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濒危剧种河南坠子的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莉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9期89-92,共4页
党的十八大对文化产业提出的要求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实力,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因此,做好重视保护和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河南坠子作为中州曲艺之首,以地道的中原音韵、淳朴的民... 党的十八大对文化产业提出的要求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实力,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因此,做好重视保护和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河南坠子作为中州曲艺之首,以地道的中原音韵、淳朴的民俗风情、精湛的说唱技巧以及多元化的演唱风格享誉祖国大江南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传习了一百多年的剧种面临濒危的处境。笔者通过深入地调查,对河南坠子的概况、流派、特点、价值加以分析和论述,进而提出一系列有关河南坠子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坠子 艺术流派 特点 艺术价值 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云南苗族服饰图案的现代性传承及运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舒燕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5年第3期32-32,42,共2页
文章认为云南苗族服饰图案是民族历史传承的载体,从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角度出发,探讨云南苗族服饰图案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当代设计的原则:现代传承对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元素的创新,要对"母题"进行二次改造,进行... 文章认为云南苗族服饰图案是民族历史传承的载体,从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角度出发,探讨云南苗族服饰图案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当代设计的原则:现代传承对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元素的创新,要对"母题"进行二次改造,进行新元素的转化;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元素的现代性应用,不能简单的拼凑和挪用,而是需要对云南苗族服饰图案的元素在遵从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的同时加以重构及适当的转换,以保障云南苗族服饰图案中文化和民族技法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苗族 服饰图案 现代型传承
下载PDF
黔西南州苗族服饰图案构成特点
3
作者 池家晗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9-81,共3页
作为黔西南州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黔西南州苗族服饰图案在色彩、构成、刺绣手法等方面都丰富多样,从图案构成上着手,深入分析图案的变化方法、形式美和构成形式,可总结出黔西南州苗族服饰图案在构成上的特点,为深入了解黔西南州苗... 作为黔西南州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黔西南州苗族服饰图案在色彩、构成、刺绣手法等方面都丰富多样,从图案构成上着手,深入分析图案的变化方法、形式美和构成形式,可总结出黔西南州苗族服饰图案在构成上的特点,为深入了解黔西南州苗族服饰图案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州 苗族 服饰纹样 图案
下载PDF
浅论云南苗族刺绣图案的发展及特色
4
作者 向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第21期113-113,共1页
云南苗族刺绣在中国的刺绣艺术的地位可算独树一帜。以自然元素和抽象图案为主的云南苗族刺绣,历来在很多文献中见的不多。如何描述云南苗族刺绣的历史,找到它们的艺术灵魂,正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 苗族刺绣 刺绣图案 刺绣艺术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潘彬彬 《社科纵横》 2013年第12期122-127,共6页
近年来中国众多博物馆开始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责任,开展了大量的、富有成果的探索性实践,逐渐取得一些共识、经验和方法。本文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例,介绍、分析了该馆开展保护与传承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众多博物馆开始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责任,开展了大量的、富有成果的探索性实践,逐渐取得一些共识、经验和方法。本文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例,介绍、分析了该馆开展保护与传承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现状;在调研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运作机制的基础上,对该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提出一系列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理念、思路和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独具魅力的黔北采茶调
6
作者 胡启涌 《晚霞》 2006年第2期43-43,共1页
黔北种茶历史悠久.人们对茶的钟爱是虔诚的。人们敬茶为神.顶礼膜拜并创造了以茶为主题的茶灯.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不管是舞姿、道具、场面、唱腔及其采茶调的音韵和唱词内容,都有着质朴的艺术感染力和美妙意... 黔北种茶历史悠久.人们对茶的钟爱是虔诚的。人们敬茶为神.顶礼膜拜并创造了以茶为主题的茶灯.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不管是舞姿、道具、场面、唱腔及其采茶调的音韵和唱词内容,都有着质朴的艺术感染力和美妙意境。在精神生活贫乏的过去.黔北先民们以茶灯为载体,寄予他们对神灵、生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活 艺术感染力 民间文化 地域特色 种茶 茶灯
下载PDF
彝族社会性别研究述评
7
作者 马伍合 史军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第29期248-249,共2页
于现状而言,彝族社会性别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边缘状态,相关研究还未对彝区社会中两性差异扩大、妇女地位在某些领域下降和妇女发展趋势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实证不充分,影响了社会性别研究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探讨... 于现状而言,彝族社会性别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边缘状态,相关研究还未对彝区社会中两性差异扩大、妇女地位在某些领域下降和妇女发展趋势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实证不充分,影响了社会性别研究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探讨和解答,可以说,彝族社会性别的研究往往只注重女性,或者说是"女性问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社会性别 妇女
