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捷克存在人类学派对海德格尔诗人观的重构
1
作者 刘颂扬 匡存玖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7-121,共5页
捷克存在人类学派作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重要美学流派,对海德格尔的存在诗学尤其是“存在诗人”的思考有充分的承传与重构。立足帕托什卡的实践现象学,存在人类学派肯定海德格尔关于诗人天职即道说存在的说法,但也依据东欧社会主义改革... 捷克存在人类学派作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重要美学流派,对海德格尔的存在诗学尤其是“存在诗人”的思考有充分的承传与重构。立足帕托什卡的实践现象学,存在人类学派肯定海德格尔关于诗人天职即道说存在的说法,但也依据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的现实,深化了“存在诗人”的平民倾向与行动特性。其中,科西克结合捷克文化的平民意识,质疑“存在诗人”的神圣叙事,认为“存在诗人”理应道说马哈式的“民主存在”。斯维塔克基于生存情绪的开放性,主张诗人应在行动中体证本真存在,这集中体现在超现实主义诗人的实践中。存在人类学派立足东欧语境揭示新型“存在诗人”形象,为“诗人何为”提供了具有社会主义关怀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克存在人类学派 海德格尔 存在诗人 科西克 斯维塔克
下载PDF
文学网站类型划分意识考察——兼论基于词频统计的女频类型困境
2
作者 许潇菲 《长沙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8-43,59,共7页
文学网站中网络文学的频道和分类,是类型文学在受众面前直观呈现的重要形式。首先,概括类型条目的构成,剖析文学网站分类中蕴含的层级意识和家族关系,并针对当下网站类型划分中存在的“标签爆炸”现象,提出“基础类型+亚类型+标签”的... 文学网站中网络文学的频道和分类,是类型文学在受众面前直观呈现的重要形式。首先,概括类型条目的构成,剖析文学网站分类中蕴含的层级意识和家族关系,并针对当下网站类型划分中存在的“标签爆炸”现象,提出“基础类型+亚类型+标签”的三层式分类逻辑系统;其次,深入文学网站的视觉呈现方式和商业运作系统,揭示网站分类的对象不仅是类型文,作为阅读主体的读者同样被视为潜在商品而被分流分类;最后,聚焦文学网站的男女频道创作分类,以词频统计方式总结十家大型文学网站男女频道的基础类型条目,得出男频各类型条目基本分布均匀,女频类型几乎全部集中于言情的结论,而这显然与当前女频实际创作的“无CP”“类型+”等潮流有所不符。这一切都表明,类型及其条目的固化难以包容溢出边界的文学创作。文学网站须借助前沿数字技术进一步升级大数据收集整理系统,建立更为灵活、更富有弹性的分类机制,以顺应文学的自然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文学网站 类型条目 市场化 女频文
下载PDF
五四后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的建设与探索——以陈望道的“平民艺术”论为考察对象
3
作者 高维宏 《海峡人文学刊》 2024年第3期43-53,156,共12页
五四运动时期,陈望道从日本留学回国支持新文化运动。经历了浙江一师学潮后,陈望道前往上海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并且参与了《新青年》编务与上海早期党组织工作。在理论翻译、杂志编辑与组织工作中,陈望道反省五四运动的知识青年主体... 五四运动时期,陈望道从日本留学回国支持新文化运动。经历了浙江一师学潮后,陈望道前往上海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并且参与了《新青年》编务与上海早期党组织工作。在理论翻译、杂志编辑与组织工作中,陈望道反省五四运动的知识青年主体,主张“出了象牙之塔,走进平民队里”,并且以“平民”为方法,结合同时期中国、日本作家关于文学中风景问题的讨论,明确反对当时隐含风景与主体分裂问题的写生文写作模式。在文学创作理论方面,陈望道主张吸收自然主义的“描写”技巧,将此运用至“平民”的生活之中,以创作出兼具“内面与外在”“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平民艺术”,以此成为日后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望道 写生文 平民艺术 无产阶级文艺
下载PDF
古代文学研究的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研究
4
作者 伏燕 冯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9期0033-0036,共4页
古代文学研究的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研究的深度剖析与全面探索,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意义与社会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文学作品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审美理念。对这些宝贵的文... 古代文学研究的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研究的深度剖析与全面探索,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意义与社会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文学作品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审美理念。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研究与传承,不仅有助于大众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也对于推动当代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时代价值 传承路径
下载PDF
“我们”的文学与“他们”的文学——程朝翔教授学术访谈录
5
作者 阿伊努尔·阿卜杜热合曼 程朝翔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15,共15页
