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6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图法》四版H31类类目设置的不足分析及修订设想 被引量:4
1
作者 毛月芳 王海燕 《晋图学刊》 2003年第4期56-57,共2页
对《中图法》H31类类目设置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修订设想。
关键词 《中图法》 类目设置 H31
下载PDF
基于CLIL理论的中医院校留学生教育双语师资发展体系构建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范延妮 张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7期27-29,共3页
双语师资短缺已成为制约高等中医院校留学生教育的瓶颈问题。基于内容与语言融合式教学(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构建包括培训目标、课程内容模块、教材和教师、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中医留学教育双语师资发展... 双语师资短缺已成为制约高等中医院校留学生教育的瓶颈问题。基于内容与语言融合式教学(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构建包括培训目标、课程内容模块、教材和教师、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中医留学教育双语师资发展体系,旨在提高参训老师的中医药学科知识、英语语言技能和中医英语教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L理论 中医留学生教育 双语师资发展体系
下载PDF
译传合一:中国话语对外翻译传播研究的理路 被引量:1
3
作者 祁芝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7,80,共14页
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同根相系,密不可分。然而,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研究与对外翻译研究长期在传播学和翻译学两个学科框架内各自行进,相互区隔,前者蕴含的民族—国家本位思维与后者蕴含的人类—全球本位思维之间更是存有内生性矛盾。这种... 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同根相系,密不可分。然而,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研究与对外翻译研究长期在传播学和翻译学两个学科框架内各自行进,相互区隔,前者蕴含的民族—国家本位思维与后者蕴含的人类—全球本位思维之间更是存有内生性矛盾。这种情势严重削弱了相关学术成果的实践效能。将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视为两种各自独立的行为,并分别展开研究,是造成这一情势的根本原因。将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视为一个整体,并以国际传播为立足点,展开译传合一的中国话语对外翻译传播研究,将有益于拓展国际传播研究的理论视野,提升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研究的实践效能,最终为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语 国际传播 翻译传播
下载PDF
142例GJB2双等位基因突变患儿基因型与听力表型的差异分析
4
作者 阮宇 文铖 +5 位作者 程晓华 张伟 谢锦各 李悦 邓琳 黄丽辉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9期569-573,共5页
目的分析GJB2双等位基因突变患儿不同基因型的听力表型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2012年8月~2024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GJB2双等位基因突变患儿14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耳聋基因筛查及听力诊断检查。... 目的分析GJB2双等位基因突变患儿不同基因型的听力表型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2012年8月~2024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GJB2双等位基因突变患儿14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耳聋基因筛查及听力诊断检查。根据突变位点类型分为三组,分别为T/T组(截断/截断突变,59例)、T/NT组(截断/非截断突变,50例)及NT/NT组(非截断/非截断突变,33例),分析三组基因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首诊月龄及听力诊断结果。结果T/T组基因型以c.235delC/c.235delC为主(57.63%),T/NT组以c.235delC/c.109G>A为主(74.00%),NT/NT组以c.109G>A/c.109G>A为主(96.97%)。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80.28%,其中T/T组未通过率89.83%,显著高于T/NT组70.00%(P=0.009)。首诊月龄为(3.70±1.56)个月,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2例中,确诊听力损失104例(73.24%),听力正常38例(26.76%);T/T组听力损失占比100.00%,显著高于T/NT组52.00%(P<0.001)及NT/NT组57.58%(P<0.001)。听力损失侧别,104例中,双侧听力损失86例(82.69%),单侧听力损失18例(17.31%);T/T组双侧听力损失占比100.00%,显著高于T/NT组57.69%(P<0.001)及NT/NT组63.16%(P<0.001)。听力损失104例(190耳)中,听力损失程度以轻度至中度为主(63.16%),其次为极重度(24.74%)及重度(12.10%)。其中T/T组以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为主(58.47%),T/NT组及NT/NT组均以轻度听力损失为主(58.54%及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研究T/T组所有患儿首诊均确诊为双侧听力损失,以重度及极重度听力损失为主;T/NT组及NT/NT组首诊确诊双侧或单侧听力损失分别为52.00%及57.58%,以轻度听力损失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等位基因 点突变 听力损失 基因型 GJB2基因 双等位基因突变 听力表型
下载PDF
某冶金制造企业噪声暴露对听力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周彩玲 胡祖应 +2 位作者 李勇 金琪 潘萍萍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5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冶金制造业噪声暴露对听力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某企业245名噪声暴露工人及51名行政人员进行双耳0.5~8 kHz纯音气导听阈测试,检测工作场所噪声8 h等效声级,统计分析不同工种工人听力阈值。结果噪声暴露工人0.5~8 kHz听力阈值均显... 目的探讨冶金制造业噪声暴露对听力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某企业245名噪声暴露工人及51名行政人员进行双耳0.5~8 kHz纯音气导听阈测试,检测工作场所噪声8 h等效声级,统计分析不同工种工人听力阈值。结果噪声暴露工人0.5~8 kHz听力阈值均显著高于行政人员;听力受损主要发生在4、6 kHz;听力阈值与工龄、年龄正相关,40岁以上、6年以上工龄,工人双耳4、6 kHz听力阈值均高于40 dB HL。结论噪声暴露工人4、6 kHz听力损伤最明显,年龄、工龄、噪声暴露强度是听力受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噪声源的控制,重视耳塞等防护措施,并减少噪声暴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职业性 听力损失 听力保护
下载PDF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针灸学》教学实践与改革
6
作者 邹伟 王珑 +5 位作者 田焌锦 于学平 戴晓红 滕伟 郭世纪 李嘉亮 《教育进展》 2024年第9期608-615,共8页
目的:为提高中西医临床专业教育水平,课题组设置课堂反馈问卷以明晰当前课程设置的不足,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方法:从2020年9月起到10月设置调查问卷,收集和分析课堂反馈情况,了解学生对专业课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评价及观点,为优化教学提... 目的:为提高中西医临床专业教育水平,课题组设置课堂反馈问卷以明晰当前课程设置的不足,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方法:从2020年9月起到10月设置调查问卷,收集和分析课堂反馈情况,了解学生对专业课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评价及观点,为优化教学提供支持。结果:课题组在2020年十月对2019级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6份,回收率100%,均为有效答卷。结果显示当前课堂设置(90.56%)及教学硬件设施(74.52%)基本满足同学的学习需求,但大部分学生从未参与过临床实践(34.91%)。课程设置改善方面,学生们着重希望增加临床实践机会(53.77%)。结论:目前的课堂设置对学生掌握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未进行高效统一,理论学习充足,但实践能力未能强化,应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调整临床实践与理论的教学比例。