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雪上项目训练分期研究评述及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亮 李荣 刘成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训练分期是对运动训练过程进行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设置与控制模型。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在梳理越野滑雪、冬季两项、跳台滑雪、北欧两项、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运动员竞技表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评述上述项目的年度训练分期特征。在一般准备期... 训练分期是对运动训练过程进行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设置与控制模型。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在梳理越野滑雪、冬季两项、跳台滑雪、北欧两项、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运动员竞技表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评述上述项目的年度训练分期特征。在一般准备期,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北欧两项宜采用经典分期模式,可分阶段加入短期高强度耐力板块训练或高原训练;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宜采用不同素质板块分期组合的形式。特殊准备期,各项目的总负荷量均有所降低,其中越野滑雪提高高强度耐力并降低中等强度耐力;冬季两项减少力量和速度,并保持中低强度射击;北欧两项减少低强度耐力;跳台滑雪加强爆发力并避免体重增加;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在保持多种能力板块转化之后,以维持性训练为主。比赛期,各项目均以专项训练为主,但身体素质训练存在差异,越野滑雪可选择高低强度耐力训练的变化组合;冬季两项加强高强度射击并保持一定的低强度力量和耐力练习;北欧两项保持极限强度练习;跳台滑雪加强力量维持训练;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的训练密度和低强度耐力训练有所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上项目 训练分期 训练内容 训练负荷
下载PDF
食品营养学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以“第五届中国绿色农业与食物营养高峰论坛暨硒区圆桌会议”为例
2
作者 王芬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3-I0004,共2页
农业是食品营养的基础。农业生产提供了我们所需的各种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谷物、肉类、乳制品等。农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可以改善食物的种类和品质,确保人们获得充足、多样和均衡的营养。食品安全是食品营养的基础,如果食品中存在安全... 农业是食品营养的基础。农业生产提供了我们所需的各种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谷物、肉类、乳制品等。农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可以改善食物的种类和品质,确保人们获得充足、多样和均衡的营养。食品安全是食品营养的基础,如果食品中存在安全问题,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影响到食物的营养价值。因此,确保食品的安全性是保证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健康效益的前提条件。2023年10月,“第五届中国绿色农业与食物营养高峰论坛暨硒区圆桌会议”正式举行,会议中探讨营养赋能特色产业发展,共谋科技引领富硒产业升级。还围绕硒元素的功效与利用、硒标准认证、硒与食物营养等问题做了深入交流。本研究基于圆桌会议内容,从体育训练角度出发,探讨绿色农业背景下食品营养科学对体育训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 食物营养 体育训练 食品营养 食品安全 人体健康 标准认证 硒元素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校学生体能训练优化策略研究
3
作者 王时锐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23期20-22,共3页
在当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分析已成为众多领域的重要工具,体育科学领域也不例外。高校学生的体能水平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及生活质量,而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往往忽视了训练的个性化需求。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收集分析体能... 在当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分析已成为众多领域的重要工具,体育科学领域也不例外。高校学生的体能水平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及生活质量,而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往往忽视了训练的个性化需求。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收集分析体能训练相关数据成为可能,这为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训练计划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主要探索大数据分析技术在体能训练方面的应用潜力,总结现阶段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办法,以提升体能训练的实际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健康状况,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 高校学生 体能训练 优化方法
下载PDF
运动与训练科学的五大“论战” 被引量:1
4
作者 黎涌明 殷明越 +3 位作者 李博 魏佳 毕志远 高崇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3,共12页
科学的目的是揭示客观事物存在的现象及其规律。由于所持有的证据不一,研究人员对事物现象与规律的认识可能并不完全一样。国际学术期刊通过设立争鸣类的栏目,允许和鼓励对相关科学问题持有不同学术观点的研究人员“同台论战”。研究遴... 科学的目的是揭示客观事物存在的现象及其规律。由于所持有的证据不一,研究人员对事物现象与规律的认识可能并不完全一样。国际学术期刊通过设立争鸣类的栏目,允许和鼓励对相关科学问题持有不同学术观点的研究人员“同台论战”。研究遴选了运动与训练科学领域的五大“论战”:负荷术语使用、训练强度分布模式、线粒体含量增加、无氧阈的金标准测试、高强度间歇训练的临床作用,分别综述了正反两方的论据,并予以评论。建议注重科学争鸣的证据导向,认清结论成立的限定条件,加强“运动中的人”的研究及其出版刊发力度,搭建有组织的的学术争鸣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 两极化 线粒体 无氧阈 高强度间歇训练
