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师”与“人师”统一: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关键难点 被引量:5
1
作者 林丹 王子凡 胡静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5,共10页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是其职业生涯的主体中心环节,在此过程中强调“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是其可否成为教师职业胜任者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关键难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偏重“经师”,体现出知识本位、技能本...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是其职业生涯的主体中心环节,在此过程中强调“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是其可否成为教师职业胜任者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关键难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偏重“经师”,体现出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实践本位等目标取向。实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培养特别是培养“人师”意义重大,培养“人师”不仅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义,而且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还是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根本遵循。目前在实现“经师”与“人师”统一过程中,还面临着培养主体育人理念存在错位、培养对象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功利化倾向较为严重、培养过程的核心维度和关键内容失之偏颇等问题。基于此,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应遵循国家聚焦制度政策建设、学校致力培养过程改革、高校教师夯实“人师”培养能力、师范生主动提升“人师”力等多维协同,最终实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师 人师 教师职前培养 师范生 师德
下载PDF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的基本内涵及提升路径 被引量:10
2
作者 袁磊 叶薇 +1 位作者 徐济远 陆乙丹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5,共11页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推进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落地实施,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打造高质量课堂、推动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跨学科与校本课程接轨过程中面临政策要求、应用场景、实施对象及技术环境的...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推进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落地实施,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打造高质量课堂、推动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跨学科与校本课程接轨过程中面临政策要求、应用场景、实施对象及技术环境的转变问题,基于探索跨学科的发展历程,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跨学科知识储备、跨学科意识、跨学科行动及跨学科反思的综合型跨学科素养。通过联合培养、教研迭代、角色转变和技术赋能可以提升教师跨学科素养,对推进高质量跨学科教师的培养,助力义务教育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素养 跨学科主题学习 新课程标准 跨学科教师 教师教育
下载PDF
基于教学共同体的跨学科教学:合作备课与角色课堂 被引量:3
3
作者 陆道坤 曹耀元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2期29-34,共6页
推动跨学科教学高效、可持续开展,需要借助多学科的合力,而“主学科牵引+相关学科参与”教学共同体恰恰是这一合力的载体。在主学科牵引下,多学科教师可以立足主题容量、学段要求和学情,合作开发结构有机且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整体性教和... 推动跨学科教学高效、可持续开展,需要借助多学科的合力,而“主学科牵引+相关学科参与”教学共同体恰恰是这一合力的载体。在主学科牵引下,多学科教师可以立足主题容量、学段要求和学情,合作开发结构有机且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整体性教和学的框架,形成科学的跨学科学习知识地图、学习思路以及对应的指导方案。同时,在主学科教师的主持和策划下,采用主学科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角色轮转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跨学科学习的“统”和“分”的问题,将学科聚焦和学科交叉与融合结合起来,推动学生的学科综合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此外,基于科学分工与合作模式,多学科教师还可以基于学生的分学科发展“画像”和跨学科学习的整体“画像”进行评价与反思,进而对整体教学案和分学科教学案进行优化升级,对指导模式和策略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共同体 跨学科教学 合作备课 角色课堂
下载PDF
我国师范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意义、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2
4
作者 毕景刚 车汶骏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2-99,共8页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注重批判性思维教育。师范生是未来的准教师,批判性思维在其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实践角度出发,基于我国师范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结合影响师范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因素,对师范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出...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注重批判性思维教育。师范生是未来的准教师,批判性思维在其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实践角度出发,基于我国师范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结合影响师范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因素,对师范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出一些相关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对我国师范生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师范生 影响因素 培养建议
下载PDF
真实型领导如何影响教师知识共享——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毛亚庆 张婉莹 关迪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共12页
