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8篇文章
< 1 2 1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认句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
作者 张智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108,共8页
体认语言学体现了语言理论本土化的努力,体认句法是体认语言学的应有之意。本研究以“事件域认知模型”为框架,先在短语层面通过加入事件要素,在体认基础上进行短语构造以实现“现实—认知—语言”的三维互动;再在小句层面,通过基础认... 体认语言学体现了语言理论本土化的努力,体认句法是体认语言学的应有之意。本研究以“事件域认知模型”为框架,先在短语层面通过加入事件要素,在体认基础上进行短语构造以实现“现实—认知—语言”的三维互动;再在小句层面,通过基础认知和加工认知,在体认基础上进行基础结构、语序和拓展结构、语序的分析,实现相应的互动;最后,通过句法实例分析验证体认句法的可实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句法 事件域认知模型 现实—认知—语言三维互动
下载PDF
基于“NP+V起来+AP”句型的汉语中动结构考证
2
作者 张巨武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1-77,共7页
以汉语“NP+V起来+AP”句为切入点,搜集和整理汉语中各种“V起来”句,并基于英语和汉语中动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汉语“V起来”句进行归类、分析与对比,反思和总结汉语中动句的合法构句条件。通过对汉语“V起来”句句法结构和语义功能... 以汉语“NP+V起来+AP”句为切入点,搜集和整理汉语中各种“V起来”句,并基于英语和汉语中动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汉语“V起来”句进行归类、分析与对比,反思和总结汉语中动句的合法构句条件。通过对汉语“V起来”句句法结构和语义功能的分析和考证,认为汉语中的“NP+V起来+AP”句和中动句并非一一对应,只有部分“NP+V起来+AP”句属于中动结构。汉语“NP+V起来+AP”中动句有三种构式:NP(受事)+V起来(行为动词)+AP,NP(受事)+V起来(感官动词/情感心理动词)+AP,NP(旁格)+V起来(行为动词)+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起来”句 中动结构 句法结构 语义功能
下载PDF
句法预测视域下英语语序预测模型建构研究
3
作者 高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5-43,共9页
眼动实验、ERP等研究成果证实了句法预测的存在,大部分学者也通过实验证实了句法预测有助于提高句子的加工效率。但是,以往研究并没有把语序作为句法预测的一个重要参项。采用析出句法预测参项的方式建构了句首、及物动词右向以及名词... 眼动实验、ERP等研究成果证实了句法预测的存在,大部分学者也通过实验证实了句法预测有助于提高句子的加工效率。但是,以往研究并没有把语序作为句法预测的一个重要参项。采用析出句法预测参项的方式建构了句首、及物动词右向以及名词右向这三个位置的句法预测模型,并梳理了有利于确定预测范围的原型短语结构。科学高效的句法预测模型,会提高句子的处理速度,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句法预测模型的教学。文中概括的句法预测模型和确定预测范围所需的原型短语结构可为句法预测教学和眼动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序 句法预测 短语原型结构 英语教学 眼动实验
下载PDF
认知语法视域下句子的“合语法性”研究
4
作者 朱冬梅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1-75,共5页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范畴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成员具有核心与非核心之分。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相邻范畴之间互相重叠、渗透,构成连续统。语言的动态性观点认为:语法具有动态性,语言“规则”“系统”都是在使用中产生和浮现的。语言表达式...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范畴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成员具有核心与非核心之分。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相邻范畴之间互相重叠、渗透,构成连续统。语言的动态性观点认为:语法具有动态性,语言“规则”“系统”都是在使用中产生和浮现的。语言表达式从最一般到最特殊构成一个连续统,高频使用是语法形式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句子“合语法性”的判断需要结合语言的使用频率和语言的规约化程度。原型范畴理论和基于使用的语言的动态性主张可对句子的“合语法性”及其理论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和合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法 “合语法性” 原型范畴理论 动态性
下载PDF
中国英语学习者加工英语反身代词歧义句的策略研究
5
作者 唐萌萌 吴金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43-156,共14页
