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市羽毛球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契机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建莉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1-404,共4页
以西安市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营为案例,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俱乐部发展中的消费需求、政策与管理、人力与设施资源、营运与理念定位、涉及相关产业及社会契机诸因素进行了跟踪调研、定量定性剖析。西安市羽毛球俱乐... 以西安市羽毛球俱乐部的运营为案例,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俱乐部发展中的消费需求、政策与管理、人力与设施资源、营运与理念定位、涉及相关产业及社会契机诸因素进行了跟踪调研、定量定性剖析。西安市羽毛球俱乐部的起步虽晚却发展迅猛,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消费人群大幅度增长,已成为体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具备良好发展契机的背景下,管理机制相对滞后,缺少个性化特色及专业人才。政府职能部门对俱乐部的营运规模缺乏引导和扶持,欠缺完善的具有市场导向性的激励机制与优惠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 俱乐部 现状 思路
下载PDF
第29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国队防守技术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泽琼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13-115,共3页
通过对第28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国队7场比赛防守技术的统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男篮在防守技术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旨在为今后的篮球训练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男篮 第28届奥运会 防守技术 分析
下载PDF
我国优秀羽毛球人才流动特征分析
3
作者 曹犇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2-435,共4页
从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与优秀人才流动的关系、我国优秀羽毛球人才的流动形式及其影响两个主要层面,对我国优秀羽毛球人才流动的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并针对优秀羽毛球人才的地域分布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优秀羽毛球人才资源丰富与基... 从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与优秀人才流动的关系、我国优秀羽毛球人才的流动形式及其影响两个主要层面,对我国优秀羽毛球人才流动的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并针对优秀羽毛球人才的地域分布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优秀羽毛球人才资源丰富与基层群众羽毛球运动发展的急需相矛盾、脱节等现象和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为形成合理、有效的羽毛球人才流动形式,为促进我国羽毛球运动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 人才 流动 特征
下载PDF
不同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后场球落点判断过程直觉性决策的眼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解缤 于新彦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5-740,共6页
设计羽毛球后场球落点判断的直觉性运动情景,采用眼动记录技术,分析羽毛球专业组与业余组的视觉搜索特征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后场球落点判断时,专业组和业余组的反应时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判断的准确性上,专业组明显高于业余组;从视觉... 设计羽毛球后场球落点判断的直觉性运动情景,采用眼动记录技术,分析羽毛球专业组与业余组的视觉搜索特征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后场球落点判断时,专业组和业余组的反应时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判断的准确性上,专业组明显高于业余组;从视觉搜索的时间特征来看,按照兴趣区注视次数从大到小排序,专业组依次为步法、躯干、球拍面;而业余组依次为球拍面、球、手臂,且专业组对所有注视点持续时间均明显小于业余组。从视觉搜索的空间特征来看,专业组的注视点分布比较规律,形成了从脚步到躯干以及到球出手这种对对方队员全方位视觉搜索的模式,而业余组的注视点分布集中在球与球拍触点周围,且视线较多追随球的空中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运动员 后场球 落点判断 直觉性决策 眼动特征
下载PDF
