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最早法语全译本《论语导读》研究
1
作者 吕颖 孙梦 《国际汉学》 2024年第1期17-29,150,共14页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是“四书”中《大学》《中庸》《论语》的拉丁语译本,是儒家思想西传欧洲的奠基之作,与欧洲“中国热”及启蒙思想密切相关。该译本出版后,很快被转译为西方多国文字,其中最早出现的全译本是贝尼耶的法译本《论语导...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是“四书”中《大学》《中庸》《论语》的拉丁语译本,是儒家思想西传欧洲的奠基之作,与欧洲“中国热”及启蒙思想密切相关。该译本出版后,很快被转译为西方多国文字,其中最早出现的全译本是贝尼耶的法译本《论语导读》。由于所处背景不同,两部作品的译者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耶稣会士的拉丁语译本基于传教经历和需要,试图从哲学与宗教角度解读孔子思想,以在“礼仪之争”中为其采取的“适应政策”进行辩护。贝尼耶的法译本则援儒入政,意在从政治角度对孔子思想进行阐释,以培养欧洲君王的政治美德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 《论语导读》 儒学经典法译本 儒家思想
下载PDF
“Papa”汉语译名考
2
作者 林中泽 代国庆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2期39-63,共25页
11世纪中叶起,papa一词为罗马主教所独用。最早使用汉语“教化皇”指称罗马主教的是利玛窦。艾儒略开始用的是“教皇”,后来改用“教宗”,这很可能是出于一种政治考量。亲历过1616年南京事件的王丰肃,摄于政治压力,发明了“教化王”一词... 11世纪中叶起,papa一词为罗马主教所独用。最早使用汉语“教化皇”指称罗马主教的是利玛窦。艾儒略开始用的是“教皇”,后来改用“教宗”,这很可能是出于一种政治考量。亲历过1616年南京事件的王丰肃,摄于政治压力,发明了“教化王”一词,没料到该词为前清中国皇帝所喜爱,因此经常出现在康熙等人的正式涉外文件上。晚清和民国期间,“教化王”或“教王”一词被历史所淘汰,教界信徒多互换使用“教皇”和“教宗”两词。晚清时期,黄伯禄、马相伯排他性使用“教宗”,而李杕、法国教士樊国樑则排他性地使用“教皇”一词。在教廷与民国政府建立关系的过程中,为了排除法国的干扰,“教宗”一词因较少具有政治色彩而被教会上层人士青睐,从而对中国教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不过仍有部分教会人士,以及教外学者采用“教皇”。相较之下,“教皇”一词更能精确地揭示出罗马主教的本来面目,具有强烈的历史感,而较少感情色彩和意识形态偏见,因此是一个值得继续使用的历史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pa 汉译名 教皇 教王 教宗
下载PDF
《诗经》西传先行者——汉学家孙璋及其《孔夫子的诗经》考述
3
作者 雷鸣 《长江学术》 2023年第4期51-62,共12页
法国耶稣会士孙璋是一位会通文理中西的汉学家,他在中国40年间观天文、理财务、助外交、编字典、译经著书,为中西方跨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拉丁文《诗经》译本《孔夫子的诗经》是西方第一部《诗经》全译本,在《诗经》西传史上... 法国耶稣会士孙璋是一位会通文理中西的汉学家,他在中国40年间观天文、理财务、助外交、编字典、译经著书,为中西方跨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拉丁文《诗经》译本《孔夫子的诗经》是西方第一部《诗经》全译本,在《诗经》西传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此书结构完备,分类清晰,翻译准确,阐释独到,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诗经》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璋 《孔夫子的诗经》 《诗经》译本 法国汉学家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药用拉丁语学习模式研究
4
作者 孙亚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7期194-196,共3页
药用拉丁语是开展现代中医药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学习模式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换;同时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 药用拉丁语是开展现代中医药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学习模式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换;同时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增强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好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拉丁语 移动互联网 学习模式
下载PDF
拉丁语对英语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学金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42-46,共5页
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拉丁语对英语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巨大的,但没有改变英语作为一种独立语言的地位,相反使它更加丰富,更加具有表达力。事实说明,一种语言适当吸收其他语言的合理成分不仅是无害的,而且是有益的。
关键词 拉丁语 英语 影响
下载PDF
古典拉丁语辞书编纂史述略:从西方到中国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瑞成 《辞书研究》 2018年第5期40-50,94,共12页
