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持人语 在问题导向中凝聚语文教育共识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宁 李煜晖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共2页
自从癸卯学制颁布,语文被列为面向全体国民的基础教育学科,迄今已有近120年的时间了。人们对其价值定位的认识,从最初的开启民智、救亡图存,发展到今天的提升全民素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可以说,经过100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特别是20世纪8... 自从癸卯学制颁布,语文被列为面向全体国民的基础教育学科,迄今已有近120年的时间了。人们对其价值定位的认识,从最初的开启民智、救亡图存,发展到今天的提升全民素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可以说,经过100多年的探索和努力,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课程与教学论”从教育基本理论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后,语文教育研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教材编写和考试评价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突破,规范化的学科体系初步建立,很多研究成果对教学实践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欣喜和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基本理论 语文教育研究 癸卯学制 考试评价 面向全体 问题导向 课程与教学论 教材编写
下载PDF
文化自信融入知农爱农教育的施教策略——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歆立 王怡爽 庞永锋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为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大学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担当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为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大学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担当和使命,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知农爱农教育,是农业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培育文化自信是推动新农科建设、增强大学生知农爱农教育内驱力的必然要求,也为加强大学生知农爱农教育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和着力点。大学语文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上好大学语文课,对增强大学生知农爱农的内驱动力有着极强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大学语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预本结合:民族预科“大学语文”课程的内涵建设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术人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79-81,共3页
在课程思政及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以下简称“四新”)建设等课程新政实施的背景下,“预本结合”成为民族预科“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涵,并形成了3个重要内容,即课程思政的“预本结合”、课程交叉的“预本结合”、课程体系... 在课程思政及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以下简称“四新”)建设等课程新政实施的背景下,“预本结合”成为民族预科“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涵,并形成了3个重要内容,即课程思政的“预本结合”、课程交叉的“预本结合”、课程体系的“预本结合”,最终达到民族预科学习与本科学习的思想融入、学业融入和文化融入,从而激发“预本结合”的原力,打通通路,赋能新技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本结合” 课程融入 学业融入 文化融入 “大学语文”课程
下载PDF
中文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径——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例
4
作者 马东瑶 赵宁宁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70-78,126,共10页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致力于发展中文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根植于中国文化,强调德才兼备,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院实施了“1主+3辅”的培养模式,主线包括基础理论教育、专题研究、创新实践和协同科研,旨在构建深度学习的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致力于发展中文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根植于中国文化,强调德才兼备,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院实施了“1主+3辅”的培养模式,主线包括基础理论教育、专题研究、创新实践和协同科研,旨在构建深度学习的基础理论范式,设计思维提升的专题研究,开展体验式创新实践,并辅以四位一体导师制、丰富的学术交流、项目式跨域考察以及跨学科协同科研。展望未来,学院将以中国文化建设和创新为重点,整合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强调文化理论创新素养,注重个性化人文素养培养,并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持续发展的人才成长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拔尖人才 中国语言文学 人文素养
下载PDF
新时代汉语言文学的多维度研究——评《多维度视域下的汉语言文学研究》
5
作者 殷宝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7-I0007,共1页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和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需要在新时代继承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创新提供支...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和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需要在新时代继承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创新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学科,需要与时俱进,与国际学术交流接轨,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汉语言文学人才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 国际学术交流 传统文化遗产 国际视野 多维度 创新能力 新的要求 视域下
下载PDF
五年制高职学生语文读写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6
作者 刘月娜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9,共5页
读写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对当前五年制高职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现状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包括在阅读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写作训练中强调实践性和层次性、在读写结合教学中... 读写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对当前五年制高职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现状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包括在阅读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写作训练中强调实践性和层次性、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强化教师的意识等。旨在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使高职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学生 读写能力 策略
下载PDF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与对策——以文山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个案
7
作者 张飞祥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7-102,共6页