在本篇访谈录中,程朝翔教授围绕着“我们”的文学和“他们”的文学进行系统深入的阐述,认为文学研究者需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视角,不断否定“我们”,从“我们”的文学进入“他们”的文学——所谓“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一部分,是我们尚未... 在本篇访谈录中,程朝翔教授围绕着“我们”的文学和“他们”的文学进行系统深入的阐述,认为文学研究者需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视角,不断否定“我们”,从“我们”的文学进入“他们”的文学——所谓“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一部分,是我们尚未理解的自己的一部分。基于对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及新冠疫情的思考,程朝翔教授还阐述了“自启免疫共同体”的隐喻在文学理论和跨学科研究中的启示作用,即理论隐喻能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打破各个文学类别之间的界限,并在“我们的文学”与“他们的文学”之间沟通中发挥作用。基于目前西方理论和社会政治中对“身份政治”的强烈关切,他也探讨了“身份政治”以及类似理论可能引发的冲突,以及“身份政治”与文学研究之间的互动,提出文学研究对身份政治应该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对其负面成分应该进行反思和批判。身份政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种复杂性在纳粹大屠杀文学研究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应该对历史上德国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利用文化、文明、意识形态等而实施的犯罪政治进行深入、不断的反思和批判;在当代,也需要对所谓“反犹主义”进行认真的甄别。程朝翔教授还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研究经验,认为在高校文学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中,需要从文学或人文学专业的角度入手,在讲思想、讲政治的同时,重视文学隐喻和文化隐喻的解读。文学研究的目的是让社会更加和谐,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也有我们和他们之别,对我们的文学和他们的文学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的文学” “他们的文学” 理论隐喻 身份政治
下载PDF
回响与创新:新时代文艺理论的人民性特质
6
作者 张勇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和中国文艺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文艺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论述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新时代文艺理论的人民性特质。站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和中国文艺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文艺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论述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新时代文艺理论的人民性特质。站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视角,分析新时代文艺理论人民性特质形成的背景条件,以及深入解读人民性理论特质的内涵,对于新时代文艺创作自觉和文艺理论自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本位意识是新时代文艺理论的核心和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文艺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上的巨大突破。“人民需要文艺”和“文艺需要人民”互为因果的关系表明新时代文艺理论是现实关怀和历史理性的结合,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艺 新时代文艺理论 人民性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全球性语境中的文学民族性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童庆炳 王向峰 +1 位作者 赵炎秋 颜翔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5-102,共8页
在全球化语境中,对于文化和文学,有两个理论立场:文化进化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两种理论都有其不足。我们应该采取“开放型的民族性”的立场,使我们的文化既保持鲜明的民族个性,又能吸收外民族的优秀文化。
关键词 文学 民族性 文化进化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 开放型民族化 文化全球化 民族文学
下载PDF
生态批评中的地方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唐建南 郭棲庆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35,共5页
地方是西方生态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地方理论的发展反映到四个方面:从空间到地方、从绿色到杂色、从地方到全球、从单一的地方到多元的地方。从生态批评的视角、以地方作为切入点分析文学作品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不仅在文学批评上,而... 地方是西方生态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地方理论的发展反映到四个方面:从空间到地方、从绿色到杂色、从地方到全球、从单一的地方到多元的地方。从生态批评的视角、以地方作为切入点分析文学作品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不仅在文学批评上,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地方感能促进自我的建构,并有助于缓解当代的生态危机。在中国城市化和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地方研究对我国也同样重要,它将有利于我们重新审视人与地方的关系,使我们成为呵护地方的地球居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地方 空间 地方感 自我
下载PDF
日常审美语境下人民性文艺符号建设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焦垣生 王哲 王新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98,共5页
指出在现代审美语境中,主体的审美感知不再囿于特定语境,而是扩散至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出现了审美客体与日常生活对象的交融与混杂;在此新语境中,以往特定审美环境中主体的感知就随即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主体逐渐对于美学感知丧失敏... 指出在现代审美语境中,主体的审美感知不再囿于特定语境,而是扩散至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出现了审美客体与日常生活对象的交融与混杂;在此新语境中,以往特定审美环境中主体的感知就随即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主体逐渐对于美学感知丧失敏感度,出现审美疲劳与审美麻痹;文艺人民性作为文艺创作的核心也因此而受到了冲击,包括了自身的符号体系的能指的陈旧与泛滥、所指的内容陈旧与语境的固化这三个方面;为了确保这一主题在当下文艺创作中的坚持与贯彻,就需要从此三个方面入手予以发展改变,以避免文艺人民性的符号在当下语境中的失效,无力激发主体的审美感知,影响文艺作品的人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审美 人民性 文艺创作