下载PDF
高山滑雪青少年运动员早期专项化训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昕 《冰雪运动》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高山滑雪是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当前我国在该项目上缺少高水平竞技人才,从而制约了成绩的取得和项目的发展。基于早期专项化训练方法,对高山滑雪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成效展开探讨,有助于提升我国高山滑雪运动人才的培养水平。研究认为,对... 高山滑雪是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当前我国在该项目上缺少高水平竞技人才,从而制约了成绩的取得和项目的发展。基于早期专项化训练方法,对高山滑雪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成效展开探讨,有助于提升我国高山滑雪运动人才的培养水平。研究认为,对高山滑雪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早期专项化训练,有助于提升专项运动技能,发展竞技能力;培养正确的“雪感”,强化运动感觉;深化竞技认知,优化训练结构。但在实际开展中存在训练负荷较大,运动损伤较高;对专项训练认知不足,深陷训练误区;专项技术训练方法单一,训练过程缺乏监控等问题。对此相应提出优化训练负荷,降低运动损伤;提升训练认知,消除训练误区;丰富训练方法,提升训练成效等建议,以期为更好地提升我国高山滑雪青少年运动员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加速推进冰雪体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滑雪 青少年运动员 早期专项化训练
下载PDF
运动服饰的化学改性与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关系
6
作者 杜万新 王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1-922,共2页
化学改性技术在运动服饰中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满足了运动员对于服饰舒适度和功能性的高标准要求,而且在生理、动力学及心理三个维度上促进了运动员的竞技表现的综合提升。这些技术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运动效率,增强了动作灵活性,同时也增... 化学改性技术在运动服饰中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满足了运动员对于服饰舒适度和功能性的高标准要求,而且在生理、动力学及心理三个维度上促进了运动员的竞技表现的综合提升。这些技术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运动效率,增强了动作灵活性,同时也增强了运动员的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表现 运动服饰 动作灵活性 化学改性 运动效率 运动员 综合提升 自信心
下载PDF
高水平网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负荷的实证研究
7
作者 刘畅 侯会生 +2 位作者 沈大海 蒋丽萍 刘泽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48,共8页
RPE因其经济、简便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网球运动员内部训练负荷的监控和评价。然而,RPE指标会受到非客观因素的干扰,这也必然影响到评价的准确性和教练员下一阶段训练计划的制定。在实际训练中,教练员应如何合理运用RPE指标评价运动员内... RPE因其经济、简便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网球运动员内部训练负荷的监控和评价。然而,RPE指标会受到非客观因素的干扰,这也必然影响到评价的准确性和教练员下一阶段训练计划的制定。在实际训练中,教练员应如何合理运用RPE指标评价运动员内部训练负荷仍缺乏相关研究。本研究以中国国家网球集训队24名队员(12男12女)为研究对象,按男队员和女队员进行分组,同时将运动形式分为训练和比赛两种状态,分别将RPE指标与心率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训练和比赛两种状态下,RPE与平均最大心率百分比和最高心率之间相关性均较低;(2)比赛状态下,所有队员s-RPE与Banister’s Trimp和Edwards’s TL均显著相关(P<0.05),而训练状态下,显著相关的比例分别为50%和41.7%(P<0.05),因此RPE指标在评价比赛状态下内部负荷量时更为客观;(3)训练状态和比赛状态下,女队员RPE指标与心率指标的相关性显著高于男队员,因此,RPE指标在评价女队员内部训练负荷时更为客观。本研究将为我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合理运用RPE指标客观评价内部训练负荷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E s-RPE 训练负荷 Banister’s Trimp Edwards’s TL
下载PDF
聚组训练研究前沿:结构类型、训练效应与作用机理
8
作者 钟军 余银 +3 位作者 王喻琪 赵逸青 杨思薇 崔佳岳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2-620,共9页
聚组训练作为抗阻训练的一种新型组织方式,已引起理论与实践界深入关注,但有关聚组训练的结构类型、理论基础、与传统抗阻训练的效果差异及其作用机理等都有待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现有研究表明:聚组训练主要包括组内间歇结构、重复间... 聚组训练作为抗阻训练的一种新型组织方式,已引起理论与实践界深入关注,但有关聚组训练的结构类型、理论基础、与传统抗阻训练的效果差异及其作用机理等都有待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现有研究表明:聚组训练主要包括组内间歇结构、重复间休息式结构、组间休息重分配结构、休息暂停结构和等比休息结构5种;不论是在急性还是长期训练效应上,与传统抗阻训练相比,其在爆发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动作速度保持等方面的积极效应相对明显;其效应机理主要与聚组训练结构方式所导致的能量消耗与恢复过程变化、神经—肌肉疲劳与恢复效果改变,练习过程中动作机械性能的改善以及主观疲劳感明显下降等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组训练 抗阻训练 训练效应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周期性耐力项目训练强度分布的概念释义与应用方法学研究进展
9
