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1篇文章
< 1 2 1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语段理论的存现句的核心结构与生成
1
作者 唐玉柱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6-104,共9页
基于在Chomsky近期所提出的“语段理论”尝试探讨自然语言中的存现句的生成机制。论证存现句的核心结构是一个以表“存在”义的功能语类轻动词Ex的投射。该轻动词Ex缺少外论元,因而不是语段。研究还发现,Ex的边缘特征EF在不同语言中呈... 基于在Chomsky近期所提出的“语段理论”尝试探讨自然语言中的存现句的生成机制。论证存现句的核心结构是一个以表“存在”义的功能语类轻动词Ex的投射。该轻动词Ex缺少外论元,因而不是语段。研究还发现,Ex的边缘特征EF在不同语言中呈现参数化差异,可以以此解释英汉存现结构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简方案 存现句 语段 EF特征 核心结构投射
下载PDF
中文“越来越”结构在英语中的差异化表达——基于双语词典和平行语料库的研究
2
作者 方愈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8-63,共6页
该文旨在探讨汉语中表达变化或增长程度的“越来越”结构在英语中的差异化表达方式。文章通过利用双语词典和平行语料库分析和归纳了“越来越”结构在不同语境和语法结构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在英语中表现为多种表达形式,如“m... 该文旨在探讨汉语中表达变化或增长程度的“越来越”结构在英语中的差异化表达方式。文章通过利用双语词典和平行语料库分析和归纳了“越来越”结构在不同语境和语法结构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在英语中表现为多种表达形式,如“more and more”“increasingly”“from原级…to比较级”和一些特殊表达结构,这种差异化表达不仅体现在词汇选择上,还体现在语法结构、语境使用和文体风格等多个方面。此外,研究还发现了一些特定的词汇搭配和习惯用法,它们在传达“越来越”的意义时具有特殊作用。“越来越”是英语写作中常用的表述,掌握它们有助于丰富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增加语言叙述的多样性和文章可读性。该研究可以为英语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有关“越来越”结构在英语中丰富多样表达的深入了解,并为双语词典编纂及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来越”结构 差异化表达 平行语料库 词汇选择
下载PDF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语强调句式对比与转换探析
3
作者 袁苑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3-77,82,共6页
论述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概念和强调句式概念,而后通过举例说明英汉语强调句式在强调主语、谓语、宾语和状语等方面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分析英汉语强调句式转换策略和不同侧重点,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来构建强调语义模型,揭示强调... 论述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概念和强调句式概念,而后通过举例说明英汉语强调句式在强调主语、谓语、宾语和状语等方面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分析英汉语强调句式转换策略和不同侧重点,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来构建强调语义模型,揭示强调句式的差异和转换逻辑,彰显强调句式在英汉语言交流中发挥的修辞作用,以提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英汉语言的欣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英汉语强调句式 对比 转换
下载PDF
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句法成因的解释 被引量:57
4
作者 王寅 李弘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5,共6页
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主要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 :心智的体验性 ,认知的无意识性 ,思维的隐喻性 ,这对于语言的成因具有较大的解释力。本文重点介绍和论述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于句法成因的新观点。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体验哲学 语言起源 认知语法
下载PDF
英语原因句的嬗变 被引量:31
5
作者 徐盛桓 李淑静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62,共7页