本文通过移动窗口的自定步速阅读范式,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采取何种策略加工英语反身代词歧义句,以及如何理解歧义反身代词。实验表明,与带有性别线索的无歧义反身代词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加工英语歧义反身代词时,反应时没有显著增长... 本文通过移动窗口的自定步速阅读范式,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采取何种策略加工英语反身代词歧义句,以及如何理解歧义反身代词。实验表明,与带有性别线索的无歧义反身代词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加工英语歧义反身代词时,反应时没有显著增长。这一结果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母语者的加工策略类似,支持非限制竞赛模型对结果的解释,不支持“足够好”理论、识解模型和不指定加工理论对结果的解释,同时否定了基于制约的加工模型。在解歧倾向上,两组被试对歧义反身代词回指的理解不同,具体表现为英语母语者倾向于理解为临近词(NP2),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则理解为中心词(NP1),说明了跨语言影响在二语句法解歧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义消解 反身代词 加工策略 二语学习者 英语母语者
下载PDF
中国英语学习者不定式习得特征研究
6
作者 聂昊如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22-127,共6页
为了解中国英语学习者不定式习得特征,找到与母语的差异,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不定式,以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为观察语料库,英语母语者语料库鲁汶语料库为对比语料库,通过语料库研究手段,从不定式前的词类分布和不定式的型式两... 为了解中国英语学习者不定式习得特征,找到与母语的差异,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不定式,以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为观察语料库,英语母语者语料库鲁汶语料库为对比语料库,通过语料库研究手段,从不定式前的词类分布和不定式的型式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中外英语学习者不定式的习得数据。研究发现:在不定式前的各种词类中,中外两个学习者群体使用频率最高的均为动词、名词和形容词;母语者使用分裂不定式的频次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4.49倍;除了how to do和what to do这两个型式外,两个学习者群体使用“wh-词+不定式”型式的频率都很低;两个学习者群体也较少使用带to不定式的双重被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定式 习得 语料库 频次
下载PDF
最简方案下英语双重谓语结构的句法研究
7
作者 袁素雯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90-92,共3页
在英语双重谓语结构中,谓语动词兼有实义动词和系动词的功能。文章基于最简方案认为,双重谓语动词后的名词及形容词等成分位于动词短语的附加语位置,表示处所结构的介词词组处于动词短语内的补足语位置,可通过there结构进行核查从而证... 在英语双重谓语结构中,谓语动词兼有实义动词和系动词的功能。文章基于最简方案认为,双重谓语动词后的名词及形容词等成分位于动词短语的附加语位置,表示处所结构的介词词组处于动词短语内的补足语位置,可通过there结构进行核查从而证明双重谓语动词具有非宾格属性。最后由于双重谓语动词后其他成分提供句子的新信息被冻结在句尾不能发生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双重谓语结构 最简方案 there结构 句法研究
下载PDF
将来时标记向认识情态功能的衍生 被引量:22
8
作者 石毓智 白解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现象为,将来时标记又进一步发展出表达各种认识情态的用法,具有估计、预测等主观估价功能。这一发展来自将来时标记的概念内容,因为将来时所指都是未发生的事件,人们对其判断往往具有很高的主观性。本文论述英语和汉... 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现象为,将来时标记又进一步发展出表达各种认识情态的用法,具有估计、预测等主观估价功能。这一发展来自将来时标记的概念内容,因为将来时所指都是未发生的事件,人们对其判断往往具有很高的主观性。本文论述英语和汉语的有关现象,尝试对表面上看起来纷纭复杂的现象做出简单一致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语法化 将来时标记 主观性 认识情态
下载PDF
英汉疑问词移位与否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唐燕玲 兰静 唐科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6,41,共5页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以焦点和突显观为理论出发点,探讨特指问句中英语WH-词移位和汉语疑问词留在原位的原因。在特指问句中,英语疑问词前置,最根本的原因是英语的焦点化成分必须得到突显而前置;而汉语并不需要突显疑问焦点,因而疑问...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以焦点和突显观为理论出发点,探讨特指问句中英语WH-词移位和汉语疑问词留在原位的原因。在特指问句中,英语疑问词前置,最根本的原因是英语的焦点化成分必须得到突显而前置;而汉语并不需要突显疑问焦点,因而疑问词保留在句法原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 突显观 疑问词移位
