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诗学对话——德里达与中国文化 被引量:5
1
作者 曹顺庆 李斌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8-84,共7页
随着中国特色学术话语建设的不断推进,学术界对于中西诗学对话的愿望越发强烈。而"对话"不仅要乐于对话,更要有话可对。德里达作为解构大师,其颠覆语音中心主义的理论主张,与中国汉字"一音多字""一字多音"... 随着中国特色学术话语建设的不断推进,学术界对于中西诗学对话的愿望越发强烈。而"对话"不仅要乐于对话,更要有话可对。德里达作为解构大师,其颠覆语音中心主义的理论主张,与中国汉字"一音多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等特征不谋而合。更进一步,德里达利用"延异"挑战"言语"符号作为外在"真理"的权威性,发现不存在纯粹的真理,这与中国文化的"言意之辨""言不尽意"等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德里达虽然为"元书写"赋予"意义之源"的美名,却使其无法"言传"。而中国文化通过"立象尽意""以象破象"等"达意"方式苦寻"真意",对于德式解构亦是补充。不可否认,德里达解构理论与中国文化的相通与相异成为彼此平等对话的前提,而对话的最终目的在于互惠互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诗学对话 解构主义 中国文化 变异学
下载PDF
现代性视野下的华兹华斯与沈从文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颖 刘伟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81,共6页
在现代性的视野下,华兹华斯与沈从文具有深度的可比性。在政治现代性方面,他们都提倡改良主义,反对暴力革命。在审美现代性方面,他们都批判城市文明,赞美自然与自然人;他们不仅看到了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还看到了人们传统美德的失... 在现代性的视野下,华兹华斯与沈从文具有深度的可比性。在政治现代性方面,他们都提倡改良主义,反对暴力革命。在审美现代性方面,他们都批判城市文明,赞美自然与自然人;他们不仅看到了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还看到了人们传统美德的失落;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类的精神困境,他们共同的拯救方案是返回自然——通过自然抵达生命的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华兹华斯 沈从文
下载PDF
法国鲁迅研究述略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海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3-116,共4页
注重外国先进文化的营养成分是"五四"以来中国学界的优良传统,因而,系统地梳理法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也是引进和借鉴西方先进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资料收集与论考,探究法国学者在鲁迅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形成的特点等... 注重外国先进文化的营养成分是"五四"以来中国学界的优良传统,因而,系统地梳理法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也是引进和借鉴西方先进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资料收集与论考,探究法国学者在鲁迅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形成的特点等有利于中国鲁迅研究工作的创新,是较为有意义和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译介 鲁迅研究 法国汉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下载PDF
弗莱的文学人类学思想 被引量:11
4
作者 叶舒宪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共7页
弗莱以其深奥而渊博的巨著《批评的解剖》(1 957)而誉满欧美。与其说他是一位比较文学家 ,不如说他试图开创一种文学人类学。至于比较文学近来强调的跨学科研究 ,弗莱早有身体力行的多年努力。重构或再造被人为割裂的一些原始联系 ,如... 弗莱以其深奥而渊博的巨著《批评的解剖》(1 957)而誉满欧美。与其说他是一位比较文学家 ,不如说他试图开创一种文学人类学。至于比较文学近来强调的跨学科研究 ,弗莱早有身体力行的多年努力。重构或再造被人为割裂的一些原始联系 ,如创造与知识、艺术与科学、神话与概念之间的联系 ,这正是弗莱赋予批评家的重要职能。如果我们要确认弗莱的文学观与文化人类学理论最突出的契合点 ,那么可以说便是整体进化的思想。而人类学对 2 0世纪地球村时代的到来贡献了文化相对主义这一思想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莱 文学人类学 文学观 文化相对主义 比较文学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论文学模糊的产生与经历缺乏
5
作者 王成济 卢玫 《宿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1-54,共4页
文章主要通过对比《天净沙.秋思》原文和译文,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文学模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模糊主要来源在于读者或听话人经历的缺乏的结论,并且对现代主体批评的极端化倾向提出置疑,主张正确认识文学模糊,在翻译中保存... 文章主要通过对比《天净沙.秋思》原文和译文,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文学模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模糊主要来源在于读者或听话人经历的缺乏的结论,并且对现代主体批评的极端化倾向提出置疑,主张正确认识文学模糊,在翻译中保存源语文本的模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主体批评 经历
下载PDF
叙事学中的听觉转向与研究范式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志高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113,共6页
长期以来,国内外的叙事学研究几乎处于"失聪"、"聋聩"的状态,以视觉有关的研究大行其道,而对听觉叙事的研究却在灼灼的视觉聚焦下成为了盲点。实际上,叙事作品中具有丰富的听觉意象,隐藏着特有的声音景观,运用视觉... 长期以来,国内外的叙事学研究几乎处于"失聪"、"聋聩"的状态,以视觉有关的研究大行其道,而对听觉叙事的研究却在灼灼的视觉聚焦下成为了盲点。实际上,叙事作品中具有丰富的听觉意象,隐藏着特有的声音景观,运用视觉以及视觉叙事理论难以揭示其中的奥妙与意义。叙事学研究长期忽视听觉,但是人文意识的勃兴与听觉在叙事中泛起的回声最终导致了叙事学研究的听觉转向。听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感官,叙事作品中具有丰富的听觉叙事情境与意象,听觉转向必将为叙事学研究发现新的富矿。国内的听觉叙事研究正处于筚路蓝缕之时,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对于听觉叙事研究,既要建构起合适的话语框架和理论工具,使听觉叙事研究具有自身的话语体系和理据性,又要通过聆察叙事作品中的声音,分析声音景观如何丰富对虚构世界的建构,使我们感知的故事与虚构世界更加立体、丰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研究 听觉转向 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上下求索 自强不息——屈原与浮士德形象比较
7
作者 沈有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5-99,190,共6页
:《离骚》中的屈原与《浮士德》中的浮士德 ,是两个极其相似又迥然不同的艺术形象 ,他们的上下求索与自强不息 ,都是新旧社会制度交替时期时代精神的强烈反映 ,对各自的民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比较这两个艺术形象 ,我们不仅能了解中西... :《离骚》中的屈原与《浮士德》中的浮士德 ,是两个极其相似又迥然不同的艺术形象 ,他们的上下求索与自强不息 ,都是新旧社会制度交替时期时代精神的强烈反映 ,对各自的民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比较这两个艺术形象 ,我们不仅能了解中西方民族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 ,而且也可了解中西异质文化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浮士德 理想追求 内修外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