英语原因句表示的因果关系可能表现出多种情况。既有原因分句所表示的事件是主句所表示的事件的真正充分原因,也有些因果关系却只是主观上认定的。这一现象称为原因句的语用嬗变,可以通过“原因句嬗变理论框架”来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 英语原因句表示的因果关系可能表现出多种情况。既有原因分句所表示的事件是主句所表示的事件的真正充分原因,也有些因果关系却只是主观上认定的。这一现象称为原因句的语用嬗变,可以通过“原因句嬗变理论框架”来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这一“理论框架”认为,由because等的联结词语引导的原因句典型的是表示充分原因的语言形式。一个完整的原因句有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结构体:“...because(等)...”“因果关系结构体”除了是原因句形式上的特征外,原因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功能也是由这个结构体实施和调节的,即因果关系由“...because(等)...”所连接的内容体现,因果关系会因这些内容中的各种实据的影响而得以表达或发生嬗变,使得所体现的关系会处于严格充分原因的逻辑关系和不同的实据关系的渐变连续统之中。这是语言运用者对事件关系进行主观化识解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句 嬗变 实据 识解
下载PDF
将来时标记向认识情态功能的衍生 被引量:25
6
作者 石毓智 白解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现象为,将来时标记又进一步发展出表达各种认识情态的用法,具有估计、预测等主观估价功能。这一发展来自将来时标记的概念内容,因为将来时所指都是未发生的事件,人们对其判断往往具有很高的主观性。本文论述英语和汉... 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现象为,将来时标记又进一步发展出表达各种认识情态的用法,具有估计、预测等主观估价功能。这一发展来自将来时标记的概念内容,因为将来时所指都是未发生的事件,人们对其判断往往具有很高的主观性。本文论述英语和汉语的有关现象,尝试对表面上看起来纷纭复杂的现象做出简单一致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语法化 将来时标记 主观性 认识情态
下载PDF
英语陈述疑问句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淑静 徐盛桓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4-42,共9页
1前言本文研究英语陈述疑问句(declarativequestion),作为疑问句功能—句法研究的一部分。英语疑问句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传统语法对疑问句的分类和句式结构作过深入的研究,其成果主要体现在语法著作中... 1前言本文研究英语陈述疑问句(declarativequestion),作为疑问句功能—句法研究的一部分。英语疑问句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传统语法对疑问句的分类和句式结构作过深入的研究,其成果主要体现在语法著作中,重要的如Sweet(18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句 疑问标示元 是非问句 疑问结构体 语用功能 句式结构 英语疑问句 陈述句 顺序规则 语用因素
下载PDF
英汉疑问词移位与否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唐燕玲 兰静 唐科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6,41,共5页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以焦点和突显观为理论出发点,探讨特指问句中英语WH-词移位和汉语疑问词留在原位的原因。在特指问句中,英语疑问词前置,最根本的原因是英语的焦点化成分必须得到突显而前置;而汉语并不需要突显疑问焦点,因而疑问...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以焦点和突显观为理论出发点,探讨特指问句中英语WH-词移位和汉语疑问词留在原位的原因。在特指问句中,英语疑问词前置,最根本的原因是英语的焦点化成分必须得到突显而前置;而汉语并不需要突显疑问焦点,因而疑问词保留在句法原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 突显观 疑问词移位
下载PDF
英汉数量词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壮春 龚志维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2-96,共5页
任何语言都有数和量的概念及数量概念的体现形式。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这是语言的普遍性。然而在这普遍性中又存在着特殊性。比如汉语中有数词和量词两大词类,而在英语中则只有数词词类而无量词词类。英语中量的概念的表达常常借助相... 任何语言都有数和量的概念及数量概念的体现形式。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这是语言的普遍性。然而在这普遍性中又存在着特殊性。比如汉语中有数词和量词两大词类,而在英语中则只有数词词类而无量词词类。英语中量的概念的表达常常借助相应的名词,因而构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数量词组 个体量词 英语 汉语 动量词 不可数名词 中心词 量概念 数词 体现形式
下载PDF
意象建构与句法发生——语法语义接口研究的“用例事件”模式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盛桓 李恬 华鸿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25-131,共7页