下载PDF
符号视角下当代文艺人民性的迷局 被引量:3
10
作者 焦垣生 王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2,共5页
文艺人民性的符号体系是文艺创作中的重要命题,但是在当前的话语体系中,这些以人民为核心的符号体系受到了时代发展与语境变迁的影响,导致在共时维度的文艺话语中存在着能指的耗尽、所指的冻结以及语境的固化三方面问题;在当前的文艺体... 文艺人民性的符号体系是文艺创作中的重要命题,但是在当前的话语体系中,这些以人民为核心的符号体系受到了时代发展与语境变迁的影响,导致在共时维度的文艺话语中存在着能指的耗尽、所指的冻结以及语境的固化三方面问题;在当前的文艺体系中,人民符号还面临着来自过去与未来的两种力量,使其面临着历时维度的困境;由于文艺人民性的缺失迷局,必然会影响文艺的艺术品质、社会功能及时代使命的发挥,希冀通过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几方面措施拯救文艺人民性的符号,促其在当前的文艺创作中绽放原初的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创作 人民性 文艺理论
下载PDF
“古今通俗文学演变”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立 王莉莉 刘芳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40-144,共5页
2013年10月11日至14日,"古今通俗文学演变"学术研讨会在大连举行。会议讨论了古今通俗文学演变的学科建设、理论界定、雅俗关系等问题,多种题材、文本小说戏曲的具体演变,中国古代文学通俗化进程的特征规律,现当代通俗文学的... 2013年10月11日至14日,"古今通俗文学演变"学术研讨会在大连举行。会议讨论了古今通俗文学演变的学科建设、理论界定、雅俗关系等问题,多种题材、文本小说戏曲的具体演变,中国古代文学通俗化进程的特征规律,现当代通俗文学的通俗性等现代性特征,以及通俗文学研究在当今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文学 历史演变 学科建设 研究史 城市文化建设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的狂欢化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莉 石竹青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5-38,共4页
分析了中国当代文学格局,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从主流文化一语独白到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边缘文化、大众文化杂语喧哗的过程,呈现出各种文学形态之间热烈对话的态势。
关键词 当代文学 主流文化 精英文化 边缘文化 大众文化
下载PDF
从两种世俗化视角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陶东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共4页
本文尝试创造性地运用阿伦特、哈贝马斯等西方思想家的世俗化与现代性理论,区分当代中国的世俗化与大众文化的两种类型。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经历了第一次世俗化过程,其特点是让世俗社会从准宗教化的"文革"极权主义... 本文尝试创造性地运用阿伦特、哈贝马斯等西方思想家的世俗化与现代性理论,区分当代中国的世俗化与大众文化的两种类型。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经历了第一次世俗化过程,其特点是让世俗社会从准宗教化的"文革"极权主义的压制中解放出来,重建私人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公民社会,以及既有个体权利意识,又有公共关怀的新颖的理性自律个体。作为第一次世俗化的主要文化形态,80年代的大众文化积极参与了这种新公共性的建构;但90年代以后,另一类型的世俗化出现了:不再关注公共世界和他人,而是沉迷于物质享受和内心隐私。这是一种与宗教不同的否弃公共世界的方式:退回到生理性/身体性快乐和封闭的个人内心世界,导致病态的自恋人格。本文认为,这两种世俗化形态是我们准确把握两种大众文化及其政治功能的主要依据和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化 大众文化 公共性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凯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61,共8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既是接受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与中国社会实践、文艺实践的紧密结合中逐步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过程。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既是接受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与中国社会实践、文艺实践的紧密结合中逐步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过程。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形态等,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除了"领袖话语形态"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框架内的"学者话语形态"也是应为人们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化 大众文艺观 话语形态
下载PDF
论延安文艺大众化的历史演变与实践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贵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7,共9页
