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4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人才培养:数智时代教育的新使命 被引量:110
1
作者 祝智庭 戴岭 +1 位作者 赵晓伟 沈书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大力培养新质人才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行动要义。新质人才所具有的创变思维使其具有了创新恒常性,复合思维使其具有了生态营造性,技术思维使其具有了技术具身性,这就使得他们符合新质生产力... 大力培养新质人才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行动要义。新质人才所具有的创变思维使其具有了创新恒常性,复合思维使其具有了生态营造性,技术思维使其具有了技术具身性,这就使得他们符合新质生产力的需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开拓发展新赛道。新质人才具有成长心态与高意识学习特质、人机共生思维与AI渗透技能、开拓精神与“破界”能力、创想能力与实践智慧、人文精神与科技合伦行动力、人类共同体思维与跨文化行动力等特质。新质人才的培育需要建构一体化的培养范式,包括:细化融通培养机制,以素养导向的AI教育培育新质后备人才的基础教育;依托智能学科平台,以“AI+X”微专业塑造新质中坚人才的高等教育;建立数字孪生平台,以产教融合认证发展新质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未来的新质人才应当是具有创新潜质的AI原民,新质人才培养思路应推广到新生代(AI原民)人才的培养,致力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新质人才不断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质人才 新质学习力 创新能力 AI渗透技能
下载PDF
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综述 被引量:28
2
作者 冯婷婷 刘德建 +2 位作者 黄璐璐 曹培杰 曾海军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6,共17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数字技术愈发成为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领力量。数字变革正交织成教育改革最动听的合奏。发展数字教育,关键在应用,潜力在共享,生命力在创新,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数字技术愈发成为驱动人类社会思维方式、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全方位重塑的引领力量。数字变革正交织成教育改革最动听的合奏。发展数字教育,关键在应用,潜力在共享,生命力在创新,开放合作是必由之路。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为开展数字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该文基于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主要观点,探讨了数字教育应用、共享与创新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路径。从“3C”到“GAI3”,围绕教师数字素养与胜任力提升、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伦理、教育治理数字化与数字教育治理、数字教育评价与数字教育新生态等主题共话未来数字教育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育 应用 共享 创新 智慧教育
下载PDF
智能助产术教学法——以“智能苏格拉底会话机器人”教学实践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海峰 王炜 +1 位作者 李广鑫 王媛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9,共11页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学生的人机会话主要是“知识讲述”型会话关系,这会影响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人机“知识讲述”型会话关系,转变为“知识转化”型会话关系。为此,研究者以助产术理论、ChatGPT、学...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学生的人机会话主要是“知识讲述”型会话关系,这会影响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人机“知识讲述”型会话关系,转变为“知识转化”型会话关系。为此,研究者以助产术理论、ChatGPT、学习分析和腾讯QQ工具为基础,探索智能助产术教学法的学习发生机制,开发智能苏格拉底会话机器人,构建智能助产术教学模式。本研究采用准实验方法,以“远程教育学”课程为教学内容,以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为对象,开展以智能会话机器人支持的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智能助产术教学与直接使用ChatGPT的教学相比,能显著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但是对学习绩效、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显著。为提高教学效果,研究者需提升计算机的系统算力,开发批判性思维学习支架,构建人机适切性互动机制,研制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产术教学法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机协同 智能会话机器人 高阶思维
下载PDF
人机协同的大学生个性化教育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东波 赵帅 +2 位作者 李卿 孙建文 朱晓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0,共10页
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是实现因材施教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而个性化教育的智能化评价是衡量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更是智能技术与教育结合的必然要求。针对传统个性化教育评价中数据采集获取难、评价过程环节多、指标数据粒度粗、实时反馈... 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是实现因材施教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而个性化教育的智能化评价是衡量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更是智能技术与教育结合的必然要求。针对传统个性化教育评价中数据采集获取难、评价过程环节多、指标数据粒度粗、实时反馈效果差,难以应对规模化、过程性、全方位、个性化发展评价难题,提出人机协同的大学生个性化教育评价方法。首先明确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个性化教育评价的内容,然后提出了人机共建个性化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与人机协同实施过程,最后展示了人机协同个性化教育评价的典型案例。人机协同的智能化评价手段,具有全天候、超时长的服务能力,可大幅提升评价的效率与质量,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评价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 教育评价 个性化教育 智能化评价 数据驱动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数智技术赋能课程改革的价值意蕴、基本取向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波 葛荣雨 王艳芳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1,共7页
