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学生政治认同的内在意蕴与培育方略
1
作者 刘正芬 《四川教育》 2025年第2期45-46,共2页
作为青少年的思想基石,政治认同居于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大核心素养首位。小学生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思政学科当仁不让的价值担当。“习语声声记心头,时代新人跟党走。”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课的实施,展现出政治认同的培育方略:... 作为青少年的思想基石,政治认同居于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大核心素养首位。小学生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思政学科当仁不让的价值担当。“习语声声记心头,时代新人跟党走。”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课的实施,展现出政治认同的培育方略:把握内涵要义,彰显育人高度;把握鲜活内容,彰显育人温度;把握灵活方式,彰显育人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 核心素养 意蕴 培育方略
下载PDF
高等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现状、趋势和构建路径
2
作者 吴琳华 谢冰蕾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0-47,共8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了学科之间、行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实践育人共同体是未来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和关键载体。然而,在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机制和绩效主义的导向下,实践育人共同体主体间离散的价值...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了学科之间、行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实践育人共同体是未来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和关键载体。然而,在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机制和绩效主义的导向下,实践育人共同体主体间离散的价值认同、自限的价值绩效、跨界的管理藩篱使得高等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呈现出合作基础不稳固、合作动力不强劲、合作治理不健全的现实问题。为此,要强化“大育人”理念推动价值共识,集合“融合式”要素推动利益共享,构建“一体化”通道推动跨界共治,构建多维主体“共识、共享、共治”的实践育人体系推动实践育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育人共同体 多元主体 跨界融通 协同治理
下载PDF
论新时代厚植新闻工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3
作者 向专 班惠英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2-118,共7页
爱国主义情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新切入点,“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教育理论和工作要求。在新闻工作者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适应新闻舆论工作定位新变化、新闻传播生态新变化和新闻工作者队... 爱国主义情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新切入点,“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教育理论和工作要求。在新闻工作者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适应新闻舆论工作定位新变化、新闻传播生态新变化和新闻工作者队伍新变化的必然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中强化知国之理,在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中深化爱国之情,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中砥砺强国之志,在坚持正确新闻志向中实践报国之行,不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工作者 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
下载PDF
“五位一体”小学生思想引领新模式的标准化构建与探索
4
作者 贾媛媛 姚颖 张娜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4期234-238,共5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思想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融为一体的有效方法。目前有关小学生思想引领模式的构建研究比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思政”育人模式,运用文化引领、情怀引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思想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融为一体的有效方法。目前有关小学生思想引领模式的构建研究比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思政”育人模式,运用文化引领、情怀引领、价值引领、榜样引领、安全引领“五位一体”的引领方式,使以小学为起点的“思政”教育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行合一,将大学文化育人效应辐射到小学,使小学成为“思政”教育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引领 情怀引领 价值引领 榜样引领 安全引领 小学生思想
下载PDF
论道德教育中儿童幸福的自由困境及其出路
5
作者 李敏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8期30-34,共5页
幸福是道德教育中儿童自由的旨趣。道德教育中的儿童自由是摆脱不合理限制的自由、指向自律的自由。然而,德育实践中“被裹挟的意志”和“被规训的行为”都意味着儿童精神和身体的双重不自由,造成这一自由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道德权威的... 幸福是道德教育中儿童自由的旨趣。道德教育中的儿童自由是摆脱不合理限制的自由、指向自律的自由。然而,德育实践中“被裹挟的意志”和“被规训的行为”都意味着儿童精神和身体的双重不自由,造成这一自由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道德权威的异化泯灭了儿童的人格尊严,空洞的说教伤害了儿童的自主权利,过多的规则约束了儿童的自由选择。因此,建议从保障道德教育过程中儿童的人格自由、给予儿童生活实践中的道德行动自由、澄清道德规则的正当性和儿童自由的限度入手,重构儿童的自由世界和幸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儿童 自由 幸福
下载PDF
万能试验机在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聚乙烯力学性能为例
6
作者 阿布都克尤木·阿布都热西提 买买提江·依米提 +2 位作者 王璐 如仙古丽·加玛力 孔德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11期210-213,共4页
将电子万能试验机应用于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通过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高分子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弯曲强度测试,阐述从相同单体得到的不同高分子材料的链段结构、分子量和力学... 将电子万能试验机应用于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通过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高分子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弯曲强度测试,阐述从相同单体得到的不同高分子材料的链段结构、分子量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充分了解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物理实验 电子万能试验机 力学性能 聚乙烯
下载PDF
高分子物理实验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阿布都克尤木·阿布都热西提 买买提江·依米提 +2 位作者 王璐 如仙古丽·加玛力 孔德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3期0099-0102,共4页