下载PDF
吉木家支世传彝文文献文字构型方式初探
8
作者 金瑞 《魅力中国》 2014年第20期89-90,共2页
吉木家支世传彝文是21世纪公之于众的一种文字,本文我们从文字学角度出发,探讨该种文字的构型方式。构型方式有单个部件独立成字、两个地位相当部件组合成字,一个主要部件加一个配件符号组合成字、重叠部件、多个部件组合成字等多种。
关键词 吉木家支世传彝文文献文字 构型方式 传统彝文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文化传承研究综述 被引量:28
9
作者 吕屏 王庆仁 彭家威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40,共6页
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话语下,有关文化传承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以国内公开出版和发表的学术论著为线索,着重从文化传承概念的再认识、文化传承机制的探寻、文化传承与变迁的探讨、文化传承人的研究、文化传承途径... 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话语下,有关文化传承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以国内公开出版和发表的学术论著为线索,着重从文化传承概念的再认识、文化传承机制的探寻、文化传承与变迁的探讨、文化传承人的研究、文化传承途径的创新探索五个方面,对近年来此语境下学界关于文化传承的研究作了综述,以期展示文化传承的研究成果和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传承 综述
原文传递
苗族文化中的数学智慧——兼谈与古典数学的共通性比较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和平 唐兴芸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8,共7页
借鉴人类学和数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深入苗族聚集区域访问调查,整理苗族生活中所用的基数、序数和相关运算、度量衡和几何知识的运用,以及数字习俗文化。发掘苗族生活中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包括数学符号化、"筹算"中的推理... 借鉴人类学和数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深入苗族聚集区域访问调查,整理苗族生活中所用的基数、序数和相关运算、度量衡和几何知识的运用,以及数字习俗文化。发掘苗族生活中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包括数学符号化、"筹算"中的推理过程和随机思维决策模型等。对苗族文化中的数学与古代典籍《九章算术》、《几何原本》和《周易》的共通之处作初步的探讨,促进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和交流、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文化 数学 《九章算术》 《几何原本》 (倜易》
原文传递
原始礼仪竞技的体育人类学研究——苗族独木龙舟竞技文化调查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世如 韦佳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8,共5页
运用体育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对苗族独木龙舟竞赛地点进行周期性调查发现,独木龙舟这项传统运动项目实际上是一种体育萌芽,其节日活动中浓郁的巫术礼仪维系着苗族支系聚居群体的文化认同和精神支柱,具有原始礼仪竞技属性,... 运用体育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对苗族独木龙舟竞赛地点进行周期性调查发现,独木龙舟这项传统运动项目实际上是一种体育萌芽,其节日活动中浓郁的巫术礼仪维系着苗族支系聚居群体的文化认同和精神支柱,具有原始礼仪竞技属性,苗族独木龙舟节日欢娱具有增进内部团结、缓释内部矛盾纠纷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类学 苗族独木龙舟 礼仪 竞技
原文传递
论彝文文献长诗休闲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曲 杨甫旺 +2 位作者 曾明 李平凡 王明贵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彝文文献长诗积淀了丰厚的彝族历史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也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载了彝族人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事迹,反映了历代彝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体现了彝族人的民族精神。所以,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各... 彝文文献长诗积淀了丰厚的彝族历史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也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载了彝族人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事迹,反映了历代彝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体现了彝族人的民族精神。所以,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各种思想激荡、强势文化冲击弱势文化语境里,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在这方面,《阿诗玛》是成功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文文献 长诗 休闲文化 开发利用
原文传递
苗族服饰的数学因素挖掘及其数学美 被引量:35
13
作者 肖绍菊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112,共7页
通过对苗族服饰文化的研究,挖掘了苗族服饰中远古时代关于"数"的记忆的"刻木记事图"和"蚕娘图";展现了苗族服饰"几何图案"中蕴涵有大量的几何变换,由此产生的数学美引入数学课堂教学,这样既使... 通过对苗族服饰文化的研究,挖掘了苗族服饰中远古时代关于"数"的记忆的"刻木记事图"和"蚕娘图";展现了苗族服饰"几何图案"中蕴涵有大量的几何变换,由此产生的数学美引入数学课堂教学,这样既使得数学贴近了生活,又使得学生学到了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服饰图案 数学因素 几何纹饰 数学教学
原文传递
苗族芦笙文化内涵与制作技艺传承路径探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苏晓红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4-77,共4页
芦笙是苗族人民特别喜爱的古老乐器之一,在苗族地区广泛流传。芦笙承载着苗族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苗族文化的象征。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芦笙的需求越来越少,芦笙制作技艺濒临失传,亟... 芦笙是苗族人民特别喜爱的古老乐器之一,在苗族地区广泛流传。芦笙承载着苗族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苗族文化的象征。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芦笙的需求越来越少,芦笙制作技艺濒临失传,亟待保护和传承。对国内享有盛誉的芦笙制作村———雷山县丹江镇排卡村展开实地考察,研究芦笙的文化内涵和制作技艺,提出芦笙制作技艺保护和传承的可行路径,为有效地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制作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 芦笙 文化内涵 制作技艺 传承
