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专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1
作者 赵小麒 姚小淑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核心素养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结合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体制,对英语专业专科生教师实践能力现状进行调查,梳理出存在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时代背景,提出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专院校 师范生 教学实践能力
下载PDF
地方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现状、问题与对策
2
作者 胡玉平 陈秀英 高俊霞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地方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整体水平中等偏高,且显著优于普通师范生,但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少数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不足,城市学生相对偏低。为厚植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应进一步完善公费师范生遴选和退出机制,增设乡村教育特... 地方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整体水平中等偏高,且显著优于普通师范生,但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少数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不足,城市学生相对偏低。为厚植公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应进一步完善公费师范生遴选和退出机制,增设乡村教育特色课程,培养乡村教研人才,强化见习实习指导,重视过程培养,使公费师范生对乡村教育未来充满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公费师范生 乡村教育情怀 师范生培养
下载PDF
高师院校师范生专业素养调查研究——基于陇南师专388名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实证数据
3
作者 陈国益 路江江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2期84-88,共5页
文章以陇南师专388名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为对象,围绕专业发展规划、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专业态度等素养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98.45%的学生考虑过自身专业发展规划,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60.05%的学生具... 文章以陇南师专388名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为对象,围绕专业发展规划、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专业态度等素养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98.45%的学生考虑过自身专业发展规划,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60.05%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观,但对数学及数学教育研究缺乏创新;75.52%的学生对数学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对数学扩充学习不够;18.56%的学生经常进行教学技能训练,33.5%的人能够将教学技能熟练地应用到教学实践;54.12%的学生对自身数学素养基本满意.据此提出了培养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素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小学数学教育专业 师范生素养 教师队伍建设
下载PDF
四川民族地区师范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探索实践——以阿坝师范学院为例
4
作者 李久东 吴文权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针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发展困境,地方师范院校应坚持走“应用转型发展”道路,围绕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施路径,深入探索,寻求破解之道。阿坝师范学院在师范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培根铸魂,... 针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发展困境,地方师范院校应坚持走“应用转型发展”道路,围绕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施路径,深入探索,寻求破解之道。阿坝师范学院在师范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培根铸魂,突出职业能力;基于知识、素质、能力一体化考量,构建融合式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构建立德树人课程体系;以“理论与实践相融通,促进知识建构、能力生成”为思路,构建“四年全程不间断、目标主题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一体两翼”贯通、融合一二三课堂,发挥课程综合育人效力;建立“高校、地方政府、基础教育学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共建基地、共育学生、共同教研、共建教材、共促就业、共育师资”的协同育人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师范人才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建省30多年来海南乡村小学教育发展
5
作者 周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5期57-60,共4页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建省30多年来,海南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海南小学教育发展呈现出小学生人数波动性增长、办学规模的城乡差距不断增大、小学硬件设施日趋完善、师资队伍学历不断提升、女性教师比例增加等趋势。分析发现海...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建省30多年来,海南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海南小学教育发展呈现出小学生人数波动性增长、办学规模的城乡差距不断增大、小学硬件设施日趋完善、师资队伍学历不断提升、女性教师比例增加等趋势。分析发现海南经济发展缓慢、城镇化加剧、人才流失严重是海南乡村小学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海南应通过增强师范教育专业的吸引力,培养未来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强化终身学习理念;利用美丽宜居的环境吸引优秀人才等方式促进乡村小学教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小学教育 乡村教育
下载PDF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幼儿园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
6
作者 鲍顺萍 旦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第9期25-30,共6页
