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比较诗学六十年(1949-2009) 被引量:5
1
作者 陈跃红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0年第1期70-76,共7页
学科史的清理证明,比较诗学在欧美的发育和生成,在整个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式中都是属于最晚也是最不成熟的,尤其在真正跨文化文学理论比较研究的范畴。与之相比,中国学人在理论思考和研究实践方面都卓有成效。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学人在... 学科史的清理证明,比较诗学在欧美的发育和生成,在整个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式中都是属于最晚也是最不成熟的,尤其在真正跨文化文学理论比较研究的范畴。与之相比,中国学人在理论思考和研究实践方面都卓有成效。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学人在比较诗学领域的自觉摸索和实践,使我们有理由,也有学术资源对其学科范式建构和方法学深化展开主动的提问,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认真清理和总结。究其原因,恐怕还在于已经走上而立之年的当代中国学术还缺乏费孝通先生所谓的现代"文化自觉"和对于自身学术主体身份的认知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学科发展 文化自觉
下载PDF
走近“魔术剧”与“玻璃球游戏”——1949—2003年中国黑塞研究述评
2
作者 顾梅珑 张弘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99-103,共5页
评述了建国以来国内对著名德语作家赫尔曼.黑塞的研究状况,根据实际情况把重点放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概述这一阶段的翻译出版和“黑塞研究热”的大致走向后,侧重分析和评估了黑塞研究中的几个聚焦之点,包括个性自由和“自我之路”、... 评述了建国以来国内对著名德语作家赫尔曼.黑塞的研究状况,根据实际情况把重点放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概述这一阶段的翻译出版和“黑塞研究热”的大致走向后,侧重分析和评估了黑塞研究中的几个聚焦之点,包括个性自由和“自我之路”、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探索道路、创作主题、人物形象塑造及文本艺术风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黑塞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潮 20世纪80年代 黑塞研究 问题 前景
下载PDF
论中国大陆关于西方性别诗学的研究(1985-2005)
3
作者 万莲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4,119,共9页
中国的西方性别诗学研究可从两个层面来认识,一是翻译介绍的,一是评析阐释的。这两个层面的工作,是全球化视域里自然会发生的异质文明之间"授-受"或"受-授"互动的文化生态情形。近20年来中国真正能够集中体现"... 中国的西方性别诗学研究可从两个层面来认识,一是翻译介绍的,一是评析阐释的。这两个层面的工作,是全球化视域里自然会发生的异质文明之间"授-受"或"受-授"互动的文化生态情形。近20年来中国真正能够集中体现"他山之石"学术思维拓新效应的,莫过于有一定代表性的西方性别诗学译介、论评的专著。这些关于西方性别诗学的论著,都集中指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方法论意义上,因此,当仅仅以此反观中国大陆性别诗学现状时,西方女性主义的标杆高高竖立,也就毫不奇怪。这是其所长也是其所短,长处在于对西方语境的执著,力图显出传输链条上的原生态的"真";短处则在于,在关涉中国性别诗学的发生发展进程时,对同样也是性别诗学系统范畴的"女性文学"研究,就有所忽略,当命名偏执于或同感于西方语境一隅之时,难免出现挂一漏万的窘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的西方性别诗学研究 中国性别诗学 译介
下载PDF
亮点与增长点:2018年末-2020年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4
作者 秦立彦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0年第4期716-721,共6页
中外文学研究这一中国比较文学的重要领域,2018年末至2020年之间继续深化。本文全面概括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分辨其中的走向与亮点,如语境化、多样的翻译实践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跨界研究等。
关键词 中外文学关系 亮点 语境化 翻译实践
下载PDF
异域之美的接受——论20世纪203、0年代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的译介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媛 张能泉 《湘南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6-69,共4页
20世纪20、30年代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曾有过明显的译介,并在中国现代文坛掀起了一股模仿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浪潮。形成的原因有三:文化环境的影响,时代环境的影响,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 20世纪20、30年代 译介
下载PDF
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
6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7-237,共1页
苏州大学朱栋霖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项目批准号:01BZW037),近期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良好,该项目的最终成果是专著((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
关键词 文学比较 中外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成果鉴定 苏州大学 主持 专著
下载PDF
“以中释西”文学批评范式的学理依据与阐释路径研究
7
