以重庆、桂林为中心的西南地区的讨论鼎足而三。东南地区的文艺民族形式讨论,没有形成讨论的焦... 抗战时期,闽浙赣粤四省毗连的东南地区,是一块相对独立的抗战区域。发生在这一区域的文艺民族形式讨论,规模足以与以延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和以重庆、桂林为中心的西南地区的讨论鼎足而三。东南地区的文艺民族形式讨论,没有形成讨论的焦点,但形成了几个较为固定的论域,且取得了一些较为相近的意见,在“孤悬东南”“区自为战”的情况下,还形成了自己的区域性特征,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东南地区 文艺民族形式
下载PDF
岁时饮食中的人文情怀
14
作者 王仁湘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5,共4页
中国的年节文化丰富多彩,岁时饮食风俗是其重要表现。中国岁时饮食文化传统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背景与雅俗兼备的文化品位。岁时饮食集尝新、健体、融情于一体,人们在年节饮食活动中抒情、畅怀、言志,饮食的文化属性在年节饮食活动中得... 中国的年节文化丰富多彩,岁时饮食风俗是其重要表现。中国岁时饮食文化传统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背景与雅俗兼备的文化品位。岁时饮食集尝新、健体、融情于一体,人们在年节饮食活动中抒情、畅怀、言志,饮食的文化属性在年节饮食活动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中国岁时饮食传统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和节日传统饮食活动,是体现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维系民族情感的重要方式,值得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人文情怀
下载PDF
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下民族节庆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15
作者 熊晓辉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4-93,共10页
民族节庆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和劳动生活中产生的主要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产物,是一种发展速度最快、辐射带动性最强、收益面积最广的民俗事象。乡村经济蓬勃发展,民族节庆活动成为驱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方式... 民族节庆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和劳动生活中产生的主要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产物,是一种发展速度最快、辐射带动性最强、收益面积最广的民俗事象。乡村经济蓬勃发展,民族节庆活动成为驱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探索民族节庆文化助推文旅融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要解决民族节庆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在文旅融合发展主体维度上合理调动内生产力和外激活力,培养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提升民族节庆文化含量;助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积极消解民族文化活动与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矛盾冲突,赋能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并加大对各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支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 民族节庆 文旅融合 民族团结
下载PDF
世界中国学是文明互鉴之学
16
作者 张西平 《国际汉学》 2024年第3期150-152,共3页
2023年11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 2023年11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希望各国专家学者当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秉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 兼容并蓄 融通中外 交流互鉴 开放包容 中华文明 文明互鉴
下载PDF
伟大奋斗精神在水利实践中的体现及其当代价值
17
作者 金云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伟大奋斗精神既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在中国水利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大禹精神、都江堰精神、淠史杭精神、新时代水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的体现。伟大奋斗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 伟大奋斗精神既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在中国水利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大禹精神、都江堰精神、淠史杭精神、新时代水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的体现。伟大奋斗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它是凝聚当代水利人奋发向上的精神纽带,是激发当代水利人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是推动水利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定力。在新时代的水利实践中,要继续弘扬伟大奋斗精神,为新时代的水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水兴水 伟大奋斗精神 水利实践 当代价值
下载PDF
论戏剧治疗学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平衡观传播路径
18
作者 吴宗会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秉承平衡观理念,以道家、儒学及中医等为代表。戏剧治疗学强调自我反思,以期达到内在冲突和解,进入平衡状态,它能够有效应对人类心理遭受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冲击带来的心理创伤,在中西文化交流与人类心理健康维护中发挥功... 中国传统文化秉承平衡观理念,以道家、儒学及中医等为代表。戏剧治疗学强调自我反思,以期达到内在冲突和解,进入平衡状态,它能够有效应对人类心理遭受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冲击带来的心理创伤,在中西文化交流与人类心理健康维护中发挥功能。在治疗与健康理念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戏剧治疗学遥相呼应。然而,基于平衡观的双方契合研究并未引起重视,在临床实践和社会效应方面与中华文化“走出去”传播要求尚存差距。结合双方优势和特点,在探讨与实践平衡观的必要性、必然性与可操作性方面,值得进一步深思与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戏剧治疗学 平衡观 中国文化传播 中医
下载PDF
从岳镇海渎山川祭祀看中华文明“大一统”思想观念
19
作者 赵红卫 《潍坊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9-34,共6页
岳镇海渎山川祭祀是中华礼制传统的核心内容之一,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思想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岳镇海渎山川祭祀体系的形成过程、岳镇海渎山川祭祀的仪礼秩序、岳镇海渎山川祭祀多元一体格局都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思想观... 岳镇海渎山川祭祀是中华礼制传统的核心内容之一,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思想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岳镇海渎山川祭祀体系的形成过程、岳镇海渎山川祭祀的仪礼秩序、岳镇海渎山川祭祀多元一体格局都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思想观念,不仅在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突出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镇海渎 山川祭祀 中华文明 大一统
下载PDF
新疆高职院校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机制现状研究
20
作者 陈冲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4期0102-0105,共4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疆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点。当前新疆高职院校在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多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育人活动,有具体的教育内容和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但也存在各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疆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点。当前新疆高职院校在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多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育人活动,有具体的教育内容和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但也存在各部门协调性不强、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强、考核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等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助推新疆高职院校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高职院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常态化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