语义语法接口研究的"‘用例事件'模式"提出三项假设:句法表征语义、语义体现为意象、句法结构就是事件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的语法语义接口的基本操作:以事件为基础、以意象作驱动。语言运用是一个从事件到用例事件... 语义语法接口研究的"‘用例事件'模式"提出三项假设:句法表征语义、语义体现为意象、句法结构就是事件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的语法语义接口的基本操作:以事件为基础、以意象作驱动。语言运用是一个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心智过程。语言运用是从表达主体的心智对内外世界事件的感觉开始,形成最初意识,经过心物随附性的作用,并充分发挥主体的意向性的主导影响,形成反思意识,作为感受;感受以意象的形式出现在大脑里,这就是前语言的用例事件。意象形式的前语言用例事件被固化为概念形式的语言用例事件就是句法的发生。研究意象建构与句法的发生的关系就是研究语法语义是如何接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语义接口 意象 句法发生 事件-用例事件 意向性
下载PDF
into-致使构式中互为变化的共现词素——国外对into-致使构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晶 王勇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5,共6页
文章在综述国外语言学家对into-致使构式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作为对传统的单纯注重频率的语料库研究方法的一种更新,搭配构式分析研究构式中互为变化的共现词素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并以实例解释这一方法。同时,该方法对于汉语构式的... 文章在综述国外语言学家对into-致使构式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作为对传统的单纯注重频率的语料库研究方法的一种更新,搭配构式分析研究构式中互为变化的共现词素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并以实例解释这一方法。同时,该方法对于汉语构式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o-致使构式 互为变化的共现词素 搭配构式分析 搭配构式强度
下载PDF
中国英语学习者动名词搭配行为的发展特点研究——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海华 周秀娟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2,共4页
本研究运用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从高中、大学非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专业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出发,对比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动名词搭配行为,探讨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英语学习者使用动名词搭配的特点。
关键词 动名词搭配 学习者语料库 三个发展阶段
下载PDF
英语存在句研究二题——确指性与一致 被引量:23
13
作者 戴曼纯 崔刚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24-27,32,共5页
主要论述了存在句的两个基本问题:副主语的确指性和动词的一致。大量例句表明,存在句除了可有泛指的副主语外,还可以有确指性副主语,但是,确指受句法、语篇、情景诸多因素的限制。一致现象也很复杂。Sobin的病毒理论认为,体现指... 主要论述了存在句的两个基本问题:副主语的确指性和动词的一致。大量例句表明,存在句除了可有泛指的副主语外,还可以有确指性副主语,但是,确指受句法、语篇、情景诸多因素的限制。一致现象也很复杂。Sobin的病毒理论认为,体现指示语一中心语一致的单数一致是经济的、常规的推导,复数一致则是受病毒规则(优势结构形式)影响的结果。笔者认为,确指性和一致涉及句法及非句法因素,诸如语篇、情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句 确指性 一致
下载PDF
汉、英句法结构相似性对英语句法加工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晶晶 陈宝国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0-323,共4页
本研究采用句法判断任务,考察了汉英句法结构相似性对英语句法加工的影响。30名英语高熟练和29名英语低熟练水平的汉语母语者参加了实验。结果发现,汉英句法结构的相似性和英语的熟练程度均影响英语句法的加工。具体表现为,与汉语句法... 本研究采用句法判断任务,考察了汉英句法结构相似性对英语句法加工的影响。30名英语高熟练和29名英语低熟练水平的汉语母语者参加了实验。结果发现,汉英句法结构的相似性和英语的熟练程度均影响英语句法的加工。具体表现为,与汉语句法结构相似性越高的英语句子,句法判断的准确率越高;被试英语熟练度越高,句法判断的准确率越高。研究结果表明,母语经验是影响第二语言句法加工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结构相似性 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熟练度 浮现理论
下载PDF
形式—功能错位的三种解释途径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勇飞 刘正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3,127,共7页
形式—功能错位是指语言实体在进入句法环境后表现出的形式与功能的不同构现象。目前对于形式—功能错位主要有三种解释途径:概念函项和语义算子插入、构式压制以及转喻。本文在概括已有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评析这三种解释途径各自的... 形式—功能错位是指语言实体在进入句法环境后表现出的形式与功能的不同构现象。目前对于形式—功能错位主要有三种解释途径:概念函项和语义算子插入、构式压制以及转喻。本文在概括已有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评析这三种解释途径各自的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功能错位 概念函项 语义算子 构式压制 转喻