西方的古典拉丁语辞书编纂始于古罗马,成就了古罗马三大拉丁语辞书,对于古罗马文教传统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也深刻影响了西方中世纪,甚至为文艺复兴埋下了伏笔。近代以降,西方的古典拉丁语辞书编纂规模更为庞大,成就了几大双语拉丁语辞... 西方的古典拉丁语辞书编纂始于古罗马,成就了古罗马三大拉丁语辞书,对于古罗马文教传统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也深刻影响了西方中世纪,甚至为文艺复兴埋下了伏笔。近代以降,西方的古典拉丁语辞书编纂规模更为庞大,成就了几大双语拉丁语辞书。中国的拉丁语辞书编纂始于明清两代,由天主教传教士编写的各种拉丁语汉语乃至多语词典多达50种以上,可视为西方拉丁语辞书编纂在中国的延续。1949年以后,自然科学学者编纂出版了大量拉丁语汉语专科辞书,成就了几种重要的大中小型汉语拉丁语或拉丁语汉语辞书。编纂中的《古典拉丁语汉语大辞典》,将是一部词目收录宏富、语义系统完备、文献辑录广泛、校勘精准详实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型古典拉丁语汉语辞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拉丁语辞书 编纂史 西方 中国
下载PDF
医药拉丁语的教学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龚帧 刘建云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6年第5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医药学 拉丁语 教学
下载PDF
西方古文明与拉丁语的兴亡——政治与语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建平 《海外英语》 2011年第3X期204-205,共2页
西方古文明经历了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拉丁语起源于西方古文明,催生了罗马文明,后来成为公元前后罗马帝国的通用语言。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拉丁语没能维系拉丁民族的统一,在中世纪逐渐分化为法语、意大利语、西... 西方古文明经历了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拉丁语起源于西方古文明,催生了罗马文明,后来成为公元前后罗马帝国的通用语言。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拉丁语没能维系拉丁民族的统一,在中世纪逐渐分化为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独立语言,在东罗马帝国又被希腊语所取代,最后彻底走进了历史。至今,在梵蒂冈教廷仅残存为祈祷用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古文明 拉丁语 兴亡
下载PDF
拉丁语alchemia和chemia的词源考据和意义分析
9
作者 张光霞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80,共3页
在古埃及、希腊和阿拉伯语文献中没有“炼金术”和“化学”的区别。文艺复兴以后的拉丁语文献中逐渐出现了alchemia和chemia两个词。其中alchemia直接来源于阿拉伯语 (al-kimiya),而chemia更多地来源于希腊语文献中的χημεiα。... 在古埃及、希腊和阿拉伯语文献中没有“炼金术”和“化学”的区别。文艺复兴以后的拉丁语文献中逐渐出现了alchemia和chemia两个词。其中alchemia直接来源于阿拉伯语 (al-kimiya),而chemia更多地来源于希腊语文献中的χημεiα。尽管这2个词的来源不同,但它们基本上是同义词,很难从字面上把它们区分为现代意义上的神秘“炼金术”和实验“化学”。所以,这2个词的出现不能作为“炼金术”与“化学”两个学科独立的依据,在拉丁语文献中炼金术与化学没有明显区别,这也是近代科学发展中神秘法术与经验知识混合的一个典型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hemia chemia 词源 拉丁语 化学 炼金术 化学史
下载PDF
国际通用三大写拉丁字母缩写词
10
作者 黄大方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47-56,共10页
本文简介三个国际性组织先后制订颁布的三套关于国名地区名代码(其中有一套使用三个大写拉丁字母构成)和关于口岸名及货币名各一套三大写拉丁字母代码,共五套国际标准,以及我国据此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旁及国际体育界以上述那套... 本文简介三个国际性组织先后制订颁布的三套关于国名地区名代码(其中有一套使用三个大写拉丁字母构成)和关于口岸名及货币名各一套三大写拉丁字母代码,共五套国际标准,以及我国据此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旁及国际体育界以上述那套三大写拉丁字母国名地区名代码为基础创新的一些国名地区名乃至推广使用于表示球队名的三大写拉丁字母代码,认定其中有的已经被确立为国际通用三大写拉丁字母缩写词。为此建议我国出版的英汉词典应有选择地收录这些缩写词,我国传媒亦应从速熟悉并推广这些缩写词,以便更好地与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经济委员会(ECE)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空运协会(IATA) 大写缩写词 三大写拉丁字母缩写词
下载PDF
拉丁语在英语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陆怀武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7-29,共3页
本文对拉丁语的历史背景、拉丁语在英语中的构词特点、缩写形式以及拉丁语在英语中的地位和现实意义 ,进行了比较分析 ,对拉丁语在英语中 ,特别是在医学英语中的应用有所了解。拉丁语词素是现代科技英语词汇的主要基础 ,它是新词汇创造... 本文对拉丁语的历史背景、拉丁语在英语中的构词特点、缩写形式以及拉丁语在英语中的地位和现实意义 ,进行了比较分析 ,对拉丁语在英语中 ,特别是在医学英语中的应用有所了解。拉丁语词素是现代科技英语词汇的主要基础 ,它是新词汇创造的重要源泉。同时 ,它促进了医学英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丁语 英语 医学英语 应用 构词
下载PDF
手写时代到印刷时代拉丁字母文字形态的演变及信息传递
12