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调查发现,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整体质量不高,存在选题过于集中、学生写作能力偏弱、教师指导任务过重、质量监控不力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思... 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调查发现,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整体质量不高,存在选题过于集中、学生写作能力偏弱、教师指导任务过重、质量监控不力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思想认识、重构课程体系、加强选题指导、优化指导安排、调整开题时间、补齐监控短板等对策,以期有效提升毕业论文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毕业论文 选题 学术素养 质量监控
下载PDF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高职语文教育的路径探析——以扬州地区为例
8
作者 杨青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作为高职语文教育的有益补充,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高职语文教育,让优秀传统文化正向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以扬州地区为例,通过探索推动扬州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育优势融合、...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作为高职语文教育的有益补充,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高职语文教育,让优秀传统文化正向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以扬州地区为例,通过探索推动扬州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育优势融合、力量聚合、效能契合,使更多的高职院校学生了解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喜爱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 高职 语文教育 扬州
下载PDF
融合文学与编辑出版学的书评写作课程实践教学探析——基于“人文阅读与书评写作”课程的研究
9
作者 张国功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3-60,共8页
书评写作不仅是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还是引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入门的切实可行的方式,是进行阅读推广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当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专门性的书评写作课程相对缺失。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方... 书评写作不仅是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还是引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入门的切实可行的方式,是进行阅读推广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当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专门性的书评写作课程相对缺失。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方面融合文学与编辑出版学,是书评写作教学值得探索的途径之一。这种探索,还需要拓展教学内容,及时吸纳“文学生活”研究、“出版评论”研究等学科新知;创新写作实训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出版业界与社会性阅读空间;深化书评研究,推动其为文学研究做出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写作 文学 编辑出版学 “人文阅读与书评写作”课程
下载PDF
通识课程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例
10
作者 戴健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17期48-51,共4页
着眼于时代需求,培养国家战略布局所需人才,是中国高校当下提升服务供给社会匹配度的现实课题。大学语文课程作为新农科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通识课,在人文性、工具性、创新性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乡村振兴人才培... 着眼于时代需求,培养国家战略布局所需人才,是中国高校当下提升服务供给社会匹配度的现实课题。大学语文课程作为新农科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通识课,在人文性、工具性、创新性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需求”的时代要求,努力在稳固专业思想、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激发学习内生动力等方面发挥课程作用,是可行且有效的。这种结合,不仅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提供人才保障,同时也可为高校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牡丹亭》至情思想的表现与影响
11
作者 倪勤丰 《文教资料》 2024年第6期19-21,共3页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梦幻的形式将一个“情”字贯穿首尾,深刻地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思想。这一思想源于汤显祖的生平经历,更离不开他自身对生命的“合理性”思考。《牡丹亭》中蕴含的“至情”思想超脱时代,在封建礼教的暗夜...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梦幻的形式将一个“情”字贯穿首尾,深刻地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思想。这一思想源于汤显祖的生平经历,更离不开他自身对生命的“合理性”思考。《牡丹亭》中蕴含的“至情”思想超脱时代,在封建礼教的暗夜中散发出人性解放的光芒,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至情思想
下载PDF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路径研究
12
作者 张海峡 狄宏宇 王海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2期82-84,共3页
大学语文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师需要研究... 大学语文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特征,研究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而探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语文 教学路径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13
作者 党红琴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高职院校语文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必然选择,是三教改革的着力点,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语文课程不仅肩负文化传承、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使命,更是落实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与... 高职院校语文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必然选择,是三教改革的着力点,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语文课程不仅肩负文化传承、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使命,更是落实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结合既推动了本学科的改革,也丰富了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内涵。语文教师要不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的内涵,提升教师素养、整合教材资料、强化学生实践活动,发挥课程特性、培养思想政治和专业素养双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下载PDF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研究
14
作者 郭真 《语文学刊》 2024年第2期105-111,共7页
在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背景下,“大学语文”的课程建设必须系统研究和探索面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大学语文知识体系,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应包含中华经典作品解读、口语表达练习、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训... 在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背景下,“大学语文”的课程建设必须系统研究和探索面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大学语文知识体系,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应包含中华经典作品解读、口语表达练习、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训练三部分。同时,“大学语文”的课程建设必须关注语文教师,提升教师语言文字教学能力。教师应熟悉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思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大学语文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汉语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被引量:1
