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高等教育背景下“古籍修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抒扬 葛怀东 《文教资料》 2013年第30期142-144,共3页
高等教育背景下发展古籍修复专业,既要坚持传承传统修复技艺,又要将现代科学技术及先进文化成果及时地贯彻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力增强修复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积极推进课程设置的多元化、综合性,注重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 高等教育背景下发展古籍修复专业,既要坚持传承传统修复技艺,又要将现代科学技术及先进文化成果及时地贯彻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力增强修复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积极推进课程设置的多元化、综合性,注重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努力实现古籍修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现代社会古籍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古籍修复 人才培养 教学体系 创新设计
下载PDF
谈艺术院校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实践教学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峰 《美术大观》 2016年第1期139-139,共1页
艺术院校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必须从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革新实践教学方法、强化"双师型"师资建设等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实践型文... 艺术院校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必须从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革新实践教学方法、强化"双师型"师资建设等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实践型文物修复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美术基础在文物修复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耿雨舟 姚启东 周华 《美术教育研究》 2020年第14期157-159,共3页
由于美术基础在文物修复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阐述文物修复工作中所需掌握的美术基础,并以青铜器、陶瓷、书画为例,举例说明其保护修复中应用到的技能,以期为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开展美术基础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美术基础 美术素养 技能 文物修复
下载PDF
“艺科融合”的文物修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教学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佩璋 向师师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79,共4页
以“艺科融合”为导向的文物修复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扩展了文物修复与工艺美术设计学科边界交叉研究的体系。本文旨在探索文物修复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分享文物保护专业与艺术设计相关专业艺科并行,文理、文工协同培养的实践经验,研究在... 以“艺科融合”为导向的文物修复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扩展了文物修复与工艺美术设计学科边界交叉研究的体系。本文旨在探索文物修复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分享文物保护专业与艺术设计相关专业艺科并行,文理、文工协同培养的实践经验,研究在文物修复中工艺实践的技术路径、所需知识体系,以及现代复原技术和新型材料替代应用。清华大学以文物修复人才培养实践为契机,构建“文化与历史、非遗与造物、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跨越多个学科的学术共同体,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课程研究与设计创新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科融合 文物修复 人才培养 协同路径
原文传递
技艺之上的思考——高校视角的“修复热” 被引量:1
5
作者 金晖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25,共2页
最近。一部反映文物修复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经央视和网络传播后迅速走红,该片以质朴的“工匠”精神和从容的“慢生活”气质,为当代都市的紧张节奏和商业社会的浮躁心态带来了一丝弹意的清新。从社会背景分析,该片的走红具有... 最近。一部反映文物修复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经央视和网络传播后迅速走红,该片以质朴的“工匠”精神和从容的“慢生活”气质,为当代都市的紧张节奏和商业社会的浮躁心态带来了一丝弹意的清新。从社会背景分析,该片的走红具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自上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至今的文物拍卖市场,从“鬼谷子下山罐”至“鸡缸杯”等,不断创造神话,已经成为社会性的话题,为文物复制和修复培育了深厚的社会土壤;其次是博物馆的迅速发展,20世纪可以被称为博物馆的世纪,国际范围内成立的博物馆在数量上是19世纪的十倍以上,近年来我国的博物馆更是发展迅猛,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有博物馆4165家,与之相应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也开始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扶持非遗传承人、挖掘传统工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努力,形成了全国范围的非遗热潮。文物修复本身即属于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一定的神秘性,自然也就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修复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高校 技艺 商业社会 博物馆 网络传播 浮躁心态
原文传递
英國修復專業及其教學情況管窺——以倫敦藝術大學為例
6
作者 侯鬱然 《文津学志》 2012年第1期389-394,共6页
近年來修復作為一門藝術逐漸進入國人的視野。修復在中國一直作為一種師徒相傳的傳統手工業而存在,直至近年這種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纔向院校型培養模式過渡。歐洲修復專業從起初的工作室學徒制度到逐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也經歷了... 近年來修復作為一門藝術逐漸進入國人的視野。修復在中國一直作為一種師徒相傳的傳統手工業而存在,直至近年這種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纔向院校型培養模式過渡。歐洲修復專業從起初的工作室學徒制度到逐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期。但西方的修復專業學院化發展起步較中國早幾十年,其學科設置亦因具有系統的科學性而相對穩定,無論在人才培養或者學術知識上都已經發展為比較成熟的學科,值得國內相關學科和專業建設參考和借鑒。本文以筆者在倫敦藝術大學坎伯韋爾學院修復專業研習的切身體驗為實例,具體介紹英國相關學科概況、課程設置、教學特點及修復人才培養等情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國 修復專業 教學 人才培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