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leve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the group set up a classroom feedback questionnaire to clarify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current curriculum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in the discipline.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was set up from September to October 2020 to collect and analyze the classroom feedback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evaluation and viewpoints on the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which will provide support for optimizing teaching. Results: The group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October 2020 for students of the 2019 class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A total of 106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with a 100% recovery rate, all of which were valid answ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rrent classroom settings (90.56%) and teaching hardware facilities (74.52%) basically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the students, but most of them have never participa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34.91%). In terms of curriculum improvement, students focused on wanting more clinical practice opportunities (53.77%). Conclusion: The current classroom setting did not efficiently unify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mastered by the students, the theoretical learning was sufficient, but the practical abilities failed to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teaching ratio of clinical practice to theory should be adjusted in the future curricul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针灸学 问卷调查 教学实践 高等教育
下载PDF
航天器虚拟仿真实践课程创新设计与应用——以哈工大小卫星班贯通式课程为例
7
作者 刘天喜 魏承 +2 位作者 田浩 梁磊 叶楠 《教育进展》 2024年第9期776-783,共8页
针对我国高校航天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小卫星班面向大三本科生开设了仿真实践类专业课《航天器与自主智能系统创新设计》,创新性提出并形成了SpaceSim软件官网开放社区学习模式和自媒体自我创作型学习模式,采... 针对我国高校航天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小卫星班面向大三本科生开设了仿真实践类专业课《航天器与自主智能系统创新设计》,创新性提出并形成了SpaceSim软件官网开放社区学习模式和自媒体自我创作型学习模式,采用案例式教学,从姿轨控与空间环境等基础知识到通导遥载荷特性等应用知识,利用国产航天器系统仿真软件SpaceSim编制了40个仿真案例并上传至软件官网开放社区,建立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和激发了学生们同团队教师在线研究和探讨仿真实验问题的兴趣,提高了授课质量。课程以学生提交的大作业为考核项目,提出“自主进阶式任务想定”教学模式并引入自媒体评价机制,学生通过自媒体展示和讲解自己的大作业,锻炼了学生的项目构建与表达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态度与认真程度,对提升授课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该课程的授课模式、课程内容以及仿真工具已被其他高校航天专业课以及空天智能应用挑战赛所借鉴和采用,验证了该课程创新设计理念的应用实践性与有效性。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space professional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small satellite class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pened a professional course of simulation practice “Innovative Design of Spacecraft and Autonomous Intelligent System” for junior undergraduates, and innovatively proposed and formed the SpaceSim open community learning model and the self-creative learning model of we-media, using case teaching. From the basic knowledge of attitude and orbit control and space environment to the application knowledge of communication, navig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load characteristics, 40 simulation cases were compiled by SpaceSim, a domestic spacecraft system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uploaded to the open community of the software’s official website, establishing an academic exchange platform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udents and peers, which promotes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onlin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ith team teachers,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course takes the large assignments submitted by students as assessment items, proposes the teaching mode of “independent advanced task planning” and introduces the we-media evaluation mechanism. Students display and explain their large assignments through we-media, which exercises students’ ability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expression, effectively improves students’ positive attitude and seriousness in completing assignment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Finally, the teaching mode, course content and simulation tools of this course have been used for reference and adopted by other aerospace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nd Space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 Challenge competitions, which verifies the application practic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innovative design concept of this cou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专业课 仿真实践 官网开放社区学习 自媒体自我创作型学习 小卫星班
下载PDF
“课证融通”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技术课改探索与应用
8
作者 祝惠一 朱峻 +2 位作者 徐文俊 魏小华 徐建亮 《教育进展》 2024年第9期1069-1077,共9页
