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太极拳技击运动中的力学原理 被引量:5
1
作者 蒋林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3-16,共4页
在 2 1世纪中华武术逐渐走向世界 ,我国全民健身体育不断发展的形势下 ,着重分析了在太极拳技击运动中的力学原理 ,阐述了太极拳技击运动中的用力都是受着运动定律的支配 。
关键词 太极拳 技击 力学原理 运动规律
下载PDF
太极拳运动提高大学生认知功能的研究——来自P_(300)的证据 被引量:22
2
作者 蓝永生 赵敬国 蒋艳杰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96,133,共5页
目的:研究24式太极拳运动(以下简称太极拳)对在校大学生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有效锻炼的频率。方法:招募17名长期从事太极拳运动的男大学生为实验组(运动年限〉1年),30名久坐男大学生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P300的差异。另招... 目的:研究24式太极拳运动(以下简称太极拳)对在校大学生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有效锻炼的频率。方法:招募17名长期从事太极拳运动的男大学生为实验组(运动年限〉1年),30名久坐男大学生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P300的差异。另招募30名健康在校女大学生进行短期太极拳运动干预实验(6周),将其随机分为1组(n=10)、2组(n=10)和对照组(n=10)。1组和2组进行6周太极拳运动,其中,1组每周运动3天(周一、周三、周五),2组每周运动5天(周一~周五),对照组不运动。分别于运动前、第2周、第4周和第6周测量受试者P300,并于实验结束2周后测量1组和2组的P300。结果:和对照组相比,长期运动组P300潜伏期和反应时出现显著性缩短(P〈0.05,P〈0.01)。短期运动1组P300各指标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2组P300峰值分别在第4周和第6周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且实验结束2周后P300峰值没有显著性回落(P〉0.05)。结论:太极拳运动能提高练习者认知功能;每周运动5次比每周运动3次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认知 事件相关电位 锻炼频率
下载PDF
武术运动性疲劳的评定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胡伯林 经建坤 《辽宁体育科技》 2003年第5期35-36,共2页
本文对运动性疲劳的定义、产生机制及其评定指标进行了综合介绍,对促进疲劳恢复,提高武术运动员的竞 技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武术训练 运动性疲劳 机能评定
下载PDF
“攻防技击含义”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毛新萍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第25期132-133,共2页
近几年我国体育事业逐渐从竞技体育向大众体育转型,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将要踏入社会的群体,在学校学习期间的体育课则起着重要的作用。太极拳现已被大多数学校引入到体育课教学中,学生活泼爱动的特征,与动作舒缓的太极拳动作恰恰... 近几年我国体育事业逐渐从竞技体育向大众体育转型,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将要踏入社会的群体,在学校学习期间的体育课则起着重要的作用。太极拳现已被大多数学校引入到体育课教学中,学生活泼爱动的特征,与动作舒缓的太极拳动作恰恰相反。因为停滞不前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对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很低,选修仅仅是为完成学校所要求的课程。为了考试,考完以后几乎对整套动作没有印象,忘的差不多。所以,如何可以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实验研究探索"攻防技击含义"在教学中的作用,为太极拳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攻防技击含义 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PDF
杨式大架太极拳主要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武冬 刘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4,共4页
从生物力学角度揭示杨式大架太极拳的技术特征 ,从关节角度定义杨式太极拳大架概念 ,对杨式大架太极拳身型技术要求 ,下肢步型的膝角等关节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发现下肢的关节角度具有良好的发力、稳定特性 ,揭示出太极拳的诸多特点 ,并... 从生物力学角度揭示杨式大架太极拳的技术特征 ,从关节角度定义杨式太极拳大架概念 ,对杨式大架太极拳身型技术要求 ,下肢步型的膝角等关节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发现下肢的关节角度具有良好的发力、稳定特性 ,揭示出太极拳的诸多特点 ,并且认为 ,决定太极拳动作间架的第一成因是它的技击性 ,充分说明太极拳动作的技击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式大架太极拳 动作 生物力学特征 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