教师知识共享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形成互惠发展的合力,而且有助于提升学校公共知识的质量,最终惠及学生。如何促进教师的知识共享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出发,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对真实型领导如何影响教师知识共享... 教师知识共享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形成互惠发展的合力,而且有助于提升学校公共知识的质量,最终惠及学生。如何促进教师的知识共享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出发,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对真实型领导如何影响教师知识共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校长真实型领导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内部人身份感知和社会情感能力在校长真实型领导与教师知识共享之间发挥着单独中介作用;内部人身份感知和社会情感能力在校长真实型领导与教师知识共享之间发挥着链式中介作用;教师工作自主能够正向调节链式中介机制的后半段,即教师感知工作自主性越高,其社会情感能力对知识共享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烈。因此,需要从提高校长真实型领导水平,激发教师知识共享;培养内部人身份感,提升社会情感能力;构建增权赋能机制,重视教师工作自主等方面促进学校管理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型领导 知识共享 内部人身份感知 社会情感能力 工作自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挑战与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亚平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在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能够与其自洽融合,它是师范教育体系构建的精神支柱,能够促进师范生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提升。但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范生教育家精神方面也面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在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能够与其自洽融合,它是师范教育体系构建的精神支柱,能够促进师范生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提升。但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范生教育家精神方面也面临各种困境,需要师范院校主动作为克服一系列挑战,在理想信念的内化、道德情操的塑造、育人智慧的授予、躬耕态度的引导、仁爱之心的培养、弘道追求的激励等六个方面,切实加强师范生教育家精神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师范院校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美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定位及其背景与动因
7
作者 王静 饶从满 吴宗劲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7,共15页
标准的功能定位是影响教师标准价值实现的关键因素。而教师标准应该如何进行功能定位不可抽象而论,应置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加以审视。在提升教育质量成为压倒性诉求、以问责制为主导话语的教育改革时代,美国却选择了发展导向的教师标准... 标准的功能定位是影响教师标准价值实现的关键因素。而教师标准应该如何进行功能定位不可抽象而论,应置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加以审视。在提升教育质量成为压倒性诉求、以问责制为主导话语的教育改革时代,美国却选择了发展导向的教师标准。美国之所以作出如此选择,背后有着教师地位不高进而影响教师供给的客观背景,职业专业主义的思想背景以及分权制背景下美国联邦政府期望透过发展导向教师标准干预教师质量提升的主观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教师 专业标准 功能定位 教师质量
下载PDF
“思专创”融合视角下高校师范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研究
8
作者 张宝生 孙嘉慧 +1 位作者 孟莹 姜红梅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54-58,共5页
高校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基于此,以“思专创”融合教学模式对培养师范学生的意义为切入点,探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思想政治为引领,专业知识为支撑,创新创业显成效”三位一体的人才模式,以期推动高... 高校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基于此,以“思专创”融合教学模式对培养师范学生的意义为切入点,探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思想政治为引领,专业知识为支撑,创新创业显成效”三位一体的人才模式,以期推动高校各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成功培养有思想、有能力的师范专业人才。高等院校应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在“思专创”融合的思想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环节、实践平台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优化,以促进新时期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专创”融合 师范专业 人才培养体系 高等院校
下载PDF
中国式新师范助推教育强国的价值逻辑与行动路向
9
作者 余应鸿 张翔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4-192,共9页
中国式新师范内嵌“中国式”“师范”和“新”三个基本变量。其中,“涵养德行”系中国式新师范的“中国式”品格,“育师之元”构成了中国式新师范的“师范”本真,而“数字赋能”则是中国式新师范的“新”样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中国式... 中国式新师范内嵌“中国式”“师范”和“新”三个基本变量。其中,“涵养德行”系中国式新师范的“中国式”品格,“育师之元”构成了中国式新师范的“师范”本真,而“数字赋能”则是中国式新师范的“新”样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中国式新师范链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拓宽教师教育发展空间,革新教师教育“中国标准”,体现了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深邃思想和鲜明的价值逻辑。然而,中国式新师范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助推教育强国建设中面临诸多挑战。为此,中国式新师范需要重构“涵养德行”的中华传统“师范精神”,凸显中国式新师范的中国品性;升级中国式新师范的“教育性能”,增强教育服务强国建设的贡献度;打造中国式新师范的“中国品牌”,提升教师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新师范 教育强国 师范教育 教师教育
下载PDF
“国考”成绩与学业成绩相关性分析及教学建议——以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成绩为例
10
作者 曾凡金 杨勇 +1 位作者 冯春杰 王深兰 《高教学刊》 2024年第7期89-92,97,共5页
目前,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的合格率较低。其原因,可能与学生之前学过的各科成绩有关。所以,该文把部分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期末总评成绩,分别与“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分... 目前,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的合格率较低。其原因,可能与学生之前学过的各科成绩有关。所以,该文把部分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期末总评成绩,分别与“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得到,相关性最强的三个科目分别是教师职业道德、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和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课程。根据这个研究结果,结合考生考试后的问卷调查情况总结,分别从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认知、注重专业课和中学物理课程结合、加强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训练三方面,给出对物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和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课程的教学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合格率 相关性 教学建议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变迁背景下乡村教师职前教育治理探析
11
作者 李慧 孙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48,共7页