人工智能时代,主动应对数智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是课程教学改革的紧迫课题,也是积极应对社会需求快速迭代升级严峻挑战的理性选择。在分析数智技术赋能课程改革的内外部动因的基础上,阐明人工智能必然带来课程全面学习、个性化学习、多... 人工智能时代,主动应对数智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是课程教学改革的紧迫课题,也是积极应对社会需求快速迭代升级严峻挑战的理性选择。在分析数智技术赋能课程改革的内外部动因的基础上,阐明人工智能必然带来课程全面学习、个性化学习、多样态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价值意蕴,指出数智技术必然改变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生态和教学文化变革的基本取向,从课程教学新育人机制、新服务供给、新学习环境、新评价方式和新运行模式几个切面,对数智技术赋能课程改革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智技术赋能 课程要素改革 价值意蕴 实施路径
下载PDF
数智技术赋能开放教育再开放 被引量:3
6
作者 祝智庭 朱晓悦 +2 位作者 胡姣 徐璐 闫寒冰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3,32,共9页
在数智技术赋能下,开放教育生态系统正在经历持久性、动态性的演变。然而,关于其最终将演变成何种形态,目前仍存在不确定性与模糊性。本研究从技能本位的学习范式视角出发,探讨了开放教育在数智技术赋能下的革新过程,从目的观、教学观... 在数智技术赋能下,开放教育生态系统正在经历持久性、动态性的演变。然而,关于其最终将演变成何种形态,目前仍存在不确定性与模糊性。本研究从技能本位的学习范式视角出发,探讨了开放教育在数智技术赋能下的革新过程,从目的观、教学观、学习观、空间观、评价观五个方面阐述了数智时代的开放教育观并构建了一个开放教育生态系统框架,涵盖开放学习文化、开放教育资源、开放教学法、开放学习法、开放学习空间、技能本位的开放评估机制等,旨在为开放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架构,支撑转型中的决策与实践,并呼吁开放教育走向“再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开放教育 技能本位教育 开放教学法 教育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发展新质教育:基础教育数智化转型的新路向 被引量:3
7
作者 祝智庭 李天宇 张屹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30,共12页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催生了对新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基础教育通过创新性提升实现对具备新质素养后备人才的培养。新质素养涵盖持久学习兴趣与数智增强的学习力、共同主体性与协同创造技能、人文素养与科技伦理融合力、探究志趣与跨学科...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催生了对新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基础教育通过创新性提升实现对具备新质素养后备人才的培养。新质素养涵盖持久学习兴趣与数智增强的学习力、共同主体性与协同创造技能、人文素养与科技伦理融合力、探究志趣与跨学科学习力、创想思维与未来适应技能、全球视野与跨文化理解力等六大要素,呈现出进阶式发展的特点。面向新质素养培育,应突出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科技融合、全球视野和道德指引的价值取向发展新质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彰显优质公平与可持续性,在教育目标上聚焦全人发展与社会责任,在教学方略上遵循学为中心与能力本位,在学习内容上强调跨学科与多样性,在学习评价上坚持综合性与多元化,在教育技术上注重融合性与数智化,在教育服务上凸显个性化与适应性,进而构建有助于新质素养发展、教育主体重塑、融创策略创新、数智技术赋能和敏捷创变发生的教育综合体系。在数智化转型赋能新质教育的实践中,应当以跨界融合为作用点,通过融创教育激发原始创新;以需求牵引为实践线,采用设计思维驱动的教学设计;以虚实映射为平行面,建设数字孪生支持的混合式环境;以跨域互联为生态体,促进基于CPSS架构的个性化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新质教育 新质素养 新质生产力 教育数智化转型
下载PDF
教育场景驱动的高校数据治理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英群 周潜 韩锡斌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3,67,共7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通过数据治理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当前数据治理呈现出场景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但是以管理和标准为核心的静态治理理念难以适应应用场景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该文首先从数据治理的视角探讨了教育场景的概念和...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通过数据治理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当前数据治理呈现出场景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但是以管理和标准为核心的静态治理理念难以适应应用场景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该文首先从数据治理的视角探讨了教育场景的概念和特征,然后分析了当前高校教育场景数据治理中存在的数据不够“大”、数据不够“好”、数据未尽其“用”三个核心问题,提出高校教育场景驱动的数据治理方法和治理流程,教育场景中的原始数据经过数据资产化、数据标准化、数据要素化三个关键环节演化为具有计算属性、组织属性和教育属性的场景数据资产,作为关键要素进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数据资产生态,充分发挥数据资产的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据治理 教育场景 数据资产 数据资产生态
下载PDF
基于画像技术的教师研修路径智能推荐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胡小勇 孙硕 穆肃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大数据、数字画像等新技术赋能下,优化教师研修路径以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变得尤为重要。文章构建了多模态数据和画像技术支持的教师研修路径智能推荐模型,包括数据伴随式采集...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大数据、数字画像等新技术赋能下,优化教师研修路径以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变得尤为重要。文章构建了多模态数据和画像技术支持的教师研修路径智能推荐模型,包括数据伴随式采集分类与预处理、教师画像生成、研修路径算法三个模块,实现教师研修特征与优质研修资源的智能匹配。在教师研修路径动态优化方面,模型通过提供基于画像的个性化导研服务、基于知识图谱的资源关联推荐、基于群体智能的群体路径发现、基于目标导向的过程评价和基于研修行为的智能预警,满足教师的个性化研修需求,为发掘研修数据潜能、促进教师智能研修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画像 教师专业发展 多模态数据 个性化研修 智能推荐