本文在“1 + 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深入探讨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现状、问题与改革措施。文章首先分析了技能型人才的市场需求与供给情况,指出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必要性。随后,从课程体系、师资队... 本文在“1 + 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深入探讨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现状、问题与改革措施。文章首先分析了技能型人才的市场需求与供给情况,指出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必要性。随后,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教学评价体系等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建议。文章强调,通过革新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环节和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This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sues, and reform measures of the “course and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teaching reform in the industrial robotics technology specialty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1 + X” certificate system pilot. It initially analyzes the market demand and supply of skilled talents, highlighting the necessity for curriculum content to dock with vocational skill standards. Subsequently, a series of teaching reform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rom perspectives including curriculum system, teacher team building,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at by innovating teaching models, course content, practical teaching links, and evaluation systems, the vocational skills and employability of students can be effectively enhanced, providing talent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robotics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 X证书制度 工业机器人 课证融通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新工科“互联网+”动态式教学模式探索
9
作者 毕凤阳 国绍文 +3 位作者 宁慧燕 周威 张瑞雪 姜旭 《职业教育(汉斯)》 2024年第5期1288-1293,共6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推进我国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需要在“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认证理念引领下,充分利用各项现代化媒体传播技术和网络资源,构建适应新...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推进我国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需要在“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认证理念引领下,充分利用各项现代化媒体传播技术和网络资源,构建适应新工科“互联网+”教育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多维度、全方位、动态式地引导学生高效完成学习内容,确保实现课程达成度和毕业达成度目标。线上线下复合的动态式教学着眼于学生的能力结构建设,实现了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巨大拓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和更大的创造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工科“互联网+”动态式教学模式适应和促进了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顺利进行,为国际化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moting China’s engineering education to mee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concepts of “student-centered, output-orient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college teachers need to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medi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network resources to build a new teaching mode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Internet+” education in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guiding students to efficiently complete the learning content in a multi-dimensional, omnidirectional and dynamic way, and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s of course attainment and graduation attainment. The online and offline composite dynamic teaching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structure, realizes the great expansion of teaching time and space, provides students with more freedom and greater creative space, and allows students to truly become the masters of their learning. The “Internet+” dynamic teaching mode of new engineering adapts to and promotes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oviding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ized high-quality engineering tal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证 新工科 “互联网+” 线上线下 动态式教学
下载PDF
土木类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效果——以“土木工程新材料”课程为例
10
作者 聂忆华 王功勋 +1 位作者 赵超 孙洪鑫 《教育进展》 2024年第9期548-554,共7页
“土木工程新材料”是针对大土木学科背景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学位课,首先分析了该课程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方法弊端;以研究生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对教学内容与模式、互动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重构,提出了师生讲授各半、随机双向互动... “土木工程新材料”是针对大土木学科背景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学位课,首先分析了该课程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方法弊端;以研究生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对教学内容与模式、互动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重构,提出了师生讲授各半、随机双向互动、课题报告答辩的新型教学方法。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研究生高度认可师生讲授各半的教学内容与模式、随机与双向提问的互动方法、PPT答辩与课程报告的考核方式,喜欢具有幽默、互动、温和特点的授课教师;课程效果整体评价优秀率86%、优良率达100%。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该教学方法可作为其他土木类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New Materials for Civil Engineering” is a professional degree course for graduate students with a background in major civil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Firs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re analyzed. Based on graduate-centered and learning outcome-oriented ideas, the teaching content, mode, interaction method and assessment method have been reconstructed, and a new teaching method has been proposed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giving half lectures, random two-way interaction, and project report reply. 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st major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highly recognized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mode of half-teaching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interactive method of random and two-way questioning, and the assessment method of PPT defense and course report. They liked humorous, interactive teachers with gentle characteristics;the overall evaluation rate of course effectiveness is 86%, and the excellent rate is 100%. Through two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this teaching method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other civil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 cour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新材料 研究生课程 教学改革 实践效果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与重构
