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墓葬壁画的博物馆展示与思考
1
作者 李吉光 于晖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7,共10页
从不同学科对墓葬的认识入手,分析考古学、艺术史、文物学对墓葬的不同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壁画博物馆展示的历史,说明目前主要展示方式及其背后的学理,并列举以考古学为基础的洛阳古墓博物馆的展示和以文物学为基础的陕西历史... 从不同学科对墓葬的认识入手,分析考古学、艺术史、文物学对墓葬的不同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壁画博物馆展示的历史,说明目前主要展示方式及其背后的学理,并列举以考古学为基础的洛阳古墓博物馆的展示和以文物学为基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的展示,意在强调墓葬壁画的展示应融合多学科视角表现其礼仪内涵及与传世作品的关系。同时以山西陵川附城镇玉泉村金代壁画墓为例,通过对该墓葬壁画空间结构及相关要素的分析,提出墓葬壁画的博物馆展示新思路,并指出该方法在博物馆学中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壁画 博物馆展示 陵川县附城镇玉泉村金代壁画墓 博物馆物
下载PDF
博物馆展览的阐释与叙事:背景、路径与方法
2
作者 严建强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1期5-15,共11页
在博物馆收藏史中出现了大量为认知服务的展品,这些展品的集合所形成的主题性展览旨在帮助人们理解某一事件、现象或进程。对展品进行阐释是帮助观众理解展览的必要工作,也是展览策划与设计的核心任务。阐释工作可以从个体的和群体的两... 在博物馆收藏史中出现了大量为认知服务的展品,这些展品的集合所形成的主题性展览旨在帮助人们理解某一事件、现象或进程。对展品进行阐释是帮助观众理解展览的必要工作,也是展览策划与设计的核心任务。阐释工作可以从个体的和群体的两个层面展开。在对个体展品的阐释中,主要要解决实物展品在传播中的信息隐蔽性与表达非耗时性带来的困难,除了符号化外,内涵与语境的可视化,在展项中注入时间维度,都是解决传播难点的有效方法。展品的群体性集合可以通过分类和叙事展开,分类和叙事都具有良好的阐释功能,使集合体中的个体得到有效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览 阐释 叙事 分类
下载PDF
论线性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理念——以中国长江博物馆为中心
3
作者 傅才武 李高峰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5,共9页
线性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展陈方式不同于历史类博物馆和区域综合性博物馆,就在于必须以空间性统筹时间性,而不是以时间性统筹空间性。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一种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项目,中国长江博物馆必须科学展... 线性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展陈方式不同于历史类博物馆和区域综合性博物馆,就在于必须以空间性统筹时间性,而不是以时间性统筹空间性。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一种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项目,中国长江博物馆必须科学展示长江文化遗产带的基本特征和典型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新时代有关长江的知识再生产和文化再创作的场域。在长江文化主体间性的视域下,中国长江博物馆的展陈应以孕育、承接、引领中华文明为主题,以地理中枢、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三大共性为内涵框架,将长江文化放置在中华文化的生成中,放置在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重新阐释这一民族国家的宏大叙事。同时,中国长江博物馆必须正确把握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通过搭建多个情景化的叙事空间和运用最新的数字技术来还原展品的生命轨迹,引导公众在与活化展品的良性互动中完成民族神圣地点的记忆共享与中华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文化 线性文化遗产 国家文化公园 博物馆 展陈方式
下载PDF
“数字发现”——长城防御体系20年研究部分成果展
4
作者 李哲 衣保锦 +2 位作者 施雯馨 张玉坤 李严 《新建筑》 2024年第4期110-115,共6页
自2003年从北方堡寨聚落转到长城堡寨研究后的20年中,天津大学研究团队先从宏观层面钩沉明长城堡寨的层级性组织,扩展到烽传、驿传等各类子系统的层级组织、间距线路,从建筑学科视角重构明长城防御体系的规划策略、体系格局,修正“长城... 自2003年从北方堡寨聚落转到长城堡寨研究后的20年中,天津大学研究团队先从宏观层面钩沉明长城堡寨的层级性组织,扩展到烽传、驿传等各类子系统的层级组织、间距线路,从建筑学科视角重构明长城防御体系的规划策略、体系格局,修正“长城就是一道墙”的固有观念。再深入微观层面,以全线连续采集实景三维数据为基础,揭示众多未知设施、构件,跨地域统计潜在形制规律,发现微观设施中蕴含的民族智慧。恰逢中国民居展这一难得机遇,遂综合运用图示、多媒体、实物展品将复杂的巨系统和部分新发现以鲜活易懂的方式介绍给公众,这是线性遗产体系化展示的一次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防御体系 线性遗产 展示策略 展品开发 建筑遗产传播
下载PDF
浙江省博物馆“丽人行”展览中书画藏品展示的可及性研究
5
作者 康婧 郑霞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6,共9页
博物馆书画藏品展示一直没有完全实现与观众之间的有效联系。本文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理论及其评价体系,以“丽人行”展览为例,从可获得性、可接近性、可接受性和可适应性四个维度,分析该展览不同策展模式中书画藏品展示可及性的差... 博物馆书画藏品展示一直没有完全实现与观众之间的有效联系。本文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理论及其评价体系,以“丽人行”展览为例,从可获得性、可接近性、可接受性和可适应性四个维度,分析该展览不同策展模式中书画藏品展示可及性的差异,进而从展示内容、展示形式、展示过程、展示技术四个方面论证了提升博物馆书画藏品展示的创新路径,帮助博物馆从业人员了解书画展览在不同展示场域中的设计特点,为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推动书画文物活化利用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可及性 书画藏品 书画展览 展示设计 “丽人行”