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前场蹬跨步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孟林盛 李建英 郝慧栋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2-730,共9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蹬跨技术动作对羽毛球运动员下肢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分析羽毛球运动员蹬跨技术动作的力学特征。选取羽毛球国青队男性队员6名,年龄(20. 3±2. 2)岁,身高(180. 0±4. 7) cm,体重(72. 2±8. 4) kg,训练...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蹬跨技术动作对羽毛球运动员下肢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分析羽毛球运动员蹬跨技术动作的力学特征。选取羽毛球国青队男性队员6名,年龄(20. 3±2. 2)岁,身高(180. 0±4. 7) cm,体重(72. 2±8. 4) kg,训练年限(11. 5±2. 7)年。方法使用12台红外高速摄像机对受试者的运动学参数进行采集,使用4块AMTI测力台(400×600)采集运动过程中的地面反作用力,使用Noraxon无线表面肌电信号测试系统记录下肢肌肉肌电活动情况。结果三步技术的蹬跨和缓冲时间分别为(0. 30±0. 03) s和(0. 60±0. 02) s,显著高于一步蹬跨技术(P <0. 00);着地时刻一步蹬跨技术的髋角(148. 8°±6. 7°)和踝角(113°±3. 1°)显著高于三步蹬跨技术(P <0. 00),离地时刻一步蹬跨技术的膝角(168. 1°±2. 9°)显著高于二步和三步技术(P <0. 00);缓冲阶段三种蹬跨技术在X轴和Z轴方向的地面反作用力差异非常显著(P <0. 00),回蹬阶段在Z轴方向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 <0. 05);在整个蹬跨过程中,三步技术的膝关节屈伸力矩(3. 01±0. 13) Nm/kg显著高于其他2种跨步技术(P <0. 05)。结论(1)增加蹬跨距离后,蹬跨时间减小,缓冲时间增加,对回蹬时间和总时间影响不大;(2)在跨步的缓冲阶段,随着蹬跨距离的增加,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所受地面反作用力会显著增加,而在回蹬阶段,蹬跨距离只会对人体垂直方向地面反作用力产生显著影响;(3)蹬跨距离与下肢关节的角度有显著性关系;(4)膝关节屈伸方向力矩随蹬跨距离增加而显著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 蹬跨 地面反作用力 关节力矩 表面肌电
下载PDF
羽毛球单项技术稳定性评价指标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经飞跃 盛紫莹 +2 位作者 冯海丽 刘卫国 高晗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0-754,共5页
为了探索羽毛球单项技术稳定性评价指标的适应性规律,以提高对羽毛球技能学习状态与综合竞技能力的评估效果,研究分别采用特制比赛、运动图像解析、心率表与多球计分等方法,对20名不同性别、不同运动水平羽毛球学习者高远球技术的比赛... 为了探索羽毛球单项技术稳定性评价指标的适应性规律,以提高对羽毛球技能学习状态与综合竞技能力的评估效果,研究分别采用特制比赛、运动图像解析、心率表与多球计分等方法,对20名不同性别、不同运动水平羽毛球学习者高远球技术的比赛成绩、准确度、成功率与运动强度进行实验测试。主要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秩相关分析以及变异系数与全距等方法,对成功率与准确度评价羽毛球单项技术稳定性的效度与区分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成功率与准确度评价羽毛球单项技术稳定性只有在适宜运动强度下才有效,且成功率有利于评价低水平学习者,而准确度更适应高水平学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 稳定性 评价指标 适应性
下载PDF
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技战术分析——以林丹VS李宗伟多拍相持技战术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雷巍 熊文颖 王珽珽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信息技术法、对比分析法等,对林丹和李宗伟两位选手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决赛中的多拍相持阶段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探析林丹、李宗伟多拍相持的优势与劣势,为日后的改进性训练提供参考。研究结...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信息技术法、对比分析法等,对林丹和李宗伟两位选手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决赛中的多拍相持阶段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探析林丹、李宗伟多拍相持的优势与劣势,为日后的改进性训练提供参考。研究结果:(1)多拍相持阶段,李宗伟主要以"前场近网小球或短球"牵制林丹,而林丹则利用后场技术来反制约李宗伟并争取主动,但中场区域的进攻机会并不占优势;(2)多拍运用情况上,林丹反克李宗伟的最大优势在于攻防转换阶段上,即以少于10拍的击球回合制胜。研究认为:林丹在保持主动进攻频次的同时,更需要加强成功率的提高,以便减少不必要的主动性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敦 奥运会 男单决赛 林丹 李宗伟 多拍相持 技战术
下载PDF
鞋前掌楔形结构对羽毛球前场蹬跨步动作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爱文 罗冬梅 毋江波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4,共7页
目的探讨放置在羽毛球鞋前掌部位的楔形结构对前场蹬跨步动作产生的影响,为提高羽毛球鞋的运动表现及防护羽毛球运动损伤提供参考。方法招募20名高校羽毛球专项学生作为受试者,采用重复性测量的实验设计。实验用鞋为前掌部位放置了2种... 目的探讨放置在羽毛球鞋前掌部位的楔形结构对前场蹬跨步动作产生的影响,为提高羽毛球鞋的运动表现及防护羽毛球运动损伤提供参考。方法招募20名高校羽毛球专项学生作为受试者,采用重复性测量的实验设计。实验用鞋为前掌部位放置了2种不同高度楔形结构的羽毛球鞋和作为对照鞋的普通羽毛球鞋。结果楔形结构能够增大前场蹬跨步动作触地阶段的跖趾关节最大背屈角度(P <0. 05)和跖趾关节活动范围(P <0. 05),增加跖趾关节最大蹬伸速度(P <0. 01),增加踝关节最大外翻角度(P <0. 05),降低踝关节最大内翻角度(P <0. 05),能够降低前足受到的侧向力(P <0. 05),增加踝关节的最大外翻力矩(P <0. 05),增大踝关节最大跖屈力矩(P <0. 01)。结论 (1)在运动员完成前场蹬跨步动作的着地阶段,穿着前掌具有楔形结构的羽毛球鞋没有对膝关节运动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应关注于楔形结构的高度及材料硬度对膝关节的影响。(2)前掌楔形结构降低了运动员踝关节的稳定性,建议作为训练鞋使用以增加训练效果,但在比赛中应谨慎穿着。(3) 0. 008 m楔形高度羽毛球鞋不仅能够增加前场蹬跨步着地过程中跖趾关节的蹬伸速度,帮助提升运动表现,而且能够降低前足受到的侧向力,改善鞋的缓冲效果,有助于降低羽毛球运动中前足的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鞋 楔形结构 运动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中国羽毛球男子双打项目技术诊断 被引量:25
