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歇后语新论--歇后语的建构与运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盛桓 《外文研究》 2024年第3期1-7,105,共8页
语言研究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歇后”而成“语”也表现为一个过程的集合体,这个过程可以形式化地刻画为(a+b)、(a+b)→d和[(a+b)→d]→D。歇后语的建构就是这些过程的集合体,可以运用相干性理论和同位素理论进行研究。歇后语的表达是... 语言研究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歇后”而成“语”也表现为一个过程的集合体,这个过程可以形式化地刻画为(a+b)、(a+b)→d和[(a+b)→d]→D。歇后语的建构就是这些过程的集合体,可以运用相干性理论和同位素理论进行研究。歇后语的表达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歇后语的运用是一个情境关联的过程,可以用情境关联论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歇后语 过程集合体 相干性 同位素 否定之否定 情境关联论
下载PDF
概念整合理论下“X狗”类流行词探析
2
作者 黄年丰 邱蕊蕊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4-79,共6页
“狗”是人类最熟悉的家养的动物,带“狗”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于带贬义语境。在现代网络语境中,带“狗”一词用以喻人,则弱化汉语中的贬义色彩,构成“X狗”类热词,用于嘲讽或自嘲,其语义常表示为“某一类行为特殊或极端的人群”。“X... “狗”是人类最熟悉的家养的动物,带“狗”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于带贬义语境。在现代网络语境中,带“狗”一词用以喻人,则弱化汉语中的贬义色彩,构成“X狗”类热词,用于嘲讽或自嘲,其语义常表示为“某一类行为特殊或极端的人群”。“X”为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时,一般指人带有某种气质或特点,如“土狗”、“菜狗”等。“X”为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时,表示人处于某种动作、行为或状态,如“虐狗”“舔狗”等。当“X”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时,可以表示处于对某身份、职业阶段的人的称呼,如“工科狗”“高三狗”等;也可以表示某类人具有“X”这一事物所具有的特点,如“奶狗”;如“X”为姓氏,表示对关系亲近的人较搞怪调侃的称呼。用概念整合分析图可以更直观看到语义的结合和变化,有助于进一步解释网络流行语“X狗”类新词和研究“X狗”类网络新词的认知生成机制。“X狗”类网络流行词主要有单一型网络和双域网络两种概念整合网络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狗” 概念整合 语义认知
下载PDF
认知视野下“马”字成语的隐喻研究
3
作者 白明玉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期125-127,共3页
“马”字成语在动物成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和重要的地位,从而可以体现汉民族的人民在认识世界时带有中国人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成语的意义不是各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是固化的整体,而且大多数的成语都有隐喻义,所以成语隐喻义存在的目的是... “马”字成语在动物成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和重要的地位,从而可以体现汉民族的人民在认识世界时带有中国人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成语的意义不是各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是固化的整体,而且大多数的成语都有隐喻义,所以成语隐喻义存在的目的是用一个具象生动的事物来表明一个抽象复杂的理论,抑或是用“马”的形象来形容某人的外在或与之相关的某事。且隐喻是人类利用已知的事物来理解认识陌生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有别于传统修辞学种的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 成语 认知 隐喻
下载PDF
基于BCC语料库的成语仿拟现象考察——以含有“山”的成语为例
4
作者 李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40-146,共7页
学界对汉语成语仿拟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语仿拟的条件以及广告中成语仿拟运用规范的探讨,尚缺少全方位的具体考察,更鲜见语料数据支撑。本文基于BCC语料库,在对66个含有“山”的546个四字格成语的仿拟形式进行穷尽式统计的基础上,... 学界对汉语成语仿拟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语仿拟的条件以及广告中成语仿拟运用规范的探讨,尚缺少全方位的具体考察,更鲜见语料数据支撑。本文基于BCC语料库,在对66个含有“山”的546个四字格成语的仿拟形式进行穷尽式统计的基础上,分析成语仿拟的基本特征和分布领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成语仿拟应遵循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C语料库 成语 仿拟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蒙汉动物谚语对比分析
5
作者 包苏日娜 李慧贤 《语文学刊》 2023年第6期37-44,共8页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还是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是人类认知事物并形成概念的一种基本方式。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语言、思维、行为之中,尤其是语言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来表达深刻哲理的谚语,多数具有隐...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还是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是人类认知事物并形成概念的一种基本方式。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语言、思维、行为之中,尤其是语言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来表达深刻哲理的谚语,多数具有隐喻性的特点。文章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为理论框架,以蒙汉隐喻性动物谚语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蒙汉动物谚语的隐喻映射现象。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蒙汉动物谚语映射出的隐含意义具有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无法对应的现象,并以此探求两个民族动物谚语概念隐喻产生共性和差异性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动物谚语 隐喻映射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中文成语特性与成语理解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钟毅平 罗家平 颜小灵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124,共4页