下载PDF
博物馆主题展览的传播效果探析——以上海博物馆“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为例
6
作者 冯羽 周露怡 +1 位作者 王晨玮 倪杰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6,共10页
上海博物馆“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不仅挖掘了文物背后的故事,更实现了从“文物展示”到“透物见人”的转变,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由此,深入分析展览传播效果,对于全面提升展览策划水平、优化展览展示内容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跟... 上海博物馆“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不仅挖掘了文物背后的故事,更实现了从“文物展示”到“透物见人”的转变,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由此,深入分析展览传播效果,对于全面提升展览策划水平、优化展览展示内容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跟踪计时、观众访谈及话语文本可视化分析等研究方法,可对观众的行为、话语和感受做进一步归纳总结,达到预期探究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主题展览 观众行为 话语分析 传播效果
下载PDF
国际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现状、热点与实践趋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计量分析
7
作者 王泓凯 张烈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基于WOS文献数据平台,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际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计量分析,结果显示,该研究领域经历了起步、稳定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并呈现增长趋势。美国、英国和中国是该领域的主要文献贡献国,该领域的研究机... 基于WOS文献数据平台,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际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计量分析,结果显示,该研究领域经历了起步、稳定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并呈现增长趋势。美国、英国和中国是该领域的主要文献贡献国,该领域的研究机构分布较为广泛且多元,研究人员之间合作紧密,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近年来,研究焦点逐渐从基础知识转向具体应用,主要涉及文化遗产、虚拟现实、数字人文和数字博物馆四个层面。该领域的蓬勃发展受到了社会文化、观众需求、数字技术和可持续理念影响。与英美等国相比,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进一步加强人才建设、行业支撑、国际视野、受众导向、数字化转型和跨学科融合等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示设计 WOS文献数据平台 CITESPACE 知识图谱
下载PDF
明清以来淮河流域书画名家及其传播研究——以梁巘为例
8
作者 孙丹 刘腾飞 王元宏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淮河流域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与皖江文化、徽州文化一起,交相辉映,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书画艺术。当前地方美术馆艺术类长期陈列的展品相对固定,珍藏的艺术作品未能“物尽其用”,缺乏能体现艺术发展和风格特点的特定史陈列。本研究... 淮河流域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与皖江文化、徽州文化一起,交相辉映,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书画艺术。当前地方美术馆艺术类长期陈列的展品相对固定,珍藏的艺术作品未能“物尽其用”,缺乏能体现艺术发展和风格特点的特定史陈列。本研究以点带面,在对全国美术馆优秀个案研究展案例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从展览综述、展览策划、展览实施与展览推广四个维度展开,以梁巘为代表对明清以来淮河流域书画名家个案研究展进行策略设计,以此提升观众的自豪感、认同感,拓展地方传统文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书画名家 梁巘 特定艺术史常设展 传播
下载PDF
基于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本的主题叙事型展览及美育价值探索
9
作者 徐望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8-115,共8页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以文化艺术展示历史,这是博物馆的责任与使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博物馆展览成为能够“活起来”并且产生活态价值的文化资本,它是博物馆的基础性文化资本,在博物馆展场中为博物馆叙述历史提供根据,也...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以文化艺术展示历史,这是博物馆的责任与使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博物馆展览成为能够“活起来”并且产生活态价值的文化资本,它是博物馆的基础性文化资本,在博物馆展场中为博物馆叙述历史提供根据,也是博物馆叙事权力的来源。博物馆的主题叙事型展览既依据已被考证的历史史实,也建构性地叙述和阐释历史故事,建构的作用在于建构主题、建构故事、建构情节,建构符号与文化价值,从而达到寓史于美、以美育人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本 博物展展览 主题叙事 美育价值
下载PDF