11
作者 翟明 帅永 +1 位作者 郭利 王丽 《教育进展》 2024年第8期639-643,共5页
“双碳”目标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双碳”背景下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了实验教学体系优化的总体思路和基本... “双碳”目标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双碳”背景下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了实验教学体系优化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从实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资源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实验教学体系重构的具体路径。同时,就加强组织保障、健全制度体系、强化队伍建设、促进多方协同、加强实施评估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指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深化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加快建设一流实验教学体系,对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大局和能源革命、产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The “Dual Carbon” goals are China’s major strategic decision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hich have put forward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in energy and power-related major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w situation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energy and power majors under the “dual carbon” background and proposes an overall approach and basic principles for optimiz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explores specific paths for reconstruct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in terms of the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odels, and resource construction. Meanwhile,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terms of strengthening organizational support, improving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enhancing team building, promoting multi-party collaboration, and strengthening implementation assessment. The research points out that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energy and power major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dual carbon” goals and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first-class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and serving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ategy of “dual carbon” and the energy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能源动力专业 实验教学体系 优化重构
下载PDF
文化差异背景下食品英语翻译研究及中国饮食文化传播 被引量:1
12
作者 岳春梅 《中国食品》 2024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已成为连接不同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桥梁。食品作为文化传播的核心元素之一,不仅承载着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基本功能,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沉淀、文化哲学和生活艺术。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世...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已成为连接不同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桥梁。食品作为文化传播的核心元素之一,不仅承载着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基本功能,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沉淀、文化哲学和生活艺术。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和精神追求。但在全球互联互通的时代,中国饮食文化的国际传播却面临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饮食文化 英语翻译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交流 文化差异 核心元素 生理需求 全球化背景下
下载PDF
言据性视角下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以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为例
13
作者 卢珊 侯建波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1-89,共9页
言据性是表明说话人信息来源及其对信息态度的一种语言现象。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凝聚全党智慧、反映人民意愿的纲领性文献,其英译本是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家形象的有力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通过不同据素的使用建构了说话人可... 言据性是表明说话人信息来源及其对信息态度的一种语言现象。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凝聚全党智慧、反映人民意愿的纲领性文献,其英译本是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家形象的有力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通过不同据素的使用建构了说话人可信者、权威者、责任者的身份,向国际社会和公众真实、客观、立体地展示了中国的辉煌成就,建构了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据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 政治话语 国家形象 形象建构
下载PDF
工程心理学混合式自主实验开发区研究
14
作者 胡信奎 王笃明 +1 位作者 高维 刘宏艳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9期351-356,共6页
