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5W传播理论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茶文化传播策略——以加快“福茶”品牌建设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林琴琴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基于5W传播理论,以加快“福茶”品牌建设为例,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茶文化传播的传播者——政府、传播内容——福建茶文化、传播媒介——“福茶”品牌、传播对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费者、传播效果——福建茶文化传播效果进... 基于5W传播理论,以加快“福茶”品牌建设为例,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茶文化传播的传播者——政府、传播内容——福建茶文化、传播媒介——“福茶”品牌、传播对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费者、传播效果——福建茶文化传播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以“俭、清、和、静”为精神内核的福建茶文化,指出政府、茶企、闽茶工匠是“福茶”品牌的有力传播者;在分析“福茶”品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成效基础上,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福茶”品牌建设对策,推动“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茶文化有力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罗德·拉斯韦尔 5W传播理论 “一带一路” 福建茶文化 “福茶”品牌
下载PDF
文明比较学:基于人性—需要系统论的考察
2
作者 王海东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4,255,共12页
比较是一种思维活动,一直与人类共在,但具体的比较学则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随着世界历史的绽放,具体的比较学不断兴起与繁荣。作为一般精神的文明比较学乃新兴领域,其相应的概念、研究对象与领域、目的、方法及境界等都正在生成之中,需要... 比较是一种思维活动,一直与人类共在,但具体的比较学则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随着世界历史的绽放,具体的比较学不断兴起与繁荣。作为一般精神的文明比较学乃新兴领域,其相应的概念、研究对象与领域、目的、方法及境界等都正在生成之中,需要学人不断探索和建构。因此以人性—需要系统论为方法,对文明比较学的前提和条件、比较学及其基本问题、比较的次第与比较角色、比较的创造和生成原则以及比较的立场与境界等问题进行探索与回应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有助于文明比较学的发展和完善,助益文明比较学的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需要系统论 文明比较学 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创新
下载PDF
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力的提升
3
作者 夏秀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8,共10页
在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力,一是要正确定位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目标,向世界传播中国发展模式并说明其世界意义,全面、真实、立体地塑造国家形象和国民形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客... 在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力,一是要正确定位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目标,向世界传播中国发展模式并说明其世界意义,全面、真实、立体地塑造国家形象和国民形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客观审视其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结构与文化内倾问题以及“固定成见”造成的“误读”等现实障碍;三是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对中华文化进行挖掘阐释,在民族特色与文化共通的交融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四是在自尊自信、平等互利基础上,坚持“尊重”“平和”“包容”与“坚毅”的实践态度,推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走向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传播效力 传播策略 文明互鉴
下载PDF
解构的行动属性和行动效应——以英语世界鲁迅批评为中心
4
作者 李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5-86,共12页
解构作为“行动”,本质上是一种有力的阅读书写行为,同时表现出对文本阐释的绝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作者意图的反叛冲动。解构的行动效应,在20世纪80、90年代英语世界鲁迅批评的“解构范式”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一,在理论立场上,通过质疑鲁... 解构作为“行动”,本质上是一种有力的阅读书写行为,同时表现出对文本阐释的绝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作者意图的反叛冲动。解构的行动效应,在20世纪80、90年代英语世界鲁迅批评的“解构范式”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一,在理论立场上,通过质疑鲁迅的写作意图以挑战或消解文学的革命与启蒙意义;其二,在文本阐释上,对“鲁迅/叙述者”的阶级位置进行严厉的审视,甚至有意“制造”鲁迅与民众之间的阶级距离,从而揭示鲁迅笔下启蒙者的自我怀疑、否定以及行动上的“无能”。我们需要反思英语世界鲁迅批评的伦理失范问题,避免一种预设的、二元对立的批评立场,而应以切合中国语境的、对话的、整体性的立场重审鲁迅的写作,在肯定启蒙价值的基础上为鲁迅阐释重新安置一个稳定可靠的批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 英语世界鲁迅批评 行动诗学 国民性批判
