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作为一个机构的未来不仅取决于内在强劲的韧性,也取决于更强大的外部力量如何对待它。”[1]40多年前,麦克莱兰(Charles E.McClelland)以一种兼具历史和未来的纵深感提出大学的韧性,前瞻性地预示了今日韧性社会(the resilent socie...“大学作为一个机构的未来不仅取决于内在强劲的韧性,也取决于更强大的外部力量如何对待它。”[1]40多年前,麦克莱兰(Charles E.McClelland)以一种兼具历史和未来的纵深感提出大学的韧性,前瞻性地预示了今日韧性社会(the resilent society)的时尚潮流,致广大而尽精微,闳中肆外地阐发了大学的质性及其与外部的关系。麦克莱兰的卓识和慧觉来自他对于德国大学历史的研究,其《德国国家、社会与大学:1700—1914》(State,Society and University in Germany:1700—1914)详尽描述了德国大学体系,细致勾画出18世纪以来德国大学改革的具体进程,深刻地揭示了德国政治、社会与大学的复杂关系。展开更多
文摘“大学作为一个机构的未来不仅取决于内在强劲的韧性,也取决于更强大的外部力量如何对待它。”[1]40多年前,麦克莱兰(Charles E.McClelland)以一种兼具历史和未来的纵深感提出大学的韧性,前瞻性地预示了今日韧性社会(the resilent society)的时尚潮流,致广大而尽精微,闳中肆外地阐发了大学的质性及其与外部的关系。麦克莱兰的卓识和慧觉来自他对于德国大学历史的研究,其《德国国家、社会与大学:1700—1914》(State,Society and University in Germany:1700—1914)详尽描述了德国大学体系,细致勾画出18世纪以来德国大学改革的具体进程,深刻地揭示了德国政治、社会与大学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