知识生产模式作为背景框架对现代教师教育的知识制度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乡村教师教育具有实践回应性和知识生产性,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受到普遍重视。教师教育一体化转型使职前教育的关注度有所降低,但作为乡村教师教育的起始环节,它奠定... 知识生产模式作为背景框架对现代教师教育的知识制度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乡村教师教育具有实践回应性和知识生产性,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受到普遍重视。教师教育一体化转型使职前教育的关注度有所降低,但作为乡村教师教育的起始环节,它奠定了整个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因此有必要结合知识生产模式变迁的背景,对其治理进行系统探析。承担教师教育的院校是知识生产的场域和主体,它们与外部知识生产主体“互动”形成对乡村教师职前教育的治理。从这一视角出发,当前乡村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教育目标设定视角窄化”“课程质量治理水平不高”“认证标准体系话语失衡”。将问题代入不同知识生产模式后发现,问题的成因在于治理逻辑存在路径依赖、复杂课程面对着知识生产的风险以及治理政策的政策工具选择偏差。乡村教师职前教育治理不断动态吸纳知识生产模式变迁的最新成果,可以从创新治理逻辑、打造课程共同体和完善职前教育政策体系等三个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变迁 乡村教师职前教育 治理
下载PDF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眼中“好”的教育实习指导——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12
作者 王春燕 闵兰斌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2-33,共12页
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形成教育实践能力的关键,勾勒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眼中“好”的实习指导特征,能为高质量教育实习指导提供参考。采用跟踪与横断相结合的访谈方法搜集50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实习的经验性体验资料,依据扎根... 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形成教育实践能力的关键,勾勒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眼中“好”的实习指导特征,能为高质量教育实习指导提供参考。采用跟踪与横断相结合的访谈方法搜集50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实习的经验性体验资料,依据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建构以“条件-过程-结果”为框架的教育实习指导模型。研究发现,以具有教育正念、业务精湛和指导自觉的教育实践者为指导教师是“好”的教育实习指导发生的前提条件;注重环境适应与实践能力形成的指导内容、结构化与序列化的指导策略是教育实习指导的过程要素;实习获益感是教育实习指导的结果标准。据此提出选择优秀的教育实习指导者、优化实习指导过程、重视指导结果的动态反馈等建议,以提高教育实习指导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师范生 教育实习 实习指导 实践能力
下载PDF
基于“四位一体”的高师院校实习支教工作创新路径——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例
13
作者 耿彦峰 刘芳 +1 位作者 贾少春 郑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2期161-164,共4页
高师院校是广大教师队伍的培养基地,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培养机制至关重要。实习支教是高师院校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以实践为中心的整体教学改革,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卓越教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简述了... 高师院校是广大教师队伍的培养基地,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培养机制至关重要。实习支教是高师院校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以实践为中心的整体教学改革,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卓越教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简述了新时代高师院校进行实习支教工作的必要性,从高师院校、指导教师、支教大学生、实习单位等方面,论述了实习支教工作的实践过程与现实意义,它们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形成“四位一体”的实践机制;深入探讨了卓越教师培养下的实习支教工作创新路径,指出了目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高师院校开展实习支教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 实习支教 优师计划 卓越教师
下载PDF
教育家型乡村教师的价值定位、群体特质及培育路径
14
作者 李保强 牛雪梅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3-73,共11页
在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中,培育教育家型乡村教师旨在追求以人才培养支撑教育强国建设、以特色资源赋能乡村教育振兴、以榜样典范助力乡村教师发展的三重价值。基于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和乡村教师的特殊职能,教... 在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中,培育教育家型乡村教师旨在追求以人才培养支撑教育强国建设、以特色资源赋能乡村教育振兴、以榜样典范助力乡村教师发展的三重价值。基于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和乡村教师的特殊职能,教育家型乡村教师需要在价值立场、精神境界和实践智慧三个维度体现六种群体特质,即理想信念、使命担当、高尚师德、乡贤品格、教育智慧、践行能力。为此,教育家型乡村教师的培育可从统筹安排保障性培育制度、协同打造立体式培育体系、精心设计定制化培育内容和显著提升内生型培育效能四个方面搭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 乡村教师 教育家型乡村教师 群体特质 培育
下载PDF
建党以来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变迁及反思
15
作者 张继河 周文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136,共6页
历史制度主义者的制度变迁理论将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作为正式制度的教师政策等是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党以来,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了干部教育、以苏为师、专业培训和师德建设等四个阶段。通过对相关政策... 历史制度主义者的制度变迁理论将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作为正式制度的教师政策等是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党以来,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了干部教育、以苏为师、专业培训和师德建设等四个阶段。通过对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发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变迁受宏观环境制约,体现从高度集权模式到准市场经济模式、从革命式变迁到渐进式变迁趋势。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创新要实现高校、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行动者的利益均衡。高校要积极疏通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师对话的桥梁;教师要主动顺应制度变迁,基于高校实际探寻自我特色的发展路径。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关注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现象,弱化以往教师制度中“糟粕”成分对新制度建设的影响,实现旧制度与新制度的良性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制度变迁理论 历史制度主义
下载PDF
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框架、发展目标与预测模型
