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日科学城创办的实践及对中国科创中心建设的启示——基于三重螺旋和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分析
1
作者 王成军 王佳莲 +1 位作者 徐雅琴 何美萱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3-82,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及:“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那么,如何加快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及:“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那么,如何加快建设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这其中,该有着怎样可能的建设途径?能否更有效借鉴吸收像美日等发达国家在相应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方面的已有成果经验?鉴于这些考虑,本文先回顾了三重螺旋理论的来源、文献梳理及实践应用,接着回顾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组成要义、作用机理,从而建立了结合三重螺旋理论的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图。基于此,进而以硅谷、筑波为例,从创新核心层和创新支撑层深入探究这一独特、高效且持续引领创新发展的国外著名科学城建构过程和机理,进一步分析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践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困境或障碍,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引领性建议和可能性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螺旋 硅谷模式 筑波模式 创新生态系统
下载PDF
基于四重螺旋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途径研究——以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创新发展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成军 方明 胡登峰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61,共13页
本文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的研究方法,选择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运用四重螺旋理论分析长征火箭在研发期、导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各创新主体之间的作用演化机制,旨在回答为什么长征火箭相关技术能够走到世界前列,以及如何... 本文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的研究方法,选择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运用四重螺旋理论分析长征火箭在研发期、导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各创新主体之间的作用演化机制,旨在回答为什么长征火箭相关技术能够走到世界前列,以及如何实现技术赶超。研究发现:首先,长征火箭能够实现技术赶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坚持自主创新、组建全国协作网络、广泛聚集人才等;其次,通过对长征火箭技术的研发过程以及火箭产品的市场化过程分析,其技术创新组织方式是权变的;再次,提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动态四重螺旋模型,即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产前研发同盟→建立用户参与的技术更新体系→形成企业与高校的双轮驱动格局→形成官产学公联动机制;最后,对公众在四螺旋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展开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为揭示长征火箭能够持续取得技术突破提供战略纵深思考,也为其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有益借鉴和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重螺旋 关键核心技术 技术追赶 产品生命周期
下载PDF
基于三重螺旋的揭榜挂帅制度机理探析及其创新管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成军 王晓旭 焦晓波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共12页
2022年3月两会期间,“揭榜挂帅”作为科技项目立项与科研管理方式中备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探索路径。从地方试点到全国铺开,揭榜挂帅制度的实践已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全面展开。但是,迄今... 2022年3月两会期间,“揭榜挂帅”作为科技项目立项与科研管理方式中备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探索路径。从地方试点到全国铺开,揭榜挂帅制度的实践已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全面展开。但是,迄今尚未有研究给出揭榜挂帅制度的内在机理探析及其相应的创新管理精要。为此,本文从政府、产业和大学相互交融激发创新的角度分析揭榜挂帅运行流程及创新发展议题,也即借助三重螺旋战略工具尝试给出揭榜挂帅制度在实践运行过程中的内在机理及其相应创新管理探析。研究结果表明:揭榜挂帅制度适合解决排他性弱、可实现性强的科学技术难题;揭榜挂帅制度分为“定榜”“挂帅”“攻关”三个阶段与项目征集、确定榜单、申请揭榜、供需对接和成果应用五个环节;政府、产业和大学虽然在揭榜挂帅不同阶段的职能与作用具有差异性,但是这三个部门都应该注重信息交流与管理沟通,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科技创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揭榜挂帅 三重螺旋 政策文本分析 科研资助
下载PDF
不同高校类型下产学合作对学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成军 秦素 胡登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2-51,共10页
本文利用中国140所高校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的估计方法,实证研究高校参与产学合作对学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不同学科分类下高校类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产学合作对高校学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高... 本文利用中国140所高校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的估计方法,实证研究高校参与产学合作对学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不同学科分类下高校类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产学合作对高校学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高校类型起到了调节作用。为了促进创新型国家有效建成,对政策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产学合作政策给出相应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合作 学术创新绩效 系统广义矩
下载PDF
三重螺旋视角下合肥创新发展的建设主体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成军 徐雅琴 +1 位作者 方明 胡登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落到实处即是建设城市,各城市快速发展无疑有益于国家发展,创新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动力源,而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长期建设过程离不开各创新主体的相互作用。本文以合肥为例,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法构建合肥市建... 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落到实处即是建设城市,各城市快速发展无疑有益于国家发展,创新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动力源,而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长期建设过程离不开各创新主体的相互作用。本文以合肥为例,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法构建合肥市建设过程中创新主体的权变模型,揭示城市实现突破性发展过程中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在城市建设的不同阶段,政府扮演引路人角色,首先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创新,随后创新主体由政府转为企业或高校,继而政府、企业、高校3个创新主体起着循环匹配作用。研究结果为揭示“合肥现象”提供战略纵深思考,也为其他城市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螺旋 合肥现象 创新型城市 创新主体
下载PDF
三重螺旋视角下创新要素区域分布及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王成军 王晓旭 +1 位作者 秦素 胡登峰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1期69-76,96,共9页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确立国际竞争地位的重要战略措施。本文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以三重螺旋为研究视角,研究了创新要素投入的区域分布及对创新产出的影响。首先构建了包括企业、高校以及政府在内的创新主体的创新...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确立国际竞争地位的重要战略措施。本文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以三重螺旋为研究视角,研究了创新要素投入的区域分布及对创新产出的影响。首先构建了包括企业、高校以及政府在内的创新主体的创新要素及其协同作用的指标体系;其次利用熵权法对指标赋权获得指标值,研究了各主体创新要素在全国的分布情况;最后利用2013—2019年的面板数据,对创新要素及创新主体协同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比较了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差异,为区域创新活动给出一些引领性建议和可能性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螺旋 创新要素 区域分布 协同作用 区域创新产出
下载PDF
三重螺旋视域下中国大学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两阶段DEA与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
7
作者 王成军 李辉 刘冬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8期71-85,96,共16页
基于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和三重螺旋理论,以2009—2019年30个省域高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DEA-SBM静态与Malmquist指数动态模型实证研究高校科研成果产出与成果转化两阶段创新效率,并进一步采用Tobit回归模型重点分析政府... 基于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和三重螺旋理论,以2009—2019年30个省域高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DEA-SBM静态与Malmquist指数动态模型实证研究高校科研成果产出与成果转化两阶段创新效率,并进一步采用Tobit回归模型重点分析政府支持力度、企业支持力度、产业结构、经济环境、制度环境以及区位环境对于两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科研成果产出与转化效率普遍较低,但前者效率略大于后者。(2)科研产出阶段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科研成果转化阶段则几乎保持不变,技术进步效率对两阶段创新效率影响程度最大。(3)政府支持力度对科研成果产出阶段创新效率影响呈U型,而企业支持力度对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两阶段创新效率影响均呈倒U型,产业结构对科研创新成果产出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区位环境对于高校成果转化创新效率的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从服务型政府、创业型大学、校企合作为提升高校创新效率以及缩小区域差异提出一些引领性建议和可能性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效率 三重螺旋 数据包络分析 TOBIT回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