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基础——广西民族区域自治60年历史经验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7,共7页
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传播促进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建构。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经过了闭塞环境下的艰难启蒙、在各种阻挠中的传播、在革命实践中传播的曲折过程。马克思主义在广西传播对民族区域自治形成的价值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传播与民... 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传播促进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建构。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经过了闭塞环境下的艰难启蒙、在各种阻挠中的传播、在革命实践中传播的曲折过程。马克思主义在广西传播对民族区域自治形成的价值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传播与民族区域自治萌芽、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的多层次民族区域自治体系构建。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和解决民族问题,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发展;深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识,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民族区域自治 传播
下载PDF
泸沽湖旅游研究现状与展望(1994—2017)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廷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80-87,共8页
1994—2017年泸沽湖旅游研究主要集中于泸沽湖旅游规划、泸沽湖旅游发展路径、泸沽湖旅游对当地的影响三个方面。以往成果具有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田野调查、在研究理论上主要运用国外理论、在研究学科上呈现学科交融而各具特色等特点,已... 1994—2017年泸沽湖旅游研究主要集中于泸沽湖旅游规划、泸沽湖旅游发展路径、泸沽湖旅游对当地的影响三个方面。以往成果具有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田野调查、在研究理论上主要运用国外理论、在研究学科上呈现学科交融而各具特色等特点,已有研究虽成果众多,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今后可以从构建本土理论、发挥民族学价值、对民族旅游重新定位三方面继续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沽湖 泸沽湖旅游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排斥-接纳-融合:苗族从妻居个案研究
3
作者 马静 《凯里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45-52,共8页
苗族受稻作文化影响后,为了强化对土地资源和人口数量的控制,婚姻圈多为村内婚和邻近婚。这样的婚姻关系促成了由地缘、血缘、亲缘而建构起来的稳固联盟,该联盟在村落地域文化中的地位又日益得以彰显。通过对苗族婚姻中特殊的从妻居个... 苗族受稻作文化影响后,为了强化对土地资源和人口数量的控制,婚姻圈多为村内婚和邻近婚。这样的婚姻关系促成了由地缘、血缘、亲缘而建构起来的稳固联盟,该联盟在村落地域文化中的地位又日益得以彰显。通过对苗族婚姻中特殊的从妻居个案的分析,可以揭示传统村落稳固联盟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个人、家庭、宗族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通婚圈 从妻居 宗族
下载PDF
长住娘家与不落夫家应为不同的习俗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奕龙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84-91,共8页
在中国汉族社会中,福建省闽南地区惠安县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着新妇婚后"长住娘家"到生了头胎子女后才住进夫家的习俗,而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过去存在着包括"买门口""守墓清""自梳女"等在内的&qu... 在中国汉族社会中,福建省闽南地区惠安县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着新妇婚后"长住娘家"到生了头胎子女后才住进夫家的习俗,而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过去存在着包括"买门口""守墓清""自梳女"等在内的"不落夫家"的习俗。过去,人们常用"不落夫家"这样的术语来界定与归纳汉族这两个地方的长住娘家和不落夫家习俗。但当今天再仔细对它们进行研究后,我们认为,这两种习俗的具象表现,差异大于类同,而且真正的不落夫家只存在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而福建惠东的长住娘家因其生了孩子就住进夫家的关系,它只能讲在娘家长住一段时间而并非不落夫家,因而它不能用"不落夫家"来界定与归纳,因此,长住娘家与不落夫家应该是两种不同的习俗或婚俗,不应该将它们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住娘家 不落夫家 不同习俗
下载PDF
试析彝族原始宗教舞蹈 被引量:7
5
作者 龙倮贵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1期32-38,共7页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原始宗教舞蹈艺术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舞蹈源于远古生产劳动、宗教祭典和其他社会生活的彝族舞蹈。从其所表现和反映的形式和内容考察看:彝族原始宗教舞蹈,起初最明显的是为了娱神、祈年或...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原始宗教舞蹈艺术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舞蹈源于远古生产劳动、宗教祭典和其他社会生活的彝族舞蹈。从其所表现和反映的形式和内容考察看:彝族原始宗教舞蹈,起初最明显的是为了娱神、祈年或祛鬼,或期盼五谷丰收,祝愿灵魂安宁或人畜康泰,因之向神灵祈求。彝族先民原始宗教舞蹈已经不局限于自娱性,而是发展到具有一定技巧的可供观赏的表演性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原始 宗教舞蹈
下载PDF
壮族文化生态从依生美到竞生美的过渡——壮族文化生态美研究系列论文之五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秉生 《百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6,共6页
壮族文化生态有一个从依生美向竞生美过渡的阶段 ,主要表现在壮族的神话传说和铜鼓艺术。壮族关于人与自然斗争的神话传说 ,充分表达了人与自然竞生的愿望 ,但它们只是一种幻想 ,在现实中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竞生 ,体现的只能是一种悲壮之... 壮族文化生态有一个从依生美向竞生美过渡的阶段 ,主要表现在壮族的神话传说和铜鼓艺术。壮族关于人与自然斗争的神话传说 ,充分表达了人与自然竞生的愿望 ,但它们只是一种幻想 ,在现实中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竞生 ,体现的只能是一种悲壮之美。壮族的铜鼓 ,开始体现的是依生与竞生并存 ,神性与人性交织 ,形成了高大厚重而繁缛瑰丽之美。到后来铜鼓的神性因素逐渐消褪 ,人性因素逐渐加强 ,形成一种精巧平实的审美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文化生态 神话 铜鼓 依生 竞生 过渡
下载PDF
佤族民居漫谈 被引量:5
7
作者 石磊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15-18,共4页