下载PDF
“自传”与“回忆录”之辨——基于词源、译介及文化史的考察
5
作者 张欣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1-132,共12页
长期以来,学者对“自传”与“回忆录”两个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词源上,“回忆录”在西方出现的时间更早,范畴更广。出于对个人主体的尊崇,西方学界早期迅速将“自传”诗学化,将“回忆录”贬斥为次等话语。从译介的角度看,西方学者对这... 长期以来,学者对“自传”与“回忆录”两个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词源上,“回忆录”在西方出现的时间更早,范畴更广。出于对个人主体的尊崇,西方学界早期迅速将“自传”诗学化,将“回忆录”贬斥为次等话语。从译介的角度看,西方学者对这两个概念的褒贬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学者对二者的认识。在20世纪初的现代化转型期,中国学者对自传的认识高度西化,强调自传中主体人格的建构性。20世纪中后期,随着“后”学的发展,人们打破传统单一的自我观,追求自我的多元表达以及与公共领域的互动。这带来回忆录书写与研究的复兴。梳理“自传”与“回忆录”的中西方文化史,可以厘清这两个概念,系统地审视自我观在中西方公私领域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同时可更深入地挖掘中国独特的传记文学书写经验与理论话语,形成更具有跨文化对话性的诗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 回忆录 自我 非虚构
下载PDF
“新神话”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保存方式
6
作者 玛·瓦·贝利科娃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1期74-83,92,共11页
本文采用跨学科的方法,探讨了在国家和文化发展范式发生变异、社会构建的原则和规律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寻求文化认同和民族自决的新途径问题。人性深处信奉人道主义是文化进步的主要动力。或许,这一思想在当今的东方文化中更为突出。东... 本文采用跨学科的方法,探讨了在国家和文化发展范式发生变异、社会构建的原则和规律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寻求文化认同和民族自决的新途径问题。人性深处信奉人道主义是文化进步的主要动力。或许,这一思想在当今的东方文化中更为突出。东方文化符号的特点包括对世界的非理性态度、感性认识、传统的神话。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具有强大的文化记忆,能够创造出“新神话”,其核心是作为家庭、民族、社会体成员的人。通过家庭,中国人代代相传,即使远离故土,依然保存其文化的“公理内核”,这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将传统神话与新神话相结合,诠释这样的真谛:源自外部世界并被中国社会所掌握的新事物也不能根本改变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及其元素的本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一体化 民族文化认同 人道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新神话
下载PDF
政治多极、价值多元、文化多样的全球化走向——评《新时代视阈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7
作者 张伟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58-160,共3页
全球化是21世纪最基本的时代特征,文化多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视阈下,分析和探讨中西方文化的表现方式及其差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吕汝茵著《新时代视阈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则以新颖的视角和严谨的论述为读... 全球化是21世纪最基本的时代特征,文化多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视阈下,分析和探讨中西方文化的表现方式及其差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吕汝茵著《新时代视阈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则以新颖的视角和严谨的论述为读者展现了该领域研究的新思考、新观点和新成果。作者认为,应敏锐观察和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强化民族文化品格,树立文化自信,实现多元文化共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文化多元 文化品格 文化自信
下载PDF
敦煌壁画乐舞中的多元文化互构研究
8
作者 解雨姣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9-42,共4页
敦煌壁画的乐舞特征明显,文化元素丰厚。不同民族的汇聚交织,不同文化的吸收交融,形成了壁画乐舞中西域乐舞、中原传统乐舞和各少数民族乐舞“三结合”的风格,体现了敦煌壁画乐舞的多元文化互构和交融。以敦煌壁画乐舞为研究对象,根据... 敦煌壁画的乐舞特征明显,文化元素丰厚。不同民族的汇聚交织,不同文化的吸收交融,形成了壁画乐舞中西域乐舞、中原传统乐舞和各少数民族乐舞“三结合”的风格,体现了敦煌壁画乐舞的多元文化互构和交融。以敦煌壁画乐舞为研究对象,根据壁画乐舞形式、乐舞风格的时序进行分期梳理,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和不同民族对敦煌壁画乐舞的影响,归纳和总结出敦煌壁画乐舞中多元文化交融的流变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乐舞 多元文化 互构 研究
下载PDF
从电影花木兰的改编看中外电影的制作与审美
9
作者 彭佳禾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5期84-86,共3页