在新时代全面深化高等教育课程思想建设的大背景下,高分子物理实验教育课程的独特性提供了思政教育的融入机会。这样做不仅满足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同时也符合学生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疆大学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在新时代全面深化高等教育课程思想建设的大背景下,高分子物理实验教育课程的独特性提供了思政教育的融入机会。这样做不仅满足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同时也符合学生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疆大学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中,把课程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激发学生探寻科学的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培育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环保意识等素质,以此提升高分子物理实验教育课程的思政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 思政元素 探索 实践
下载PDF
长春市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有效策略探究
8
作者 李涛 冯晓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0-15,共6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心理教师队伍建设,但目前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和培训仍存在不系统、不全面的问题。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的心理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立足于长春市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现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心理教师队伍建设,但目前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和培训仍存在不系统、不全面的问题。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的心理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立足于长春市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现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学校支持、教师自身三个方面探究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策略,可以为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市 中小学心理教师 专业成长
下载PDF
化工设备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9
作者 宋伟 徐雪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1期0114-0117,共4页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思想培养的重视,结合《化工设备设计》课程现状,提出将课程思政融入化工设备设计课程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化工设备设计》学习兴趣,提高《化工设备设计》课程教学质量,使其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具有丰...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思想培养的重视,结合《化工设备设计》课程现状,提出将课程思政融入化工设备设计课程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化工设备设计》学习兴趣,提高《化工设备设计》课程教学质量,使其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具有丰富化工设备设计理论知识,工程意识强,实践动手能力高的化工专业人才,促进大学本科化工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和思想培养同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设备设计 思政教学 改革
下载PDF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评价》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路径
10
作者 刘月香 杨春燕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9-93,共5页
“教—学—评”一体化已然成为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将基础教育“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迁移到高师院校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评价》课程教学中,形成“教—学—练—评”一体化模式,推进课程思政教育融合。教:明确立德树... “教—学—评”一体化已然成为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将基础教育“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迁移到高师院校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评价》课程教学中,形成“教—学—练—评”一体化模式,推进课程思政教育融合。教:明确立德树人任务,提炼课程思政目标;学:利用课程资源,体现课程思政目标;练:小组合作磨课,达成课程思政目标;评:多种方式评价,重视课程思政的评价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评价》 “教—学—练—评”一体化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师生共建红色文化传承路径的实践探索--以“自制浙江红色旅游地图”主题活动为例
11
作者 袁晓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25年第2期11-14,18,共5页
文章依托本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通过“自制浙江红色旅游地图”主题活动,探索师生共建红色文化传承路径。通过向学生借智慧,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共同完成“搭建项目框架→设计学习支架→制订评价方案”的学习任务,在浸润式活动中培养具有... 文章依托本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通过“自制浙江红色旅游地图”主题活动,探索师生共建红色文化传承路径。通过向学生借智慧,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共同完成“搭建项目框架→设计学习支架→制订评价方案”的学习任务,在浸润式活动中培养具有红色基因、创新意识的学生。师生共建学习,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能力显著增强,为红色文化的教育传承提供了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传承 跨学科主题学习 自制红色旅游地图 师生共建
下载PDF
小学阶段学科德育的学科立场与德育指向
12
作者 张铭凯 《福建教育》 2024年第41期30-32,共3页
现实中,学科德育的学科立场失位和德育指向迷失正在把学科德育实践推向某种“险境”。文章由此展开反思,提出推进学科德育实践高质量发展及其价值实现,需要阐明学科德育基于学科的特点、通过学科的“方式”和超越学科的融通此三重特质,... 现实中,学科德育的学科立场失位和德育指向迷失正在把学科德育实践推向某种“险境”。文章由此展开反思,提出推进学科德育实践高质量发展及其价值实现,需要阐明学科德育基于学科的特点、通过学科的“方式”和超越学科的融通此三重特质,进而厘清学科德育的德育指向在于挖掘学科德育要素、关联学科德育生活和丰富学科德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学科德育 学科特质 德育实践
下载PDF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实施策略
13
作者 金钊 季美林 《新课程研究》 2024年第4期5-7,共3页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势在必行。文章探讨优化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的策略,即:明标定向,明确不同学段的要求;变教为学,构建开放自主的课堂;关联生活,提高深度思考的能力;拓展空间,丰富亲身实践的体验。
关键词 中小学思政课 道德与法治 法治教育 一体化建设
下载PDF
产学研结合背景下口译类实践课程的思政资源挖掘
14
作者 熊苇渡 《湛江文学》 2024年第2期0092-0094,共3页