基于多感官交互的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研究——以南通博物苑新馆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景刚 陆季军 季翔 《工业设计》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传统博物馆注重对文物的收藏、研究与展示,然而伴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博物馆由“物”向“人”转变的趋势,以物为本的取向理应进行相应调整。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建筑发展迅速,但发展重心仍处于技术层面,忽视了人在空间中的主体作... 传统博物馆注重对文物的收藏、研究与展示,然而伴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博物馆由“物”向“人”转变的趋势,以物为本的取向理应进行相应调整。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建筑发展迅速,但发展重心仍处于技术层面,忽视了人在空间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文章引入多感官交互的设计理念,通过对多感官交互的概念、优势和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说明,探讨了基于多感官交互的博物馆展陈设计思路,并针对南通博物苑新馆进行多感官交互改造,提升了人们在参观博物馆时的感知体验,以期为我国博物馆建筑向“为人而创”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感官交互 博物馆建筑 展陈设计 运用
下载PDF
元宇宙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体系及前景探析
11
作者 王依然 郑霞 +1 位作者 李华飙 黄乾伟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4年第2期76-83,共8页
基于博物馆展览中展品、观众和空间三个技术应用对象,着眼于基础保障、全面感知、内容生成与策划和互联融合四大技术应用方式,构建博物馆展览的元宇宙技术应用体系,为元宇宙技术在展览建设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元宇宙技... 基于博物馆展览中展品、观众和空间三个技术应用对象,着眼于基础保障、全面感知、内容生成与策划和互联融合四大技术应用方式,构建博物馆展览的元宇宙技术应用体系,为元宇宙技术在展览建设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元宇宙技术介入下博物馆展览出现新展品、新场景及新形态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元宇宙 展览 技术应用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积极设计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12
作者 王清 乔明瞻 +2 位作者 曾羽龙 唐晨恒 叶洋滈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0期137-139,共3页
积极设计的目标在于通过创造、改良产品或服务,有意识地增加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本文以知网CNKI数据库为依据,对积极设计的所有论文数据进行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并且进行绘制图谱,分别从研究热点,研究机构,研究趋势... 积极设计的目标在于通过创造、改良产品或服务,有意识地增加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本文以知网CNKI数据库为依据,对积极设计的所有论文数据进行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并且进行绘制图谱,分别从研究热点,研究机构,研究趋势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得到近年来我国关于积极设计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设计 积极体验 体验设计 CITESPACE
下载PDF
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的运用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南红 叶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7期68-71,共4页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技术日渐丰富与成熟,博物馆展陈手段与方式也正在逐渐由单一的文物静态展示、文字说明以及图片张贴等方式向信息技术条件下数字展陈方式运用、高新技术支持的多媒体动态展示手法转变,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作为博...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技术日渐丰富与成熟,博物馆展陈手段与方式也正在逐渐由单一的文物静态展示、文字说明以及图片张贴等方式向信息技术条件下数字展陈方式运用、高新技术支持的多媒体动态展示手法转变,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作为博物馆的建设者们应该充分认清数字技术在未来博物馆展陈中运用的现实意义和设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陈 数字技术 互动体验
下载PDF
陈列展览评选征集活动的现状与实践启示
14
作者 张睿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7期64-67,共4页
梳理当下国内主要的陈列展览评选征集活动情况,结合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展览“追随—奋斗者的故事”申报有关评选和征集活动的具体实际,分析此类工作主要内容和重点事项,总结有关工作启示。
关键词 陈列 展览 申报 启示
下载PDF
浅析国家一级博物馆线上3D数字展览的特点
15
作者 陈瑾欣 梁晓燕 +2 位作者 贾燕 邓亦盈 陈佳颖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5期64-68,共5页
文章以国家一级博物馆线上3D数字展览为研究对象,从漫游、视听和互动三个方面分析其特点。研究发现:线上3D数字展览存在数量差异较大,整体浏览量偏低;漫游与视听功能发展比较成熟且设计多样;互动设计具有单一保守的特点。
关键词 博物馆 3D数字展览 功能设计
下载PDF
以高品质展览实践与研究助力博物馆学高质量发展——《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座谈会会议综述
16
