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运用动量参数探讨老年人执行身体前倾动作时,年龄差异对动态平衡机制的影响。方法16位健康老年人为老年组,16位健康大学生为年轻组,组内男女各半。受试者站立于测力板上,随机进行自然站立与双脚并拢的前倾动作各10次,并以5台红外线...目的运用动量参数探讨老年人执行身体前倾动作时,年龄差异对动态平衡机制的影响。方法16位健康老年人为老年组,16位健康大学生为年轻组,组内男女各半。受试者站立于测力板上,随机进行自然站立与双脚并拢的前倾动作各10次,并以5台红外线摄影机同步纪录;以MATLAB计算质心线动量与角动量,并以SPSS进行检验。结果执行身体前倾动作时的动态平衡能力,老年人与年轻人在不同支撑面下的质心线动量和角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线动量与角动量显著相关(r=0.947),且与压力中心偏离度(r=0.877 vs 0.720)、质心偏离度(r=0.923 vs 0.814)、倾斜角(r=0.671 vs 0.557)等参数呈正相关,而与安全限界(r=-0.819 vs-0.695)呈负相关。结论利用动量参数可以作为评价老年人动态平衡的手段,而促进老年人动态平衡提升,应以训练动态稳定极限位置的质心速度控制能力为优先考虑。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运用动量参数探讨老年人执行身体前倾动作时,年龄差异对动态平衡机制的影响。方法16位健康老年人为老年组,16位健康大学生为年轻组,组内男女各半。受试者站立于测力板上,随机进行自然站立与双脚并拢的前倾动作各10次,并以5台红外线摄影机同步纪录;以MATLAB计算质心线动量与角动量,并以SPSS进行检验。结果执行身体前倾动作时的动态平衡能力,老年人与年轻人在不同支撑面下的质心线动量和角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线动量与角动量显著相关(r=0.947),且与压力中心偏离度(r=0.877 vs 0.720)、质心偏离度(r=0.923 vs 0.814)、倾斜角(r=0.671 vs 0.557)等参数呈正相关,而与安全限界(r=-0.819 vs-0.695)呈负相关。结论利用动量参数可以作为评价老年人动态平衡的手段,而促进老年人动态平衡提升,应以训练动态稳定极限位置的质心速度控制能力为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