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拉德的语言危机 被引量:5
1
作者 吕洪灵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6-89,共4页
康拉德极其强调“准确用词” ,但在实践中也产生了对语言表达现实的危机感与不信任感 ,这尤其体现在他的两部代表作《黑暗的心》和《吉姆爷》中。康拉德在作品中借助文本自身 ,通过间隔的叙述结构、形似散乱的情节、开放型的结尾、叙述... 康拉德极其强调“准确用词” ,但在实践中也产生了对语言表达现实的危机感与不信任感 ,这尤其体现在他的两部代表作《黑暗的心》和《吉姆爷》中。康拉德在作品中借助文本自身 ,通过间隔的叙述结构、形似散乱的情节、开放型的结尾、叙述的空白以及人物称谓等方面 ,揭示并探讨了语言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拉德 《黑暗的心》 《吉姆爷》 语言危机
下载PDF
失语女人的密码——论《简爱》中的疯女人 被引量:19
2
作者 马冬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27,共4页
在《简爱》里,人们经常会忽略那个住在阁楼里的疯女人伯莎。事实上,伯莎是扭曲的、被压迫的、令人同情的,也是被误解的。她没有疯,而疯只是她的一个面具。简爱与她形成对比,创造出神秘的气氛,使小说更具情节性,加深了主题。为了平衡结构... 在《简爱》里,人们经常会忽略那个住在阁楼里的疯女人伯莎。事实上,伯莎是扭曲的、被压迫的、令人同情的,也是被误解的。她没有疯,而疯只是她的一个面具。简爱与她形成对比,创造出神秘的气氛,使小说更具情节性,加深了主题。为了平衡结构,夏洛蒂把她放在了一个卑微的地位。伯莎和简爱都是被压迫的姐妹,她们在书中都展现出了特有的对男权社会的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迫 扭曲 反抗
下载PDF
善与自由——再论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观 被引量:2
3
作者 宋艳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7,共5页
英国作家艾丽丝·默多克以道德哲学和小说创作而闻名,但她在哲学思辨和文学创作之余也一直在思考有关小说的种种问题:小说何为?小说该怎样写?小说应该关注什么?小说该往哪里去?本文选取默多克的经典文论和相关访谈,参考国内外前期研... 英国作家艾丽丝·默多克以道德哲学和小说创作而闻名,但她在哲学思辨和文学创作之余也一直在思考有关小说的种种问题:小说何为?小说该怎样写?小说应该关注什么?小说该往哪里去?本文选取默多克的经典文论和相关访谈,参考国内外前期研究,结合当前语境重新探讨默多克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进而提出默多克的小说观与其整体哲学观、文学观相呼应,致力于对"善"和"自由"这两个关键词的理解和阐释。她表示,小说创作应以"自由"为导向,宣扬自由言论、塑造自由人物、揭示人的本质、引导人们积极向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默多克 小说观 小说的功能 自由
下载PDF
狂欢化视野中的《尾数》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建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43,共5页
从狂欢化视角来看,《尾数》中铺天盖地的情欲描写,绝非为了满足消费社会大众的窥淫癖。当这些"低俗"话语积累到足够的数量,它们势必会扭转文本的意义指向,把人们对世界的思考复原、降格到"人体本位",从而对日益符... 从狂欢化视角来看,《尾数》中铺天盖地的情欲描写,绝非为了满足消费社会大众的窥淫癖。当这些"低俗"话语积累到足够的数量,它们势必会扭转文本的意义指向,把人们对世界的思考复原、降格到"人体本位",从而对日益符号化、抽象化、教条化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实现地形学还原,同时,为踌躇不前的传统小说,寻找一条摆脱困境的通道。所以,与福尔斯其他广受好评的作品相比,《尾数》并非一个无足轻重的"尾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福尔斯 《尾数》 狂欢化
下载PDF
喜剧背后的觉醒——从喜剧的角度谈《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被引量:7
5
作者 田玉霞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9期103-105,共3页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充满喜剧色彩的现实主义杰作。在这部作品中,奥斯丁通过喜剧手法的运用,成功地将喜剧人物的刻画和女性意识的表达交织在一起,从而间接地表达了她那个时代所不能公开表达的女性的声音,唤醒了女性沉睡已久的觉醒意识。
关键词 简·奥斯丁 女性意识 喜剧 《傲慢与偏见》
下载PDF
对邓恩《告别辞·莫悲伤》的七种解读
6
作者 李正栓 刘姣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1,共5页
约翰·邓恩的《告别辞:莫悲伤》是英国玄学派经典之作。该诗意象奇特,比喻形象,内涵丰富,夺人心魄,深层意义难以掘尽。其最大价值在于它适用于多种理论解读。对于该诗的认知因各家诗学观点不同而异。由于视角不同,形成了"横看... 约翰·邓恩的《告别辞:莫悲伤》是英国玄学派经典之作。该诗意象奇特,比喻形象,内涵丰富,夺人心魄,深层意义难以掘尽。其最大价值在于它适用于多种理论解读。对于该诗的认知因各家诗学观点不同而异。由于视角不同,形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形式主义、女性主义、解构主义、现代主义、生态主义、人文主义和新批评都对此有可话说,并且各有道理,都对邓恩诗歌解读注入新鲜活力,开阔读者视野,还能启发各种认知诗学在诗歌解读方面的创新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 玄学派诗歌 《告别辞 莫悲伤》 七种解读
下载PDF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哀悼与忧郁症的伦理逻辑——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解读 被引量:4
7
作者 夏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41,157,160,共9页
在《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主人公昌盖兹向一位来自美国的陌生人讲述了自己在"9·11"事件后从美国返回巴基斯坦故乡的经历。本文以弗洛伊德所论述的哀悼和忧郁症特征为切入点,以列维纳斯所定义的伦理为衡量基准,对文本... 在《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主人公昌盖兹向一位来自美国的陌生人讲述了自己在"9·11"事件后从美国返回巴基斯坦故乡的经历。本文以弗洛伊德所论述的哀悼和忧郁症特征为切入点,以列维纳斯所定义的伦理为衡量基准,对文本进行重新梳理,认为小说并非只是有关昌盖兹对美式金融基要主义从笃信到幻灭的线性叙事,而是昌盖兹及其女友艾丽卡两个人,在相似的丧失亲密爱人的场景中,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展开行动,并通向不同结局的伦理叙事。艾丽卡围绕"岛"的意象展开小说书写,昌盖兹以"应答"精神向陌生人进行了故事讲述,两人叙事创作所展现的不同伦理逻辑,使《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成为探索自我与他人非暴力关系的文本试验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欣·哈米德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 弗洛伊德 哀悼 忧郁症 伦理叙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