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1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超”出圈:乡村文化振兴新力量 被引量:5
1
作者 周立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07,共4页
让更多基层群众投身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发挥乡村内生动力,启动在地化知识体系和文化传统。贵州榕江“村超”火爆现象表明,基于全球本土化和在地化视野,可以理解并尊重乡村的知识传统和文化传统,发挥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 让更多基层群众投身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发挥乡村内生动力,启动在地化知识体系和文化传统。贵州榕江“村超”火爆现象表明,基于全球本土化和在地化视野,可以理解并尊重乡村的知识传统和文化传统,发挥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找到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因势利导精耕乡村体育土壤,发展乡村在地化体育,有助于推动新时代乡村体育文化长期繁荣,从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乡村振兴 乡村体育 在地化 “村超”
下载PDF
乡村全面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的独特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左停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3,共4页
乡村文化是一个整合了居民生产生活、自然景物景观和社会历史记忆的有机文化系统。乡村文化具有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效用性和价值性,如何开发其效用和价值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议题。推动乡村文化价值实现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主体... 乡村文化是一个整合了居民生产生活、自然景物景观和社会历史记忆的有机文化系统。乡村文化具有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效用性和价值性,如何开发其效用和价值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议题。推动乡村文化价值实现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主体共同加深对乡村文化的理解认知,协同开发多样的乡村文化产品,助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并在更加宏观的层面谋划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通过城乡融合不断提升乡村文化价值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为乡村文化价值实现拓展更多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文化 文化建设
下载PDF
重构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 被引量:2
3
作者 徐赣丽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1,共3页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千百年来代代相承演变而形成的民族文化标志。传统节日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传递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文化记忆,凝聚着广大民众的深厚情感和精神寄托,具有重要的...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千百年来代代相承演变而形成的民族文化标志。传统节日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传递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文化记忆,凝聚着广大民众的深厚情感和精神寄托,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要对全民族共享的节日文化记忆进行不断挖掘与重构,激发其本身的活力,让传统节日赋予现实生活以新的能量,夯实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与文化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文化记忆 文化遗产
下载PDF
旅游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中国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石美玉 詹雪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5,共4页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国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方面始终保持热忱,秉持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中国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方面始终保持热忱,秉持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非遗公约》”)的精神,结合国情创新探索非遗可持续发展。2023年是《非遗公约》通过20周年,中国作为最早加入的缔约国之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遗保护传承的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创新探索 文化与旅游产业 结合国情 非遗保护
下载PDF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商志晓 王友琛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7,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需要辨析理清现代转型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何以遵循、何以推进等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必要性源自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源自文化的承续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其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需要辨析理清现代转型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何以遵循、何以推进等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必要性源自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源自文化的承续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其可能性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趋向与自身特征,在于当代社会为之提供的引领条件与方法支撑。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原则要求和大政方针,遵循现代转型的基本规范和践行要领;必须沿着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路径去推进,融入到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中去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 现代转型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国潮产品的创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吕冬娜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5期13-14,18,共3页
以传统文化元素赋能的国潮产品是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文化内涵和市场潜力的新型消费品,意味着我国本土潮流产品进入现代化设计领域。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国潮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国潮产品中的设计... 以传统文化元素赋能的国潮产品是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文化内涵和市场潜力的新型消费品,意味着我国本土潮流产品进入现代化设计领域。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国潮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国潮产品中的设计理念,从文化提取、重组文化元素、融合现代元素以及注重情感共鸣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现代国潮产品设计新思路,从而不断追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点,以创造具有时代感和传统价值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潮产品 创新
下载PDF