为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企业与高校合作,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与时俱进、积极改革,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从宏观层面看,这体现了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理念;从微观层面... 为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企业与高校合作,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与时俱进、积极改革,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从宏观层面看,这体现了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理念;从微观层面看,这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在此背景下,作为实践性强的外语教育改革,如何在产学研结合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品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是目前工作的重点。文章选取日语口译这门课程,从产学研结合的角度出发,探讨思政资源的挖掘、如何利用平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使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更为匹配,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价值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课程 思政资源 产学研结合 课程设计
下载PDF
学科对话育人的模型建构与实践
15
作者 潘娜 《江苏教育》 2024年第26期73-77,共5页
近年来,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积极开展“学科对话育人的模型建构与实践”研究,努力用对话的社会文化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建构学科对话育人的模型,并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实践,使学科教学从传授知识结构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切... 近年来,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积极开展“学科对话育人的模型建构与实践”研究,努力用对话的社会文化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建构学科对话育人的模型,并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实践,使学科教学从传授知识结构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切实推进学校课程变革。它是2022年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示范性育人模式研创项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教学 对话育人 模型建构 学校实践
下载PDF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讨
16
作者 李阳 《纺织报告》 2024年第9期121-123,共3页
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对策,详细分析传统服饰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远影响,指出实施过... 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对策,详细分析传统服饰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远影响,指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可以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深化以文化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服饰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基于“课堂思政”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舞蹈剧目课程的实践研究
17
作者 周轶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1期073-076,共4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作为重要的艺术载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作为重要的艺术载体,舞蹈通过肢体动作传递传统文化以及高尚的精神品质,将红色文化渗透其中,能够对学生们的审美素养和文化认同起到培养作用。在本文中,将立足“课程思政”的宏观理念,探究红色文化和中小学舞蹈剧目课程的融合策略,期望能够为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红色文化 中小学舞蹈剧目课程
下载PDF
“五育”融合视域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
18
作者 金立成 《新课程研究》 2024年第25期33-35,共3页
文章以青韵课程为例,探索“五育”融合视域下校本课程的开发路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基于“育+”融合形式,对原有的青花课程进行提档升级,从丰富课程内涵价值、明确课程目标和单元主题内容、以项目化学习方式推动课程实施、多... 文章以青韵课程为例,探索“五育”融合视域下校本课程的开发路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基于“育+”融合形式,对原有的青花课程进行提档升级,从丰富课程内涵价值、明确课程目标和单元主题内容、以项目化学习方式推动课程实施、多元化评价课程等方面,完善“五育”融合视域下的青韵校本课程,为“五育”融合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青韵课程 开发实践
下载PDF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9
作者 陈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7期0053-0056,共4页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外部环境是进行高效学习的前提,所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首先应该意识到应加强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才能为提高学校声誉以及教学质量提供前提。但是部分...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外部环境是进行高效学习的前提,所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首先应该意识到应加强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才能为提高学校声誉以及教学质量提供前提。但是部分学校的校长对如何进行小学校园建设感到苦恼。本文以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为研究内容,探讨在农村小学校园中,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校园文化应有的积极作用,从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校园文化 建设路径
下载PDF
我国小学生劳动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晓杰 宋乃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91,共14页
通过对全国东中西部24个省份的156050名小学生、100039名家长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小学生劳动素养整体较好,但仍有进步空间,尤其是在学生劳动知行合一、劳动荣辱观、家务劳动意愿、劳动创造精神、劳动主动性、精细化劳动技能方面亟待... 通过对全国东中西部24个省份的156050名小学生、100039名家长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小学生劳动素养整体较好,但仍有进步空间,尤其是在学生劳动知行合一、劳动荣辱观、家务劳动意愿、劳动创造精神、劳动主动性、精细化劳动技能方面亟待改善。城市小学生劳动观念显著优于农村,西部小学生劳动能力显著高于中、东部,女生劳动参与显著优于男生,三年级学生劳动能力显著低于四、五、六年级。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及活动的次数、种类数,有专门劳动教育场所、教师,家长劳动教育观念、态度、参与对小学生劳动素养有正向影响,其中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及活动种类数、家长劳动教育态度的影响较大;是独生子女家庭、有保姆照顾对小学生劳动素养有负向影响,但影响相对较小。提出了转变教育理念、完善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关注特色发展、健全协同机制、强化条件保障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劳动素养 现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