16
作者 黄斌 姚梅莎 吴成龙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9-79,共11页
为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培训达到“需要”与“可能”的统一,遵循教师教育一体化理念,首先对教师发展全过程进行了理性把握和综合考量,设计了包含意识与责任、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开发、应用与评价、科研与发展5个一级维度指标,以及1... 为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培训达到“需要”与“可能”的统一,遵循教师教育一体化理念,首先对教师发展全过程进行了理性把握和综合考量,设计了包含意识与责任、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开发、应用与评价、科研与发展5个一级维度指标,以及15个二级维度指标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框架;其次考虑到职前培养是教师教育最为关键和基础的阶段,故以职前培养这一阶段为突破口,依据能力框架制定了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并参照此目标,采用G2法确定了能力框架的指标权值;最后借助BP神经网络建立了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预测模型,探讨了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预测与评估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职前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能力标准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成长型思维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兼论教学效能感及坚毅人格的中介作用
17
作者 黎晓娜 梁丹丹 高凤霞 《教师教育论坛》 2024年第3期76-82,共7页
为探索成长型思维、教学效能感、坚毅人格与教师专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及教学效能感、坚毅人格在其中的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教师坚毅自陈量表和成长型思维问卷调查了庆阳市215名教师。结果发现... 为探索成长型思维、教学效能感、坚毅人格与教师专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及教学效能感、坚毅人格在其中的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教师坚毅自陈量表和成长型思维问卷调查了庆阳市215名教师。结果发现:①成长型思维、教学效能感、坚毅人格与教师专业成长呈两两显著正相关;②教学效能感、坚毅人格在成长型思维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起全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94.26%。研究揭示了教学效能感、坚毅人格在成长型思维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机制,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予以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成长 成长型思维 教学效能感 坚毅人格 中介效应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SSCI数据库的计量分析
18
作者 夏爽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1-57,共7页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教师教育相关政策,教师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师教育已然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2000—2023年CSSCI收录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统计分析显示,教师教育研究成果丰硕、期刊繁多、主题广泛。研究热点覆盖教师教育模式、教师专...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教师教育相关政策,教师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师教育已然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2000—2023年CSSCI收录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统计分析显示,教师教育研究成果丰硕、期刊繁多、主题广泛。研究热点覆盖教师教育模式、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教育信息化等。教师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后续研究仍需继续深化,其中,注重理论体系构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的包罗万象将成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教育强国的师范担当:新时代师范大学的角色使命与实践方略
19
作者 陈哲 《教师教育论坛》 2024年第11期11-16,共6页
新时代师范大学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以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肩负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师教育,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的角色使命。在发展向度上,应坚守教师教育主责主业,探索教师教育提质升级,构建中国特... 新时代师范大学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以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肩负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师教育,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的角色使命。在发展向度上,应坚守教师教育主责主业,探索教师教育提质升级,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教师教育体系。基于此,师范大学必须坚持高水平大学建设与高质量教师教育共生共建,建构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教师教育体系,提升教师教育学科群建设水平,凝聚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这不仅是师范大学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被赋予的职责使命,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新时代 师范大学 角色使命 实践方略
下载PDF
师范专业认证与教育家精神弘扬
20
作者 洪早清 《教师教育论坛》 2024年第11期4-10,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系统阐释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内涵,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成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引领。师范专业认证与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具有紧密的同向同力、同频... 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系统阐释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内涵,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成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引领。师范专业认证与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具有紧密的同向同力、同频共振的逻辑关联和相得益彰之功效,教育家精神的弘扬为师范专业认证注入了新的价值意涵和动力源泉,师范专业认证持续为教育家精神的播撒和践行提供厚实的基础铺垫。师范专业认证应该成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师范专业认证提质增效需要加强教育家精神的引领,师范专业认证与弘扬教育家精神相融相得,共同推动师范教育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专业认证 教育家精神 载体 引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