作者 孔凡明 朱苗苗 +2 位作者 米靖 赵丽 马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训练强度分布(training intensity distribution,TID)是继负荷结构、统计、评价与监控之后的又一研究热点,它综合了负荷监控、统计与评价等多种要素,是制定、监控和调整耐力训练负荷的新工具,兼具周期性、阶段性和普适性等特点,在周期... 训练强度分布(training intensity distribution,TID)是继负荷结构、统计、评价与监控之后的又一研究热点,它综合了负荷监控、统计与评价等多种要素,是制定、监控和调整耐力训练负荷的新工具,兼具周期性、阶段性和普适性等特点,在周期性耐力项目训练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前期实践经验,从历史起源、概念释义、基本类型、负荷特征与方法学策略等方面对周期性耐力项目训练强度分布进行系统综述。作为负荷强度的延伸与拓展,训练强度分布一般指运动员在某一训练时期内(数日、数周、数月或年度)不同负荷强度运动时间的比例结构或不同负荷强度的训练量占总负荷量的百分比,它将负荷强度和训练时间统一在运动负荷的框架之内;TID主要包括高量低强度模式、高强度模式、乳酸阈模式、金字塔模式、两极化模式、反极化模式、反金字塔模式和平化型模式等多种类型。本文从实验流程、操作细节以及特殊情况下的方法学策略等方面对训练强度分布研究的应用方法学因素进行了详细介绍,对该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与应用要点以及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探索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强度分布 负荷模式 方法学因素 耐力训练 运动负荷
下载PDF
健康饮食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亚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48,共1页
由[英]阿斯克·约肯德鲁普主编、孟焕丽译,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运动营养实践指南:运动员提高成绩和快速恢复的营养饮食指导》一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学科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普及给广大读者,并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这些科研发现... 由[英]阿斯克·约肯德鲁普主编、孟焕丽译,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运动营养实践指南:运动员提高成绩和快速恢复的营养饮食指导》一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学科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普及给广大读者,并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这些科研发现转化为针对运动员切实可行的营养建议和饮食方案。书中不仅涵盖了丰富的运动营养理论知识,还提供了运动营养策略与训练指导体系。(1)健康饮食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均衡健康的饮食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供给,使运动员能够保持充足的体力和耐力。其次,体能训练会导致身体内部环境的改变,例如酸碱平衡的失调、氧气供应的不足等。合理的饮食可以调节酸碱平衡、提高氧气供应,改善身体内部环境,促进恢复和重建的进行。例如,碱性食物可以中和酸性代谢产物,维持酸碱平衡;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减轻运动后的氧化应激。此外,科学健康的饮食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有积极影响。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运动员保持稳定的情绪,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因此,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应充分重视健康饮食的作用,合理搭配食物,确保营养的全面和均衡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成果 浅显易懂 人民邮电出版社 健康饮食 氧气供应 酸碱平衡 碱性食物 营养饮食
下载PDF
中国运动训练学话语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及其建构
11
作者 夏力 高玉花 +1 位作者 谢云 熊焰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8,共11页
核心概念是话语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的表达工具和最小的分析单位,代表着一门学科、一种学说或一个学派的身份、思想与价值。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中国运动训练学话语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为研究起点,对核心概念的逻辑筛选、话语... 核心概念是话语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的表达工具和最小的分析单位,代表着一门学科、一种学说或一个学派的身份、思想与价值。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中国运动训练学话语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为研究起点,对核心概念的逻辑筛选、话语特征、话语现状以及建构路径进行系统梳理和科学探索。研究认为:中国《运动训练学》教材历经40年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和话语表述,中国运动训练学者们围绕3W2H等问题建立了以“运动成绩”“竞技能力”“项群训练”“训练原则”“训练方法”“训练负荷”“训练计划”“竞技状态”为主体内容的核心概念集,呈现出原创性、逻辑性、相对性、扩展性等话语特征。面对欧美运动训练理论实证概念的引进和传播,受历史之情、现实之需、未来之势影响,中国运动训练学核心概念需要持续回应概念引用的适应性不高、概念转化的价值性不强、概念融通的对话性不足等话语难点;亟需从历史资源中梳理、运动实践中挖掘、学科融合中提炼、科学技术中创新,立足中国本土化,以此实现中国运动训练学话语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建构以及内涵的新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 话语体系 核心概念 竞技能力 训练方法 训练计划 运动成绩
下载PDF
加压肌力锻炼对肌少症老年人肌肉质量与肌肉力量的影响
12
作者 张明月 张林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60,共10页
目的:探讨下肢肌力锻炼联合加压运动干预对增加肌肉质量,提高肌肉力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48名符合实验条件的老年肌少症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C组,n=16),不进行干预,维持原有生活状态;下肢肌力锻炼组(ST组,n=16),依次进行6... 目的:探讨下肢肌力锻炼联合加压运动干预对增加肌肉质量,提高肌肉力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48名符合实验条件的老年肌少症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C组,n=16),不进行干预,维持原有生活状态;下肢肌力锻炼组(ST组,n=16),依次进行6种动作模式下的专项下肢肌力锻炼;下肢加压肌力锻炼组(KT组,n=16),采用专业加压仪器对大腿近端进行捆绑加压,锻炼方式同ST组。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10周运动干预前、后,肌肉质量及肌肉力量指标的变化。