佤族建筑文化是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较能适应山地居住。佤族的吊脚楼,虽受傣族建筑样式的影响,但仍然别具特色。造型美观、功能完备、价格低廉、经济实用,又能防潮防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理想的居所。加之佤族的建筑习... 佤族建筑文化是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较能适应山地居住。佤族的吊脚楼,虽受傣族建筑样式的影响,但仍然别具特色。造型美观、功能完备、价格低廉、经济实用,又能防潮防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理想的居所。加之佤族的建筑习惯是依山傍水,不改变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十分和谐,属于环保型的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 民居 建筑风格
下载PDF
试论回族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马燕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6-90,共5页
作为回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艺术 ,既有一般建筑艺术的特质 ,也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蕴含着回族的艺术观、人生观、审美观 ,反映了回族文化中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风格。
关键词 回族 建筑 伊斯兰文化 审美风格 特征
下载PDF
生物污染受损程度的评估依据
9
作者 杨成 杨庭硕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2-75,共4页
评估生物污染的受害程度,必须从民族文化出发,并因民族而异,不同的民族对待同一污染物种具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因此,各民族评估生物污染的受害程度也不相同。本文通过分析苗族对待紫茎泽兰和傣族对待橡胶树这两个案例来证实上述观点,并呼... 评估生物污染的受害程度,必须从民族文化出发,并因民族而异,不同的民族对待同一污染物种具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因此,各民族评估生物污染的受害程度也不相同。本文通过分析苗族对待紫茎泽兰和傣族对待橡胶树这两个案例来证实上述观点,并呼吁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生物污染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同时为制定防治生物污染的法律法规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染 受害程度 评估 民族文化
下载PDF
略论回族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10
作者 马永真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21-25,共5页
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推进回族学的创新与发展,是回族学当前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回族学学科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回顾回族学走过的历程,它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宣告回族学已经基本建立。在此情况下,如何像蒙古学、藏学一样... 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推进回族学的创新与发展,是回族学当前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回族学学科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回顾回族学走过的历程,它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宣告回族学已经基本建立。在此情况下,如何像蒙古学、藏学一样,把回族学建成一门独立的人文社会科学,加强其学科建设,意义十分重大。要做到这一点,需廓清回族学研究中依然模糊不清的认识或观念问题、处理好与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诸类关系,并力求具体指出当前回族学学科建设和回族学研究应着重关注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问题,从而通过完善学科体系,加强学科建设,为回族学的早日建立做出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学 学科建设 重点领域 重大课题
下载PDF
款约与侗族传统生计方式的和谐运行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慧群 罗康隆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4,共7页
侗款是侗族社区的习惯法。任何形式的习惯法都是相关民族传统文化的衍生内容,也是这个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民族中,各自执行的习惯法,无论是立法的依据,施法的手段,还是具体的法律条文都各不相同。但任何形式的习惯法,其基... 侗款是侗族社区的习惯法。任何形式的习惯法都是相关民族传统文化的衍生内容,也是这个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民族中,各自执行的习惯法,无论是立法的依据,施法的手段,还是具体的法律条文都各不相同。但任何形式的习惯法,其基本特征都会与该民族的其他文化事项息息相关,同时又对其他文化事项发挥重要的影响。可是,时下国内的学人在对侗款进行研究时,很少关注侗款的特点及实施成效,而是更多的关注侗款的渊源。作者在长达十三年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基础上,对侗族社区的侗款进行了调查与反思,本文认为侗款经过了上千年的延续与变迁,其内容与特点仍然以其不同的残留形式在今天的侗族社区发挥作用,仍然维持侗族社区的和谐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侗款 传统生计 和谐运行
下载PDF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蕾蕾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6,共3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血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互联网在推动全球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当代青年的民族认同感、自信心、责任感。网络的普及...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血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互联网在推动全球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当代青年的民族认同感、自信心、责任感。网络的普及使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日趋复杂化,民族精神培育的机制、内容、途径及方法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文从网络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困境入手,阐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大学生 民族精神
下载PDF
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13
作者 吴燕 程秋雷 +3 位作者 杨显龙 杨红芳 王祥安 陈太菊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52-57,共6页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而且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自2013年国家民委公布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后,2017年和2019年国家民委又分别公布第二批和第三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本研究通过空间分析法对...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而且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自2013年国家民委公布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后,2017年和2019年国家民委又分别公布第二批和第三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本研究通过空间分析法对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和民族区域的空间分布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如下: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9个地级行政区均有分布,总体上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征。各地级行政区面积的大小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数量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民族自治县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分布联系不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空间分布 贵州省