作者 梅海涛 顾婷 林丫丫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2024年1月17日,中国博物馆协会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在京举办“提升策展品质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以下简称《策展笔记》)座谈会”。会议邀请来自全国十余家文博单位和研究机构的二十余名专家学... 2024年1月17日,中国博物馆协会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在京举办“提升策展品质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以下简称《策展笔记》)座谈会”。会议邀请来自全国十余家文博单位和研究机构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作者代表围绕《策展笔记》创作阅读心得分享、丛书价值发掘阐释、博物馆公益出版项目发展建议、博物馆行业出版物助力大众文化倡导等议题进行了跨学科、多维度的研讨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学 博物馆陈列展览 实践与研究 文博单位 公益出版 会议综述 讲好中国故事 助力
下载PDF
提升策展品质 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总序
17
作者 刘曙光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共3页
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博物馆扮演着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守护者、传承者与传播者的重要角色。作为博物馆教育与传播的核心媒介,陈列展览成为博物馆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工作。好的陈列展览离不开好的... 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博物馆扮演着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守护者、传承者与传播者的重要角色。作为博物馆教育与传播的核心媒介,陈列展览成为博物馆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工作。好的陈列展览离不开好的策展工作。策展是构建陈列展览的过程,是通过逻辑和观念的表达,阐释文物藏品的多元价值,构建公众与遗产之间的对话空间,激发广泛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思维和组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列展览 多元价值 文物藏品 讲好中国故事 对话空间 中华文明 策展 文化遗产
下载PDF
媒介可供性视域下元宇宙赋能文博藏品活化传播进路
18
作者 邓玉格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5-59,共5页
基于媒介可供性理论,聚焦元宇宙技术何以赋能文博藏品活化传播问题。元宇宙允许用户以虚拟身份同历史文物沉浸交互,赋予博物馆参观新体验。通过故宫博博物院、敦煌博物院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田野考察,探讨基于元宇宙的文博藏品虚拟呈现... 基于媒介可供性理论,聚焦元宇宙技术何以赋能文博藏品活化传播问题。元宇宙允许用户以虚拟身份同历史文物沉浸交互,赋予博物馆参观新体验。通过故宫博博物院、敦煌博物院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田野考察,探讨基于元宇宙的文博藏品虚拟呈现、再创作和再利用路径,并结合全球范围内的初步实践,阐释活化传播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反思元宇宙带来的挑战,力图推动民族历史文化存传创新,增强全球传播力,为文博产业数字迭代提供理论启示,助推中华传统文化实现深层次共鸣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媒介可供性 活化传播 文博藏品
下载PDF
考古成果在原创性临展策划中的创新实践:“从广州出发——‘南海Ⅰ号’与海上丝绸之路”策展回顾
19
作者 潘洁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7,130,131,共8页
考古成果与博物馆展示紧密关联,考古学科理论与研究成果在原创性临展的创新实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2023年,南越王博物院策划并主办了“从广州出发——‘南海Ⅰ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依托“南海Ⅰ号”最新考古研究成果,以“透... 考古成果与博物馆展示紧密关联,考古学科理论与研究成果在原创性临展的创新实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2023年,南越王博物院策划并主办了“从广州出发——‘南海Ⅰ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依托“南海Ⅰ号”最新考古研究成果,以“透物见人”的理念为策展导向,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以全新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南海Ⅰ号”的航行路径与海上贸易景象。这种将古代货物生产基地—商品集散地—贸易路线联系起来的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为考古成果指导博物馆展览创新提供了良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考古成果转化 原创性临展 南海Ⅰ号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基于活态保护理论的长城遗址文化博物馆设计研究
20
作者 吴琛 张淼 陈帅卿 《设计》 2024年第4期52-55,共4页
如何延续遗址在当今社会的生命力是建设长城遗址文化博物馆所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文献考证与现场踏勘,基于长城遗址保护中存在着遗址本体与当今社会发展、与遗址辐射区关联破碎化的问题,将活态保护理论引入其中,形成了关于长城遗址文... 如何延续遗址在当今社会的生命力是建设长城遗址文化博物馆所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文献考证与现场踏勘,基于长城遗址保护中存在着遗址本体与当今社会发展、与遗址辐射区关联破碎化的问题,将活态保护理论引入其中,形成了关于长城遗址文化博物馆的设计思路,并将其应用到石峡长城民居博物馆的具体设计实践中,使其兼具互动休闲性、文化科普性与社会经济性,激发长城遗址在当代的生命力,以期为其他遗址保护与同类型博物馆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态保护理论 长城遗址 设计体系 石峡长城民居博物馆 设计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