从“两创”“两个结合”到“贯通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新境界论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凯锋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50,共1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适逢新时代,“两创”“两个结合”“贯通融通”等一系列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论断彰显中华文化主体性。继续走文化结合之路,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新境界,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适逢新时代,“两创”“两个结合”“贯通融通”等一系列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论断彰显中华文化主体性。继续走文化结合之路,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新境界,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入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适应并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全人类共同价值贡献中国智慧,在新的高度实现精神自立和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创造性 创新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道德支撑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探析
8
作者 魏长领 刘思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24,共8页
法治文化是人们对法治所持有的共同价值观念、追求、思维方式、信仰等,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实践活动、物质成果的总和。法治文化既包括精神层面的要素,也包括物质层面的要素,还包括实践层面的要素。法治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实现依法治... 法治文化是人们对法治所持有的共同价值观念、追求、思维方式、信仰等,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实践活动、物质成果的总和。法治文化既包括精神层面的要素,也包括物质层面的要素,还包括实践层面的要素。法治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略之一。道德对法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道德支撑法治文化建设至少包括五个方面:道德对科学立法的支撑;道德对严格执法的支撑;道德对公正司法的支撑;道德对全民守法的支撑;提升“关键少数”道德素质助推法治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文化建设 道德支撑 基本路径
下载PDF
文化与科技融合:打造让世界心动的中国文化品牌
9
作者 曲茹 崔梦彦 +2 位作者 张树辉 尹鸿 徐帆 《对外传播》 CSSCI 2024年第8期66-70,共5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文化品牌的国际传播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文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一环。新时代,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赋能文化发展。在这场数字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中,新型文化业态层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文化品牌的国际传播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文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一环。新时代,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赋能文化发展。在这场数字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中,新型文化业态层出不穷,文化品牌形态日益丰富,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注入新的活力。在国际传播方面,数字化的发展为文化品牌提供了更多活化利用和国际传播的新模式。因此,深入探讨数字化时代中国文化品牌国际传播的策略与实践,不仅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具有积极响应,更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参与全球文化对话的重要举措。未来文化品牌的国际传播如何利用数字化驱动的方式创新文明交流互鉴的国际传播实践、增强中国文化品牌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具有重要研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品牌 数字化 国际传播
下载PDF
从“志于道”的文化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10
作者 刘余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116,共9页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华文化以“道”为本体,提倡“一体之仁”的价值观,这是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根本。正是因为以道治国,才能得道者多助,使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在顺应天道的前提下...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华文化以“道”为本体,提倡“一体之仁”的价值观,这是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根本。正是因为以道治国,才能得道者多助,使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在顺应天道的前提下与时偕行,革故鼎新,才使中华文明具有了突出的创新性;“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培养了中华民族“天下大同”的博大眼光和“天下一家”的开阔胸襟,对内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对外形成“万国来朝”的国际局面,使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化怀抱着“道并行而不悖”及“和而不同”的开放精神,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中合于“道”的部分相互吸纳融合,有悖于“道”的部分则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淘汰,使中华文明具有了突出的包容性;按照“天道好生而恶杀”的规律处理国际关系,必然采取慎战、德政,“强不执弱,富不侮贫”“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志于道” 连续性 创新性 统一性 包容性 和平性
下载PDF
以新思想为引领谱写新时代福建文化建设新篇章
11
作者 刘小新 刘桂茹 《学术评论》 2024年第1期4-7,共4页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文化使命 任务书 事业发展史 明体达用 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文化思想 路线图
下载PDF
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2
作者 向勇 刘结成 《中国报道》 2024年第9期30-33,共4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擘画了战略布局和实施路径。文化是民族复兴的内在根脉,是强国伟业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施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产业体制改革 文化产业创新 战略布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产业发展 民族复兴
下载PDF
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
13
作者 陈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5-255,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一直强调中华文化的核心地位,并认为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对中华文化的一系列论述不仅突出了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更强调了中华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一直强调中华文化的核心地位,并认为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对中华文化的一系列论述不仅突出了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更强调了中华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作用。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要在传承中扬弃、在创新中保持文化的现代性和传统性的平衡,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超越民族、时空的普遍价值。这有利于我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发展的意义在于其充分激活了中华文明赓续创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两创” 文化自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串珠成链 助力大运河城市焕新蝶变
14
