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BC模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研究
1
作者 赵翔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29-132,共4页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可归纳为ABC模型,即情感、行为和认知三大要素。本文回顾了基于ABC模型的实证研究成果,指出厘清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盲目借用他人测量工具和只使用...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可归纳为ABC模型,即情感、行为和认知三大要素。本文回顾了基于ABC模型的实证研究成果,指出厘清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盲目借用他人测量工具和只使用一种工具或方法。根据ABC模型,文化浸入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 构成要素 测评 文化浸入
下载PDF
书法创作中的用字问题
2
作者 许征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3-78,共6页
现今不少书法家缺乏文字学方面的知识,对用字方面的规矩不甚了解,闹笑话、出洋相者比比皆是。在书法创作中,应注意四个方面的用字问题,以纠正书法创作中的用字问题。
关键词 书法创作 用字 问题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初探——以文化艺术类专业为例
3
作者 盛晓玲 《社科纵横》 2013年第9期140-142,共3页
文章针对文化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在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教学中运用原著与影视改编、不同作品之间、同一题材作品等三种对比式教学法,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悟、欣赏和理解能力,并且增强对专业的实践写作能力。
关键词 对比式教学法 应用 写作实践
下载PDF
“X+极了”结构对“X”的选择机制
4
作者 王代娣 《巢湖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96-100,共5页
极性程度副词"极"是由名词性"极"语法化而来,充当程度补语的"极"须和"了"连用形成"X+极了"结构才能完句。"X+极了"中的"X"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一般认为... 极性程度副词"极"是由名词性"极"语法化而来,充当程度补语的"极"须和"了"连用形成"X+极了"结构才能完句。"X+极了"中的"X"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一般认为限定为性质形容词和表示心理、生理活动的状态动词,有的情况下"X+极了"并不遵循这一规律,并且"X"的范围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X+极了"结构对"X"的选择机制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极了 形容词 动词 选择机制
下载PDF
近三十年来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研究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乐晋霞 《海外华文教育》 2020年第3期27-38,共12页
由于独特的地缘关系和人口构成,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海外华文教育发展中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本土华文教材有着成熟的系统与鲜明的特点。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研究具有阶段性,研究群体的构成具有多元、国际化的特点。马来西亚本土华文... 由于独特的地缘关系和人口构成,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海外华文教育发展中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本土华文教材有着成熟的系统与鲜明的特点。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研究具有阶段性,研究群体的构成具有多元、国际化的特点。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研究重点,体现在对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与标准的研究,对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各类型教材的对比研究,对教材中语言项目的编排研究等。同时,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研究缺少对幼儿阶段的华文教材的关注,对华校华文教材历史变革的关注度不高,缺少对华校华文教材的人文性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本土华文教材 国内 综述
下载PDF
唐宋禅宗语录中“只这(个)是”类强调式判断句析论
6
作者 卢烈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9-176,共8页
唐宋禅宗语录中较多地使用"只这(个)是"类判断句,这是一种具有强调作用的特殊判断句式。禅宗语录中这种判断句晚唐五代使用最多,进入宋代其使用频率逐步下降,而从晚唐五代到南宋,其强调的力度不断增强。这种判断句是唐以前汉... 唐宋禅宗语录中较多地使用"只这(个)是"类判断句,这是一种具有强调作用的特殊判断句式。禅宗语录中这种判断句晚唐五代使用最多,进入宋代其使用频率逐步下降,而从晚唐五代到南宋,其强调的力度不断增强。这种判断句是唐以前汉译佛经中同类句式的继承与发展;唐宋时期,它的使用不局限于禅宗语录,世俗文献也使用不少;明清时期,这种判断句逐渐衰落,到现代汉语通语中就彻底消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禅宗语录 判断句 共时分布 汉语通语 近代汉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