下载PDF
论呼吸在少数民族彝族舞蹈中的应用
14
作者 高波 《神州》 2012年第12期27-28,共2页
呼吸是生命的象征,呼吸给予人类生命,给予舞蹈活力,是美的记忆。本文认为,在论及呼吸在少数民族彝族舞蹈中的作用时,应首先清晰什么是彝族舞蹈、彝族舞蹈呼吸、彝族舞蹈中呼吸的应用等问题。
关键词 呼吸 少数民族 彝族舞蹈 科学应用
下载PDF
“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争论之我见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立中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94,158,共14页
马戎教授关于"族群问题去政治化"的主张,主要建立在两个方面的理据上:第一,"民族"和"族群"是两种不同的认同群体,需要区别加以对待;第二,"文化化"和"政治化"这两种引导族群关系的政... 马戎教授关于"族群问题去政治化"的主张,主要建立在两个方面的理据上:第一,"民族"和"族群"是两种不同的认同群体,需要区别加以对待;第二,"文化化"和"政治化"这两种引导族群关系的政策导向会产生不同的政治后果,前者有利于"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后者则相反。对于这两个方面的论据,批评者们都提出了明确的反驳意见。本文作者认为,马戎关于"民族"和"族群"是两种不同认同群体的看法应该得到认可,但其提出的"族群问题去政治化"的看法则有可待商榷之处;"族群"问题不应该也确实难以"去政治化";"族群"和"民族"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是"多元"和"一体"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族群 去政治化 文化化 多元一体
原文传递
民族杂居地区的封建化——白寿彝民族理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之二
16
作者 马敏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8-54,共7页
白寿彝先生在国内首次提出"民族杂居地区的封建化"问题,目前学术界没有对此作出释义。笔者认为,民族杂居地区的封建化,是指大致自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在我国民族杂居地区,由少数民族逐渐确立起来的一种以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 白寿彝先生在国内首次提出"民族杂居地区的封建化"问题,目前学术界没有对此作出释义。笔者认为,民族杂居地区的封建化,是指大致自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在我国民族杂居地区,由少数民族逐渐确立起来的一种以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劳动者为根本特征的生产关系以及一套与该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与体现在政治、经济及文化体制、政策等方面的上层建筑相耦合形成的统一体的建构过程。提出民族杂居地区封建化问题,有助于解答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作用问题,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否确定为各民族共同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问题,以及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问题,民族杂居地区的封建化是开启这三个问题的"总钥匙"。学术界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史撰写重汉族史轻少数民族史以及将中国历史写成汉族史或中原王朝史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寿彝 民族杂居地区的封建化 思想价值
原文传递
民族文化保护:经济发展的资源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蜀玉 王建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7-439,共3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 ,民族文化保护越来越重要 ,甚至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要做好民族文化保护工作 ,必须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 ,采取文化的、经济的。
关键词 民族文化 经济发展 人力资源 思维方式 中国
原文传递
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冲突及疏导策略探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宏丽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1-183,共3页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宗教文化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稳定,必须建立在彼此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友爱,共同发展进步。否则,就会被境内外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活动所蛊...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宗教文化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稳定,必须建立在彼此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友爱,共同发展进步。否则,就会被境内外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活动所蛊惑和利用,严重影响边疆多民族地区乃至国家大局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大学生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生力军,本文就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冲突的特点及疏导策略做探究,旨在充分认识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冲突和行为特点,为实施"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和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进一步增进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了解、交流和融合,实现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大学生 心理冲突 疏导策略
原文传递
国家、社会与明代云南民族民间宗教的文化重构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金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97-102,共6页
民族民间宗教及其文化生态嵌入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场域之中,既有基于民族民间社会演化传承的信仰形态,也包括"五大宗教"民族化和民间化形成的信仰形态。明代云南民族民间宗教文化重构中有国家力量与社会情境的影响,形成了&qu... 民族民间宗教及其文化生态嵌入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场域之中,既有基于民族民间社会演化传承的信仰形态,也包括"五大宗教"民族化和民间化形成的信仰形态。明代云南民族民间宗教文化重构中有国家力量与社会情境的影响,形成了"国家—社会—民间"三者互动嵌构的动态过程。官方宗教民间化与民间宗教官方化,是解读宗教文化生态的两条主线,从中亦可折射明代云南地方社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社会 云南 民族民间宗教 文化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