一、文化背景与审美花木兰的故事来自一个古老的中国传说,它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和尊重。花木兰故事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家庭和民族情怀,体现了传统社会中女性的价值。在中国文化中,花木兰被认为是一... 一、文化背景与审美花木兰的故事来自一个古老的中国传说,它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和尊重。花木兰故事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家庭和民族情怀,体现了传统社会中女性的价值。在中国文化中,花木兰被认为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她的勇气、忠诚和孝心深受人们的敬重与赞颂,代表了崇高的品德和对家国的无私奉献精神。花木兰形象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私奉献精神 中外电影 花木兰 民族情怀 中国文化传统 审美 不可缺少 传奇色彩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
10
作者 徐婉歆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1期47-49,共3页
由美籍华裔导演王子逸执导的电影《别告诉她》,以跨文化的家庭情感冲突为背景,讲述了一名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女性碧莉得知奶奶患癌症晚期后回到中国与家人团聚的故事,面对家人选择隐瞒病情以保护奶奶的决定,碧莉经历了从不理解到接受的心... 由美籍华裔导演王子逸执导的电影《别告诉她》,以跨文化的家庭情感冲突为背景,讲述了一名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女性碧莉得知奶奶患癌症晚期后回到中国与家人团聚的故事,面对家人选择隐瞒病情以保护奶奶的决定,碧莉经历了从不理解到接受的心路历程。同时,影片也展现了诸多东西方交际方式、思维模式、家庭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本文将从跨文化角度探讨影片中所展现的文化差异,对东西方文化中的深层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进行剖析,并针对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方式 东西方文化差异 癌症晚期 跨文化视域 深层价值 情感冲突 家庭观念 华裔女性
下载PDF
白璧德与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之文化互鉴研究
11
作者 杨劼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通过文化交流和互动,白璧德与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都促进了各自的人文思想建构。中国知识分子影响了白璧德,使其新人文主义融入了中国文化要素。与此类似,白璧德也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使其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进... 通过文化交流和互动,白璧德与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都促进了各自的人文思想建构。中国知识分子影响了白璧德,使其新人文主义融入了中国文化要素。与此类似,白璧德也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使其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现代性转换——一种儒学现代化。他们的文化互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文·白璧德 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 文化互鉴 儒学现代化
下载PDF
TBL教学模式在临床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2
作者 梁凯涛 张秀妮 蒋凤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1期0078-0081,共4页
本文将骨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TBL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开展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12月,研究地点为医院骨外科,总共选择61名骨科护生,分别由两名带教老师各负责31名和30名护生的临床骨科护理教学工作。研... 本文将骨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TBL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开展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12月,研究地点为医院骨外科,总共选择61名骨科护生,分别由两名带教老师各负责31名和30名护生的临床骨科护理教学工作。研究期间,设置了研究组A和研究组B,A组护生31名,B组护生30名,分别采用不同教学模式。A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B组采取TBL教学模式,研究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教学结束后,B组护生的出科成绩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护生小组讨论测试成绩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发言与表现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评价结果显示,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法学法、课堂控制、语言表达等指标,均为B组显著高于A组(P<0.05)。