15
作者 关莉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8-I0008,共1页
大数据背景下,聚焦汉语言专业领域,以服务教学需求为目标,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教学资源库,既是顺应“互联网+”新业态的表现,也是促进汉语言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具体举措。汉语言专业所涵盖的教学资源类型众多,包括文学、历史... 大数据背景下,聚焦汉语言专业领域,以服务教学需求为目标,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教学资源库,既是顺应“互联网+”新业态的表现,也是促进汉语言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具体举措。汉语言专业所涵盖的教学资源类型众多,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古籍、翻译等诸多方面,规模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资源库 具体举措 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 汉语言专业 大数据背景下 大数据技术 新业态
下载PDF
中国家庭母亲语言输入特征及其与儿童语言发展的关系
16
作者 杨帆 张义宾 周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6,共9页
一直以来,亲子言语互动被认为是推动儿童早期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母亲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其语言输入质量也不同。从语言输入的交互性、语言性和概念性三个维度看,母亲语言输入的语言性和概念性预测了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因此,... 一直以来,亲子言语互动被认为是推动儿童早期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母亲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其语言输入质量也不同。从语言输入的交互性、语言性和概念性三个维度看,母亲语言输入的语言性和概念性预测了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因此,在家庭语言环境中,应建立交互性、语言性和概念性为一体的语言环境支持系统,且家庭语言教育要关注概念性语言的输入,家庭语言互动中应注重提升亲子言语互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互动 交互性 语言性 概念性 儿童语言发展
下载PDF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初级汉语写作课的有效性研究
17
作者 李美妍 董美含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4期74-78,共5页
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从学生智能类型多元化角度出发,以当前初级汉语写作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导向,以课堂有效性为目的,探究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初级汉语写作课的功效,重塑初级汉语写作课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多元智能类型革新... 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从学生智能类型多元化角度出发,以当前初级汉语写作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导向,以课堂有效性为目的,探究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初级汉语写作课的功效,重塑初级汉语写作课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多元智能类型革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并完善评价考核机制,旨在为初级汉语写作课教师提供一个有效的教学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初级汉语写作课 有效教学模式 国际中文教育
下载PDF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案例式商务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8
作者 周红 杨敏 《现代语文》 2024年第2期84-89,共6页
案例式商务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商务汉语教学实际,阐述建构理念和实施步骤。前者包括围绕话题进行观点交锋,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加强网络平台互动协商;后者包括课前热身以唤醒知识,案例学... 案例式商务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商务汉语教学实际,阐述建构理念和实施步骤。前者包括围绕话题进行观点交锋,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加强网络平台互动协商;后者包括课前热身以唤醒知识,案例学习以提取知识,语言技能练习以运用语言知识,案例讨论以建构新知识,巩固与扩充以强化新知识。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建构主义实验组和行为主义对照组的教学实践,证明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案例式商务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案例式 商务汉语教学 建构理念 实施步骤 教学实验
下载PDF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欣博 杨亚丽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于课程,高职语文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兼具人文性及实用性的公共基础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温润学生心灵的重要阵地。本文分析了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探讨高职语文课程...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于课程,高职语文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兼具人文性及实用性的公共基础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温润学生心灵的重要阵地。本文分析了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探讨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语文 课程思政 路径
下载PDF
课程思政理论下的大学语文教学育人模式——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选编》
20
作者 杨梅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期I0009-I0010,共2页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素质教育课程,其育人路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通过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二是通过增强学生对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语...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素质教育课程,其育人路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通过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二是通过增强学生对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为学好本专业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坚实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语文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有相通之处的,涵养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同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应当加快推进思政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构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并进的教学机制,助力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通才教育 语言表达技巧 立德树人 思政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 育人模式 实际应用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