下载PDF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审思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钦太 王姝莉 郭锂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99,共8页
政策工具是政策文本的表现形式,也是政策目标和政策行动之间的连接机制,通过施用于有关部门与目标团体从而实现相关政策目标。文章基于28份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政策文件,通过工具分类、议题界定、政策编码的手段,遵循“政策工具—政... 政策工具是政策文本的表现形式,也是政策目标和政策行动之间的连接机制,通过施用于有关部门与目标团体从而实现相关政策目标。文章基于28份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政策文件,通过工具分类、议题界定、政策编码的手段,遵循“政策工具—政策议题”的二维矩阵分析框架进行统计分析,将我国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的现状予以完整呈现。研究发现,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可分为“改善基础设施、开发在线资源、构建网络空间、改革治理体系、发展师生能力、开展试点案例”六大议题。当前,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存在政策工具整体结构失衡、内部运用失调、选择偏向单一的问题。在未来政策制定上,应调整政策工具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供给、加强试点示范与实践推进、优化政策工具与政策议题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政策工具 数字化 教育信息化 政策建议
下载PDF
教育强国的数字化特征、关键指标与发展路向 被引量:6
11
作者 柯清超 鲍婷婷 +1 位作者 马秀芳 房静仪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国家将教育数字化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专门部署,强调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为了明晰教育数字化对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深远意义和影响,以及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现实路径,... 国家将教育数字化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专门部署,强调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为了明晰教育数字化对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深远意义和影响,以及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现实路径,文章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世界教育强国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共同特征,总结了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其次,通过引入“教育硬实力”和“教育软实力”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过程与状态的双重视角构建了衡量数字化发展的表现性关键指标,为教育数字化助力实现教育强国目标锚定了重点方向。最后,立足当前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数字化的发展进程与现实挑战,提出发展对策:打造世界一流的教育数字基座、形成中国特色的数字教育思想、构建影响世界的数字教育生态、完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数字化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与推动数字教育产业集群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数字化 数字教育 教育新基建 教育数字基座
下载PDF
人机争论探究法:一种争论式智能会话机器人支持的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海峰 王炜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2,128,共8页
大量学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作业,导致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难以有效培养。在人机会话中嵌入“争论噪音”,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途径。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设计,基于高阶思维、建构主义和争论学习理论,利用文心一言、学习分析和腾讯Q... 大量学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作业,导致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难以有效培养。在人机会话中嵌入“争论噪音”,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途径。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设计,基于高阶思维、建构主义和争论学习理论,利用文心一言、学习分析和腾讯QQ等技术工具,开发了争论式智能会话机器人,构建了人机争论探究法教学模式。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习成绩、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态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但是创新能力效果不显著。为提高人机争论学习效果,教师需要构建特定的高阶思维学习支架,优化人机争论学习的算法机制,培养学生的人机争论素养,研制师生机三元协同争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高阶思维 教学模式 人机协同 智能教育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师生主体性的缺失风险与复归策略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珂 张斌辉 张瑾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教育主体在与数字化技术的碰撞下面临主体性缺失的风险。文章从主体性概念的哲学探究出发,解析出师生主体性缺失与技术异化问题的内隐与外显现象。师生主体性缺失自然地发生于教学活动中,内隐且难以觉察;技术异...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教育主体在与数字化技术的碰撞下面临主体性缺失的风险。文章从主体性概念的哲学探究出发,解析出师生主体性缺失与技术异化问题的内隐与外显现象。师生主体性缺失自然地发生于教学活动中,内隐且难以觉察;技术异化现象具有外显性,代替主体性缺失暴露在观察者的视野之内。基于视角主义理论,从“人”“教育”和“技术”的三重视角和两两关系审视技术异化现象,构建“三位一体”异化关系分析结构。究其异化原因,追溯至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形而上学根基,通过链式逻辑分别演化出“有机体—环境”和“主客体依存对立”的存在模式,进而衍生出技术意向性和技术不当使用的归因实体。对主体性缺失的现象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主动遵循数字技术的意向性逻辑、借由发展实践修复师生主体性的缺失、超越原有建构模式以回归师生主体性本身的复归策略,以期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筑牢师生主体性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主体性 异化现象 数字化技术 技术意向性