结果:经10周干预后,1)KT组胫骨前肌肌肉横截面积、肌肉厚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与C组、ST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KT组小腿围显著增加(P<0.05),且与C组、ST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KT组下肢肌肉质量显著升高(P<0.05),且与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骨骼肌质量指数与C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ST组足跖屈时相对峰力矩显著高于C组(P<0.05),KT组足背屈时峰力矩、相对峰力矩显著增加(P<0.05),且与C组、ST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足跖屈时峰力矩、相对峰力矩极显著增加(P<0.01),且与C组、ST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5)ST组腓肠肌肌肉力量显著升高(P<0.05),且与C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KT组腓肠肌肌肉力量极显著增加(P<0.01),且与C组、ST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6)KT组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肌肉力量显著增加(P<0.05),且与C组、ST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7)KT组30 s连续坐起次数显著升高(P<0.01),且与C组、ST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单纯下肢肌肉力量锻炼能够显著增强腓肠肌肌肉力量,加压下肢肌力锻炼对提升胫骨前肌肌肉质量、增加下肢肌肉质量和提高除大腿后侧肌群外的下肢肌肉力量效果显著;2)相较于单纯的下肢肌力锻炼,加压下肢肌力锻炼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腓肠肌肌肉力量的增益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肌少症 肌力锻炼 加压训练
下载PDF
世界优秀运动员竞技水平峰值特征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禹名 陈洁星 +1 位作者 陈辉 黄晨宾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2期33-39,共7页
目的:通过梳理世界优秀运动员竞技水平峰值特征,总结优秀运动员峰值年龄和峰值表现窗口期特征的研究进展。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调研法,在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并系统归纳提炼。结果:游泳、铁人... 目的:通过梳理世界优秀运动员竞技水平峰值特征,总结优秀运动员峰值年龄和峰值表现窗口期特征的研究进展。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调研法,在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并系统归纳提炼。结果:游泳、铁人三项、网球和高尔夫项目男子运动员的峰值年龄晚于女子运动员,而自行车和田径项目的研究结果则与之相反;随着田径竞赛、自行车和铁人三项项目竞赛距离的增加,运动员的峰值年龄出现了显著性的增大,而在游泳项目运动员中则表现出与之相反的规律;游泳和网球项目运动员的峰值年龄出现最早,其次为冰球和除马拉松以外田径项目的运动员,马拉松、自行车、铁人三项及高尔夫项目运动员的峰值年龄出现最晚;有研究认为男子运动员的峰值表现窗口期略长于女子运动员,但也有研究认为男、女运动员的峰值表现窗口期长度无显著差异;田径相关研究认为田赛和长跑项目运动员的峰值表现窗口期长于短跑和跨栏项目运动员,而游泳相关研究表明随着比赛距离的增加,游泳运动员的峰值表现窗口期长度逐渐缩短。结论:峰值表现特征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多数研究主要存在于游泳和田径项目,且研究对象的运动水平也没有明确划分,探索不同项目、不同水平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峰值特征是今后研究的趋势;我国在峰值表现上的基础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因此应加强运动员培养体系和多年训练规划的研究,为科学化、系统化的培养体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运动员 竞技水平 峰值特征 峰值年龄 峰值表现窗口期
下载PDF
运动训练学科学化辨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焰 贾文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6-332,349,共8页
理论建构是学科发展的基石,科学化是理论建构的必由之路。运动训练学科学化是提高运动训练质量和效益的科学研究活动和技术应用活动,以完善运动训练的知识体系和学科发展为价值导向,以运动训练学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为底层逻辑,围绕“为... 理论建构是学科发展的基石,科学化是理论建构的必由之路。运动训练学科学化是提高运动训练质量和效益的科学研究活动和技术应用活动,以完善运动训练的知识体系和学科发展为价值导向,以运动训练学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为底层逻辑,围绕“为何训与练”“训与练什么”“训与练多少”“怎么训与练”“训与练如何”五大根本问题确立运动训练原理原则、内容选择与组合、手段与方法运用、负荷设计与控制、计划与过程组织、训练过程监控与效果评价等边界与范畴。在当代国际竞技体育发展和“三大体系”建立的时代需求之下,运动训练学科学化应围绕“训”与“练”的科学化核心问题,夯实基础理论研究,坚持理念和理论、方法与制度的创新,践行跨学科综合研究,营造和净化学术生态。运动训练学科学化的追求应全方位关照运动训练实践和理论中的重大与紧迫问题,调整当下运动训练学研究实证化倾向,呼唤人文社会科学取向的运动训练学回归,建立运动训练学学科的科学与人文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与练 运动训练科学化 运动训练学科学化
下载PDF
不同高度跳深训练对提升体育专业男生下肢快速力量的影响
15
作者 陈最新 杨敏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45-352,共8页
为探究跳深替代杠铃、发展下肢快速力量的简捷训练方法,运用实验法对60名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2021级)男大学生进行了为期8周的跳深训练实验,比较分析各实验组的力峰值、峰值功率、30 m跑成绩及立定跳远成绩,探究哪种高度与... 为探究跳深替代杠铃、发展下肢快速力量的简捷训练方法,运用实验法对60名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2021级)男大学生进行了为期8周的跳深训练实验,比较分析各实验组的力峰值、峰值功率、30 m跑成绩及立定跳远成绩,探究哪种高度与地面组合的跳深训练最为适宜.结果表明:1)实验后,各实验组的下肢快速力量水平都有所提高;2)实验后,相同高度的人工草地跳深训练效果要优于塑胶地面;3)实验后,60 cm高度与人工草地组合的训练效果最好.结论:1)60 cm高度是体育专业男大学生进行跳深训练的适宜高度;2)在人工草地上进行跳深训练比较适宜;3)采用60 cm高度与人工草地组合的跳深训练对发展体育专业男大学生下肢快速力量是一种简捷有效的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专业院校 男子大学生 跳深训练 快速力量 成效