为了更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高职课程教学质量,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进行幼儿园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遵循OBE理念“自上而下反向设计,持续改进”的思路,首先依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现状来确定... 为了更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高职课程教学质量,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进行幼儿园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遵循OBE理念“自上而下反向设计,持续改进”的思路,首先依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现状来确定课程的预期学习成果;然后以课程预期学习成果为起点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教学,采用模块化重构课程内容、实现项目化团队管理、“三阶段四环节”的教学模式、融入课程思政;优化学习评价体系,运用改革结果和改革反馈评价学习效果。课程教学改革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成果为导向”的目标,有效提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成果为导向”的目标,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升教学质量,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革 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四川省属师范院校中国地理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俐谋 谈潘攀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1-96,共6页
中国地理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厘清四川省属师范院校中国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基础上,提出了“目标体系-课程大纲-思政元素-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中国地理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厘清四川省属师范院校中国地理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基础上,提出了“目标体系-课程大纲-思政元素-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并在中国地理课程思政建设中加以具体应用,最后从学校统领、学院牵头、教师主导、目标导向4个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保障,以期对同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院校 中国地理 课程思政 教学探索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小学数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海燕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9-106,共8页
为科学评价高师院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本文对影响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的若干因素进行分析。依据相关文献和文件,确定影响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的四个方面分别为学科素养、教学能力、育人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 为科学评价高师院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本文对影响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的若干因素进行分析。依据相关文献和文件,确定影响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的四个方面分别为学科素养、教学能力、育人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选取影响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的24个指标,利用24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数学视角,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构建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现了对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的评价从模糊到定量数值化,得出高师院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综合评价结果为86.94分,属于“良好”等次。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得出各层次分析结果以及影响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的8个关键指标。通过综合分析模糊评价模型的各项结果,给出提高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的建议,体现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法 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 评价 隶属矩阵
下载PDF
基于同伴在线互评的师范生听评课问题研究
9
作者 戴南 朱雪梅 《高等理科教育》 2023年第2期57-63,共7页
提升教师的听评课素养有助于提高其教学理论水平与教学设计能力,从而提升其反思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文章基于相关文献和实训案例提出培育教师听评课素养的黄金时机是在职前,依托在线平台对师范生开展“3R”模式的听评课训练,通过对同... 提升教师的听评课素养有助于提高其教学理论水平与教学设计能力,从而提升其反思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文章基于相关文献和实训案例提出培育教师听评课素养的黄金时机是在职前,依托在线平台对师范生开展“3R”模式的听评课训练,通过对同伴在线互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挖掘,发现教师在听评课时普遍存在定量评分区分力不足、定性评语表达力贫乏、解释力薄弱等问题。据此提出在职前培育和职后培训中要从思想层面、培育方式和训练途径3个方面加以改进。在“互联网+教育”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中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智慧赋能教育的一次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评课 师范生 教学评价 在线同伴互评 自然语言处理
下载PDF
地方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和乡村从教意愿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0
作者 胡玉平 高俊霞 陈秀梅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3-139,共7页
地方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整体水平较高,绝大部分愿意遵守协议去农村任教,但愿意在农村长期乃至终身从教的仅为37.5%。他们到农村任教主要出于协议压力,自身内部动力不足,履约期结束后离开乡村学校的可能性较大。为避免这一问题,应优... 地方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整体水平较高,绝大部分愿意遵守协议去农村任教,但愿意在农村长期乃至终身从教的仅为37.5%。他们到农村任教主要出于协议压力,自身内部动力不足,履约期结束后离开乡村学校的可能性较大。为避免这一问题,应优化地方公费师范生的招生和考核机制,培养其教师职业认同和乡土情怀,改善入职后的工作生活条件,助力个人发展,提高其农村任教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公费师范生 乡村从教意愿 教师职业认同