下载PDF
英汉数量词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壮春 龚志维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2-96,共5页
任何语言都有数和量的概念及数量概念的体现形式。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这是语言的普遍性。然而在这普遍性中又存在着特殊性。比如汉语中有数词和量词两大词类,而在英语中则只有数词词类而无量词词类。英语中量的概念的表达常常借助相... 任何语言都有数和量的概念及数量概念的体现形式。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这是语言的普遍性。然而在这普遍性中又存在着特殊性。比如汉语中有数词和量词两大词类,而在英语中则只有数词词类而无量词词类。英语中量的概念的表达常常借助相应的名词,因而构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数量词组 个体量词 英语 汉语 动量词 不可数名词 中心词 量概念 数词 体现形式
下载PDF
意象建构与句法发生——语法语义接口研究的“用例事件”模式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盛桓 李恬 华鸿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25-131,共7页
语义语法接口研究的"‘用例事件'模式"提出三项假设:句法表征语义、语义体现为意象、句法结构就是事件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的语法语义接口的基本操作:以事件为基础、以意象作驱动。语言运用是一个从事件到用例事件... 语义语法接口研究的"‘用例事件'模式"提出三项假设:句法表征语义、语义体现为意象、句法结构就是事件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的语法语义接口的基本操作:以事件为基础、以意象作驱动。语言运用是一个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心智过程。语言运用是从表达主体的心智对内外世界事件的感觉开始,形成最初意识,经过心物随附性的作用,并充分发挥主体的意向性的主导影响,形成反思意识,作为感受;感受以意象的形式出现在大脑里,这就是前语言的用例事件。意象形式的前语言用例事件被固化为概念形式的语言用例事件就是句法的发生。研究意象建构与句法的发生的关系就是研究语法语义是如何接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语义接口 意象 句法发生 事件-用例事件 意向性
下载PDF
英语存在句研究二题——确指性与一致 被引量:22
12
作者 戴曼纯 崔刚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24-27,32,共5页
主要论述了存在句的两个基本问题:副主语的确指性和动词的一致。大量例句表明,存在句除了可有泛指的副主语外,还可以有确指性副主语,但是,确指受句法、语篇、情景诸多因素的限制。一致现象也很复杂。Sobin的病毒理论认为,体现指... 主要论述了存在句的两个基本问题:副主语的确指性和动词的一致。大量例句表明,存在句除了可有泛指的副主语外,还可以有确指性副主语,但是,确指受句法、语篇、情景诸多因素的限制。一致现象也很复杂。Sobin的病毒理论认为,体现指示语一中心语一致的单数一致是经济的、常规的推导,复数一致则是受病毒规则(优势结构形式)影响的结果。笔者认为,确指性和一致涉及句法及非句法因素,诸如语篇、情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句 确指性 一致
下载PDF
英语科技语体中的模糊限制语 被引量:57
13
作者 赵英玲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模糊限制语 科技语体 “作者” 模糊语言 英语 说话人 语用功能 减弱语 语言的模糊性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下载PDF
形式—功能错位的三种解释途径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勇飞 刘正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3,127,共7页
形式—功能错位是指语言实体在进入句法环境后表现出的形式与功能的不同构现象。目前对于形式—功能错位主要有三种解释途径:概念函项和语义算子插入、构式压制以及转喻。本文在概括已有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评析这三种解释途径各自的... 形式—功能错位是指语言实体在进入句法环境后表现出的形式与功能的不同构现象。目前对于形式—功能错位主要有三种解释途径:概念函项和语义算子插入、构式压制以及转喻。本文在概括已有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评析这三种解释途径各自的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功能错位 概念函项 语义算子 构式压制 转喻
下载PDF
“心”隐喻词语的范畴化研究 被引量:37
15