下载PDF
负重半蹲起全身振动对下肢神经肌肉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震 黄燕娥 +1 位作者 李兵 马海峻 《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寻负重半蹲起全身振动对下肢神经肌肉激活的最佳振动频率和负重量。【方法】(1)18名受试者;(2)负重半蹲起,4种振动频率;(3)测试下肢肌肉7块。【结果】(1)0%负重,4个振动频率对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内侧激活有显著性变化(P<0.0... 【目的】探寻负重半蹲起全身振动对下肢神经肌肉激活的最佳振动频率和负重量。【方法】(1)18名受试者;(2)负重半蹲起,4种振动频率;(3)测试下肢肌肉7块。【结果】(1)0%负重,4个振动频率对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内侧激活有显著性变化(P<0.05),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激活非常显著(P<0.01);(2)30%负重,4个振动频率对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腓肠肌内侧激活有显著性变化(P<0.05),40Hz振动对腓肠肌激活非常显著(P<0.01);(3)50%负重,肌肉激活随振动频率增加而增加,股四头肌有显著性(P<0.05),40Hz振动对腓内侧肌激活非常显著(P<0.01);(4)0Hz刺激,3种负重股内侧肌和股外头肌激活水平较高(P<0.05),其中30%负重下肢肌肉激活效果较好;(5)30Hz刺激,无负重对胫骨前肌较明显(P<0.05),30%负重和50%负重对下肢其他肌肉激活水平有增加趋势;(6)40Hz刺激,30%负重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和腓内侧外激活较好,50%负重激活其他下肢肌肉水平较好;(7)50Hz刺激,30%负重对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和腓内侧肌激活较好,50%负重激活胫骨前肌较好,但无负重对腓肠肌内侧激活效果较好。【结论】(1)随着负重量增加,下肢肌肉群激活有增强的趋势,股四头肌最为明显,且振动频率在40Hz左右效果较好;(2)在低频振动下,大负重对下肢肌肉激活较好,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小负重对下肢激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振动 半蹲起 下肢肌肉群 表面肌电
下载PDF
化学技术在提高体育训练效果中的应用探索
17
作者 姜宇 牛丽丽 桑任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1-602,共2页
在竞技体育的世界中,每一项微小的进步都可能决定竞技的胜负。化学技术,在这场追求极限的竞赛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营养补充到伤害恢复,从体能测试到运动装备的改进,化学技术不仅是运动员优化表现的助力,更是科学训练不可或缺的... 在竞技体育的世界中,每一项微小的进步都可能决定竞技的胜负。化学技术,在这场追求极限的竞赛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营养补充到伤害恢复,从体能测试到运动装备的改进,化学技术不仅是运动员优化表现的助力,更是科学训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探索化学技术如何在体育训练中提高运动员的表现,揭示其在运动科学中的应用,并展现化学技术如何助力运动员达到他们的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训练 体能测试 竞技体育 运动员 营养补充 化学 应用探索 最佳状态
下载PDF
Exercise training mode effects on myokine expression in healthy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被引量:1
18
作者 Francesco Bettariga Dennis R.Taaffe +6 位作者 Daniel A.Galvao Pedro Lopez Chris Bishop Anna Maria Markarian Valentina Natalucci Jin-Soo Kim Robert U.Newton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764-779,共16页
Background:The benefits of exercise are well known;however,many of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Skeletal muscle secretes myokines,which mediate muscleorgan crosstalk.Myokines regulate s... Background:The benefits of exercise are well known;however,many of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Skeletal muscle secretes myokines,which mediate muscleorgan crosstalk.Myokines regulate satellite-cell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inflammatory cascade,insulin secretion,angiogenesis,fatty oxidation,and cancer suppression.To date,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exercise modes(namely,aerobic and resistance exercise)on myokine response remain to be elucidated.This is crucial considering the clinical implementation of exercise to enhance general health and wellbeing and as a medical treatment.Methods:A systematic search was undertaken in PubMed,MEDLINE,CINAHL,Embase,SPORTDiscus,andWeb of Science in April 2023.Eligible studies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a single bout of exercise on interleukin15(IL-15),irisin,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oncostatinM(OSM),and decorin were included.A random-effects meta-analysis was also undertaken to quantify the magnitude of change.Results:Sixty-two studies were included(n=1193).Overall,exercise appeared to induce small to large increases in myokine expression,with effects observed immediately after to 60 min post-exercise,although these were mostly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Both