下载PDF
师范认证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师范生培养路径探析
11
作者 徐文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32-35,共4页
民办本科院校培养的师范生主要面向地方的应用型岗位,较为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重点积累操作知识和学习操作技能。以《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中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标准为抓手,分析专业认证背景下民办... 民办本科院校培养的师范生主要面向地方的应用型岗位,较为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重点积累操作知识和学习操作技能。以《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中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标准为抓手,分析专业认证背景下民办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具体的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体系和教学内涵的完善作出贡献,为提高师范生质量做好理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本科院校 师范认证背景 师范生 培养路径
下载PDF
地方高师院校与乡村学校协同教研范式建构探究
12
作者 石群山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3-100,共8页
在乡村教育振兴大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与乡村学校建构协同教研范式有利于推动师范类专业共同体建设,拓宽教师教育课程育人张力;也有利于培育乡村教师现代教育品质,激活乡村学校校本教研动力。建构协同教研范式的理论依据有共同体理论、... 在乡村教育振兴大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与乡村学校建构协同教研范式有利于推动师范类专业共同体建设,拓宽教师教育课程育人张力;也有利于培育乡村教师现代教育品质,激活乡村学校校本教研动力。建构协同教研范式的理论依据有共同体理论、教育生态学理论和行动研究理论。构建协同教研范式需遵循交互性、校本性、层级性和具体性等原则,应立足教研机制、教研主体、教研过程、教研工作以及教研资源等协同,构建以共生为旨归的教研共同体,落实以专业为引领的分层推进,开展以课题为依托的行动研究,举办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活动,建设以共享为原则的教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师院校 乡村学校 协同教研
下载PDF
协同提质:高水平师范院校引领示范的现实挑战及有效路径
13
作者 钱佳 李青青 《教师教育论坛》 2023年第5期14-19,共6页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既是迈向新征程的时代要求,也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高水平师范院校要深化协同提质合作,引领地方师范院校彰显师范性、追求高质量、深化协同性。当前教师教育协同提质政策得到了大力支持,但...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既是迈向新征程的时代要求,也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高水平师范院校要深化协同提质合作,引领地方师范院校彰显师范性、追求高质量、深化协同性。当前教师教育协同提质政策得到了大力支持,但在实践层面仍表现出专业化与协同性有待提升、纵向协同与横向互通有待优化、经费与技术支持有待完善等现实困境。发挥高水平师范院校引领示范作用应遵循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从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健全协同发展机制,使高水平师范院校在协同发展中切实发挥先锋和领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提质 高水平师范院校 引领示范
下载PDF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胡巧红 蔡潇怡 +1 位作者 郭桂全 张荣 《邢台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42-146,共5页
良好的教师职业认同意味着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进行了充分和深入的职业探索并作出积极的职业承诺,是师范生职业发展的内生力量。以240名地方高校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地方院校师范生教... 良好的教师职业认同意味着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进行了充分和深入的职业探索并作出积极的职业承诺,是师范生职业发展的内生力量。以240名地方高校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地方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职业认同认知维度上为(3.52±0.67),在职业认同情感维度上为(3.48±0.61),在职业认同行为倾向维度上为(3.58±0.52);差异检验表明:女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显著高于男生;在学科上存在显著差异,人文社科类>理工科类>体育艺术类;社会、高校、家庭和自身四方面影响因素都与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从政府策略引导、高校主体教育和激发自身内在动力三方面提出了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教师职业认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地方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卓越型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5
作者 肖立莉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第11期84-88,共5页
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对卓越型教师的迫切需求为地方师范大学加快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地方师范大学要把握好党和国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要求,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师... 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对卓越型教师的迫切需求为地方师范大学加快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地方师范大学要把握好党和国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要求,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师范生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在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培养大批卓越型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实践中,彰显地方师范大学优势和特色。文章以辽宁师范大学为例,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和措施,同时介绍了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应对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师范大学 卓越型教师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地方高校师范生服务乡村基础教育现状研究