原文传递
维吾尔族民俗中推演的木雕家具初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文礼 闫飞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6-99,共4页
维吾尔族民间木雕家具既是其民俗现象之一,也是民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维吾尔族民间木雕家具与其民俗互生共存,随着民俗的推演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共同反映了维吾尔族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维吾尔族木雕家具的形式、装饰特征是其... 维吾尔族民间木雕家具既是其民俗现象之一,也是民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维吾尔族民间木雕家具与其民俗互生共存,随着民俗的推演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共同反映了维吾尔族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维吾尔族木雕家具的形式、装饰特征是其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心理的外向物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汇变通 习俗 木雕家具 推演
原文传递
论北路壮剧的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秀昭 孙婕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7-92,共6页
北路壮剧孕育于北部壮族生产生活的土壤中,是在壮族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艺术形式,它反映了壮族民众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曾在北部壮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然而在知识全球化的今天,北路壮剧... 北路壮剧孕育于北部壮族生产生活的土壤中,是在壮族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艺术形式,它反映了壮族民众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曾在北部壮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然而在知识全球化的今天,北路壮剧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已出现青黄不接的态势。为此,怎样保护和传承北路壮剧,是当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路壮剧 保护与传承
原文传递
彝族“咒语”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文旭 余丽丽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80,共8页
本文主要探讨彝族民间和彝文文献中的"咒语"的产生文化背景、内容、形式及其有关问题。在彝族原始宗教活动中,民间相信咒语可以致人于死地,咒语也可以致鬼于死地。毕摩的彝文文献中有大量地相关文字记载,在民间也进行不同形... 本文主要探讨彝族民间和彝文文献中的"咒语"的产生文化背景、内容、形式及其有关问题。在彝族原始宗教活动中,民间相信咒语可以致人于死地,咒语也可以致鬼于死地。毕摩的彝文文献中有大量地相关文字记载,在民间也进行不同形式的诅咒活动。分析研究咒语的内容及其形式具有一定的社会语言学及民族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咒语 毕摩 语言力量
原文传递
论民族史诗整理研究的视角转换——以《亚鲁王书系》为典型案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忠兰 曹维琼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54,共5页
主要流传于贵州西部苗语方言区的《亚鲁王》,一面世便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亚鲁王》整理、保护的既有研究,大都围绕《亚鲁王》整理、保护与传承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而且集中在民间口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个学科进行讨论... 主要流传于贵州西部苗语方言区的《亚鲁王》,一面世便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亚鲁王》整理、保护的既有研究,大都围绕《亚鲁王》整理、保护与传承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而且集中在民间口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个学科进行讨论,缺少与其他民族史诗的比较研究,更缺少与其他学科的观照;既没有很好地彰显出《亚鲁王》的个性特征,更没有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观照研究来充实与延展《亚鲁王》的研究视野。本文以《亚鲁王书系》为典型案例,讨论民族史诗整理、保护与研究的视角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鲁王》 整理研究 视角转换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文化填补、过滤与想象——以彝族文学翻译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贾军红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0-153,共4页
少数民族文学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其文学翻译的底线是通过译者的创造性劳动防止源语文化的失落。然而,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高度凝练性,存在着诸多无法直译的客观阻碍。在此,以彝族文学翻译为例,从文化填补、文化过滤、文化想象三... 少数民族文学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其文学翻译的底线是通过译者的创造性劳动防止源语文化的失落。然而,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高度凝练性,存在着诸多无法直译的客观阻碍。在此,以彝族文学翻译为例,从文化填补、文化过滤、文化想象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学翻译过程的民族意义生成、民族经验渗透以及民族价值突显,指出规避少数民族文学误读的根本途径是呈现其文化依附的民族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文学翻译 文化过滤 民族意义 彝族文学
原文传递
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贾银忠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66,共6页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民族 ,有着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彝族文学和艺术两大方面着手 ,论述了抢救和保护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保护和抢救彝族“...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民族 ,有着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彝族文学和艺术两大方面着手 ,论述了抢救和保护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保护和抢救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非物质 文化遗产 保护利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