大众化问题的缘起基于新文学作家力图释放和化解新文学的接受困扰。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再到"延安",形成了一条清晰的大众化的发展轨迹。"左联"时期的历史贡献主要是对大众化理论的讨论,... 大众化问题的缘起基于新文学作家力图释放和化解新文学的接受困扰。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再到"延安",形成了一条清晰的大众化的发展轨迹。"左联"时期的历史贡献主要是对大众化理论的讨论,但未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作品。"文协"期间沿承了"左联"的讨论,其理论贡献主要在于"民族形式"的研究。延安时期是"左联"以来的大众化运动的收获期,这其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条件不容忽视:一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大众化问题的空前深入而系统的阐发。《讲话》是对"左联"以来有关大众化问题讨论的集大成和全面提升,有效弥补和修复了"左联"时期理论上的不足与缺陷,其阐发的理论针对性强而便于作家操作,对指导作家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二是延安文艺借助于政治的力量,使大众化运动在文艺的各个层面得以全方位的展开。这种自上而下的政治力量的支持,是延安文艺的大众化运动能取得巨大功绩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延安 文艺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文学大众化思潮的总体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国昌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45,共5页
从不同的视角来看,文学大众化思潮具有不同的特点。从文学的雅俗流变的角度来看,文学大众化思潮既表现了文学的严肃性,又显示了文学的通俗性,它是一种超越雅俗的文学整合过程;从文学的接受者和创造者的关系角度来看,普通大众既要走向新... 从不同的视角来看,文学大众化思潮具有不同的特点。从文学的雅俗流变的角度来看,文学大众化思潮既表现了文学的严肃性,又显示了文学的通俗性,它是一种超越雅俗的文学整合过程;从文学的接受者和创造者的关系角度来看,普通大众既要走向新文学,而新文学作家也应当走向普通大众,它是文学的接受者与创造者之间的双向转化过程。只有在文学的雅俗整合以及接受者与创造者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新文学才有可能真正走向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大众化思潮 特征 文学整合 现代文学 中国
下载PDF
民族艺术与文化生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艺术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7
17
作者 宋生贵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2-86,共5页
民族艺术的变化如同其生成一样 ,是多因集合性的 ,过程性的。面对当代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民族艺术如何生存与发展 ,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指出并分析了当下在实践中出现的放大民族艺术的旅游文化效应与搞大活动、... 民族艺术的变化如同其生成一样 ,是多因集合性的 ,过程性的。面对当代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民族艺术如何生存与发展 ,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指出并分析了当下在实践中出现的放大民族艺术的旅游文化效应与搞大活动、大制作从而追求轰动效应 ,在理论上出现的“接轨”说、“回归”说、“保护”说等值得商讨的地方的基础上 ,依据民族艺术发展的特性与规律 ,同时结合现实背景的实际 ,提出了“民族文化生态优化”说 ,认为这是当代民族艺术实现可增长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艺术 地区特性 多因集合 民族文化生态 持续发展
下载PDF
桂林“文化城”的文人映像及文学生态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兴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6-142,共7页
抗战时期的桂林"文化城"气象万千、文人云集,独特的城市景观使文人产生深刻的精神映像,特殊的政治、地理、文化等历史条件造就桂林"文化城"蓬勃多元的文学生态,"文化城"中的作家群落具有强大的精神合力,... 抗战时期的桂林"文化城"气象万千、文人云集,独特的城市景观使文人产生深刻的精神映像,特殊的政治、地理、文化等历史条件造就桂林"文化城"蓬勃多元的文学生态,"文化城"中的作家群落具有强大的精神合力,文学生产呈现出丰富的美学蕴含。桂林"文化城"的政治、文化和文学生态的内在关联留给后人很多回味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 文化城 文人映像 文学生态
下载PDF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之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7,191,共13页
探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之源,首先要从发生学的角度厘清什么是"中国",理解其"三千年一贯"和秦汉时期形成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沉淀在民族文学、文化、文明中代代相因的爱国精神脉络和民族文化"海纳百川"... 探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之源,首先要从发生学的角度厘清什么是"中国",理解其"三千年一贯"和秦汉时期形成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沉淀在民族文学、文化、文明中代代相因的爱国精神脉络和民族文化"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特点。考察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根和生命之源,有四个特性应引起注意:第一,中华民族文化根本的深厚性;第二,文化哲学的包容性;第三,文化血脉的充沛性;第四,文化景观的丰美性。这四个特性之耦合,使中华民族文化拥有博大的创造力和活跃的共享力,从而接通地气,生生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学 爱国精神 文化血脉 孔学精华
下载PDF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流散文学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新云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0-53,共4页
流散文学在新世纪的世界文学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体现了本土与异国之间的一种文化张力:相互对抗又相互渗透。生态批评的兴起对流散文学研究提供了多方面的理论启示,人类中心主义批判,征服与控制自然观批判与生态批评整体性地提... 流散文学在新世纪的世界文学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体现了本土与异国之间的一种文化张力:相互对抗又相互渗透。生态批评的兴起对流散文学研究提供了多方面的理论启示,人类中心主义批判,征服与控制自然观批判与生态批评整体性地提出对于解构西方文化霸权,构建良好的文化生态以及实现流散文学、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和谐发展和良性进化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文学 人类中心主义批判 征服与控制自然观批判 生态批评的整体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