通过以300个中文成语作为实验材料,调查中文成语的熟悉度、分解性、预测性、直义度是否影响成语的理解,并进一步考察中文成语的加工模型。结果显示中文成语的非可分解性、反常可分解性与频率、理解度呈负相关;预测性与频率、理解度、直... 通过以300个中文成语作为实验材料,调查中文成语的熟悉度、分解性、预测性、直义度是否影响成语的理解,并进一步考察中文成语的加工模型。结果显示中文成语的非可分解性、反常可分解性与频率、理解度呈负相关;预测性与频率、理解度、直义度显著相关;直义度与熟悉度、预测性显著相关,但与非可分解性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语 熟悉度 分解性 预测性 直义度
下载PDF
熟语:常规化的映现模式和心理表征——熟语的认知研究之一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辉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9-258,共10页
熟语作为一种映现模式,其中的隐喻和转喻映现受熟语常规化过程的影响。隐喻和转喻映现常常超越了隐喻和转喻原有的使用语境,可在更一般和广泛的相关语境下使用,使熟语获得了普遍的概括意义。这种常规化熟语中的隐喻和转喻称为超隐喻和... 熟语作为一种映现模式,其中的隐喻和转喻映现受熟语常规化过程的影响。隐喻和转喻映现常常超越了隐喻和转喻原有的使用语境,可在更一般和广泛的相关语境下使用,使熟语获得了普遍的概括意义。这种常规化熟语中的隐喻和转喻称为超隐喻和超转喻。超隐喻和超转喻使熟语中的隐喻和转喻映现隐含了,而这种隐含的隐喻和转喻在熟语语义扩展和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熟语中的常规的隐喻映现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概念相似为基础的映现,另一种是以经验相关为基础的映现。熟语中的常规转喻映现表现在以概念邻近性为基础的整个框架及其部分之间的映现关系之中。在同一熟语中隐喻和转喻映现同时发挥着作用,它们常常紧密地交织在熟语语义扩展和理解之中。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熟语心理表征中的各类信息通过隐含的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相互连接,在长期记忆中形成一个常规化的映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语 映现模式 心理表征 超隐喻 超转喻 汉语 语义扩展
下载PDF
口语习用语研究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风格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5,共7页
本文讨论的是口语习用语在固定语系统中的地位和它的结构类型问题。口语习用语作为口语体中的一种常用的固定表达方式,属于熟语的一个类别,与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并列,但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上述两个问题分... 本文讨论的是口语习用语在固定语系统中的地位和它的结构类型问题。口语习用语作为口语体中的一种常用的固定表达方式,属于熟语的一个类别,与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并列,但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上述两个问题分别作了粗浅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习用语 固定语 地位 类型 特点
下载PDF
相邻与补足——成语形成的认知研究之一 被引量:45
9
作者 徐盛桓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7-111,共5页
汉语的成语具有不完备性,要据其显性表述所体现的常规关系对显性表述进行补足或阐释。这样的常规关系可从相邻性和相似性来认定,可利用相邻性和相似性说明成语的形成机理。篇幅关系,本文只涉及相邻性,提出成语形成/理解的相邻性推理规... 汉语的成语具有不完备性,要据其显性表述所体现的常规关系对显性表述进行补足或阐释。这样的常规关系可从相邻性和相似性来认定,可利用相邻性和相似性说明成语的形成机理。篇幅关系,本文只涉及相邻性,提出成语形成/理解的相邻性推理规则“在成语A中出现x,如果在过去一语境中x曾同y相邻,则可能A:x→A:(x)y”,以及与此相关的三条引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语 形成机理 相邻性 推理规则 思想认知
下载PDF
网络谐音词的生成方式及语用功能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兵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网络语言是网络语境下的一种社会方言变体,有别于日常言语交际用语和规范的书面语,其差异主要表现在语汇和表达习惯上。为了提高网上交流的速度,适应网上交流的特点,广大网民利用谐音创造了大量的网络谐音词。网络语言中谐音词的运用有... 网络语言是网络语境下的一种社会方言变体,有别于日常言语交际用语和规范的书面语,其差异主要表现在语汇和表达习惯上。为了提高网上交流的速度,适应网上交流的特点,广大网民利用谐音创造了大量的网络谐音词。网络语言中谐音词的运用有很强的语用功能,可以提高语言表达效率、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使言语表达更轻松、幽默、委婉、含蓄,并富于时尚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谐音 变异 语用功能
下载PDF
英式歇后语Tom Swifty与歇后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先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93-97,共5页
歇后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双关幽默,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语言表达方式:Tom Swifty。两者在语法结构、语义建构方式等方面有很多类似之处,有很多相同的特性。因此,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其翻译为"英式歇后语"。比较两者,可以更... 歇后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双关幽默,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语言表达方式:Tom Swifty。两者在语法结构、语义建构方式等方面有很多类似之处,有很多相同的特性。因此,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其翻译为"英式歇后语"。比较两者,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自然语言的共性。英语中没有与汉语歇后语完全对应的语言形式,"英语歇后语"的提法是不严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歇后语 TOM Swifty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汉语歇后语的转喻理据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蕾 刘桂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97-499,共3页