下载PDF
构式语法家族概览 被引量:10
16
作者 高波 石敏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1,共5页
构式语法是较新的语法理论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审视语言本质的崭新视角。近年来,构式语法已经发展出多种理论模型。本文首先阐释构式语法的理论背景、基本假设及各个理论模型,接着从形式表征、论元结构的界定、构式组织分类方式、研究兴... 构式语法是较新的语法理论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审视语言本质的崭新视角。近年来,构式语法已经发展出多种理论模型。本文首先阐释构式语法的理论背景、基本假设及各个理论模型,接着从形式表征、论元结构的界定、构式组织分类方式、研究兴趣和哲学基础方面比较伯克利构式语法、认知构式语法和激进构式语法理论,最后指出构式语法各个模型之间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与其哲学基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语法 构式 伯克利构式语法 认知构式语法 激进构式语法
下载PDF
汉英过渡语中语法体与情状体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剑 蔡金亭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2-87,共6页
本文采用语料库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从英语进行体屈折变化形式-ing与情状动词的结合考察语法体与情状体之间的关系。所用语料来自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的子语料库St3、St4及大学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COLSEC)。调查问卷的受... 本文采用语料库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从英语进行体屈折变化形式-ing与情状动词的结合考察语法体与情状体之间的关系。所用语料来自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的子语料库St3、St4及大学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COLSEC)。调查问卷的受试来自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学生。结果发现进行体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不同,但不影响进行体与情状动词的结合。情状动词在进行体中的分布频率由高到低排列如下活动动词>完结动词>达成动词>状态动词。该规律验证了情状体假说中关于进行体部分的论述,反映了语法体与情状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任何一个情状必定从某一角度进行观察,任何一种观察方式必定通过某个情状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状体假说 进行体 情状体 语料库
下载PDF
非范畴化与V—V结构中V2的完成体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正光 崔刚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9-36,共8页
Li和Thompson(1981)对汉语的时间系统提出了两个假设:1)汉语是一种体态语言,体的表达式很丰富,但缺少语法上的时态;2)由于汉语在表面上具有不确定性,使用时间状语、体态标记语和情态助动词的条件可以根据语用惯例来确定。本文就是在此... Li和Thompson(1981)对汉语的时间系统提出了两个假设:1)汉语是一种体态语言,体的表达式很丰富,但缺少语法上的时态;2)由于汉语在表面上具有不确定性,使用时间状语、体态标记语和情态助动词的条件可以根据语用惯例来确定。本文就是在此启发下,运用语法化和类型学的研究成果,根据非范畴化理论考察V2的范畴属性与语法意义。文章认为,V—V结构中(两个V分别称之为V1和V2)的V2在一定程度上经历了非范畴化的过程,表现在与V-V结构运用的体助词减少,V2左向移动紧靠V1,V2对论元的约束力减弱,表达的事件类型受到限制。因此,V2在能够保留其词汇意义的同时,主要充当体态词表示完成体意义,表示V1的行为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范畴化 V—V结构 V2 完成体意义
下载PDF
否定语序的类型学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熊学亮 刘东虹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57,共6页
语言类型学研究趋细致和谨慎的势态,认为大部分语言所呈现出的NegV语序,反映了人类认知的共性。本文通过语料观察,分别从原则与参数类型学和功能类型学两个不同的角度,剖析了否定语序的内部形式和外部动因,认为这两种不同的类型学理论... 语言类型学研究趋细致和谨慎的势态,认为大部分语言所呈现出的NegV语序,反映了人类认知的共性。本文通过语料观察,分别从原则与参数类型学和功能类型学两个不同的角度,剖析了否定语序的内部形式和外部动因,认为这两种不同的类型学理论的相互补充,可以用来比较全面地解释否定语序的语言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学 原则与参数 内部形式 外部动因
下载PDF
英语科技语体中的模糊限制语 被引量:57
20
作者 赵英玲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模糊限制语 科技语体 “作者” 模糊语言 英语 说话人 语用功能 减弱语 语言的模糊性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