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一种制度名物的侗族地名与社会记忆——多学科视角下的侗语地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石林 《中国山地民族研究集刊》 2015年第2期171-191,共21页
每一个地名都是人们对在地理环境中具有特定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方所共同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侗语地名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命名方式一般为:通名+专名的二元顺行语序结构。其中,汉译地名、侗语地名的语义... 每一个地名都是人们对在地理环境中具有特定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方所共同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侗语地名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命名方式一般为:通名+专名的二元顺行语序结构。其中,汉译地名、侗语地名的语义源流等问题需要从认知语义学视角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语地名 命名分类 语义特征
下载PDF
侗语、汉语词类用法浅较
2
作者 田铁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7-60,共4页
本章通过对侗语、汉语词类用法上的一些比较.力图探亲们汉语类用法上的异同以及词与词的搭配关系和在句子中充当的成份等,从而帮助人们学习侗语、了解侗语。
关键词 侗语 汉语 词类用法 比较研究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下载PDF
侗语动词的语法化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肖亚丽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1-135,共5页
文章以"li^(323)、(得)、ta^(33)(过)、t(?)i^(11)(拿)、(?)a:u^(33)(住)"为例,从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入手,考察侗语动词在共时层面的语法化历程。侗语动词语法化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句法位置的改变导致侗语动词由表示主要意... 文章以"li^(323)、(得)、ta^(33)(过)、t(?)i^(11)(拿)、(?)a:u^(33)(住)"为例,从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入手,考察侗语动词在共时层面的语法化历程。侗语动词语法化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句法位置的改变导致侗语动词由表示主要意义的实词演变为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二是语义特征的关联使得侗语动词能够由表示具体意义转移到表示抽象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语 动词 语法化
原文传递
侗语概况
4
作者 梁敏 《中国语文》 1965年第3期232-251,共20页
侗族有八十三万多人,分布在我国贵州、湖南、广西三个省(区)的二十多个县内。其中以贵州省为最多,有四十八万多人,大都聚居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天柱、从江、榕江、锦屏、剑河、镇远七个县,还有一些散居在荔波、独山、... 侗族有八十三万多人,分布在我国贵州、湖南、广西三个省(区)的二十多个县内。其中以贵州省为最多,有四十八万多人,大都聚居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天柱、从江、榕江、锦屏、剑河、镇远七个县,还有一些散居在荔波、独山、凯里、玉屏等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侗语 贵州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