根据带教老师对护生学习的评价,B组护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学习兴趣、专业素养等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B组对教学表示满意的护生更多,B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在临床骨科护理教学中,传统带教模式可能无法满足骨科护生的职业成长、专业发展和实践操作需求,教学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临床骨科护理教学中,对骨科护生实施TBL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理论、实践能力,促进护生专业成长,尤其是能提高护生的临床骨科护理能力,有利于护生未来参加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护生 临床骨科护理教学 TBL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主要国家文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评价框架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永恒 龚璞 杨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4,107,共1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部署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立足国际视角,评估和对比我国文化发展水平,对于谋划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 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部署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立足国际视角,评估和对比我国文化发展水平,对于谋划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个体—社会—国家”三个层面构建了国家文化发展评价体系,并对主要国家的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世界主要国家文化发展呈现多样化特征,我国文化发展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在世界文明贡献度、社会文明秩序和身心健康素质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思想引领力、文化吸引力、文化传播力和国际话语权等方面也表现出强劲势头,但在社会文明风尚、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存在短板。未来要进一步增强国民素质,扩大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发展 评价体系 国际比较 文化强国建设
下载PDF
16至18世纪中西文明互鉴的影响及其意义——以亚里士多德主义和宋明儒学为基础 被引量:2
14
作者 梅谦立 孙赫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128,共8页
16至18世纪首次发生的中西文明之间的学术交流,使得西方哲学经典(以亚里士多德著作为主)被翻译成中文,同时中国哲学经典(以“四书五经”为主)也被翻译成西文。16至18世纪,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哲学思想首次与中国士大... 16至18世纪首次发生的中西文明之间的学术交流,使得西方哲学经典(以亚里士多德著作为主)被翻译成中文,同时中国哲学经典(以“四书五经”为主)也被翻译成西文。16至18世纪,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哲学思想首次与中国士大夫学者产生互动,并在当时不同的哲学分支中(逻辑学、形而上学、人性论、宇宙论、伦理学、神学)具有不同的表现和意义。中西哲学的早期接触,为近现代中国更广泛和普遍地引入西方思想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哲学分支 亚里士多德 儒家
下载PDF
甘肃西和乞巧节与广州珠村七姐诞乞巧节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关溪莹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89-92,共4页
甘肃西和乞巧节与广州珠村七姐诞都是地方性乞巧节俗,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以星崇拜为信仰核心,展示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传承勤劳灵巧和节俭贤惠的传统美德,通过乞巧节建构当地的地域认同。在此基础上,两地的乞巧习俗呈现出各... 甘肃西和乞巧节与广州珠村七姐诞都是地方性乞巧节俗,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以星崇拜为信仰核心,展示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传承勤劳灵巧和节俭贤惠的传统美德,通过乞巧节建构当地的地域认同。在此基础上,两地的乞巧习俗呈现出各自特点。西和乞巧以原生态的样貌承载着古老的秦文化因子,千百年来传统女性在歌舞中宣泄情感,交往互助,建构文化记忆;生活在现代化大都市的城中村,珠村女性通过展示乞巧技艺树立形象,寻求认同,搭建与村外世界的交往通道。因地制宜地保护与发展乞巧节俗,使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乞巧 节日 西和 珠村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傣族文学和泰族文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刀承华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0-115,共16页
傣族和泰族文学史上出现的现象表明,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的民族,其民间文学内核及载体建立在祖先的共同文化、对世界和事物的共同认知之上,具有很强的传承性,无论历史上该民族的人迁徙到何方,都会把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学内核及载体带到新... 傣族和泰族文学史上出现的现象表明,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的民族,其民间文学内核及载体建立在祖先的共同文化、对世界和事物的共同认知之上,具有很强的传承性,无论历史上该民族的人迁徙到何方,都会把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学内核及载体带到新的生存地继续传承、发展。文学作品的译入、借鉴取决于译入、借鉴者的文化心理需求,以及译入文学所属文化的影响力和向心力。文明互译、文明互鉴是民族文学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泰族 文学现象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从“多异美学”到“多元共生”——从谢阁兰、朱利安看法国文论阐释中国问题的范式及其发展