作者 武智 刘晓宏 《群众》 2024年第20期52-53,共2页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江苏是大运河起源地和申遗牵头城市所在省份,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大运河江苏段纵贯南北790公里,流经8个设区市,沟通江淮两大水系,滋养出吴韵汉...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江苏是大运河起源地和申遗牵头城市所在省份,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大运河江苏段纵贯南北790公里,流经8个设区市,沟通江淮两大水系,滋养出吴韵汉风、南秀北雄的地域文化。促进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城市“串珠成链”是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公园 大运河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起源地 串珠 设区市 沿线城市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振兴的路径探讨——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柏乐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3期188-190,共3页
本文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芜湖铁画为例,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困境,探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复兴的可能和具体路径,并针对现状与困境提出建议。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铁画 芜湖
下载PDF
表演艺术如何活化才有影响力——以陕西典型非遗为例的fsQCA分析
16
作者 隋丽娜 封仪 沈丹萍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2期1914-1920,共7页
表演艺术类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展示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风采。基于文化循环理论和再生产理论构建非遗活化路径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变量,对陕西典型表演艺术类非遗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文本... 表演艺术类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展示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风采。基于文化循环理论和再生产理论构建非遗活化路径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变量,对陕西典型表演艺术类非遗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文本、访谈等多种方式获取分析数据,采用fsQCA方法对陕西表演艺术类非遗影响力的多条组合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身份认同是表演艺术类非遗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反映了非遗传承人以及非遗活化的各个参与主体强烈的自我身份认同;文旅体验是表演艺术类非遗影响力提升的核心组态条件,表现出大众对表演艺术类非遗独特性、趣味性与创新性的重视与追求;平台化展演和传播是表演艺术类非遗影响力提高的必要条件,反映了完整性与真实性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基于此,针对陕西省表演艺术类非遗提出活化提升的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表演艺术类 活化路径 fsQCA方法 陕西省
下载PDF
论北疆文化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关系
17
作者 李树林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6,共10页
北疆文化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是内蒙古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北疆文化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是内蒙古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并且毫不偏离这条主线。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内蒙古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区情,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北疆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主线和总纲地位;北疆文化的传承发展也为内蒙古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情感支撑和精神纽带,两者相辅相成。中国历代王朝和地方政权的北疆治理与内蒙古地区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发展,推动了北疆文化的传承发展。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内蒙古自治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眼于完成好“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蒙古篇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北疆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蚌埠的城市文化记忆路径探索
18
作者 孙海霞 胡飞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76-77,134,共3页
在新媒体环境下,蚌埠市面临着传承和推广城市文化记忆的挑战。通过探索建立数字化城市记忆数据库、开发移动应用程序、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举办线上文化活动、推广城市文化旅游、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以及培养市民的文化意识等路径,建立蚌... 在新媒体环境下,蚌埠市面临着传承和推广城市文化记忆的挑战。通过探索建立数字化城市记忆数据库、开发移动应用程序、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举办线上文化活动、推广城市文化旅游、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以及培养市民的文化意识等路径,建立蚌埠城市文化记忆的传承和推广方法。这些路径可以为蚌埠的城市文化记忆传承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需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制订具体的策略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蚌埠 城市文化 记忆路径
下载PDF
从全球文明倡议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厚重文明特性
19
作者 杨增岽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应时而来,统筹把握人类发展大势,以思想真理之光照亮了人类文明前行之路。全球文明倡议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明领域的时代方案,其生发于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之中,立足百年变局的现实需要,践行并弘... 习近平文化思想应时而来,统筹把握人类发展大势,以思想真理之光照亮了人类文明前行之路。全球文明倡议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明领域的时代方案,其生发于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之中,立足百年变局的现实需要,践行并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其内涵的“四个倡导”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类文明之问的科学解答。这一倡议以“一带一路”为实践载体促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求人类文明新秩序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球文明倡议是对西方现代文明逻辑的超越,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性、现实性、人民性、前瞻性、真理性、进步性的文明特性,呼吁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亟须携手应对关乎整个人类前途命运的全球性挑战,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全球文明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妈祖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创新传播
20
作者 张树庭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95,共2页
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传播与传承,对东亚海洋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人文交流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妈祖文化由初期的祈求海上航旅平安,演变至亲近民间、慈祥和善、有求必应的赐福祉、保平安,再到... 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传播与传承,对东亚海洋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人文交流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妈祖文化由初期的祈求海上航旅平安,演变至亲近民间、慈祥和善、有求必应的赐福祉、保平安,再到如今联结四海、沟通五洲的祈和平、求合作的愿景等等,其内涵和外延随着历史的演进在不断地丰富、拓展和深化。进入新时代,要积极推动妈祖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动探索妈祖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祖文化 时代价值 创新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