aerobic and resistance exercise resulted in changes in myokine levels,without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raining modes,and with the magnitude of change differing across myokines.Myokine levels returned to baseline levels within 180 min to 24 h post-exercise.However,owing to potential sources of heterogeneity,most chang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indicating that precise conclusions cannot be drawn.Conclusion:Knowledge is limited but expand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mpact of overall and specific effects of exercise on myokine expression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exercise modes at multiple time points on myokine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KINE Resistance exercise Aerobic exercise CYTOKINE Systemic circulation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 prescription variables on skeletal muscle mass,strength,and physical function in healthy adults:An umbrella review 被引量:1
19
作者 Jonathan C.Mcleod Brad S.Currier +1 位作者 Caroline V.Lowisz Stuart M.Phillips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47-60,共14页
Purpose:The aim of this umbrella review was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resistance training(RT)and individual RT prescription variables on muscle mass,strength,and physical function in healthy adults.Methods:Following ... Purpose:The aim of this umbrella review was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resistance training(RT)and individual RT prescription variables on muscle mass,strength,and physical function in healthy adults.Methods:Following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guidelines,w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and screened eligible systematic reviews reporting the effects of differing RT prescription variables on muscle mass(or its proxies),strength,and/or physical function in healthy adults aged>18 years.Results:We identified 44 systematic reviews that met our inclusion criteria.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these reviews was assessed using A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Systematic Reviews;standardized effectiveness statements were generated.We found that RT was consistently a potent stimulus for increasing skeletal muscle mass(4/4 reviews provide some or sufficient evidence),strength(4/6 reviews provided some or sufficient evidence),and physical function(1/1 review provided some evidence).RT load(6/8 reviews provided some or sufficient evidence),weekly frequency(2/4 reviews provided some or sufficient evidence),volume(3/7 reviews provided some or sufficient evidence),and exercise order(1/1 review provided some evidence)impacted RT-induced increases in muscular strength.We discovered that 2/3 reviews provided some or sufficient evidence that RT volume and contraction velocity influenced skeletal muscle mass,while 4/7 reviews provided insufficient evidence in favor of RT load impacting skeletal muscle mass.There was insufficient evidence to conclude that time of day,periodization,inter-set rest,set configuration,set end point,contraction velocity/time under tension,or exercise order(only pertaining to hypertrophy)influenced skeletal muscle adaptations.A paucity of data limited insights into the impact of RT prescription variables on physical function.Conclusion:Overall,RT increased muscle mass,strength,and physical function compared to no exercise.RT intensity(load)and weekly frequency impacted RT-induced increases in muscular strength but not muscle hypertrophy.RT volume(number of sets)influenced muscular strength and hypertro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ROPHY Resistance training Resistance training prescription variables STRENGTH Umbrella review