16
作者 曹姣 赵碧玫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9-111,共13页
师范生是乡村教师的后备力量,是振兴乡村基础教育“破局”的关键。促进师范生服务乡村基础教育,根本上是培养师范生服务乡村基础教育的意愿和能力。基于L市地方高校337名师范生和乡村学校167名任教1-2年的新教师抽样数据,以ERG理论和生... 师范生是乡村教师的后备力量,是振兴乡村基础教育“破局”的关键。促进师范生服务乡村基础教育,根本上是培养师范生服务乡村基础教育的意愿和能力。基于L市地方高校337名师范生和乡村学校167名任教1-2年的新教师抽样数据,以ERG理论和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考察当前师范生服务乡村基础教育的意愿和能力现状,提出促进师范生服务乡村基础教育的策略。结果显示,师范生服务意愿较薄弱,对乡村的喜爱程度较低,愿意到乡村任教的年限短,对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不高;服务能力较匮乏,乡村性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实践活动参与度低。由此,主要从满足师范生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方面,提出提升师范生服务乡村基础教育意愿和能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师范生 乡村基础教育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阈下外语混合式教学“云壤连接”模式探索——以英语语言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鞠晶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0-109,共10页
混合式教学融合了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网络教学优势,将成为未来教学新常态。基于探究社区模型(CoI)的三大要素即认知临场感、社会临场感和教学临场感,以全人教育理念为主线,充分发挥在混合式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尝试构建“课前自... 混合式教学融合了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网络教学优势,将成为未来教学新常态。基于探究社区模型(CoI)的三大要素即认知临场感、社会临场感和教学临场感,以全人教育理念为主线,充分发挥在混合式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尝试构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内化+课后拓展巩固+思政元素融入”的上下贯通、虚实结合、无缝对接的外语混合式教学“云壤连接”模式,以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强化教育体验,发展元认知意识,实现全面发展。该模式有助于形成外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频共振,是课程思政建设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外语混合式教学 “云壤连接”模式 英语语言学课程
下载PDF
“三进”背景下大学二外日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微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6-62,共7页
切实推动全学科课程思政改革,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教育系统的重要任务。如何将课程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政价值深层耦合,值得探讨和实践。通过论述在“三进”背景下... 切实推动全学科课程思政改革,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教育系统的重要任务。如何将课程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政价值深层耦合,值得探讨和实践。通过论述在“三进”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实行“五维改革”,以贵州师范学院二外日语课程为例,研究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评价的强化、教学反思的落实五个方面,将教学内容与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为主的思政资源有机整合,阐述了日语课堂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从而发挥第二外语日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作用,系统推进“大思政”格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进” 日语课程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下载PDF
超越平庸:新时代高素质师范生素养结构体系建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文 《高等理科教育》 2023年第2期12-19,共8页
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的新时代,基于师范生培养体系中政府、院校、雇主、研究者4类主体视角,文章运用扎根理论从国家关于卓越师范生培养要求、一流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要求、中学骨干教师关于高素质师范生的认识、学者就高素质师范生素... 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的新时代,基于师范生培养体系中政府、院校、雇主、研究者4类主体视角,文章运用扎根理论从国家关于卓越师范生培养要求、一流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要求、中学骨干教师关于高素质师范生的认识、学者就高素质师范生素养探讨的4类文本中,构建出以现代公民素养、教师专业素养、卓越发展素养为一级类目的高素质师范生素养结构体系。该体系相较于已有师范生素养框架,具有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包纳多重角色赋定、突出意识培育与理念建构的超越性特色,可为新时代高素质师范生培育提供行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素养 教师教育 高质量发展 扎根理论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师范院校评价:问题表征与实践逻辑
20
作者 赵玉 刘林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98-103,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高质量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而师范院校承载着培养师资的重要职责,必须以高质量为指向。师范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特色发展。师范院校高质量发展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高质量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而师范院校承载着培养师资的重要职责,必须以高质量为指向。师范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特色发展。师范院校高质量发展需要与之匹配系统科学的评价指引与保障。目前师范院校评价存在着重共性轻个性、重测量轻判断、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实现师范院校高质量发展,应做到评价目标面向师范本色、评价过程兼顾师范底色、评价结果彰显师范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院校评价 高质量发展 问题表征 实践逻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