作者 洪缨 倪丹 朱莉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55-59,共5页
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它既是语言的载体,也是信息化社会的基础。拉丁字母文字从一万多年前的原始文字到现代表音的字母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原始文字、古典文字和字母文字三大阶段,文字形态的每一个变化,在保有历史痕迹... 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它既是语言的载体,也是信息化社会的基础。拉丁字母文字从一万多年前的原始文字到现代表音的字母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原始文字、古典文字和字母文字三大阶段,文字形态的每一个变化,在保有历史痕迹的同时,也实现了更加快速有效传达信息的目的。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字书写工具和载体作为媒介指导了信号的传递,并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文字形态和信息传达。古登堡铅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带来了信息传递的重大技术变革,使得文字形态进入印刷文化阶段;印刷油墨和纸张作为文字的新载体在世界范围内推广,陆续产生了现在依然有影响力的诸多拉丁字母文字。铅字字模印刷文字形态的一致性,使得固定形态重复出现时的文字可识别性大大提高,形成了规范的印刷品文字形态,使文字的易读性和可读性明显优于形态相对不固定的手写体,使信息能够被更加清晰准确地传递,对更好地实现文字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印刷文字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拉丁字母文字印刷体形态如何更好地传达信息必将得到更大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写时代 印刷时代 拉丁字母文字形态 信息传递
下载PDF
提高中药拉丁语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梦迪 张彦 张寒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5期22-24,共3页
"中药拉丁语"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从强调"中药拉丁语"学习的重要性、剖析"中药拉丁语"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中药... "中药拉丁语"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从强调"中药拉丁语"学习的重要性、剖析"中药拉丁语"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中药拉丁语"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中药拉丁语"提供帮助,也为同行们提高"中药拉丁语"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拉丁语 难点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自学能力
下载PDF
意大利来华方济会士康和子的《拉意汉词典》(1732)
14
作者 李慧 《辞书研究》 2018年第5期51-62,94,共13页
意大利方济会士康和子(Carlo Orazi da Castorano,1673—1755)由传信部派出,于1700年来华,在山东临清和北京海淀地区传教,后于1734年返回罗马,力劝教廷禁止"中国礼仪"。康和子还是当时公认的精通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教士,留下大... 意大利方济会士康和子(Carlo Orazi da Castorano,1673—1755)由传信部派出,于1700年来华,在山东临清和北京海淀地区传教,后于1734年返回罗马,力劝教廷禁止"中国礼仪"。康和子还是当时公认的精通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教士,留下大量关于汉语、汉籍方面的著述。1732年,康和子完成千页《拉意汉词典》手稿,现存两部稿本藏于梵蒂冈图书馆,后有五部抄本传入英国。在16到18世纪中期传教士汉外词典之中,康和子词典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抄本最多、质量上乘,是一部中西语言、知识、思想交汇的语料库,也是百年传教士汉学发展积累之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和子 拉意汉词典 方济会士 外汉词典 拉汉词典
下载PDF
谈早期汉语《圣经》版本及翻译中的合儒路线——以《圣经直解》为例
15
作者 王硕丰 《海外华文教育》 2018年第6期114-122,共9页
现存最早的、系统性、专门性、大篇幅的汉语《圣经》,是葡萄牙传教士阳玛诺(Emmanuel Diaz Junior)于1636年写成的《圣经直解》。该书对后世《圣经》汉译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后来各版本汉语《圣经》的写作都或多或少从《圣经直解... 现存最早的、系统性、专门性、大篇幅的汉语《圣经》,是葡萄牙传教士阳玛诺(Emmanuel Diaz Junior)于1636年写成的《圣经直解》。该书对后世《圣经》汉译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后来各版本汉语《圣经》的写作都或多或少从《圣经直解》中借鉴甚至直接引用语句,如众所周知二马《圣经》大量借鉴、参考白日升汉语《圣经》,而后者几乎完全抄袭了《圣经直解》中的经句,足见这部著作意义重大。然而可惜的是,至今对这部著作的版本及翻译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将从这两个角度入手,对《圣经直解》加以探究,特别从作者在译介中使用的靠近儒家色彩的角度进行窥探,分析《圣经》汉译者"合儒"路线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直解》 《圣经》 合儒 翻译
下载PDF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古典拉丁语汉语大辞典》编纂”工程启动