下载PDF
Alexa,let's train now!——A systematic review and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to digital and home-based physical training interventions aiming to support healthy cognitive aging 被引量:1
20
作者 Fabian Herold Paula Theobald +5 位作者 Thomas Gronwald Navin Kaushal Liye Zou Eling D.de Bruin Louis Bherer Notger GMüller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30-46,共17页
Background:There is mounting evidence that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healthy cognitive aging.Consequently,the finding that almost one-third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does not reach the r... Background:There is mounting evidence that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healthy cognitive aging.Consequently,the finding that almost one-third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does not reach the recommended level of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calls for further public health actions.In this context,digital and home-based physical training interventions might be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center-based intervention programs.Thus,this systematic review aimed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effects of digital and home-based physical training interventions on adult cognitive performance.Methods:In this pre-registered systematic review(PROSPERO;ID:CRD42022320031),5 electronic databases(PubMed,Web of Science,Psyclnfo,SPORTDiscus,and Cochrane Library)were searched by 2 independent researchers(FH and PT)to identify eligible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digital and home-based physical training interventions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adults.The 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 yielded 8258 records(extra17 records from other sources),of which 27 controlled trials were considered relevant.Two reviewers(FH and PT)independently extracted data and assessed the risk of bias using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Tool for the assEssment of Study qualiTy and reporting in EXercise(TESTEX scale).Results:Of the 27 reviewed studies,15 reported positive effects on cognitive and motor-cognitive outcomes(i.e.,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in measures of executive functions,working memory,and choice stepping reaction test),and a considerable heterogeneity concerning study-related,population-related,and intervention-related characteristics was noticed.A more detailed analysis suggests that,in particular,interventions using online classes and technology-based exercise devices(i.e.,step-based exergames)can improve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healthy older adults.Approximately one-half of the reviewed studies were rated as having a high risk of bias with respect to completion adherence(≤85%)and monitoring of the level of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The current state of evidence concer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digital and home-based physical training interventions is mixed overall,though there is limited evidence that specific types of digital and home-based physical training interventions(e.g.,online classes and step-based exergames)can be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improving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older adults.However,due to the limited number of available studies,future high-quality studies are needed to buttress this assumption empirically and to allow for more solid and nuanced conclu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 COGNITION Digital health Exercise-cognition Physical activ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