作者 齐振海 覃修贵 《外语研究》 2004年第6期24-28,共5页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与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密切相关 ,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 ,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 ,结合英、汉语语料 ,对“心”隐喻的范畴化进行分析和研究 ,...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与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密切相关 ,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 ,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 ,结合英、汉语语料 ,对“心”隐喻的范畴化进行分析和研究 ,旨在探讨中、西方文化对“心”词语意义产生和拓展的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意象图式 “心”隐喻 范畴化
下载PDF
隐喻与政治语篇的建构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炜 贺宁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125,共5页
隐喻是在一定的语境下基于概念系统的跨域映射所实现的语言使用,藉以表达隐喻使用者的意图。隐喻是构筑政治语篇有效的手段之一。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建构作用可以体现于强迫,抵制、反对、抗议,掩饰,合法化与非法化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 隐喻 政治语篇 建构
下载PDF
合并与控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益民 谢建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1,共5页
最简方案问世以后,控制再度成为句法研究的热点。Hornstein提出"移位"说,认为控制也是一种名词移位,PRO是名词移位后留下的语迹。我们赞同控制是词汇生成的的观点,运用Kim的合并理论对英语的完全控制、部分控制和隐含控制进... 最简方案问世以后,控制再度成为句法研究的热点。Hornstein提出"移位"说,认为控制也是一种名词移位,PRO是名词移位后留下的语迹。我们赞同控制是词汇生成的的观点,运用Kim的合并理论对英语的完全控制、部分控制和隐含控制进行了讨论,认为语句的生成过程就是合并过程,与PRO-分句最近合并的论元就是PRO的控制语。此外,我们还结合Chomsky的"零格"假设对Kim的合并理论做了补充,并对控制、例外赋格以及提升的生成过程做出了统一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并 控制 移位 零格假设
下载PDF
关系结构的语段推导 被引量:6
18
作者 安丰存 刘春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1,共6页
关系结构的推导目前主要有附加和提升两种分析方法,但是这两种分析方法均未能充分合理地解释关系结构生成的机制。关系结构与主题化结构具有很多相似的句法特点。从主题化结构的生成入手,结合生成语法语段推导的分析方法,对于解释关系... 关系结构的推导目前主要有附加和提升两种分析方法,但是这两种分析方法均未能充分合理地解释关系结构生成的机制。关系结构与主题化结构具有很多相似的句法特点。从主题化结构的生成入手,结合生成语法语段推导的分析方法,对于解释关系结构的生成具有合理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语法 关系结构 语段推导 主题化
下载PDF
论英语祈使语气形式体系之有无──与何桂金、周龙如教授商榷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盛娥 彭芒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0-35,共6页
一、关于“同一范畴内的同形异义”众所周知,构成语法范畴的基础是对立关系,语法范畴必须包括两个或者更多对立同类语法意义(戚雨村,1985);但与此同时,语法范畴又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那么,相互对立的同类语法意义是否必然... 一、关于“同一范畴内的同形异义”众所周知,构成语法范畴的基础是对立关系,语法范畴必须包括两个或者更多对立同类语法意义(戚雨村,1985);但与此同时,语法范畴又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那么,相互对立的同类语法意义是否必然要求各具区别性特征的语法形式呢?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体系 祈使语气 第二人称 语法范畴 对立语法意义 同形异义 谓语动词 英语动词 同一语法形式 英语虚拟语气
下载PDF
词块的界定、分类与识别 被引量:204
20
作者 马广惠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27,共4页
词块是由多词组成的,可以独立用于构成句子或者话语,可以实现一定语法、语篇或语用功能的最小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词块可以根据其结构、功能、成分词数、出现频率和紧密程度进行分类。识别词块的最佳方法是多方印证法。
关键词 词块 界定 分类 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