作者 董首一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强调“双向阐发”,但时至今日,“以西释中”仍占绝对优势,文学批评中几乎没有“以中释西”的声音。“以中释西”既可以让我们“发现西方”,又可以对“以西释中”的单向阐发进行拨正,避免中国文论的“失语”。由于中...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强调“双向阐发”,但时至今日,“以西释中”仍占绝对优势,文学批评中几乎没有“以中释西”的声音。“以中释西”既可以让我们“发现西方”,又可以对“以西释中”的单向阐发进行拨正,避免中国文论的“失语”。由于中国传统文论本身是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思想的统一,文化交融与互鉴使西方文学具有中国美学特色,以及中西文心相同,所以“以中释西”有着充分的学理依据。“以中释西”的具体路径包括以中国诗学直接审视西方文学、以问题为基础进行阐释、正向阐释与反向阐释相结合三种方法。“以中释西”应注意树立“文体意识”、强调对被阐释文本的“细读”和微调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以中释西” 学理依据 阐释路径
下载PDF
公主与女巫的艺术形象演变——以中外经典童话故事为中心
8
作者 汤素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6,共7页
童话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必然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女性审美价值观。尤其是一些经典童话和原型人物,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改写和重新创作。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来分析这些经典童话和所塑造的女性角色,从童话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艺术演变,可以... 童话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必然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女性审美价值观。尤其是一些经典童话和原型人物,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改写和重新创作。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来分析这些经典童话和所塑造的女性角色,从童话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艺术演变,可以看出女性如何建构自我、从被遮蔽到发出自己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话故事 女性形象 主体性
下载PDF
朱利安·巴恩斯小说中的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
9
作者 李婧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2,共6页
朱利安·巴恩斯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2011年荣获布克奖,历史记忆是其小说的重要主题。巴恩斯通过多样的艺术形式深刻展现了历史记忆对型塑身份认同的重要意义。在其小说中,个体的记忆困惑与遗忘导致了身份认同危机,而记忆重拾则参... 朱利安·巴恩斯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2011年荣获布克奖,历史记忆是其小说的重要主题。巴恩斯通过多样的艺术形式深刻展现了历史记忆对型塑身份认同的重要意义。在其小说中,个体的记忆困惑与遗忘导致了身份认同危机,而记忆重拾则参与了身份认同的建构,此外国家也运用历史记忆型塑国民的国家认同,而超国家政治共同体则同样借用历史记忆维护其成员的认同感,巩固其政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利安·巴恩斯 历史记忆 身份认同
下载PDF
领悟“变局” 共塑命运——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分会2023年专题研讨会
10
作者 刘小姣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2023年7月21日至25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分会2023年专题研讨会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分会和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以“比较视野中的中美文学文化... 2023年7月21日至25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分会2023年专题研讨会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分会和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以“比较视野中的中美文学文化研究”为主题,探讨中美文学文化比较研究的前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新疆石河子 文化比较研究 大学外国语 比较视野 石河子大学 比较文化研究 前沿问题
下载PDF
小说余馥与商籁琼音--李渔与莎士比亚喜剧语言比较研究
11
作者 池程远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7-25,共9页
作为中国与西方的喜剧大师,李渔与莎士比亚都具有较高水平的喜剧语言驾驭能力。李渔善在剧中用通俗的语言平衡不同审美水平的受众以起到均衡的教化功用,而莎士比亚则喜用剧中人物幽默俏皮、滑稽诙谐的通俗化语言来展现言外之意。李渔的... 作为中国与西方的喜剧大师,李渔与莎士比亚都具有较高水平的喜剧语言驾驭能力。李渔善在剧中用通俗的语言平衡不同审美水平的受众以起到均衡的教化功用,而莎士比亚则喜用剧中人物幽默俏皮、滑稽诙谐的通俗化语言来展现言外之意。李渔的喜剧语言受到了其拟话本小说语言的流畅风趣、贴近生活的影响,具有“话本风格”,莎士比亚诗歌的韵律和语言表达效果则让其喜剧语言具有“诗歌韵味”,呈现出别样气质。取李渔、莎士比亚喜剧中的语言这一角度进行比较与探讨,以达彼此关照、互相阐释,是促进中西戏剧沟通与交流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莎士比亚 喜剧语言 通俗性与“延续性” “话本风格”与“诗歌韵味” 封闭与开放
下载PDF
政治身体和身体政治——身体-国家话语的两条路径
12
作者 王晓雄 杨妤青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0-76,共7页
西方的身体-国家话语研究包含两条路径,分别是政治身体话语研究和身体政治话语研究。政治身体话语即以个人的身体构想国家,将国家想象成一个有机的身体。身体政治话语是指以国家的身体构想个体,用国家、政治的逻辑系统来约束、塑造个人... 西方的身体-国家话语研究包含两条路径,分别是政治身体话语研究和身体政治话语研究。政治身体话语即以个人的身体构想国家,将国家想象成一个有机的身体。身体政治话语是指以国家的身体构想个体,用国家、政治的逻辑系统来约束、塑造个人的身体。这两种话语体现了个人身体和政治身体的相互映射,有助于人们在话语层面理解国家认同的生产和个体生存空间的再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身体 身体政治 身体-国家话语
下载PDF
跨越中西文学的边界-孙康宜教授访谈录(上) 被引量:13
13
作者 宁一中 段江丽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0-77,共8页