下载PDF
由规模化到精准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研修的差异化需求及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春 冯晓英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2,共9页
立足常态化的新发展阶段,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寒暑假研修如何从规模化走向差异化、精准化,“按需施训”尤为关键。研究以基础教育阶段参训教师的9.06万条、149万余字反馈文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结构主题模型(STM)及重要性-绩效分析法(... 立足常态化的新发展阶段,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寒暑假研修如何从规模化走向差异化、精准化,“按需施训”尤为关键。研究以基础教育阶段参训教师的9.06万条、149万余字反馈文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结构主题模型(STM)及重要性-绩效分析法(IPA),构建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研修需求框架,并深入分析其差异、明确基于需求要素的优化方向。研究发现:参训教师需求包含个体发展和系统环境两个层面的五类需求,且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及城乡差异,针对时间安排及学时认定等研修机制需求仍须优化改进。研究为教师寒暑假研修精准化、差异化发展提供实证依据与决策支持,为优化研修服务提供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研修 需求差异 结构主题模型 IPA分析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精准
下载PDF
有组织教研:人工智能环境下教师研修的有序进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南中 陈恩伦 吴云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传统教师教研形式因客观性不强、持续性不够、衔接性不足,与时代所需要的高质量教研相悖,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生态进化理论,建构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师提供选题、过程支持、资源制度、工具辅助和协同机制的有组织教研模式,以提升... 传统教师教研形式因客观性不强、持续性不够、衔接性不足,与时代所需要的高质量教研相悖,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生态进化理论,建构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师提供选题、过程支持、资源制度、工具辅助和协同机制的有组织教研模式,以提升教研与教师的个体适配,形成有组织的多主体行动网络,并在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的框架下,建构了智能技术支持的教师有组织教研运行模型。有组织教研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动态需求的系统捕获、内容进化的智能控制、自适应路径的有效调节、研修空间的适应性调整、语义关联的建立,并形成面对理论与实践冲突、转化机制异化、主体与相关要素不适切等问题的处理机制。要实现人工智能支持的有组织教研,需要按照有组织教研的运行建立设计人工智能元平台,布局大数据采集平台,开发教育人工智能的算力,并在制度和理念的双向演进中通过实践进行优化,实现人工智能下教师研修模式的迭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教研 有序进化 有组织教研 行动网络
下载PDF
从MOOC到IMOOC再到OMC:数字时代的课堂革命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晓飞 苏小红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元宇宙+教育”等高等教育数字化新形态应运而生。数字技术革命带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也改变着大学课程与课堂教学。我国慕课发展的十年...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元宇宙+教育”等高等教育数字化新形态应运而生。数字技术革命带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也改变着大学课程与课堂教学。我国慕课发展的十年历程中,慕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尤其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育数字化转型阶段及中国慕课发展十年之际,研判慕课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孪生、全息成像等技术支持下,慕课将逐步发展到智能化交互式虚拟慕课(IMOOC),再到开放式元宇宙课(OMC)的新形态与新阶段。据此,描述智能化交互式虚拟慕课的概念及其智能化、交互式、虚拟化、体验性等特点,展示其场景教学示例;提出开放式元宇宙课的概念与沉浸感、虚拟化、交互式、跨时空等特点,阐述元宇宙教育服务空间,并展现相关的元宇宙教室与教学场景。在此基础上,对智能化交互式虚拟慕课与开放式元宇宙课程面临的挑战进行思考和展望。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元宇宙+服务+教育”将在改变高等教育教与学的方式上提供无限的可能,未来“元宇宙+智慧教育+服务”必将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课堂教学革命 元宇宙教育 慕课 智能化交互式虚拟慕课 开放式元宇宙课程 智慧教育
下载PDF
边界与弹性: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逻辑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德全 李伟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强化制度层面的认知与执行的双向路径,这正好切合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关于制度研究主要关注的两个维度,一是属认知的制度分析、二是属实践的制度变迁。故此,在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依循制...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强化制度层面的认知与执行的双向路径,这正好切合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关于制度研究主要关注的两个维度,一是属认知的制度分析、二是属实践的制度变迁。故此,在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依循制度“认知-执行”双向路径对应的“边界-弹性”的双层逻辑框架。认知层上,通过制度分析的相关理论分析,发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认知要基于边界逻辑,即执行主体要理清制度价值层面的“多元”价值边界、主体层面的“规范”权责边界、技术层面的“有限”技术边界,以塑造对制度的理性认知;实践层上,通过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分析,发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执行要基于弹性逻辑,即在制度执行前秉持弹性理念、执行中开展弹性实践以及执行后进行弹性评价,以促使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充分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新制度主义 制度认知 制度执行