歇后语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化之一,是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而针对其生成与识解进行的分析并不多。将其置于认知语言学框架之下,借助转喻理论对其构建及识解进行阐释。
关键词 汉语歇后语 转喻 认知 框架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论成语的语言文化特质 被引量:11
13
作者 莫彭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158-162,共5页
成语的语言文化特质可概括为四个方面: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成语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成语是语言文化的全息元;成语是一种巨大的可以开发利用的语言文化资源。
关键词 成语 语言文化 特质
下载PDF
从汉英死亡委婉语看民族文化的异同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海燕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4年第3期116-118,共3页
关键词 文化内涵 死亡委婉语 文化重合 文化差异 英语 汉语
下载PDF
试论“一X不Y”式成语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丽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5-77,共3页
“一X不Y”式成语可以表示一定的“量”和强调等语法意义 ,它包括“一N不V”和“一V1 不V2 ”两种形式。“一N不V”是主谓结构 ,具有夸张意味 ,且有变式“不V一N”。“一V1 不V2 ”是连谓结构 ,它与“一V就……”句式具有相同的结构特... “一X不Y”式成语可以表示一定的“量”和强调等语法意义 ,它包括“一N不V”和“一V1 不V2 ”两种形式。“一N不V”是主谓结构 ,具有夸张意味 ,且有变式“不V一N”。“一V1 不V2 ”是连谓结构 ,它与“一V就……”句式具有相同的结构特点 ,并且表示相同的结构意义 ,即动作一经发生就达到某种程度或有某种结果。这些意义的产生与“X”和“Y”的词性及意义有关 ,也与“一”的小量意义和“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X不Y" "一N不V" "一V1不V2" 强调 小量 大量
下载PDF
汉语成语中的语义转移——以四字格目标域缺失的汉语成语为基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陶文好 施晓盛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7-19,52,共4页
隐喻的本质是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文章以四字格目标域缺失的汉语成语为基点,从概念整合的角度分析目标域缺失成语中语义的转移。
关键词 隐喻 目标域 概念整合 语义转移
下载PDF
汉语熟语的民族文化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岩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115,共4页
汉语熟语是经过汉民族人民在长期的语言活动中反复加工锤炼而成的语言精华,其内涵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充实,熟语比普通词语包含更大的信息量。而词语的信息量越大,其文化的负载量也就越大,也就更能完整地体现其民族文化... 汉语熟语是经过汉民族人民在长期的语言活动中反复加工锤炼而成的语言精华,其内涵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充实,熟语比普通词语包含更大的信息量。而词语的信息量越大,其文化的负载量也就越大,也就更能完整地体现其民族文化特征。汉语熟语的文化特征主要是其思维的具象性、语义的隐喻性、内涵的人文性、语言风格的文学性和产生的理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汉语熟语 民族文化
下载PDF
论歇后语的非现实虚构 被引量:6
18
作者 扬清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75,共4页
歇后语中有相当数量的意象是虚构的,即歇后语中的人物、事物或现象,或在客观世界中根本不存在,或是在历史、现实中确有其人其物,但却与另外一些人或事物、现象做了超越常规的搭配,表现出很强的非现实虚构性。
关键词 歌后语 非现实 虚构
下载PDF
英语习语变体的认知阐释 被引量:3
19
作者 师英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39-543,共5页
英语习语变体不仅是语用者对习语创造性地应用,也反映了语用者的认知思维方式。人类在认识和感知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促成了人类的概念,并以特有的方式在语言结构中加以兑现,人类以与生俱来的认知能力,将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投射为抽... 英语习语变体不仅是语用者对习语创造性地应用,也反映了语用者的认知思维方式。人类在认识和感知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促成了人类的概念,并以特有的方式在语言结构中加以兑现,人类以与生俱来的认知能力,将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投射为抽象的概念结构。英语习语的变体是一般认知过程作用于思维、概念的结果。通过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来探讨英语习语变体的现象,我们可以更加充分地认识英语习语变体的认知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语 变体 认知 框架 范畴 原型
下载PDF
典故的认知模式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善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39-144,154,共7页
典故是一种历史化隐喻,其原义的具体情节常被抽象化,并且与所描述的现时事件发生喻义上的冲突或错置,映现关系也处于隐含状态。本文阐述了典故的认知模式及其喻义在线构建的心理运作过程,认为对典故的认知涉及到意象———图示的跨认知... 典故是一种历史化隐喻,其原义的具体情节常被抽象化,并且与所描述的现时事件发生喻义上的冲突或错置,映现关系也处于隐含状态。本文阐述了典故的认知模式及其喻义在线构建的心理运作过程,认为对典故的认知涉及到意象———图示的跨认知域映射与诸空间域之间部分语义要素的投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故 意象-图示 跨空间映射 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