孙康宜(Chang,Kang-i Sun)教授,原籍天津,1944年生于北京,1946年随家人迁往台湾。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1968年移居美国,曾获英国文学、图书馆学、东亚研究等硕士学位,1978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 孙康宜(Chang,Kang-i Sun)教授,原籍天津,1944年生于北京,1946年随家人迁往台湾。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1968年移居美国,曾获英国文学、图书馆学、东亚研究等硕士学位,1978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东方图书馆馆长、耶鲁大学东亚语文系主任,现任耶鲁大学中国诗学教授。曾获美国人文学科多种荣誉奖金。其主要中文著作有:《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概论》、《晚唐迄北宋词体演进与词人风格》、《陈子龙柳如是诗词情缘》、《我看美国精神》、《文学经典的挑战》、《游学集》、《文学的声音》、《耶鲁·性别与文化》、《古典与现代的女性阐释》、《耶鲁潜学集》、《把苦难收入行囊》等。共有中文论文数十篇、散文一百多篇。目前与宇文所安教授共同主编《剑桥中国文学史》。有英文专著多种、论文数十篇。编纂英文版《明清女作家》(与魏爱莲合编,Writing Women in Late Imperial China,1977)以及《中国历代女作家选集:诗歌与评论》(与苏源熙合编,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1999)等。本刊特委托北京语言大学宁一中、段江丽教授就有关学术问题采访孙康宜教授,整理出此篇访谈录,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学 访谈录 《把苦难收入行囊》 普林斯顿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美国精神 边界 中国诗学
下载PDF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纷纷扰扰30年 被引量:9
14
作者 宋德发 王晶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如何进行,本笔谈3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何云波的《文学与伦理学:对话如何可能》以文学与伦理学的关系为例,揭示不同学科之间,共用一套话语,却因为价值取向的歧异,导致对话的困难。就像文学中关于两性关系的描写,...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如何进行,本笔谈3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何云波的《文学与伦理学:对话如何可能》以文学与伦理学的关系为例,揭示不同学科之间,共用一套话语,却因为价值取向的歧异,导致对话的困难。就像文学中关于两性关系的描写,与现实的伦常,往往是相冲突的。文学与伦理学,如何对话、融通,便成为一个问题。姬宁的《从跨学科视野看舞蹈艺术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结合音乐传统美学研究"声无哀乐论"的学理思路来梳理舞蹈学科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并对这一关系提出"舞蹈样式决定律"。宋德发、王晶的《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纷纷扰扰30年》则将中国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30年,一些理论热点问题的争议概括为3点:第一,"跨文化"是必须的吗?第二,"以文学为中心"是必须的吗?第三,到底如何"跨学科"?并提出,如果以"学科立场"来审视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自然会纠结于这些争论,如果以"问题立场"来审视,这些纠结就会烟消云散。只要研究者真的具备跨学科的意识,尤其是具备跨学科的能力,那么,无论怎样跨其实都可以。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展开,相信对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建构,不乏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跨学科研究 文学研究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雷马克 社会学 滥觞
下载PDF
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论纲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学勇 田文兵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52,共14页
在中国新文学发展中,延安文艺不仅是对"五四"文学启蒙精神的承续和发展,而且也是在"左翼"文艺运动理论建设的基础上,将大众化、民族化讨论和实践进一步引向深入,真正意义上解决了文学为大众的问题。延安文艺的形成... 在中国新文学发展中,延安文艺不仅是对"五四"文学启蒙精神的承续和发展,而且也是在"左翼"文艺运动理论建设的基础上,将大众化、民族化讨论和实践进一步引向深入,真正意义上解决了文学为大众的问题。延安文艺的形成是百年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最重大的文化事件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新文学历史逻辑发展的合理结果。延安文艺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政治文化影响,对建国后的文艺进程也产生了毋庸置疑的决定性影响,其模式及指导思想,在建国后近30年间,规范和制约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走向和实践品格,也不乏对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诸种思潮产生了广泛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所涌动的"现实主义复归"、"底层写作"、"红色经典"热以及各类革命历史题材的写作等思潮或现象,也有着延安文艺内在精神的深层律动或延伸。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深入探讨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密切关联,正视它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借鉴和吸收延安文艺经验来反观、映照当下中国文学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重新认识延安文艺精神建构的当代价值,对于真正认知"中国经验"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 20世纪中国文学 中国经验 当代建构
下载PDF
新中国60年普希金诗歌研究之考察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铁夫 宋德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3-87,共5页
