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歌翻译中人际意义的建构--评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四行诗的翻译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元会 苗兴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4-107,共4页
诗歌是翻译中最难的,因为缺乏理论共识,对诗歌翻译的评价也是颇具争议的。本文从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评价系统三方面对一首十四行诗的翻译进行讨论,旨在揭示诗歌翻译中人际意义的建构过程,并对诗歌翻译的批评进行理论上的尝试。
关键词 诗歌翻译 人际意义 语气 情态 评价
下载PDF
哲学视域下的人与翻译技术关系之思考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政 王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5-151,共7页
本文梳理技术与翻译技术的概念界定,对比传统和现代翻译技术模式中人与技术关系的差异,并从价值观和人类行动两个维度探讨不同关系模式所折射的哲学观点。人与翻译技术的互动呈现出技术的人化和人的技术化两种特征:一方面,翻译技术呈现... 本文梳理技术与翻译技术的概念界定,对比传统和现代翻译技术模式中人与技术关系的差异,并从价值观和人类行动两个维度探讨不同关系模式所折射的哲学观点。人与翻译技术的互动呈现出技术的人化和人的技术化两种特征:一方面,翻译技术呈现出规模化、合作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可能出现模式化、单一化、机械化的不良倾向。本文通过对人与翻译技术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为构建互相依存、共轭共生的关系模式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翻译技术 关系模式
下载PDF
外宣翻译中的源语顺应 被引量:9
3
作者 白蓝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4-29,共6页
外宣翻译多采用归化策略,强调对目的语的语言文化顺应,这与英语作为强势语言不无关系。然而,顺应论不应被解释为单向的。在强调对目的语顺应的同时,外宣翻译也是一个对源语语言和文化的动态顺应过程。这既是传播我国语言文化、构建融通... 外宣翻译多采用归化策略,强调对目的语的语言文化顺应,这与英语作为强势语言不无关系。然而,顺应论不应被解释为单向的。在强调对目的语顺应的同时,外宣翻译也是一个对源语语言和文化的动态顺应过程。这既是传播我国语言文化、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的需要,也是新型国际关系背景下外宣翻译的新要求。它要求译者主动顺应语境,遵循与交际环境、交际现象和交际目的的一致性,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尽可能地在目的语中保留中华文化的"文化他者"地位,彰显文化的差异性,通过灵活变通的手段将中华文化准确、有效地传递给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宣翻译 顺应 源语
下载PDF
叙事视角下的翻译识解 被引量:8
4
作者 李虹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叙事理论认为,叙事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翻译理论和历史实践表明,翻译与叙事密不可分,翻译具有叙事性,翻译主体在翻译叙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翻译叙事性研究不仅可以对翻译出现的新情况做出合理... 叙事理论认为,叙事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翻译理论和历史实践表明,翻译与叙事密不可分,翻译具有叙事性,翻译主体在翻译叙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翻译叙事性研究不仅可以对翻译出现的新情况做出合理的解释,也是新形势下翻译理论发展必须直面的新课题,对于翻译理论的自我丰富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翻译 翻译叙事性
下载PDF
翻译评价的标准:翻译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阐释并完善Dorit Bar-On提出的翻译意义概念作为翻译评价标准,对科学类文本英汉互译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与评价,试图区分好坏与对错。翻译意义是连接源语文本及翻译文本的纽带,又与源语使用者及翻译语境密切相关。根据同一源文本不同译... 阐释并完善Dorit Bar-On提出的翻译意义概念作为翻译评价标准,对科学类文本英汉互译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与评价,试图区分好坏与对错。翻译意义是连接源语文本及翻译文本的纽带,又与源语使用者及翻译语境密切相关。根据同一源文本不同译本保留翻译意义的多少为标准将翻译分为准确、最佳、相当及更好四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评价 标准 翻译意义
下载PDF
“两栖型”翻译大师的“情感气质”研究
6
作者 谢建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7-121,共5页
考察国内"两栖型"翻译大师的"情感气质"形成的理据及其在创作和翻译的"两栖"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美学特质,结果显示:1."情感气质"是文学创作主体与客体的一种内在情感的契合与交感,是心理活动... 考察国内"两栖型"翻译大师的"情感气质"形成的理据及其在创作和翻译的"两栖"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美学特质,结果显示:1."情感气质"是文学创作主体与客体的一种内在情感的契合与交感,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此"气质"形成的重要理据之一是受域外文学思潮、文学运动及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所以国内"两栖型"翻译大师与域外文学大师的"情感气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同源性"。3.基于人类情感体验的共性、语言的可模仿性以及受文学创作中"情感气质"的"折射",在翻译过程中忠实地"重构"原作品的"情感气质"是可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型”翻译大师 情感气质 同源性 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