下载PDF
为何以及如何实施信息科技课程:教育数字化转型视野下的新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砥 郭庆 朱莎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已经进入深水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肩负着促进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历史使命。文章深入分析教育数字化转型“转”什么的问题,挖掘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典型层面... 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已经进入深水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肩负着促进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历史使命。文章深入分析教育数字化转型“转”什么的问题,挖掘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典型层面:制度层面的创新、物质层面的升级以及人的素养的提升。进一步地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怎么“转”的问题,构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系统运行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信息科技课程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系统中的制度耦合价值、物质统整价值、素养发展价值。随后,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系统中,审慎分析并指出当前信息科技课程的实施困境:在制度层面,政策理解与师资队伍发展不足;在物质层面,数字化软硬件设施与资源建设不完善;在人的层面,数字化教育实践意识与能力薄弱。最后,针对当前落实信息科技课程的困境,提出了针对性的实践策略:强化培训深度与广度,建立完善的信息科技教师培育机制;加快新教材建设步伐,完善课程内容和相关资源体系;重塑信息科技教育价值观,变革教学模式与方法;重视人机协同的教学实践,促进人机融合创新发展;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关注师生数字素养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信息科技 课程实施 数字素养
下载PDF
国际数字化转型框架研究:比较与镜鉴 被引量:2
19
作者 钟志贤 杨佳 +1 位作者 张义 蒋云良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8,共10页
数字化转型框架是转型实践中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工具,有利于引导组织机构明确战略愿景、核心使命,以及实现转型目标的核心场景、动力机制和关键能力,最终帮助组织机构制定转型行动计划。以国际上75个有关企业(37个)、政府(15个)和教育(23... 数字化转型框架是转型实践中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工具,有利于引导组织机构明确战略愿景、核心使命,以及实现转型目标的核心场景、动力机制和关键能力,最终帮助组织机构制定转型行动计划。以国际上75个有关企业(37个)、政府(15个)和教育(23个)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为研究样本,采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分别对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进行编码。在词频和聚类编码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研究发现,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的共同关键行动域是“数字战略和规划、数字技术和数据、数字人才和文化、数字信息安全与伦理、数字生态系统”;在个性特征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框架关注客户需求和创新商业模式;政府数字化转型框架注重利用数据革新公共服务模式及其流程;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聚焦在培养师生数字素养方面。镜鉴国际经验,基于数字文明时代、转型内涵、框架特征、行动要素、实践逻辑五大视域构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框架应用的成效和转型智慧的涌现,必须彰显“使用者设计”,遵循“自发秩序原理”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国际镜鉴 比较 框架
下载PDF
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教育与人工智能共同的责任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永和 吴慧娜 +4 位作者 陈圆圆 周澍云 周子皓 肖玉敏 倪琴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对教育产生深度影响,而现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给教育带来新的道德伦理问题。该文首先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引发更加复杂的道德伦理问题和人工智...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对教育产生深度影响,而现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给教育带来新的道德伦理问题。该文首先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引发更加复杂的道德伦理问题和人工智能道德伦理是人类道德伦理价值体系新组成两方面给出人工智能延展人类道德伦理范围。再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风险、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现状、教育人工智能伦理需解决问题等三个层面阐述了教育人工智能应用伦理风险与治理。再次从核心素养培养、规范应用监管、道德伦理框架、技术规范研制等四个维度给出人工智能向善发展的建设路线。最后,给出五条发展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总体框架;重视育人为本,创新发展人工智能课程;遵循治理原则,促进技术向善赋能;明确价值准则,助力人机相融共进;加快标准制定,规范教育人工智能实践。以期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赋能、赋智教育,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构筑智能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伦理 育人为本 核心素养 应用监管 伦理框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