3篇文章分别考察了新中国60年的普希金研究、莱蒙托夫研究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新中国60年普希金诗歌研究之考察与分析》将60年的普希金研究划分为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发展期;1958年至“文革”期间-缓滞期;1976年至2010年... 3篇文章分别考察了新中国60年的普希金研究、莱蒙托夫研究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新中国60年普希金诗歌研究之考察与分析》将60年的普希金研究划分为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发展期;1958年至“文革”期间-缓滞期;1976年至2010年-复兴和繁荣期.《新中国60年莱蒙托夫诗歌研究之考察与分析》认为新中国60年的莱蒙托夫诗歌研究大大超过旧中国,新中国的后30年较之前30年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比起诗人的祖国俄罗斯来,比起中国对俄罗斯其他伟大作家的研究来,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新中国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之考察与分析》认为,60年的中国陀氏研究成就不小,尤其是最近20年,不论是视野还是深度,主题分析还是艺术性研究,都有很大推进,逐步由现象评述向本质挖掘深入,陀氏创作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矛盾性不断被揭示出来,与此同时问题也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60年 普希金研究 莱蒙托夫研究 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 考察与分析
下载PDF
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公案小说的西传与回溯--以荷兰高罗佩《迷宫案》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施晔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7-176,共10页
《迷宫案》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用英语创作的二十四种狄公案系列小说中的第二种,也是由他亲自翻译为中文的唯一一种。高罗佩西传与回溯狄公故事的实践使中国公案小说在改良中得以重生,同时也向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扇展示中国刑律制度和广博... 《迷宫案》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用英语创作的二十四种狄公案系列小说中的第二种,也是由他亲自翻译为中文的唯一一种。高罗佩西传与回溯狄公故事的实践使中国公案小说在改良中得以重生,同时也向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扇展示中国刑律制度和广博文化的窗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外交官陈来元也将《迷宫案》译介给中国读者,完成了该小说的二重回溯。漫长的跨文化传播历程使《迷宫案》小说及狄公形象得到多重阐释和想象,使之成为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公案小说西传与回溯的成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罗佩 公案小说 跨文化 西传 回溯 文化维模
下载PDF
“诗言志”文学纲领与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比较--“诗言志”诠之五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文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0,共9页
《尚书·尧典》里含有"诗言志"的一段文字,被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认为是"经典言诗,无先此者"①,乃中国文学"开山的纲领②。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被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之为西方"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 《尚书·尧典》里含有"诗言志"的一段文字,被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认为是"经典言诗,无先此者"①,乃中国文学"开山的纲领②。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被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之为西方"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③,乃西方文艺思想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亚里士多德 《诗学》 中国文学 纲领 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学概念 文艺思想
下载PDF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与文化研究之争——论20世纪比较文学方法论的危机及其化解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鹏林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6期46-52,共7页
比较文学在 2 0世纪的兴起经历了“世界文学→总体文学→比较文学”的发展过程 ,其方法论也出现重重危机。法国的影响研究注重事实考据而否定美学评论 ,美国的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关注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和学科联系而忽视社会历史和学科... 比较文学在 2 0世纪的兴起经历了“世界文学→总体文学→比较文学”的发展过程 ,其方法论也出现重重危机。法国的影响研究注重事实考据而否定美学评论 ,美国的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关注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和学科联系而忽视社会历史和学科独立性。文化研究方法被运用于比较文学研究之后 ,打破了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二元对立 ,出现综合研究的趋向。但是文化研究作为后现代社会中的权利话语 ,导致了经典文学衰微、文化的同一性和霸权主义 ,并不能真正走出比较文学的方法论危机。危机还在继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方法论危机 影响研究 平行研究 文化研究
下载PDF
比较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栋霖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比较文学 中国文学 20世纪 现代型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