在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结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资源、线下实验室资源、实验课程教学和课后科研兴趣研讨,提出混合式自主实验开发区的实践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在学生成长、实验教... 在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结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资源、线下实验室资源、实验课程教学和课后科研兴趣研讨,提出混合式自主实验开发区的实践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在学生成长、实验教学资源优化、教研成果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果与经验。In the context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actical teaching, combined with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resources, offline laboratory resources, experimental course teaching, and post class research interest discussions, a hybrid autonomous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 zon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is proposed, aim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nd future oriented core literacy. A series of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s have been achieved in student growth, optimiz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ources, and promo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心理学 混合式 自主实验开发区
下载PDF
语料库:构建未来智能的关键资源——上海广播电视台的相关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尚峰 《上海广播电视研究》 2024年第2期24-26,共3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模型语料库已经成为推动自然语言处理(NLP)、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进步的关键资源。这些语料库包含了海量的多模态数据,为训练复杂的算法模型提供了基础。本文将从语料库的概念、语料库和语言模型的关...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模型语料库已经成为推动自然语言处理(NLP)、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进步的关键资源。这些语料库包含了海量的多模态数据,为训练复杂的算法模型提供了基础。本文将从语料库的概念、语料库和语言模型的关系等方面入手,简要介绍上海广播电视台在语料库方面开展的一些实践和相关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大模型 人工智能 多模态数据 大视听 垂类模型
下载PDF
化学化工英语的词汇特点及翻译策略——评《化学化工英语》
16
作者 蒲洁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9-I0009,共1页
在化学化工专业的教育过程中,除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还应该注重对专业英语的学习。英语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性。尤其是面对国外的研究成果时,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及翻译策略,就能够尽可能减少这种“跨文化”所带来的障碍,能够让学生... 在化学化工专业的教育过程中,除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还应该注重对专业英语的学习。英语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性。尤其是面对国外的研究成果时,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及翻译策略,就能够尽可能减少这种“跨文化”所带来的障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 化学化工专业 词汇特点 专业英语 知识与技能 翻译策略 研究成果 跨文化
下载PDF
论中国历代民歌研究英译的对象性问题--基于《中国历代民歌史论》英译的考察
17
作者 申富英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1,5,165,共9页
中华文化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很有必要探讨翻译的对象性问题。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我想以刚刚出版的《中国历代民歌史论》的英译版为例,谈一下翻译的对象性问题,或者更具体地说,谈一下文学论著英译的对象性问题。... 中华文化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很有必要探讨翻译的对象性问题。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我想以刚刚出版的《中国历代民歌史论》的英译版为例,谈一下翻译的对象性问题,或者更具体地说,谈一下文学论著英译的对象性问题。所谓“对象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主要涉及人的本质与对象本质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中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对象性”思想的先进性主要有以下几点:“在认知层面表现为从主体方面出发的认知主体建构论,在实践层面表现为以‘对象性活动’为基本规定的生产实践基础论,在社会理论和人学理论方面以关系主义分析视角超越了实体主义本质论,在研究方法层面则体现为当事人与观察者双重视角的对照。”②具体到中国历代民歌研究英译上,我理解的“对象性”指翻译主体与翻译文本及其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就是关于对翻译活动内在属性、形式、构成、目的等的一种认知。它最关注的就是翻译主体与翻译主体要认识的翻译属性之间的关系。这个话题既涉及翻译实践的“技”的问题,也涉及对翻译学之“道”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主体 翻译属性 翻译文本 认知层面 对象性活动 走向世界 实体主义 中华文化
下载PDF
目的论视域下的化工英语翻译研究
18
作者 李娜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4-I0005,共2页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化工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化工英语翻译。化工英语翻译对于化工生产技术的提升以及化工企业商务合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化工行业参与国...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化工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化工英语翻译。化工英语翻译对于化工生产技术的提升以及化工企业商务合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化工行业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纽带,在翻译领域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因此,作为化工专业英语翻译人员,其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英语技能,同时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化工专业知识,能够了解化工术语所表达的具体含义,并采用科学的翻译方法开展翻译工作,进而在翻译中准确地呈现原文信息。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基础,对于化工专业英语翻译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翻译 翻译目的论 翻译人员 原文信息 翻译领域 国际经济贸易 商务合作 化工专业英语
下载PDF
汉译佛典名相翻译的哲学前见
19
作者 王颂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27,5,165,共6页
我谈的话题关于佛教名相的翻译问题。对佛教经典翻译的研究我们已有很多,学者们都提到佛典汉译是人类文化迁移史上的壮举、一项大工程,积累了很多历史经验。既往的研究多是从历史学角度出发,如译场制度、翻译原则等,我的研究角度略微有... 我谈的话题关于佛教名相的翻译问题。对佛教经典翻译的研究我们已有很多,学者们都提到佛典汉译是人类文化迁移史上的壮举、一项大工程,积累了很多历史经验。既往的研究多是从历史学角度出发,如译场制度、翻译原则等,我的研究角度略微有些不同,专谈佛教的名相。这里的“名相”从狭义上说,特指一些抽象的佛教哲学概念。我们知道现代汉语关于哲学范畴的翻译,大量沿用了佛教词汇,比如说“意识”“世界”“意志”,等等,这些就属于名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迁移 翻译原则 汉译佛典 经典翻译 佛教词汇 译场 现代汉语 佛教哲学
下载PDF
翻译与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20
作者 李雪涛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5,5,165,共9页
今天我想简单谈一下这些年来从国际汉学转到全球史研究之后,特别是跟全球史的专门史结合在一起后我对翻译的一些并不成熟的看法。在德文里有一个词Ansätze,意为“萌芽”,所以这些看法和想法基本上还是一些思维的萌芽,尚未形成系统... 今天我想简单谈一下这些年来从国际汉学转到全球史研究之后,特别是跟全球史的专门史结合在一起后我对翻译的一些并不成熟的看法。在德文里有一个词Ansätze,意为“萌芽”,所以这些看法和想法基本上还是一些思维的萌芽,尚未形成系统的有逻辑的思想。我今天讲四个部分,一开始会从冯至的一首诗谈起,之后讲跨文化性和翻译,第三个部分谈翻译的创造性,第四个部分是结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性 国际汉学 全球史 谈翻译 创造性 萌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