9
作者 程勇民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2-44,共3页
男子双打是中国羽毛球队最薄弱的环节。本文运用1998 年汤姆斯杯、1997 年世界锦标赛和8 运会的关键比赛的技术录像对我国男子双打主力运动员与世界最高水平的运动员进行了竞技能力的全面比较,证明我国男子双打与世界最高水平有较大差距... 男子双打是中国羽毛球队最薄弱的环节。本文运用1998 年汤姆斯杯、1997 年世界锦标赛和8 运会的关键比赛的技术录像对我国男子双打主力运动员与世界最高水平的运动员进行了竞技能力的全面比较,证明我国男子双打与世界最高水平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发球质量、抽挡技术、后场连续攻击力和技术娴熟度等几个方面。问卷和专家访谈结果表明,主观上“重单轻双”,单、双分项晚和双打训练理论研究薄弱是导致男子双打落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羽毛球 男子双打 技术分析
下载PDF
女子举重运动员选材中应用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尿肌酐含量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李莹 佟健 +1 位作者 陈涛 李博 《辽宁体育科技》 2005年第3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运动选材 尿肌酐 核磁共振
下载PDF
中国羽毛球实力现状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程勇民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34,共4页
以参加 8运会羽毛球比赛的 2 1支队伍 (包括香港队 )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对全国羽毛球实力格局、后备队伍状况、技术风格与打法类型、体能状况等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显示 :(1)垄断比赛的格局已被打破 ,全国羽毛球基础水平正稳步上升 ;... 以参加 8运会羽毛球比赛的 2 1支队伍 (包括香港队 )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对全国羽毛球实力格局、后备队伍状况、技术风格与打法类型、体能状况等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显示 :(1)垄断比赛的格局已被打破 ,全国羽毛球基础水平正稳步上升 ;(2 )后备队伍状况喜忧参半 ;(3)技术风格明显缺乏“准”字 ,打法类型比较单一 ;(4)实施体能测试后 ,体能状况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 格局 后备人才 技术风格 中国
下载PDF
羽毛球女子双打风格的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芳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28-29,39,共3页
经临场技术统计和调查研究后认为,在羽毛球女子双打项目中,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特别是防守能力的提高,平打已由拉开所替代,逢高必压也改用由前后场的调动去对付,这是由于女子的体能和技术特点与男子的差异及女运动员的生理特征所... 经临场技术统计和调查研究后认为,在羽毛球女子双打项目中,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特别是防守能力的提高,平打已由拉开所替代,逢高必压也改用由前后场的调动去对付,这是由于女子的体能和技术特点与男子的差异及女运动员的生理特征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 女子 双打 技战术 风格
下载PDF
王莲香的基本球路及打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宝君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A00期1-2,5,共3页
羽毛球运动员的球路和打法各有其特点,优秀运动员自然有其独到之处,了解掌握对手的球路、打法,则是战胜对手的一个重要条件。 被誉为“羽坛皇后”的印尼选手王莲香是当今世界羽坛女单的四强之一,也是当前我国选手争夺世界羽毛球女单冠... 羽毛球运动员的球路和打法各有其特点,优秀运动员自然有其独到之处,了解掌握对手的球路、打法,则是战胜对手的一个重要条件。 被誉为“羽坛皇后”的印尼选手王莲香是当今世界羽坛女单的四强之一,也是当前我国选手争夺世界羽毛球女单冠军的一位最强劲对手。因此,对王莲香的基本球路和打法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莲香 羽毛球运动 球路打法
下载PDF
羽毛球男子双打项目21分赛制技战术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周金玲 戴劲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113,共3页
为探明羽毛球21分赛制导致的男双技术运用、战术运用的改变,对我国男双运动的发展和提高提供理论和数据的支持。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奥运冠军陈甲亮/吴俊明及我国的男双新秀蔡/傅海等世界优秀男双选手共计20场羽... 为探明羽毛球21分赛制导致的男双技术运用、战术运用的改变,对我国男双运动的发展和提高提供理论和数据的支持。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奥运冠军陈甲亮/吴俊明及我国的男双新秀蔡/傅海等世界优秀男双选手共计20场羽毛球男子双打的国际比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21分赛制下的比赛偶然性及可预见性增大,运动员发球时减少后场4号区的使用,接发球时增加了2号及5号区的使用,网前控制权的争夺更加激烈,封网时的拦网比例增加,后场增加了重杀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 男子双打 技战术特征 21分赛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