16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典拉丁语汉语大辞典》编纂”(项目编号:16ZDA214)于2016年11月获准立项,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黄瑞成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共有9个子项目,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辅仁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典拉丁语汉语大辞典》编纂”(项目编号:16ZDA214)于2016年11月获准立项,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黄瑞成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共有9个子项目,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辅仁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单位承担。拉丁语文学史,发端于公元前6世纪,绵延2500年,直至19世纪末;古罗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经典文本,主要用拉丁语写成;近代西方通用学术语言就是拉丁语,西方古典文献校勘与注疏都使用拉丁语;拉丁语至今仍为罗马天主教和梵蒂冈的官方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重大项目 拉丁语 古典 编纂 辞典 汉语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下载PDF
短语的词典学意义及基于语料库的拉丁语短语提取研究
17
作者 李德俊 杨晓冬 《辞书研究》 2018年第5期63-71,共9页
语料库语言学视野下的短语指的是具有统计意义和独立语义的词语共现。因为它同时具有使用频率高、无歧义和模块化3个特征,因而是表义的基本单位。短语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词汇和结构的共选。短语的收录和处理与... 语料库语言学视野下的短语指的是具有统计意义和独立语义的词语共现。因为它同时具有使用频率高、无歧义和模块化3个特征,因而是表义的基本单位。短语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词汇和结构的共选。短语的收录和处理与词典的交际效率成正相关。短语的识别主要是基于统计值的自动识别,目前的多种统计识别算法虽有一些缺陷,但在语料库规模合适的情况下,都能对短语进行有效识别,其中MI值和Z值识别效度较好,综合使用能取得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语 统计 词语共现 语料库
下载PDF
浅析英语和拉丁语的联系
18
作者 钱建勋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58-60,共3页
英语和拉丁语同属印欧语系,无论是从语法还是构词结构都有很多联系和共同点,如两种语言有共用词根,通过一些有规律的变化沿袭至今。本文对英语和拉丁语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印欧语系 英语 拉丁语 联系
下载PDF
从拉丁语两次兴衰看语言文字由"厚"到"薄"的发展——兼论汉语的兴衰与汉语哲学
19
作者 李哲罕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68,共9页
从社会与历史的角度来看,随着语言文字的去形而上学、去意识形态和实证化发展,语言文字的作用与地位也在历史中发生着相应变化。对语言文字兴衰的考察可以揭示这背后所潜藏的许多有趣而又重要的线索。在历史上,语言文字有时被施加过多... 从社会与历史的角度来看,随着语言文字的去形而上学、去意识形态和实证化发展,语言文字的作用与地位也在历史中发生着相应变化。对语言文字兴衰的考察可以揭示这背后所潜藏的许多有趣而又重要的线索。在历史上,语言文字有时被施加过多的价值,有时则与一些价值相剥离。语言文字大体经历了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发展。就对象的典型性而言,拉丁语在历史上的两次兴衰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理考察价值。此外,若将拉丁语和汉语做一些对勘,或对理解汉语和汉语哲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字 拉丁语 兴衰 汉语 汉语哲学
原文传递
汉拉双语《千字文》手稿及其跨文化意义
20
作者 陈恩维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48,共7页
罗马耶稣会档案所藏汉拉双语《千字文》(Jap.Sin.I-58a),为晚明第一位来华耶稣会士罗明坚所编制和使用。通过对《千字文》的罗马注音和拉丁文释义,罗明坚学习了汉字的音形义,积累了书面语词汇,学习了对仗、押韵等写作技巧和中国文化常识... 罗马耶稣会档案所藏汉拉双语《千字文》(Jap.Sin.I-58a),为晚明第一位来华耶稣会士罗明坚所编制和使用。通过对《千字文》的罗马注音和拉丁文释义,罗明坚学习了汉字的音形义,积累了书面语词汇,学习了对仗、押韵等写作技巧和中国文化常识,为嗣后以中文著述奠定了基础。汉拉双语《千字文》探索了耶-儒格义的基本方法,建立了耶儒核心概念的对话体系,不仅为其中文传教著述的“以儒释耶”书写策略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拉开了中文典籍西译“以耶释儒”的序幕。汉拉双语《千字文》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双向文化适应的方法论和思想史意义,不仅彰显了中西语文学方法沟通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而且显示了双向文化适应在中西文化交流对话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当代中外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借鉴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明坚 汉拉双语《千字文》 双向文化适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