17
作者 吴攸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2,179,180,共16页
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是中西思想与文化相遇的重要场域,不仅以跨文化反思的方式呈现出中国形象,还促进了中西文明的对话与互鉴。谢阁兰建构的“多异美学”与朱利安主张的“多元共生”文化观均是西方文论阐释中国问题的重要范式:谢阁兰... 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是中西思想与文化相遇的重要场域,不仅以跨文化反思的方式呈现出中国形象,还促进了中西文明的对话与互鉴。谢阁兰建构的“多异美学”与朱利安主张的“多元共生”文化观均是西方文论阐释中国问题的重要范式:谢阁兰修正了此前欧洲文学/文论中异域猎奇式的方法论,重新阐释了“异域情调”一词的内涵并发展出一种大写的“多异美学”,赞扬多元文化的“差异”之美,超越并批判了西方殖民主义;而朱利安则是在强调多样性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对话主义方法论,不是立足于发现“差异”,而是借助中西文化“间距”进行“外部解构”“迂回-进入”,推动了寻求“多元共生”的范式成为阐释中国问题的方法。从“多异美学”到“多元共生”,这一发展反映出法国文论对中国问题的阐释与研究所经历的范式发展,也推动着中国问题成为世界知识生产与理论创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异美学” “多元共生” 谢阁兰 朱利安 中西对话
下载PDF
河北省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及其均等化路径研究
18
作者 牟玲玲 刘平 +1 位作者 刘广平 霍腾飞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1-31,共11页
河北省实现公共教育均等化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以河北省2013—2020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采用熵权TOPSIS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以及深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河北省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并提出均等化路径。结果表明,... 河北省实现公共教育均等化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以河北省2013—2020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采用熵权TOPSIS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以及深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河北省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并提出均等化路径。结果表明,受政策、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河北省公共教育资源呈倒“V”型发展趋势;公共教育均等化呈现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现象,且教育水平高的地区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能力较弱,集聚力高于辐射力;财政分权、对外开放及城镇化是公共教育均等化空间格局分异的重要因子,而区域人口因素对其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教育 资源配置 均等化
下载PDF
中日学者的世纪对谈与相关重大问题
19
作者 韩东育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共14页
一九八○年代后期丸山真男与李泽厚的东京会晤,促成了中日双峰学者的世纪性对谈。相关话题深度触及了中日两国的价值差异问题、发生论与本质论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认识和理解问题,以及横亘于两国之间的误读和误解问题。对谈内容,... 一九八○年代后期丸山真男与李泽厚的东京会晤,促成了中日双峰学者的世纪性对谈。相关话题深度触及了中日两国的价值差异问题、发生论与本质论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认识和理解问题,以及横亘于两国之间的误读和误解问题。对谈内容,还实录了丸山真男对中国、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也鲜明地凸显出李泽厚对中国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坐标意义的坚守及其对日观察的锐利视角和眼光。由于上述交流具有让历史回归其固有脉络和常识的超常说服力,因此如此“双峰”绝响,或许能给中日两国间的一系列误读误判死结,带去理性的解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丸山真男 李泽厚 对谈录 中日文化 发生论与本质论
下载PDF
主持人语
20
作者 任大援 《国际汉学》 2023年第1期39-40,共2页
设立“特约栏目:中华文化域外传播”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了切实加强对中国文化在域外传播和影响的研究;其二是为国家社科基金相关的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提供发表平台。中华文化在域外的传播和影响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现象,经历了由个别事... 设立“特约栏目:中华文化域外传播”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了切实加强对中国文化在域外传播和影响的研究;其二是为国家社科基金相关的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提供发表平台。中华文化在域外的传播和影响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现象,经历了由个别事件到有体系和规模,由日常生活与物质形态方面的传播到文化观念形态方面的传播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现象 国家社科基金 阶段性成果 物质形态 主持人 域外传播 中华文化 重大项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